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訴 書
被告人劉某某,男,1989年**月**日出生,身份證號碼3206831989********,漢族,大專文化,務工,住通州區(qū)**鎮(zhèn)**村**組**號。被告人劉某某因涉嫌詐騙罪,于2019年11月29日被海門市公安局取保候?qū)彛?020年1月14日,經(jīng)本院決定,同日由該局執(zhí)行取保候?qū)彙?/span>
本案由海門市公安局偵查終結,以被告人劉某某、徐某甲涉嫌詐騙罪,于2020年1月14日向本院移送審查起訴。本院受理后,于當日已告知被告人有權委托辯護人和認罪認罰可能導致的法律后果,被害人有權委托訴訟代理人,依法訊問了被告人,聽取了值班律師、被害人的意見,審查了全部案件材料。期間,因案情復雜,于2020年2月15日起延長審查起訴期限半個月。被告人劉某某、徐某甲認罪認罰,同意本案適用普通程序?qū)徖怼?/span>
經(jīng)依法審查查明:
被告人劉某某、徐某甲與楊某某、唐某某、張某某、茅某某、李某某、石某某、沈某某、徐某乙(均另案處理)等人于2017年7月至2018年年初,在海門市**大廈開設了多個小額貸款門市,從事“零用貸”業(yè)務。在楊某某等審核認為借款人有還款能力后,各門市即偽造資金流水虛增借款,通過以“家訪費”、“平臺費”、“介紹費”等名義當場扣除部分金額,并以分期還款形式出具還款清單,誘騙借款人寫下翻倍借條。待借款人無力按期償還時,即向被害人索要翻倍金額,非法占有被害人及其家人的財物。具體分述如下:
(1)2017年12月6日,張某某帶被害人徐某丙到海門市**大廈**樓借“零用貸”,在楊某某“風控”后,楊某某、張某某、唐某某、石某某等人共同商定采取虛增借款金額方式出借給徐某丙。后沈某某轉(zhuǎn)賬給徐某丙8000元(人民幣以下同),以“平臺費”等名義當場索還3560元;被告人劉某某轉(zhuǎn)賬7000元,以“平臺費”等名義當場索還3640元;楊某某轉(zhuǎn)賬13000元,以“平臺費”等名義當場索還7520元;石某某轉(zhuǎn)賬8000元,以“平臺費”等名義當場索還4560元,并要求徐某丙出具虛增借款金額的借條5張,張某某還以“介紹費”名義收取徐某丙3500元。次日,徐某乙經(jīng)張某某介紹以同樣的方式借款給徐某丙,轉(zhuǎn)賬給張某某4340元,張某某通過微信轉(zhuǎn)賬給徐某丙3500元,徐某乙要求徐某丙出具虛增翻倍借條1張。2017年12月13日,楊某某、張某某等人即持徐某丙所寫的6張借條向徐某丙家人索要25萬,徐某丙父親徐某丁支付8萬元,被害人徐某丙實際被騙63280元,被告人劉某某、徐某甲與楊某某、唐某某等其他涉案人員平分贓款。
2. 2017年11月22日,張某某帶被害人高某某到海門市鵬騰大廈9樓借“零用貸”,楊某某、茅某某、李某某等人共同商定采取虛增借款金額方式借款給高某某。后被告人劉某某與楊某某、沈某某及徐某乙等人各轉(zhuǎn)賬給高某某7000元,并以“平臺費”等名義分別當場索還每人2750元,高某某寫下4張共計56000元的借條。2018年1月初,楊某某、茅某某等人向高某某索要56000元,2018年1月8日被告人徐某甲與楊某某、茅某某、李某某、唐某某等人索要得款35400元,被害人高某某實際被騙18400元。
被告人劉某某、徐某甲歸案后如實供述犯罪事實。
認定上述事實的證據(jù)如下:
1.江蘇省海門市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等書證;
2.被害人徐某丙、高某某的陳述;
3.被告人劉某某、徐某甲及涉案人員楊某某、張某某等人的供述與辯解。
上述證據(jù)收集程序合法,內(nèi)容客觀真實,足以認定指控事實。被告人劉某某、徐某甲對指控的犯罪事實和證據(jù)沒有異議,并自愿認罪認罰。
本院認為,被告人劉某某、徐某甲以“套路貸”方式騙取他人財物,數(shù)據(jù)巨大,其行為均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之規(guī)定,犯罪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應以詐騙罪追究二被告人的刑事責任。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十七條之規(guī)定,本案系共同犯罪,被告人劉某某、徐某甲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是從犯,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被告人劉某某、徐某甲歸案后,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三款之規(guī)定,可以從輕處罰。被告人劉某某、徐某甲均承認指控的犯罪事實,愿意接受處罰,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之規(guī)定,可以依法從寬處理。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六條之規(guī)定,提起公訴,請依法判處。
此致
江蘇省海門市人民法院
檢察員:張 彬 蔣秋湘
附:
1.被告人劉某某、徐某甲現(xiàn)取保候?qū)徲诰幼〉亍?/span>
2.全部案卷材料。
3.《認罪認罰具結書》貳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