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趙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河北省涿州市隊18戶。委托代理人王東,河北信正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河北華夏實業(yè)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鳳,董事長。委托代理人許彥軍,華夏晨陽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訴稱,原告于2005年3月21日進入涿州華夏機械有限公司工作,任鈑金工。當時涿州華夏機械有限公司的兩個注冊股東分別是河北華夏實業(yè)有限公司和華夏(香港)膠粘制品有限公司河北省××永樂村市永樂村。后來該公司非法決議解散,于2014年2月28日辦理了注銷手續(xù)。但是該公司并沒有依法與所有員工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xù),而是在2013年底就直接將廠房、機械設備等及所有員工一起搬迀至河北省涿州市開發(fā)區(qū)工業(yè)小區(qū)燕邑路東路9號的新廠區(qū),而且在華夏機械有限公司注銷后,又以華夏實業(yè)有限公司的名義和原告簽訂了為期三年的勞動合同,但實際還是原班人馬,原班機械設備。2016年5月10日又重新注冊了一個新公司,名為涿州鼎晟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原告和公司的勞動合同到期后,直接順延又和新公司繼續(xù)簽訂了勞動合同,期限三年,自2016年12月26日至2019年12月31日。沒有法律意識的原告及全廠工人一直認為一直在原廠、原設備、原管理人員的廠里工作,沒注意和他們簽訂勞動合同的公司名稱變更問題。一直到原告被非法解除勞動合同之后,原告起訴單位,經律師查詢才得知涿州華夏機械有限公司注銷的事實。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未依法清算即注銷的,以該企業(yè)法人的股東、發(fā)起人或者出資人為當事人。所以本案應由華夏機械有限公司的兩個股東承擔責任。在其注冊新的鼎晟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之前,其中一個股東華夏實業(yè)有限公司冒名?和工人簽訂3年的勞動合同,實際履行合同卻還是華夏機械有限公司,對此也應由股東華夏實業(yè)有限公司承擔賠償責任。另外,華夏機械有限公司未依法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第八十七條之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該支付勞動者雙倍經濟補償金。原告從2005年3月21日入職至2016年12月25日,一共工作十一年零九個月,每月的平均工資為人民幣3483元整,故應支付經濟補償金共計人民幣83592元整。原告與涿州華夏機械有限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中,自2005年7月1日至2006年12月26日和自2006年12月26日至2009年12月25日,連續(xù)簽訂了兩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后,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之規(guī)定,應該與原告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但是該公司仍然繼續(xù)與原告簽訂了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根據本法第八十二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guī)定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自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之日起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另,原告與河北華夏實業(yè)有限公司簽訂了自2013年12月26日至2016年12月25日為期三年的勞動合同。原告每月的平均工資為人民幣3483元整,故被告應當支付原告自2009年12月26日至2016年12月25日(84個月)的雙倍工資,共計人民幣292572元整。綜上所述,被告非法解除勞動合同,故意和勞動者分別與隸屬于自己的不同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屬于以合法形式掩飾非法目的,其行為嚴重侵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之規(guī)定,該公司應給原告辦理正式的離職手續(xù),并應依據本法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第八十二條之規(guī)定,向原告支付經濟補償金和雙倍工資?,F(xiàn)因華夏機械有限公司己經注銷,不屬于勞動仲裁審理范圍,為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請求:1、依法判令被告因其未依法解除勞動合同而給付原告雙倍經濟補償金共計人民幣83592元整。2、責令被告因其沒有依法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而給付原告雙倍工資共計人民幣292572元整。3、本案所需費用由被告承擔。被告辯稱,原告訴求答辯人給付雙倍經濟補償金和雙倍工資不能成立,請求法院依法判駁。一、原告起訴已經超過訴訟時效。原告的原用人單位是中外合資企業(yè)涿州華夏機械有限公司,該公司已于2012年10月31日經涿州市商務局批準解散,2012年11月1日在報紙刊登注銷公告。華夏機械有限公司被批準解散后依法進行了清算,清算完成后法人主體消滅,勞動合同存續(xù)的基礎已不存在,勞動關系歸于消滅。因此,原告的勞動關系是因企業(yè)解散而終止,而非解除。原告作為勞動者對用人單位解散是知道的。華夏機械有限公司被批準解散后將注銷公告在報紙上刊登了三次,依照相關法律規(guī)定,原告對用人單位解散是應當知道的。從政府批準解散,登報公告注銷,依法清算至今已近五年,原告提起的民事訴訟顯然已過訴訟時效。二、原告的訴訟主體不適格。原告的用人單位涿州華夏機械有限公司依照法律規(guī)定進行清算和注銷是不爭的法律事實,有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業(yè)注銷登記檔案為證,足以認定。本案不存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六十四條規(guī)定的情形。原告以涿州華夏機械有限公司出資人為被告提起的民事訴訟,沒有事實根據和法律依據,原告的訴訟主體不適格。三、原告訴求涿州華夏機械有限公司應當與其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不能成立。原告雖然與涿州華夏機械有限公司簽訂過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但至該公司解散之日,連續(xù)工作未滿十年。而且在公司解散之前,原告并未向用人單位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請求,也未就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在公司解散之后的法定期間,原告也未就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事宜向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機構申請仲裁或者提起民事訴訟。涿州華夏機械有限公司解散后,原告先后在答辯人處和涿州鼎晟機械有限公司工作,時間都較短。因原告嚴重違反規(guī)章制度,在工作時間打架斗毆,被涿州鼎晟機械有限公司依規(guī)處理,后原告提起勞動爭議仲裁,經涿州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裁決,解除了雙方的勞動關系。原告已經從用人單位領取了補償。原告提交的證據顯示,其工作過的單位先后有三個。這三個單位是不同用人主體,工作時間不能連續(xù)。所以,原告要求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連續(xù)計算工齡的理由站不住腳。原告訴求答辯人向其支付雙倍補償金和雙倍工資不能成立。綜上所述,原告的訴訟請求無事實根據和法律依據。請求法院依法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經審理查明,原告于2005年3月21日入職涿州華夏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機械公司),從事鈑金工作。其間,2005年3月21日與華夏機械公司訂立試用期協(xié)議(試用期2005年3月21日-2005年6月30日),2005年7月1日-2006年12月26日、2006年12月26日-2009年12月25日、2007年12月26日-2010年12月25日、2010年12月26日-2013年12月25日與華夏機械公司簽訂勞動合同。2013年12月26日-2016年12月25日與華夏實業(yè)公司簽訂勞動合同。2016年12月26日與涿州鼎晟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鼎晟機械公司)訂立三年勞動合同。后因故不再在鼎晟機械公司工作,且在2017年通過仲裁裁決,鼎晟機械公司與原告勞動關系已解除,并支付原告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6966元。原告于2017年8月向涿州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該委于2017年8月15日以主體不適格為由作出不予受理通知書。又查明,華夏機械公司注冊成立于1997年3月24日,系港澳臺與境內合資企業(yè),法定代表人王鳳,該公司于2012年10月31日經涿州市商務局批準解散,2014年2月28日注銷。其股東為華夏(香港)膠粘制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楊淑霞,以下簡稱華夏香港公司)、河北華夏實業(yè)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鳳),審理中原告申請撤回對華夏香港公司的起訴。華夏實業(yè)公司注冊成立于2002年10月29日,系臺港澳法人獨資企業(yè),法定代表人王鳳。住所地河北省涿州市開發(fā)區(qū)工業(yè)園區(qū)燕邑東路9號。鼎晟機械公司注冊成立于2016年5月10日,法定代表人王躍忠。住所地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開發(fā)區(qū)工業(yè)小區(qū)燕邑東路9號。涿州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出具的涿勞人仲案【2017】20號仲裁裁決書載明鼎晟機械公司系自2016年1月1日起承租現(xiàn)住所。上述事實,有以下證據可以認定:原告提供的涿州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出具的涿勞人仲案【2017】8號不予受理通知書、原告身份證、河北華夏實業(yè)有限公司的工商注冊登記查詢信息、2005年3月21日原告和華夏機械有限公司簽訂的試用期協(xié)議、自2005年7月1日至2013年12月25日期間原告和華夏機械有限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不予受理通知書、河北華夏實業(yè)有限公司工商注冊信息、華夏機械有限公司注銷登記檔案、原告和河北華夏實業(yè)有限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原告和涿州鼎晟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涿州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出具的涿勞人仲案【2017】20號仲裁裁決書,有被告提供的2012年10月31日涿州市商務局關于同意涿州華夏機械有限公司提前解散的批復、公告、企業(yè)基本情況表、商務局批復、注銷稅務登記申請審批表、保定博友會計事務所審計報告書、有雙方當事人的陳述及庭審筆錄在卷為憑。
原告趙某某訴被告河北華夏實業(yè)有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訴訟中原告已申請撤銷對華夏(香港)膠粘制品有限公司的訴訟。原告趙某某的委托代理人王東,被告河北華夏實業(yè)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許彥軍均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原告先后分別與華夏機械公司、華夏實業(yè)公司、鼎晟機械公司訂立勞動合同,原告認為華夏機械公司未進行清算即注銷,應由其股東華夏實業(yè)公司承擔責任,并認為華夏實業(yè)公司冒名與原告訂立三年勞動合同,應承擔賠償責任。本院經開庭審理,認為以上三個單位均為獨立法人機構,分別與原告訂立勞動合同,不能認定系同一個勞動關系的接續(xù),故原告主張缺乏證據支持,本院不予采信。原告訴請華夏機械公司的勞動合同關系,在其與華夏實業(yè)公司訂立勞動合同時,即已知道權利被侵害,其未及時主張權利,且無法定中止、中斷、延長等正當事由,故其主張已超過仲裁時效,應予駁回。原告與華夏實業(yè)公司訂立的三年勞動合同于2016年12月25日期滿未續(xù)訂,該勞動合同已終止,之后原告立即與鼎晟機械公司訂立勞動合同,形成新的勞動合同關系,原告與新的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的行為,表明原告不同意與原用人單位續(xù)訂勞動合同,故對其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第四十六條第(五)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3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0元,由原告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
代理審判員 韋忠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