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賈某某。
委托代理人:李琛,河北衡水經緯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衡水市桃城區(qū)國家稅務局。住所地:衡水市新華東路。
。
法定代表人:馮振寶局長。
委托代理人:李建勛,河北中衡誠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賈某某與被告衡水市桃城區(qū)國家稅務局因勞動爭議糾紛,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于2016年1月8日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高嘉琦適用簡易程序于2016年1月22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賈某某委托代理人李琛、被告衡水市桃城區(qū)國家稅務局委托代理人李建勛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經審理查明:1992年6月,原告開始在被告的下屬單位衡水市桃城區(qū)大葛村稅務所從事門衛(wèi)、做飯工作,開始與被告建立勞動關系。后被調至衡水市桃城區(qū)彭杜稅務所從事門衛(wèi)工作至2015年12月。原、被告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被告未為原告繳納社會保險費。2015年12月24日原告就上述勞動爭議向衡水市桃城區(qū)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2016年1月4日,衡水市桃城區(qū)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2015)區(qū)勞仲裁字第51號通知書告知原告對其仲裁請求不予受理,原告不服向本院提起訴訟,要求支持其訴訟請求。
另查明,2008年2月1日至2008年7月1日衡水市最低工資標準為620元,2008年7月1日至2008年12月30日衡水市最低工資標準為680元,2015年衡水市最低工資標準為1420元。以上事實由原、被告陳述及提供的證據(jù)、庭審筆錄在卷為據(jù)。
本院認為: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應受法律保護。原告以與被告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被告未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為由,要求與被告解除勞動關系,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準許。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的,雙方勞動關系解除時,用人單位應支付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因此,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原告主張被告為其發(fā)放工資至2015年12月,因此,原、被告勞動關系的存續(xù)期間應計算至2015年12月。依據(jù)原告在被告處的工作時間及2015年衡水市最低工資標準,被告應支付原告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數(shù)額應為33370元(23.5*1420元/月),原告要求被告支付32660元,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準許。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支付二倍的工資。被告將原告的工資支付至2015年12月30日,在此之前原、被告一直處于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截至原告提起仲裁申請時,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期間雙倍工資差額的請求未超過仲裁時效期間。2008年1月1日我國施行勞動合同法以后被告自2008年2月1日至2008年12月30日期間未與原告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應依據(jù)當年衡水市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原告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期間的雙倍工資差額7180元【(620元/月*5)+(680元/月*6)】。原告要求被告支付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因未與原告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應支付的雙倍工資90160元無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八條、第七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四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第八十二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被告的勞動關系于2016年1月解除。
二、被告衡水市桃城區(qū)國家稅務局于本判決生效后三日內支付原告賈某某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32660元、2008年2月1日至2008年12月30日期間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差額7180元,共計39840元。
三、駁回原告賈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元,簡易程序審理減半收取5元,由被告衡水市桃城區(qū)國家稅務局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者訴訟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衡水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高嘉琦
書記員:李晶晶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