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某
劉洪樸(黑龍江劉洪樸律師事務所)
魏某某
栗某女
賈建華
王昌有(黑龍江金野律師事務所)
栗某
上訴人(原審被告)魏某,住哈爾濱市道里區(qū)。
委托代理人劉洪樸,黑龍江劉洪樸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魏某某,住哈爾濱市南崗區(qū)。
委托代理人栗某(原審第三人)女,住哈爾濱市南崗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賈建華,住哈爾濱市南崗區(qū)。
委托代理人王昌有,黑龍江金野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栗某,住哈爾濱市南崗區(qū)。
上訴人魏某、魏某某因與被上訴人賈建華、原審第三人栗某的第三人撤銷之訴糾紛一案,不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qū)人民法院(2014)南民二民初字第41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6年1月8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2月25日公開開庭審理此案。上訴人魏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劉洪樸、魏某某委托代理人栗某,被上訴人賈建華及其委托代理人王昌有,原審第三人栗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因魏某是在1999年時與本案訴爭房屋產權人哈爾濱市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簽訂的房地產買賣契約,并辦理房屋產權證。因此,在1996年2月5日魏某與第三人栗某協議離婚時,本案訴爭房屋系公產房,故魏某對該房屋不具有贈與的權利。又因魏某某在魏某與栗某離婚后由栗某長期撫養(yǎng),故魏某某對本案訴爭房屋亦不再享有承租使用和居住的權利。因此,對魏某上訴提出的本案訴爭房屋系其與栗某同單位聯建的住房,不是公產房,在其與栗某離婚時將該房屋贈與魏某某具有物權效力的主張,及對魏某某上訴提出的本案訴爭房屋是魏某與栗某同單位聯建的住房,魏某與栗某對該房屋具有固有的所有權,是按份共有的產權關系,不是公產房,在魏某與栗某離婚時將該房屋贈與魏某某具有物權效力,是合法有效的主張,均因無事實及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據此,魏某上訴提出的依據其與栗某離婚協議做出的(2013)南民二初字第1194號民事調解書是合理合法的,其與賈建華簽訂的《房屋買賣協議》屬于債權,對抗不了合法的物權的主張,亦無事實及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魏某上訴提出的其與賈建華簽訂的本案訴爭房屋的買賣協議是法律上的債權,并未轉化為物權的主張及魏某某上訴提出的魏某是在訴爭房屋共同共有人栗某及按份共有人哈爾濱市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yī)院不知情的情況下將訴爭房屋設定債務負擔是無效的,此后繼而雙方又簽訂的以物抵債及買賣協議亦是無效的主張。經審查,魏某是在1995年時就以動遷的本案訴爭房屋做抵押,開始陸續(xù)向賈建華借款,賈建華于1996年遷入爭議房屋居住至今,并且魏某在2002年收到房屋所有權證后與賈建華又簽訂了本案訴爭房屋的買賣協議書,約定魏某將坐落于哈爾濱市南崗區(qū)郵政街162號一l棟17層6號私有房產賣給賈建華,并已交付全部房款。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魏某與賈建華簽訂的房屋買賣協議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是合法有效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十五條 ?:“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奔啊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三十條 ?:“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于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及第六十條 ?:“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的規(guī)定,魏某在收到賈建華支付的全部房款后應當按照雙方合同的約定協助賈建華辦理訴爭房屋的更名過戶手續(xù)。故對魏某、魏某某的上述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經審查:在賈建華起訴要求魏某協助辦理更名過戶期間,魏某某與魏某和栗某串通起訴魏某和栗某,在賈建華不知情的情況下,魏某、魏某某及栗某在法院達成調解協議,將爭議房屋調解歸魏某某所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前兩款規(guī)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钡囊?guī)定,有權提起撤銷之訴的案外人應是對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或者案件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據此,魏某某上訴提出的其與魏某及栗某的訴訟不是串通的主張不能成立,原審法院認為哈爾濱市南崗法院做出的(2013)南民二初字第1194號民事調解書侵害了賈建華的合法權益,判決撤銷該調解書正確,本院予以認同。
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0元,由上訴人魏某及魏某某各負擔5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因魏某是在1999年時與本案訴爭房屋產權人哈爾濱市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yī)學院簽訂的房地產買賣契約,并辦理房屋產權證。因此,在1996年2月5日魏某與第三人栗某協議離婚時,本案訴爭房屋系公產房,故魏某對該房屋不具有贈與的權利。又因魏某某在魏某與栗某離婚后由栗某長期撫養(yǎng),故魏某某對本案訴爭房屋亦不再享有承租使用和居住的權利。因此,對魏某上訴提出的本案訴爭房屋系其與栗某同單位聯建的住房,不是公產房,在其與栗某離婚時將該房屋贈與魏某某具有物權效力的主張,及對魏某某上訴提出的本案訴爭房屋是魏某與栗某同單位聯建的住房,魏某與栗某對該房屋具有固有的所有權,是按份共有的產權關系,不是公產房,在魏某與栗某離婚時將該房屋贈與魏某某具有物權效力,是合法有效的主張,均因無事實及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據此,魏某上訴提出的依據其與栗某離婚協議做出的(2013)南民二初字第1194號民事調解書是合理合法的,其與賈建華簽訂的《房屋買賣協議》屬于債權,對抗不了合法的物權的主張,亦無事實及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關于魏某上訴提出的其與賈建華簽訂的本案訴爭房屋的買賣協議是法律上的債權,并未轉化為物權的主張及魏某某上訴提出的魏某是在訴爭房屋共同共有人栗某及按份共有人哈爾濱市醫(y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yī)院不知情的情況下將訴爭房屋設定債務負擔是無效的,此后繼而雙方又簽訂的以物抵債及買賣協議亦是無效的主張。經審查,魏某是在1995年時就以動遷的本案訴爭房屋做抵押,開始陸續(xù)向賈建華借款,賈建華于1996年遷入爭議房屋居住至今,并且魏某在2002年收到房屋所有權證后與賈建華又簽訂了本案訴爭房屋的買賣協議書,約定魏某將坐落于哈爾濱市南崗區(qū)郵政街162號一l棟17層6號私有房產賣給賈建華,并已交付全部房款。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魏某與賈建華簽訂的房屋買賣協議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是合法有效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十五條 ?:“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奔啊吨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三十條 ?:“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于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及第六十條 ?:“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钡囊?guī)定,魏某在收到賈建華支付的全部房款后應當按照雙方合同的約定協助賈建華辦理訴爭房屋的更名過戶手續(xù)。故對魏某、魏某某的上述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經審查:在賈建華起訴要求魏某協助辦理更名過戶期間,魏某某與魏某和栗某串通起訴魏某和栗某,在賈建華不知情的情況下,魏某、魏某某及栗某在法院達成調解協議,將爭議房屋調解歸魏某某所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 ?:“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然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可以申請參加訴訟,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前兩款規(guī)定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钡囊?guī)定,有權提起撤銷之訴的案外人應是對訴訟標的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或者案件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利害關系的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據此,魏某某上訴提出的其與魏某及栗某的訴訟不是串通的主張不能成立,原審法院認為哈爾濱市南崗法院做出的(2013)南民二初字第1194號民事調解書侵害了賈建華的合法權益,判決撤銷該調解書正確,本院予以認同。
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0元,由上訴人魏某及魏某某各負擔50元。
審判長:劉松江
審判員:安紅霞
審判員:李健
書記員:徐翀鮑載金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