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某
劉某某
劉某
單某
佳木斯市郊區(qū)農(nóng)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
蔣云奎(黑龍江君德律師事務所)
彭德某
郭某環(huán)
上訴人(原審被告):趙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佳木斯市第十六小學教師,住黑龍江省佳木斯市。
上訴人(原審被告):劉某某,居民身份證號碼×××,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佳木斯市第十六小學教師,住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向陽區(qū)。
上訴人趙某、劉某某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商顯鋒,黑龍江商顯鋒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劉某,居民身份證號碼×××,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佳木斯市第十六小學教師,住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前進區(qū)。
上訴人(原審被告):單某,居民身份證號碼×××,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佳木斯市第十六小學教師,住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向陽區(qū)。
上訴人劉某、單某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接婷婷,黑龍江商顯鋒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佳木斯市郊區(qū)農(nóng)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住所地佳木斯市圃東街167號。
法定代表人:陳偉,理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蔣云奎,黑龍江君德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彭德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住黑龍江省佳木斯市。
原審被告:郭某環(huán),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住黑龍江省佳木斯市。
上訴人趙某、劉某某、劉某、單某與被上訴人佳木斯市郊區(qū)農(nóng)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以下簡稱:“信用聯(lián)社”),原審被告彭德某、郭某環(huán)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不服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東風區(qū)人民法院(2016)黑0805民初25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
本院于2017年3月20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7年4月1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上訴人趙某、劉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商顯鋒和上訴人劉某、單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接婷婷,被上訴人信用聯(lián)社委托訴訟代理人蔣云奎到庭參加訴訟。
原審被告彭德某、郭某環(huán)經(jīng)合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上訴人趙某、劉某某、劉某、單某上訴請求:1、撤銷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東風區(qū)人民法院(2016)黑0805民初250號民事判決,依法改判駁回被上訴人對上訴人的訴訟請求;2、一、二審案件受理費由被上訴人信用聯(lián)社承擔。
事實和理由:一、原審法院認定基本事實不清,上訴人系在被欺詐的情況下,違背真實意思表示在擔保合同上簽字的。
2011年底案外人劉杰分別找到上訴人趙某、單某、劉某、劉某某,稱其需要用錢,請求四個上訴人(以下簡稱“上訴人”)給其做個擔保人。
上訴人與劉杰系同事關系,便答應幫助其進行貸款擔保。
上訴人基于對案外人劉杰的信任,按照劉杰的要求在其車里在空白合同上簽字,而并不是在被上訴人的營業(yè)場所簽字。
當時上訴人均不知曉債權(quán)人是誰。
被上訴人的工作人員與劉杰、彭德某關系密切,幫助劉杰、彭德某隱瞞借款的真實情況。
上訴人與原審被告彭德某根本不認識,上訴人不可能給不認識的人提供擔保。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司法解釋》規(guī)定,主合同債務人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債權(quán)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欺詐、脅迫事實的,視為主合同債權(quán)人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的,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因此,上訴人的簽字行為本身的真實意思表示是為劉杰提供擔保,而并不是彭德某。
第一,上訴人對簽訂擔保合同的行為確實有心理預期,但上訴人的心理預期是在案外人劉杰無法還款的情況下承擔擔保責任,而不是彭德某。
第二,被上訴人違反貸款操作行為規(guī)范,未在其營業(yè)場所簽訂擔保合同,也未對其出示的格式合同條款進行明確說明,更未對簽字的擔保人的真實性和真實意愿進行調(diào)查,明顯放任欺詐行為的發(fā)生。
第三,貸款早已到期,而被上訴人卻遲遲未向債務人要求償還,放任了債務人拖欠貸款導致無法償還的結(jié)果的發(fā)生。
第四,上訴人簽署《保證合同》及《工資擔保貸款承諾書》中,除打印部分外,其余手寫部分均未填寫。
第五,在《擔保人履行責任通知書》簽字時,信用社工作人員只說因上級單位核查需要重新簽字,未告知因彭德某到期未償還欠款需要上訴人承擔擔保責任。
第六,《個人借款合同》、《保證擔保合同》、《工資擔保貸款承諾書》、《擔保人履行責任通知書》均未向上訴人送達,導致上訴人一直不知道借款人及借款數(shù)額等重要信息。
基于上述事實,劉杰、彭德某、被上訴人共同使得上訴人違背真實意思表示情況下簽訂合同,并因被上訴人的原因?qū)е沦J款無法追回,上訴人不應承擔保證責任。
二、原審法院未予調(diào)取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證據(jù),致使案件基本事實認定不清。
原審中為查明案件事實,上訴人依法申請佳木斯市東風區(qū)人民法院向佳木斯市前進區(qū)教育局紀檢委、前進區(qū)紀檢委調(diào)取關于劉杰在佳木斯市郊區(qū)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貸款的事實情況筆錄。
該證據(jù)能夠證明上訴人提供擔保的經(jīng)過和被欺騙的事實情況,與本案的審理及事實認定存在利害關系。
因上訴人無法自行調(diào)取,故依法申請法院調(diào)取收集。
原審法院未予調(diào)取,卻認定上訴人未提供證據(jù)予以證實(判決第八頁,本院認定中第7行寫明)。
事實上,并不是上訴人無證據(jù)證明,而是原審法院并未依法調(diào)取該證據(jù)。
綜上所述,原審判決書認定基本事實不清,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查清事實,并予以改判。
被上訴人信用聯(lián)社辯稱,一、原審查明上訴人趙某、劉某某、劉某、單某親筆簽署了《保證擔保合同》,本案四上訴人身為教師能夠正確理解合同內(nèi)容,完全清楚簽字的法律后果,雖然四上訴人辯稱簽的是空白合同,但并未出示確實充分的證據(jù)證明該主張。
另外,是否是空白合同也不影響合同效力和上訴人的法律責任。
二、擔保合同載明的簽約地點是信用聯(lián)社營業(yè)部,另外,合同的簽訂地點也不是否定合同效力的理由。
三、2014年10月14日至11月1日四上訴人親筆簽名的《擔保人履行責任通知書》上清楚地寫明借款人是原審被告彭德某,四上訴人當時均未提出任何異議,說明他們自始就知道借款人是原審被告彭德某,不是案外人劉杰。
四上訴人還在通知書的下半部分確認已收到該通知書,并承諾按合同約定履行擔保責任。
所以,四上訴人關于不知道借款人是原審被告彭德某的主張與事實不符。
四、所有讓四上訴人簽字的文件事先都填好內(nèi)容,不是空白文件。
擔保合同簽字頁上的第十二條還特別用加粗字體進行了提示,上訴人仍同意簽字,只能自行承擔后果。
五、被上訴人信用聯(lián)社在主債務訴訟時效期間和約定的保證期間分別向借款人彭德某和四上訴人主張了權(quán)利,本案未超過訴訟時效期間,不能免除四上訴人的保證責任。
六、現(xiàn)有證據(jù)形成完整鏈條,足以證明原審被告彭德某借款及四上訴人和原審被告郭某環(huán)自愿為該借款提供保證擔保的事實,無需再向其它部門調(diào)取證據(jù)。
綜上,四上訴人不是在被欺詐的情況下違背真實意思表示在擔保合同上簽字,擔保合同合法有效,四上訴人依法應承擔保證責任。
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二審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原審原告信用聯(lián)社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要求被告劉某某、趙某、劉某、郭某環(huán)、單某共同給付彭德某借款本金280000元及利息和逾期利息;2、案件受理費由五被告承擔。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2年3月27日,被告彭德某在原告下屬營業(yè)部申請借款,并簽訂了借款合同,約定被告彭德某所借的300000元貸款,月利率為10.77‰,借期自2012年3月27日至2013年3月27日,采取按季結(jié)息,到期還本的還款方式還款。
逾期還款的,自逾期之日起在月利率10.77‰基礎上加收30%的罰息。
被告彭德某簽字領取借款后,分期償還借款本金20000元及利息1.95萬元。
本金280000元及利息19702.8元和逾期利息(按月利率10.77‰上浮30%計算,本金300000元從2013年3月27日計算至2014年7月21日;本金280000元從2014年7月22日計算至欠款本金償清之日),經(jīng)多次催收至今未還。
一審法院認為,原、被告雙方所簽訂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
原告按合同履約發(fā)放300000元借款后,被告彭德某也應按合同約定履行還本付息之責,逾期償還構(gòu)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
原告要求被告彭德某立即償還借款本金、利息及逾期利息的訴請,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guī)定,法院予以支持;被告趙某、劉某某,劉某、單某雖辯稱系受案外人劉杰的欺騙,簽訂擔保合同且簽名時合同為空白合同,沒有對彭德某進行擔保,但并未提供證據(jù)予以證實,且趙某、劉某某、劉某、單某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自己簽訂擔保合同的法律后果應該有心理預期,其仍然簽字的行為表明是對簽訂合同法律后果的認可。
故其應該按照合同約定,對被告彭德某應償還的借款本金、利息及逾期利息和訴訟費等債務承擔連帶保證責任。
被告郭某環(huán),作為擔保人在擔保合同上簽字也應承擔相應的擔保責任。
被告彭德某、郭某環(huán)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應視為對其訴訟權(quán)利的放棄。
因原告下屬營業(yè)部作為分支機構(gòu)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原告作為其上級主管部門向被告主張權(quán)利符合法律規(guī)定。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七條 ?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八條 ?的規(guī)定,判決:1、被告彭德某于本判決生效后,立即償還原告佳木斯市郊區(qū)農(nóng)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借款本金280000元及利息19702.8元和逾期利息(按月利率10.77‰上浮30%計算,本金300000元從2013年3月27日計算至2014年7月21日;本金280000元從2014年7月22日計算至欠款本金償清之日);2、被告趙某、劉某某、劉某、郭某環(huán)、單某對上述被告彭德某所付之款及應承擔的案件受理費承擔連帶責任。
3、案件受理費8082元(原告已繳納),由被告彭德某負擔。
二審中,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jù),對一審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信用聯(lián)社與原審被告彭德某簽訂的借款合同及與上訴人趙某、劉某某、劉某、單某、原審被告郭某環(huán)簽訂的擔保合同均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
被上訴人信用聯(lián)社按約履行了發(fā)放貸款的義務,合同展期屆滿后,雖原審被告彭德某償還部份借款本息,但尚有280000元借款本息未還,屬違約行為應承擔違約責任。
上訴人趙某、劉某某、劉某、單某作為連帶責任保證人,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上訴人趙某、劉某某、劉某、單某提出未給原審被告彭德某提供借款擔保,而是為案外人劉杰提供借款擔保,其不應對案涉借款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因無證據(jù)證實,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趙某、劉某某、劉某、單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8082元,由上訴人趙某、劉某某、劉某、單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被上訴人信用聯(lián)社與原審被告彭德某簽訂的借款合同及與上訴人趙某、劉某某、劉某、單某、原審被告郭某環(huán)簽訂的擔保合同均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
被上訴人信用聯(lián)社按約履行了發(fā)放貸款的義務,合同展期屆滿后,雖原審被告彭德某償還部份借款本息,但尚有280000元借款本息未還,屬違約行為應承擔違約責任。
上訴人趙某、劉某某、劉某、單某作為連帶責任保證人,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上訴人趙某、劉某某、劉某、單某提出未給原審被告彭德某提供借款擔保,而是為案外人劉杰提供借款擔保,其不應對案涉借款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因無證據(jù)證實,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趙某、劉某某、劉某、單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8082元,由上訴人趙某、劉某某、劉某、單某負擔。
審判長:荊獻龍
書記員:王嬌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