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趙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云南省昆明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毅霞,上海恒杰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眾大亞洲人才資源開發(fā)(上海)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商城路XXX號XXX樓、夾層。
法定代表人:徐粒,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金新松,男。
原告趙某某與被告眾大亞洲人才資源開發(fā)(上海)有限公司確認勞動關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5月5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6月26日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趙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毅霞、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金新松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趙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請求判令確認原告與被告自2015年8月27日至2018年11月3日存在勞動關系。事實和理由:原告自2015年8月27日進入被告處從事電子產品檢測員工作,工資實行計件制,工資以銀行轉賬的形式支付,2016年7月份之后,原告的工資由被告負責人張繼波通過個人賬戶發(fā)放。期間原、被告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被告未為原告繳納社保費。原告因被告不合理調低計件工資單價于2018年11月3日向被告提出離職。勞動仲裁階段,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以超過仲裁時效為由駁回了原告請求,原告不服仲裁裁決,為維護自己合法權益,故訴至法院。
被告眾大亞洲人才資源開發(fā)(上海)有限公司答辯稱,首先,原、被告之間未曾建立勞動關系。被告曾與案外人淮安廣達外包服務有限公司于2014年7月29日簽訂了人事代理服務協(xié)議,約定在2014年8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期間,被告為其代發(fā)員工工資。故被告按照與案外人淮安廣達外包服務有限公司的要求,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31日向原告代發(fā)工資。2016年7月31日,被告與案外人淮安廣達外包服務有限公司簽訂的了人事代理服務協(xié)議期滿,被告再未向原告代發(fā)工資。其次,原告主張的工作地點并非被告的生產經營地,電子產品檢測也不是被告經營范圍內業(yè)務。案外人張繼波并非被告公司員工。被告也從未對原告進行過管理。再次,原告的訴訟請求已經超過仲裁時效,不應予以支持。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經審理查明,被告曾于2015年10月30日至2016年8月2日向原告發(fā)放多筆工資。
經查詢國家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顯示,案外人淮安廣達外包服務有限公司已經注銷,注銷前該公司監(jiān)事為徐粒。
2019年1月28日,原告向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確認2015年8月27日至2018年11月3日期間原、被告雙方存在勞動關系。2019年3月27日,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對原告的請求事項不予支持。原告不服該裁決,訴至法院。
上述事實,由原告提供的仲裁裁決書、仲裁庭審筆錄及銀行流水單以及雙方當事人的陳述等證據(jù)予以證實。
本案審理過程中,被告稱,因為時間較長,相關人員已經離職,被告無法提供案外人淮安廣達外包服務有限公司將代發(fā)的工資支付被告的相應憑證以及相應的發(fā)票。被告為淮安廣達外包服務有限公司代發(fā)工資時,一般情況是月初發(fā)放上一月的工資,或者是月底發(fā)放當月工資。2015年10月30日是第一次向原告代發(fā)工資,發(fā)放的是2015年10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的工資。2016年8月2日是被告最后一次向原告代發(fā)工資,發(fā)放的是2016年7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的工資。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在作出判決前,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的后果。根據(jù)本案在案證據(jù)和雙方當事人的陳述,可以確定被告于曾于2015年10月30日至2016年8月2日向原告發(fā)放多筆工資,雖然被告認為這些工資均系被告代案外人淮安廣達外包服務有限公司向原告發(fā)放的工資,然被告不能提供證據(jù)證明案外人淮安廣達外包服務有限公司曾支付被告代發(fā)工資和相應服務費的事實,也不能提供證據(jù)證明原告與案外人淮安廣達外包服務有限公司存在勞動關系的事實,結合案外人淮安廣達外包服務有限公司的監(jiān)事與被告法定代表人為同一人,故對被告主張的原告為案外人淮安廣達外包服務有限公司的員工,被告僅系代案外人淮安廣達外包服務有限公司發(fā)放工資,本院不予采納。根據(jù)銀行流水單的工資發(fā)放情況和當事人的陳述,本院確認原、被告雙方于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對于原告要求確認雙方于2015年8月27日至2015年9月30日以及2017年8月1日至2018年11月3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的訴訟請求,由于原告未能對此節(jié)事實提供證據(jù)予以證明,本院對此不予確認。本案為確認勞動關系糾紛,系確認之訴,不受仲裁時效限制。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條、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原告趙某某與被告眾大亞洲人才資源開發(fā)(上海)有限公司于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期間存在勞動關系。
本案受理費10元,減半收取5元,免于收取。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本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提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br/>
審判員:倪??春
書記員:羅??潔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