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趙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寶山區(qū)。
被告:上海信而富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嘉定區(qū)。
法定代表人:王征宇,首席執(zhí)行官。
委托訴訟代理人:朱義,上海市羅頓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雁君,上海市羅頓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趙某某與被告上海信而富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而富公司)勞動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8月8日立案。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趙某某、被告信而富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朱義、陳雁君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趙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19年4月工資8,300元、2019年5月1日至5月20日工資5,342.53元;2.判令被告支付原告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58,100元(計算方式:8,300元*3.5個月*2);3.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19年度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3天折算的工資2,289.66元(計算方式:8,300元/21.75天*3天*200%)。事實與理由:原告于2015年12月15日進入被告處工作,勞動合同期限自2015年12月15日起至2019年6月30日止。原告入職后一直按照崗位要求開展工作。2019年4月被告無故停發(fā)工資。2019年5月20日被告將原告的社保及公積金轉(zhuǎn)出并為原告辦理了退工手續(xù)。后原告申請仲裁。仲裁委認定報銷額度不屬于原告的工資組成屬于事實認定錯誤。2019年5月1日至5月20日期間被告無故不提供勞動條件和勞動場所,應當支付上述期間的工資?,F(xiàn)原告訴至法院,要求判如所請。審理中,原告撤回要求被告支付4月工資8,300元的訴請。
被告信而富公司辯稱,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2019年5月原告并未提供勞動,被告不應當支付該期間的工資。解除合同系原告提出,被告不屬于違法解除,不應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原告的月工資為4,000元,報銷額度不是工資的組成部分,并非每月固定發(fā)放,需要員工在額度內(nèi)根據(jù)流程提供發(fā)票進行實報實銷。餐補亦不屬于基本工資。2019年度原告確實存在3天應休未休年休假,但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的計算基數(shù)應當為4,000元。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zhì)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勞動合同、銀行對賬單、員工考勤休假管理制度、離職交接單及退工證明等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
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jīng)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2016年1月11日,原告(乙方)與被告(甲方)簽訂一份勞動合同,約定合同期限自2015年12月15日起至2019年6月30日;乙方的職務為信審專員。2016年6月27日,原、被告簽訂薪酬待遇變更確認書一份,約定原告的基本工資為每月2,900元,報銷額度為每月1,100元。其中報銷額度處備注內(nèi)容為:1.基于員工的崗位性質(zhì),公司同意給予員工如上月報銷額度,員工在該額度范圍內(nèi)可按公司財務報銷流程使用該額度;2.如員工當月未能全勤,則報銷額度將根據(jù)實際出勤情況予以相應調(diào)整;3.員工根據(jù)公司財務部報銷管理制度,于每月月底完成報銷流程;4.除特殊情況外,員工因個人原因未能按規(guī)定時間提交報銷流程,視為員工放棄該月報銷額度,公司有權(quán)拒絕報銷該等費用。2018年5月起原告每月基本工資為4,000元,報銷額度調(diào)整為4,000元,餐補為每月300元。
被告于2019年5月為原告辦理退工手續(xù),退工單時間為2019年4月30日。2019年5月27日,原、被告辦理了離職交接。原告自認于2019年5月1日起已無法進入被告處正常提供勞動。
另查明,2018年6月5日、7月5日、8月6日、9月5日、10月1日、11月5日、12月5日,2019年1月4日、2月2日、3月5日、4月4日,被告均向原告支付了一筆金額為4,000元的款項,摘要為其他代發(fā)費用報銷或其他代發(fā)報銷。2018年6月8日、7月10日、8月10日、9月11日、10月11日、11月8日、12月6日,2019年1月8日、2月1日、3月7日、4月9日,被告均向原告支付了一筆金額為300元的款項,摘要為其他代發(fā)餐補(貼)或其他代發(fā)。
2019年5月27日,申請人(原告)向上海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裁決被申請人(被告)支付:1.2019年4月工資8,367.72元;2.2019年度未休年休假3天折算工資3,338.37元;3.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59,261.58元。2019年7月12日,該委裁決:一、被申請人(被告)于裁決書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申請人(原告)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28,000元;二、被申請人(被告)于裁決書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申請人(原告)2019年度未休年休假3天折算工資1,103.45元;三、對申請人(原告)的其他仲裁請求(除不予處理外)不予支持。原告不服該裁決,于法定期限內(nèi)訴至本院。
審理中,被告表示如認定報銷額度及餐補均系原告工資的組成部分,對于原告訴請的計算方式?jīng)]有異議。
本案審理過程中,原告提供如下材料:1.2019年4月30日,原告與公司代表的談話錄音及文字整理稿,證明當日公司表示不會出具辭退證明,雙方勞動關系未解除,2019年5月原告仍然應當上班,被告阻止原告上班,責任不在于原告。2.新員工須知基本信息、貼票表格、貼票報銷沖賬憑證使用指引,證明存在貼票報銷額度,次月5日發(fā)放報銷額度,該報銷額度屬于工資的一部分,以報銷額度形式發(fā)放是公司的強制要求。3.原告發(fā)送給被告董事長王征宇、總監(jiān)陳鳴的郵件,2019年5月21日原告與陳鳴以及葉震的談話錄音及文字整理稿,證明原告多次詢問被告是否已被辭退,被告表示于2019年4月30日辭退。4.2019年4月28日至5月21日期間的視頻以及2019年5月5日下午拍攝的照片,證明原告在2019年5月期間正常上班,但無法打卡開門進入公司。被告對原告提供的材料發(fā)表如下意見:1.錄音內(nèi)容與本案沒有關聯(lián)性,只能證明被告經(jīng)營困難,與員工協(xié)商解除。2.真實性不認可,被告處的報銷需要填寫表格,但原告提供的并非是公司的統(tǒng)一格式。3.對郵件真實性不認可,即便是真實的,僅僅是原告單方發(fā)送的,被告亦沒有回復。對于談話錄音的真實性不清楚。4.視頻證明原告在2019年5月未進入工作場所上班,照片與本案無關聯(lián)性,即便是真實的,亦證明原告未進入工作場所。
審理中,由于雙方各執(zhí)己見,致本案調(diào)解不成。
本院認為,本案的主要爭議焦點為被告是否屬于違法解除勞動合同以及報銷額度、餐補是否應當計入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的計算基數(shù)。被告主張解除勞動合同系原告提出,但該主張未得到原告的確認,被告亦未提供任何證據(jù)證明其主張。在此情況下,被告向原告開具了退工單亦無法就其解除的合法性進行舉證,本院認定被告屬于違法解除雙方的勞動合同,應當承擔違法解除的相應責任,向原告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關于賠償金的計算基數(shù),原告認為除基本工資外報銷額度及餐補亦屬于其工資固定組成部分,應當作為賠償金的計算基數(shù)。被告則認為報銷額度及餐補均不屬于原告的工資組成部分。對此本院認為,首先根據(jù)原告提供的銀行流水,其每月收到的報銷額度及餐補金額均是固定不變的。其次被告雖然主張報銷額度系原告提供與工作相關的發(fā)票進行實報實銷,但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無法提供確鑿的證據(jù)證明其該主張,亦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原告的崗位存在大量的報銷需求。最后,薪酬待遇確認書約定如員工當月未能全勤,則報銷額度將根據(jù)實際出勤情況予以相應調(diào)整。綜上,本院認定報銷額度及餐補均屬于原告的工資組成部分,應當作為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的計算基數(shù)。原告以8,300元計算基數(shù)要求被告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58,100元,并無不當,本院予以支持。
關于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如前所述報銷額度及餐補應當作為原告工資的組成部分,現(xiàn)雙方對于應休未休年休假的天數(shù)并無異議,本院確認被告應當向原告支付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2,289.66元。
關于2019年5月1日至5月20日的工資,鑒于原告確認自2019年5月1日起已無法進入被告處正常提供勞動,故本院對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上述期間工資的訴請不予支持。
綜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條、第四十七條、第八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八條、《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信而富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趙某某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58,100元;
二、被告上海信而富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趙某某應休未休年休假工資2,289.66元;
三、駁回原告趙某某的其余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延遲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元,因本案適用簡易程序,減半收取計5元,由原告趙某某與被告上海信而富企業(yè)管理有限公司各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吳怡聶
書記員:劉彬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