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審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趙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北京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敏,上海城開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滬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國(上海)自由貿(mào)易試驗區(qū)博云路XXX號XXX室。
法定代表人:伏彩瑞,該公司董事長。
被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學金網(wǎng)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伏彩瑞,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再審申請人趙某某因與被申請人滬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滬江公司)、學金網(wǎng)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學金公司)教育培訓合同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9)滬01民終813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查,現(xiàn)已審查終結。
趙某某申請再審稱,滬江公司在原審中提供的兩份TESOL證書因不具有真實性和關聯(lián)性,不應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jù)。提供外教外語教育培訓應當具備辦學資質(zhì)和外籍教師的就業(yè)資質(zhì),但滬江公司一審自認未取得辦學資質(zhì),滬江公司提供的“外籍教師”根本不符合我國法律和政策所規(guī)定的“外籍教師”的資格。滬江公司宣傳的“外教”口語系虛假宣傳,屬于欺詐行為,應當承擔退一賠三的責任。學金公司作為實際收款人,與滬江公司之間存在明顯的關聯(lián)關系,且存在財務和經(jīng)營的混同,須承擔連帶責任。趙某某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五項、第六項規(guī)定申請再審。
本院經(jīng)審查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滬江公司在教育培訓合同簽訂過程中是否存在欺詐行為。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構成欺詐。本案中,滬江公司在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向趙某某銷售課程的過程中并未隱瞞真實情況,對教師是否具有《資格認可證書》、提供的外教是否來華辦理外國人工作相關許可等并未作特別承諾,原審法院據(jù)此未認定滬江公司的行為使趙某某因陷于錯誤認識而簽訂合同,并無不當。趙某某認為滬江公司存在欺詐行為的意見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采納。趙某某的申請再審理由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二項、第五項、第六項規(guī)定的情形。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趙某某的再審申請。
審判員:方??遴
書記員:鄧永杰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