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方杰,哈爾濱市動力區(qū)健康路95號。
被告:丁麗,哈爾濱市道里區(qū)安化街51號。
委托代理人:連積華,哈爾濱市金石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方杰與被告丁麗債權債務關系糾紛一案,本院于2006年3月2日立案受理,依法由代理審判員趙新利獨任審判,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方杰,被告丁麗的委托代理人連積華,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被告的丈夫姚偉受雇于我,駕駛我的車輛時發(fā)生交通事故。交警部門介入后,姚偉無法找到,由我和被告到交警部門處理此事。交警隊說如果再找不到被告的丈夫,就按肇事逃逸處理。后經過協(xié)議,由被告賠償受害人9000元,我賠償2萬多元。交通肇事案件已調解結案。被告當時只有2000元,又向我借款7000元。此款至今未付。要求被告給付此款。
被告辯稱:原告所述不屬實,不欠原告錢,錢已經還了。
原告提供欠條一份,證明被告欠原告7000元。
被告對原告的證據質證稱,是被告寫的?,F(xiàn)在欠款已經歸還了,有收條為證。
被告提供收條一份,載明“收到姚偉、丁麗玖仟元正,以后無任何糾紛,一切后果由方杰承擔”。以此證明原告所述的9000元賠償款已經全部給付原告。由于此車沒有牌照,所以肇事后無法得到保險公司的賠償。被告先拿了2000元交給了原告,并給原告打了一個7000元欠條,被告把7000元找回來以后交給原告,原告又給被告出具了一張總的收條。
原告對被告的證據質證稱:對被告提供的證據真實性沒有異議,因車輛沒有辦理保險,被告只同意承擔9000元賠償費,但被害人不同意。故被告要求把9000元交給我,由我出面辦理賠償。我為被告出具了9000元的收條,后被告只給了我2000元,我要求重新打收條,但被告說不用了,再給我打個7000元欠條,我就同意了。
根據以上情況,本院確認,被告因親屬駕駛原告的車輛發(fā)生交通肇事,委托原告處理對受害人的賠償事宜,承諾承擔9000元賠償費,其它賠償責任由原告承擔。在2004年11月29日原告為其出具9000元收條后,被告當即給付原告2000元,并為原告出具7000元欠條。此款7000元至今未付。雙方的證據本院均予以采納。
本院認為,欠條是債權、債務法律關系形成的權利憑證,它能直接反映債的存在。收條僅是收到錢款的行為的證明,不能反映相對人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原告持有被告簽名的欠條,能夠證明自己對被告享有債權,雙方已形成民間借貸法律關系。而被告雖然持有原告簽名的收條,但該收條并未注明原告收的是什么款,僅能證明原告收到過被告9000元錢,且其關于9000元收條是在7000元欠條之后出具的主張證據不足,兩份書證署期相同,應推斷為同時形成,沒有先后順序。另收條載明“以后無任何糾紛,一切后果由方杰承擔”與被告的辯解相矛盾,明顯不符合常理,故其關于7000元欠款己付的主張本院不予采納。原告的訴訟請求有理,本院應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丁麗于本判決生效后三日內給付原告方杰欠款人民幣7000元。
案件訴訟費人民幣290元,由被告丁麗負擔(此款原告已預交,與欠款一并給付原告。)
如不服本判決,可于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及副本三份,上訴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
代理審判員 趙新利
書記員: 郎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