合肥市包河區(qū)人民檢察院
起?訴?書
包檢刑訴〔2020〕1237號
被告人張某某,男性,1981年**月**日出生,居民身份證號碼4103291981********,漢族,初中文化水平,戶籍所在地河南省伊川縣**鄉(xiāng)**村**組。2019年11月18日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取保候審。
本案由合肥市公安局包河分局偵查終結,以被告人張某某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于2020年4月1日向本院移送審查起訴。本院受理后,已告知被告人有權委托辯護人,依法訊問了被告人,審查了全部案件材料。本案依法1次延長審查起訴期限,依法1次退回偵查機關補充偵查。
經依法審查查明:
侯某某、段某甲(均已判決)預謀成立投資管理公司,以吸收社會不特定對象尤其是中老年人存款為主要目標,假借為第三方企業(yè)投資項目、委托理財?shù)让x,許以投資人月息1.1%至1.4%不等的高額利息,并承諾資金的絕對安全,對外吸引社會公眾不特定對象的資金,并將募集的資金占為己有。
2014年5月6日,侯某某、段某甲在沒有資金投入的情況下,注冊成立了安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公司住所地為合肥市**路與**路交口**家園**幢**室,經營范圍:投資咨詢服務、個人理財咨詢服、擔保服務等(融資性擔保服務除外),段某甲為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股東,侯某某為另一股東,被告人張某某在2014年5月27日至2014年10月31日聘用期間負責財務監(jiān)管。侯某某等人偽造了**鐵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三家企業(yè)的工商資料、企業(yè)印章、合同專用章,以及三家企業(yè)的資產評估報告、投資項目說明書等一系列虛假材料;還以虛假的“**建材商行”、“**農產品批發(fā)商行”、“**建材商行”的工商資料申辦了POS機三部,并分別以粘某某、段某乙、苗某某三人的名義綁定對應的三個銀行賬戶。2014年6月,胡某某(已判決)被聘用為“**公司”總經理,全面主持公司的日常工作,負責對業(yè)務員的業(yè)績進行管理等,并從業(yè)務員的業(yè)績中獲取提成。
從2014年7月開始,“**公司”通過散發(fā)宣傳資料,以為“**公司”、“**公司”、“**公司”三家企業(yè)進行融資為幌子,以上述虛假的材料,對投資者聲稱以所謂的“一期**項目”、“二期**項目”、“三期**項目”的名義吸收資金。胡某某在明知“**公司”沒有融資許可的情況下,向公眾大力宣傳公司實力,帶領部分集資者去河南實地“考察”,廣泛吸納公眾集資。截至2014年12月19日,“**公司”共向306人次非法吸收資金1871萬元,所募集的資金除轉入“**公司”100萬元以外,其余資金均未實際進入上述三家企業(yè)的賬戶,而是全部轉入上述POS機對應的戶名為粘某某、段某乙、苗某某的銀行賬戶,后由侯某某等人消費、取現(xiàn)、轉賬等。
經司法專項審計,“**公司”共向147人(306人次)非法吸收資金1871萬元,其中:集資者預先支取利息23.2588萬元、屬于集資人到期本金繼續(xù)使用324.9760萬元,“**公司”實際涉案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額1522.7652萬元;該涉案金額中已返還到期本金672萬元、支付利息28.9780萬元,尚有108人損失1170.0220萬元至今未予歸還。被告人張某某在2014年5月27日至2014年10月31日聘用期間涉案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額及損失金額均為650余萬元。
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jù)如下:
1.被告人張某某的供述;2.同案犯侯某某、段某甲等人的供述;3.證人翟某某的證言;4.被告人人口信息等書證。
被告人張某某對指控的犯罪事實和證據(jù)沒有異議,自愿認罪認罰并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本院認為,被告人張某某未經金融主管部門批準,通過向社會公開宣傳,以支付高額回報相引誘,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涉案資金650余萬元,數(shù)額巨大,其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應當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追究其刑事責任。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六條之規(guī)定,提起公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合肥市包河區(qū)人民法院
檢察官:何結樂
2020年7月9日
附:
1.被告人張某某已被取保候審;
2.本案偵查卷宗三冊,適用速裁程序建議書一份、認罪認罰具結書一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