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趙睿,男,1974年8月24日出生,漢族,住襄陽市樊城區(qū)。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襄陽建山物流有限公司,住所地襄陽市谷城縣城關鎮(zhèn)粉陽路。法定代表人:楊國軍,該公司總經理。委托訴訟代理人:耿東歌,湖北真武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第三人):襄陽建山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襄陽市高新區(qū)汽車工業(yè)園新光路6號。法定代表人:劉建山,該公司總經理。委托代理人:梅莉,湖北聯(lián)幫律師事務所律師。
趙睿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依法駁回被上訴人的全部訴訟請求;一、二審訴訟費全部由被上訴人承擔。事實和理由:一審法院認定上訴人是車主與被上訴人簽訂的《委托經營協(xié)議》合法有效,并墊付款項系認定事實錯誤。本案的二被上訴人建山物流公司和建山科技公司股東實際控制人都是劉建山,華新建山新材料有限公司又是建山科技公司和襄樊興士達公司與華新混凝土武漢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劉建山是總經理,上訴人在華新建山材料有限公司任職。涉案車輛是劉建山的建山科技公司與武漢中湘和機械有限公司(原湖北華中三一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購買,車輛款項是建山科技公司支付,車輛也是交付給建山科技公司,所有的經營活動都是由劉建山一手操辦,上訴人未參與任何經營活動。只是在貸款時,建山科技公司不符合貸款條件,建山科技公司就借用上訴人名義貸款。該委托經營合同系劉建山利用借用職工名義從事經營活動,實際的委托人是建山科技公司而上訴人僅是掛名委托人,建山物流公司和建山科技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劉建山,此事實是非常清楚的,建山物流公司的訴訟權利應向建山科技公司主張。劉建山利用公司對員工的優(yōu)勢地位轉嫁經營風險,讓員工在《委托經營協(xié)議》和對帳單簽名,雙方是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上訴人既不是車輛的真正權利人也未能與經營活動,該委托經營合同主體應是建山物流公司和建山科技公司,而不是上訴人,該事實認定錯誤,涉案車輛在委托經營期間的盈利和虧損都應由被上訴人承擔,上訴人不應承擔上述風險。建山物流公司辯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建山科技公司辯稱,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上訴人應當按照合同承擔合同之債,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建山物流公司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趙睿支付建山物流公司合同欠款110127.25元及利息(起訴之日至還清全部欠款之日);2.本案訴訟費用由趙睿承擔。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3年5月23日,趙睿與湖北黃浦奧沁工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黃浦公司)簽訂《產品買賣合同》,約定趙睿向黃浦公司購買混凝土攪拌運輸車2臺,每臺45.6萬元,共計91.2萬元。付款方式和期限為,簽訂合同時付定金2萬元(交車時該定金抵沖該車首付款),首付款為產品總價的20%計182400元,應付余款為該產品總價的80%計729600元,該款項由黃浦公司指定銀行辦理按揭36個月。同日,雙方又簽訂了一份《補充協(xié)議》,約定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隨州市分行(郵政銀行隨州分行)按揭貸款,趙睿為該車上牌后將該車輛抵押給郵政銀行隨州分行,同時該行為保險第一受益人,在購車款未付清之前所購車輛的所有權歸黃浦公司所有,合同簽訂后每臺付定金10000元,余款每臺44.6萬元由趙睿分36個月支付,于接車后第1個至第35個月每臺支付12400元,第36個月每臺支付12000元,其中每臺每個月向郵政銀行隨州分行支付11353元,另接車后第1到第35個月每個月向黃浦公司支付1047元,第36個月每臺支付647元。合同簽訂后,黃浦公司交付了涉案車輛。涉案車輛登記在趙睿的名下,車牌號分別為鄂F×××××、鄂F×××××。2013年11月26日,趙睿與建山物流公司簽訂《委托經營協(xié)議(攪拌車)》,約定趙睿將涉案車輛委托給建山物流公司經營,經營期為3年,自2013年11月26日至2016年11月25日止,協(xié)議期滿后,雙方再行協(xié)商。建山物流公司按20元/方給趙睿結算(含稅價),超過20公里的部分1元/公里加算(運距以實際測定數據為準),趙睿每月按照500元/臺標準向建山物流公司支付固定管理費。結算方式及支付日期為建山物流公司按內部流程對趙睿結算,次月25日結賬,趙睿貸款購買的車輛,在其貸款全部付清前,建山物流公司直接從應付趙睿的運中代扣、代繳當月稅費及各種費用,運費不足代扣、代繳的部分,建山物流公司可以先行墊付,建山物流公司墊付費用后本協(xié)議營運期自動順延,直至墊付費用從趙睿后期運費中全部沖抵完之日止。委托經營期間建山物流公司負責車輛的按揭還款、車輛維修、加油、員工雇傭、保險購買、事故處理等,所產生的費用由趙睿承擔,從應支付趙睿的運費中扣除。該合同還對其他權利義務進行了約定。趙睿并于當日給建山物流公司出具了《授權委托書》。委托書的內容為“委托人因自有車輛由原襄陽捷高物流有限公司代為經營管理,現因代為經營主體發(fā)生改變,本人特委托襄陽建山物流有限公司并經其同意,由其全權代表委托人代為處理2013年11月26日前與襄陽捷高物流之間的營收核算、應收應付賬款的清算及支付。委托期限為2013年11月26日至往來款項結清之日止”。在委托襄陽捷高物流有限公司經營期間,扣除還貸及經營期間的各種費用后,趙睿尚應支付襄陽捷高物流有限公司56769.6元,根據上述授權委托書。該應儲賬款轉入建山物流公司。從2013年11月26日至2014年4月25日,趙睿與建山物流公司每月結算,分別虧損8134.78元、9677.82元、14693.90元、16640.03元、11068.95元,合計60214.7元,加上2013年11月26日以前經營損結轉,共計虧損116985.07元,此款已由建山物流公司墊付。2014年4月25日,建山物流公司與趙睿簽訂《解除〈攪拌車運輸合同〉》,約定解除2013年11月26日雙方簽訂的《攪拌車運輸合同》,自合同解除之日起,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自行消滅,委托經營期間的賬目雙方根據經營情況,憑車輛運費賬目、財務報表清單(財務負責人簽字)與個人申請報告,按照建山物流公司的工作流程核算結算,雙方同意對于合同執(zhí)行過程中各自的任何形式的各自責任各自承擔。2014年9月25日,黃浦公司(賣車方)與趙睿(車主)、襄陽邦捷物流公司(掛靠公司)、建山科技公司(擔保公司)簽訂《四方協(xié)議》,約定趙睿在黃浦公司購買的涉案車輛掛靠在襄陽邦捷物流公司(以下簡稱邦捷公司)運營,因邦捷公司經營問題,趙睿無法正常還清涉案車輛的銀行貸款,自2014年9月25日起,趙睿放棄涉案車輛所有權,黃浦公司收回涉案車輛所有權,自趙睿放棄車輛所有權之日起銀行按揭款與趙睿、邦捷公司、建山科技公司無關,邦捷公司與趙睿簽訂的掛靠協(xié)議自2014年9月25日起終止,2014年9月25日前趙睿與邦捷公司間的車輛盈虧狀況和債務狀況與黃浦公司無關等。另查明:建山科技公司由原襄樊建山科技有限公司變更而來,股東劉建山出資1910萬元,占股份89.11%,劉建芬出資10萬元,占股份0.9901%,崔玉霞出資90萬元,占股份8.9109%,法定代表人為劉建山。建山物流公司為獨資公司,由劉建山投資600萬元設立,2015年8月31日股東變更為楊國軍,實收資本增至1000萬元。襄陽華新建山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股東有華新混凝土(武漢)有限公司出資4335萬元,占股份51%、建山科技公司出資2040萬元,占股份24%、襄樊興土達塑膠有限公司出資2125萬元,占股份25%,劉建山為該公司的董事。襄樊興土達塑膠有限公司與建山科技公司的人格混同。趙睿為襄陽華新建山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職工。2014年10月10日,襄陽華新建山新材料有限公司變更為華新混凝土襄陽有限公司。又查明:同樣委托經營車輛,盈利的車輛,扣除還貸及約定的各種費用后,利潤部分被登記車主領取。一審法院認為:建山物流公司與趙睿簽訂的《委托經營協(xié)議(攪拌車)》,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建山物流公司按合同約定經營了趙睿委托的涉案車輛,并履行了墊付相關費用及支付購車款的義務,而且雙方于每月25日對經營收入與開支(包括購車款)進行了對賬沖抵簽字確認,至2014年4月25日止,趙睿尚欠建山物流公司60214.7元,以及趙睿拖欠捷高物流公司結轉的56769.6元,合計116985.07元,應當由趙睿支付給建山流物公司,所以建山流物公司的訴訟請求合法,予以支持。趙睿辯稱車輛屬于建山科技公司所有,是建山科技公司借用其名義與建山流物公司簽訂的委托經營合同,并利用公司對員工的優(yōu)勢地位轉嫁經營風險。一審法院認為,本案審理的范圍是委托經營合同關系,即針對建山物流公司的訴訟請求而展開,雖然趙睿申請法院追加了建山科技公司為本案第三人參加訴訟,但是通過審理,趙睿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本案涉案車輛屬建山科技公司所有,以及建山科技公司借用了其名義;且購車合同、貸款合同是趙睿本人簽訂的、車輛所有權亦登記在趙睿本人名下,雙方因車輛的所有權發(fā)生爭議應屬另一法律關系,應當另案訴訟,一審法院在本案中不作審理。即使趙睿出借名義屬實,車輛所有權屬于建山科技公司,根據法律規(guī)定其亦應與建山科技公司對建山物流公司承擔連帶責任。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三百九十八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趙睿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償還襄陽建山物流有限公司墊付款110127.25元;二、趙睿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償還襄陽建山物流有限公司墊付款的利息(從2015年12月21日起至還清之日止以110127.25元為基數,按中國人民銀行發(fā)布的同期貸款基準利率計算);三、第三人襄陽建山科技有限公司在本案中不承擔責任。上述應付款項逾期履行,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應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2503元,由趙睿承擔。本院二審期間,建山科技公司為支持其抗辯主張依法提交了如下證據:襄陽市農村信用合作社聯(lián)合社和建設銀行襄陽分行貸款審批意見書各一份。據以證明建山科技公司沒有必要通過個人名義貸款。經質證,建山物流公司和趙睿對該證據的真實性不持異議,但趙睿認為與本案無關。對該份證據的真實性,本院予以確認,而金融機構對建山科技公司貸款的授信額度與本案無關,故對該份證據,本院不予采納。本院對一審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本院認為,本案中,建山科技公司、趙睿分別與案外人湖北黃浦奧沁工貿有限公司簽訂的《產品買賣合同》及《補充協(xié)議》,趙睿與襄陽捷高物流有限公司、建山物流公司分別簽訂的委托經營合同及相關的《解除<攪拌車運輸合同>》,湖北黃浦奧沁工貿有限公司、趙睿、襄陽邦捷物流有限公司、建山科技公司簽訂的《四方協(xié)議》,均未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從上述相關合同的簽訂、約定內容及履行情況來看,首先,建山科技公司先與賣方湖北黃浦奧沁工貿有限公司簽訂了產品買賣合同,后趙睿又與同一賣方簽訂了訴爭產品買賣合同,兩份產品買賣合同實際履行的均為同一標的物,賣方湖北黃浦奧沁工貿有限公司亦說明變更合同主體的原因是為了順利辦理銀行按揭,趙睿并未實際參與案涉合同的洽談、履行以及標的物的處分,只是在相關合同及手續(xù)上簽名;其次,趙睿否認其支付了相應購車價款,而除后期銀行扣劃貸款源自趙睿因基于自身名義辦理銀行按揭貸款手續(xù)而必須開設的還貸賬戶外,本案中亦無證據證明趙睿實際支付了合同對價及償還了部分銀行貸款,相反,作為收款方的湖北黃浦奧沁工貿有限公司卻證明訴爭車輛的定金支付、后期還貸均是由建山科技公司以及其關聯(lián)公司實際完成;第三,趙睿未實際占有訴爭車輛,也未通過訴爭車輛獲得任何收益,各方也未對訴爭車輛經營期間的全部賬目進行清算,若趙睿是訴爭標的物的實際購買人,在不處理案涉?zhèn)鶆涨?,其不實際參與標的物的處分或對他人處分自身所有的標的物置之不理,明顯與一般交易習慣不符;第四,建山科技公司、襄陽捷高物流有限公司、建山物流公司具有關聯(lián)關系,趙睿作為建山科技公司及其關聯(lián)公司的員工,在管理與被管理的勞資關系下被公司要求借用其名義簽訂相關合同,與一般情理并不沖突。故一審法院僅憑建山物流公司與趙睿簽訂的委托經營合同及委托其經營期間的每月對賬單據,認定趙睿對訴爭合同標的物享有實際物權,依據不足,本院予以糾正。綜上所述,趙睿的上訴請求成立,予以支持。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錯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百零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上訴人趙睿因與被上訴人襄陽建山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山物流公司)、襄陽建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山科技公司)委托合同糾紛一案,不服襄陽市樊城區(qū)人民法院(2015)鄂樊城民三初字第0089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趙睿,被上訴人建山物流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耿東歌,被上訴人建山科技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梅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一、撤銷襄陽市樊城區(qū)人民法院(2015)鄂樊城民三初字第00891號民事判決;二、駁回襄陽建山物流有限公司訴訟請求。一審案件受理費2503元,二審案件受理費2613元,合計5116元,由襄陽建山物流有限公司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王劍波
審判員 趙 炬
審判員 潘海珍
書記員:王曉丹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