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趙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河北省石某某市鹿泉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褚文文,河北瑞實諾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華安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石某某中心支公司,住所地石某某市育才街168號中茂海悅寫字樓11層,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130100794168648G。
負責人:張云,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耿騰,華安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石某某中心支公司職員。
原告趙某與被告華安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石某某中心支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月2日立案受理,依法由審判員鄭景云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趙某委托訴訟代理人褚文文律師、被告華安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石某某中心支公司(下稱華安保險)委托訴訟代理人耿騰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趙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被告依法賠償原告各項損失共計397131.3元;2、訴訟費由被告承擔。庭審時變更訴訟請求總額為249426元。其事實與理由:2017年7月24日5時30分許,張彥朝駕駛冀A×××××重型牽引貨車、冀A×××××車沿302省道由西向東行駛至302省道192km+965m處時因操作不當駛出道路,撞毀路旁樹木,并致車輛受損,經(jīng)泊頭市公安交警大隊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張彥朝負事故全部責任,本次事故中撞毀的樹木,由泊頭市公路路政管理站出具的交通具體行政行為決定書作出路產(chǎn)賠償1450元的處罰決定,對車輛進行施救花費12000元,車輛損失經(jīng)公估公司鑒定為226900元,花費公估費9076元,共計損失249426元。事故車輛冀A×××××重型牽引貨車、冀A×××××車登記車主為元氏縣永興汽車運輸服務有限公司,實際車主為原告趙某。該車在被告處投保有交強險、商業(yè)三者險、車輛損失險,事故發(fā)生時保險均在有效期間內(nèi)。為維護原告自身合法權益,特就本次事故造成的損失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法庭依法支持原告訴訟請求!
被告華安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石某某中心支公司在答辯期內(nèi)未向本院提交答辯狀,庭審中辯稱:涉案車輛在我司投保交強險一份,商業(yè)險車損30萬元,三者100萬元,且不計免賠,在核實完我方車輛駕駛員駕駛證、行駛證、從業(yè)資格證、營運證均真實合法有效的情況下,在排除免責,我司優(yōu)先在交強險分項限額內(nèi)承擔,不足部分在商業(yè)險范圍內(nèi)按事故責任比例承擔。訴訟費、鑒定費等間接損失不屬于保險責任,我司不承擔。涉案車輛的第一受益人為一汽財務有限公司,需提供授權。
本院依法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舉證、質(zhì)證。
原告趙某向本院提交下列證據(jù):1、元氏縣永興汽車服務有限公司開具的車輛掛靠證明,欲證明車輛及保險權益實際所有人為原告;2、投保單,欲證明原告在被告處投保的保險種類以及保險期限;3、事故責任認定書,欲證明事故發(fā)生經(jīng)過及責任劃分;4、車輛行車證、駕駛員駕駛證、從業(yè)資格證,欲證明駕駛員為合法駕駛;5、交通具體行政行為決定書以及路產(chǎn)賠償發(fā)票,欲證明事故中造成的路產(chǎn)損失;6、施救費發(fā)票,欲證明施救費情況;7、事故車輛公估報告,欲證明車輛的損失情況;8、公估費發(fā)票,欲證明公估費情況。
華安保險對趙某提交的證據(jù)質(zhì)證認為:對證據(jù)1提供的證明一份,我司不予認可,需提供購車合同來佐證,并且保單的第一受益人為一汽財務有限公司,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適格主體不適應;對證據(jù)2保單無異議;對證據(jù)3事故認定書無異議,但事故認定書處理民警未蓋章;對證據(jù)4車輛行車證、駕駛員駕駛證、從業(yè)資格證等需提供原件;對證據(jù)5無異議;對證據(jù)6施救費發(fā)票未列明施救方式以及施救公里數(shù),并且根據(jù)事故認定書顯示,事故地點為滄州泊頭市,而施救費開具方為河間市宇安達道路救援服務中心,所以我司對其不予認可;對證據(jù)7公估報告,此報告為單方委托,程序違法,我司保留7個工作日的重新鑒定期限,對公估報告不認可;對證據(jù)8公估費不屬于保險責任不予承擔。
被告華安保險在舉證期限內(nèi)未向本院提交證據(jù)。
經(jīng)審理,本院查明事實如下:
2016年6月7日和14日,元氏縣永興汽車運輸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興公司)為其所有的冀A×××××/AXZ06掛車輛(以下簡稱被保險車輛)向華安保險投保交強險及機動車損失保險等商業(yè)險,交強險保險期間自2016年8月8日0時至2017年8月7日24時,商業(yè)險保險期間自2016年8月15日0時至2017年8月14日24時機動車損失保險的責任限額為300000元。訴訟中,永興公司向本院出具證明,證明被保險車輛的實際所有人及保險投保人為原告趙某。2017年7月24日,原告趙某雇傭的司機張彥朝駕駛車被保險車輛,沿302省道由西向東行駛至302省道192km+965m處時,因操作不當駛出道路,撞毀路旁樹木,造成泊頭市公路路產(chǎn)及樹木損失、車輛損壞的單方交通事故。2017年7月24日,泊頭市公安交警大隊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張彥朝負事故全部責任。2017年7月24日,泊頭市公路路政管理站出具《交通具體行政行為決定書》,對原告作出賠償路產(chǎn)1450元的處罰決定。2017年7月24日,河間市宇安達道路救援服務中心出具施救費票據(jù)2張,金額合計12000元。2017年9月16日,原告委托石某某溯源保險公估有限公司(下稱溯源公估公司),對事故車輛進行評估,2017年10月18日,溯源公估公司出具《公估報告》,估損金額為226900元,原告因此支付公估費9076元。因原被告就賠償事宜未達成一致意見,形成訴訟。訴訟中,被告華安保險以溯源公估公司《公估報告》系原告單方委托為由,申請重新鑒定,本院委托寶信通保險公估有限公司(下稱寶信通公司)對事故車輛進行了評估,2018年2月14日,寶信通公司出具《公估報告》,評估結論為估損金額總計139600元,華安保險因此支出公估費10000元。
上述事實,有原、被告陳述、事故責任認定書、保險單、涉案車輛行駛證、張彥朝駕駛證、從業(yè)資格證、施救費發(fā)票、《公估報告》、公估費發(fā)票及庭審筆錄等證據(jù)在案佐證。
本院認為,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約束力。合同的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部履行自己的義務。被保險車輛的登記車主永興公司與被告華安保險簽訂的保險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對雙方均有約束力。在交通事故發(fā)生后,華安保險應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永興公司將保險利益讓渡給實際車主趙某并承諾不重復主張權利符合法律規(guī)定,對華安保險關于原告主體資格的抗辯不予支持;華安保險關于一汽財務有限公司為保險第一受益人的觀點,因無證據(jù)支持,本院不予采信;華安保險關于車輛行車證、駕駛員駕駛證、從業(yè)資格證需提供原件的抗辯本院予以支持,庭后庭后本院已要求原告向本院提供并經(jīng)被告核實;對華安保險關于事故地點為滄州泊頭市,而施救費發(fā)票開具方為河間市宇安達道路救援服務中心,對施救費不予認可的抗辯,按照就近救援原則,原告尋求離事故發(fā)生地較近的河間市救援機構救援并無不當,對該抗辯本院不予支持;對華安保險關于原告單方委托的公估機構出具的報告不認可的抗辯,本院予以支持,對本院委托寶信通公司重新鑒定所出具《公估報告》,本院予以采信,確認原告的車輛損失為139600元;華安保險關于鑒定費不屬于保險責任不予承擔的抗辯,因公估系本院委托,公估費系查清案情之必須費用,是原告因此次交通事故產(chǎn)生的損失,故對被告的抗辯不予支持。但原告單方面委托的鑒定結論未被本院采信且被告申請重新鑒定而支付了10000元的鑒定費用,故對原告的鑒定費請求不予支持;被告華安保險支付的重新鑒定費用也由華安保險自行承擔。綜上,本次事故造成趙某車輛損失139600元、施救費12000元,路產(chǎn)賠償損失1450元,共計153050元。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華安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石某某中心支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賠償原告趙某車輛損失賠償金人民幣十五萬三千零五十元整(¥:153050.00)。
二、駁回原告趙某的其它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5042元減半收取計2521元,由原告趙某負擔840元(已交納),被告華安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石某某中心支公司負擔1681元(于本判決生效后七日內(nèi)繳納),趙某多預交的1107元案件受理費予以退還。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供副本,上訴于河北省石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并于上訴期屆滿之日起七日內(nèi)向河北省石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預交上訴費(按照不服一審判決部分的上訴請求數(shù)額交納,收款單位:河北省石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賬號:62×××47,開戶行:河北銀行華興支行),并將繳費收據(jù)復印件提交本院。逾期不交也不向河北省石某某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緩交申請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判員 鄭景云
書記員: 張曉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