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光
田貴金
姜忠誠(河北揚正律師事務所)
馬某某
李莉(河北震河律師事務所)
贠明猛(河北震河律師事務所)
谷某
郝大維
王某某
原告:許光,農民。
委托代理人:田貴金,張家口市橋西區(qū)明德南長青法律服務所。
委托代理人:姜忠誠,河北揚正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馬某某。
委托代理人:李莉、贠明猛,河北震河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谷某。
委托代理人:郝大維。
被告:王某某。
原告許光與被告馬某某合伙協議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追加谷某、王某某作為本案共同被告,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許光及其委托代理人田貴金、姜忠誠,被告馬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李莉、贠明猛,被告谷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郝大維,被告王某某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由庭審查明事實可知,在被告馬某某與宣化縣天賦商貿有限公司商購涉案礦山過程中,被告馬某某即與原告許光、被告谷某、王某某達成了成立合伙企業(yè)的合意,各合伙人亦實際履行了繳納合伙出資款項的義務。因此,2008年9月27日,馬某某、許光、谷某、王某某四人簽訂的《合伙協議書》,是四合伙人真實意思表示,符合相關法律規(guī)定,應為合法有效,各合伙人均應按照合伙協議的約定行使相應權利、履行相應義務、承擔相應責任。
本案主要有以下兩個爭議焦點問題:一、被告馬某某將崇禮縣四臺溝礦業(yè)有限公司登記為個人獨資公司的行為,對其他合伙人是否構成欺詐,四合伙人簽訂的《合伙協議書》是否應予撤銷。二、原告主張由馬某某個人向其退還合伙出資款850萬元及其相應利息的觀點,是否應予支持。
對于第一個爭議焦點問題。雖然《合伙協議書》中未記載合伙協議的簽訂時間、合伙后由誰負責管理等問題,雖然四合伙人對合伙協議的簽訂時間眾口不一、對馬某某將崇禮縣四臺溝礦業(yè)有限公司變更在其個人名義之下的行為表示不知情。但根據(1)2008年7月2日會議記錄,及礦產資源勘查許可證可以證明:2008年6月12日,河北省國土資源廳為馬某某頒發(fā)了礦產資源勘查許可證,探礦權人為馬某某。這與2008年7月2日會議記錄記載“馬某某已將探礦權證原件交礦部保存,復印件三分,各股東各執(zhí)一份”的事實,在時間的先后順序上相吻合,表明馬某某交存探礦權證的可行性。通過礦產資源勘查許可證,各合伙人在簽訂《合伙協議書》前,應知曉馬某某為涉案鐵礦的探礦權人。(2)2008年7月30日,河北省崇禮縣工商行政管理局將崇禮縣四臺溝礦業(yè)有限公司變更為馬某某個人獨資的有限公司行為,與2008年7月2日會議記錄記載“探礦權證、采礦證及營業(yè)執(zhí)照,雖以法人名義辦理,但不屬于法人本人,歸全體股東共同所有”、2008年8月25日會議記錄記載“各合伙人共同達成將礦山營業(yè)執(zhí)照和公章交礦山保管使用的決議”的事實證明:馬某某將崇禮縣四臺溝礦業(yè)有限公司登記為其個人獨資公司的行為,其它合伙人明知。且,馬某某在辦理完相關手續(xù)后,已將營業(yè)執(zhí)照、公司印章交由公司保管使用。因此,各合伙人在簽訂《合伙協議書》前,對馬某某為崇禮縣四臺溝礦業(yè)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應是知曉的。(3)合伙協議簽訂之前,各合伙人已達成了合伙的合意,并履行了合伙的相關義務,選舉出了相關的管理人員。2008年9月27日,四合伙人簽訂《合伙協議書》時,只不過是對前期合伙事務的梳理總結。由《合伙協議書》第二條、第九條的約定可以證明,各合伙人有注冊合伙企業(yè)的合意,只因相關手續(xù)的欠缺未進行辦理。(4)合伙協議簽訂之后,由會議記錄記載內容顯示,各合伙人按照約定繳納了出資款項,參與了經營管理(王某某將其5%的合伙份額委托給了馬某某進行管理);由張家口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詢問筆錄可知,各合伙人參與了涉案礦山的實際經營管理,并對涉案礦山經營利潤進行了分紅(許光分得約120萬元、谷某分得約50至60萬元、王某某分得約5萬元)。(5)合伙經營過程中,四合伙人在明知涉案鐵礦注冊為馬某某個人獨資有限公司的情況下,未按照《合伙協議書》第二條的約定進行變更登記,是各合伙人對現有經營模式的默認,各合伙人對未進行變更注冊合伙企業(yè)的事實均應承擔相應責任。(6)對于被告馬某某將涉案鐵礦轉讓給合伙人之外的徐德年、趙煥軍的行為,由張家口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的詢問筆錄、張英證人證言,及庭審查明事實可知,四合伙人對馬某某的賣礦行為是明知,且同意的。退一步講,即使其它合伙人對馬某某的賣礦行為不知情,馬某某的上述行為也只是對其它合伙人的權利造成了侵害,其不能作為撤銷《合伙協議書》的理由。(7)本案中,在合伙之初,其他合伙人許光、谷某、王某某對馬某某將涉案鐵礦辦理在自己名下的事實,是明知且知情的,各合伙人亦同意涉案鐵礦“雖以法人名義辦理,但不屬于法人本人,歸全體股東共同所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五條 ?,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的規(guī)定,被告許光的撤銷權已消滅,其現無權撤銷四合伙人簽訂的《合伙協議書》。因此,從以上幾點來看,馬某某將崇禮縣四臺溝礦業(yè)有限公司登記為其個人獨資公司的行為,其它合伙人是明知的,馬某某的行為未對其它合伙人未構成欺詐。合伙后,合伙人履行了繳納合伙出資款的義務,行使了參與合伙經營管理的權利,并進行了分紅。雖然四合伙人簽訂《合伙協議書》后,未將崇禮縣四臺溝礦業(yè)有限公司變更為合伙企業(yè),但崇禮縣四臺溝礦業(yè)有限公司為合伙人共同擁有、共同經營、共同管理的事實,得到了四合伙人的認可,四合伙人已形成了合伙的事實。故,原告許光訴稱的,由于馬某某隱瞞了將公司變更成其個人獨資公司的真相,使其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簽訂了合伙協議,合伙協議雖然已生效,但未實際履行,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四條 ?第二款 ?的規(guī)定,應撤銷《合伙協議書》的觀點,與本案查明事實不符,不應得到支持。
對于第二個爭議焦點問題。合伙企業(yè)是由全體合伙人出資設立的,合伙人對合伙企業(yè)的出資是合伙企業(yè)成立和運行的經濟基礎。(1)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yè)法》第二十條 ?、第二十一條 ?第一款 ?規(guī)定可知,各合伙人按約定出資比例繳納合伙出資款后,該出資款即成為合伙企業(yè)的財產。合伙人在合伙企業(yè)清算前,不得請求分割合伙企業(yè)的財產。(2)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yè)法》第二十二條 ?第二款 ?規(guī)定可知,合伙人之間轉讓在合伙企業(yè)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財產份額時,應當通知其他合伙人。在本案中,谷某、王某某將其在合伙企業(yè)中的全部份額轉讓給馬某某的行為,未通知另一合伙人許光。且,谷某、王某某的轉讓行為亦構成了退伙,在未按照《合伙協議書》第二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yè)法》第五十一條 ?規(guī)定,按照退伙時的合伙企業(yè)財產狀況進行結算的情況下,馬某某獨自與谷某、王某某協商購買二人合伙份額的行為,違反了合伙人之間的約定和法律規(guī)定,應為無效。(3)馬某某與徐德年、趙煥軍簽訂完《礦山股權轉讓合同》、《礦山股權轉讓補充協議》后,上述合同至今未履行完畢,礦山的所有權亦未轉移。即使上述合同現已履行完畢,涉案礦山所有權已轉移完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yè)法》第八十五條 ?第(五)項 ?、第八十六條 ?的規(guī)定,合伙協議約定的合伙目的現已無法實現,合伙企業(yè)應當依法解散。合伙企業(yè)解散后,應當由清算人進行清算。但在法庭釋明的情況下,各合伙人即不主張解散合伙企業(yè),亦不主張對合伙資產進行清算。因此,原告許光要求合伙人馬某某個人向其退還合伙出資款及其利息的觀點,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yè)法》第二十條 ?、第二十一條 ?第一款 ?、第二十二條 ?第二款 ?、第五十一條 ?、第八十五條 ?第(五)項 ?、第八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 ?第二款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許光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47200元、保全費5000元由原告許光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于收到判決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提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在遞交上訴狀之日起七日內,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款匯至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開戶行:河北銀行高新支行,賬號:64×××51)。
本院認為,由庭審查明事實可知,在被告馬某某與宣化縣天賦商貿有限公司商購涉案礦山過程中,被告馬某某即與原告許光、被告谷某、王某某達成了成立合伙企業(yè)的合意,各合伙人亦實際履行了繳納合伙出資款項的義務。因此,2008年9月27日,馬某某、許光、谷某、王某某四人簽訂的《合伙協議書》,是四合伙人真實意思表示,符合相關法律規(guī)定,應為合法有效,各合伙人均應按照合伙協議的約定行使相應權利、履行相應義務、承擔相應責任。
本案主要有以下兩個爭議焦點問題:一、被告馬某某將崇禮縣四臺溝礦業(yè)有限公司登記為個人獨資公司的行為,對其他合伙人是否構成欺詐,四合伙人簽訂的《合伙協議書》是否應予撤銷。二、原告主張由馬某某個人向其退還合伙出資款850萬元及其相應利息的觀點,是否應予支持。
對于第一個爭議焦點問題。雖然《合伙協議書》中未記載合伙協議的簽訂時間、合伙后由誰負責管理等問題,雖然四合伙人對合伙協議的簽訂時間眾口不一、對馬某某將崇禮縣四臺溝礦業(yè)有限公司變更在其個人名義之下的行為表示不知情。但根據(1)2008年7月2日會議記錄,及礦產資源勘查許可證可以證明:2008年6月12日,河北省國土資源廳為馬某某頒發(fā)了礦產資源勘查許可證,探礦權人為馬某某。這與2008年7月2日會議記錄記載“馬某某已將探礦權證原件交礦部保存,復印件三分,各股東各執(zhí)一份”的事實,在時間的先后順序上相吻合,表明馬某某交存探礦權證的可行性。通過礦產資源勘查許可證,各合伙人在簽訂《合伙協議書》前,應知曉馬某某為涉案鐵礦的探礦權人。(2)2008年7月30日,河北省崇禮縣工商行政管理局將崇禮縣四臺溝礦業(yè)有限公司變更為馬某某個人獨資的有限公司行為,與2008年7月2日會議記錄記載“探礦權證、采礦證及營業(yè)執(zhí)照,雖以法人名義辦理,但不屬于法人本人,歸全體股東共同所有”、2008年8月25日會議記錄記載“各合伙人共同達成將礦山營業(yè)執(zhí)照和公章交礦山保管使用的決議”的事實證明:馬某某將崇禮縣四臺溝礦業(yè)有限公司登記為其個人獨資公司的行為,其它合伙人明知。且,馬某某在辦理完相關手續(xù)后,已將營業(yè)執(zhí)照、公司印章交由公司保管使用。因此,各合伙人在簽訂《合伙協議書》前,對馬某某為崇禮縣四臺溝礦業(yè)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應是知曉的。(3)合伙協議簽訂之前,各合伙人已達成了合伙的合意,并履行了合伙的相關義務,選舉出了相關的管理人員。2008年9月27日,四合伙人簽訂《合伙協議書》時,只不過是對前期合伙事務的梳理總結。由《合伙協議書》第二條、第九條的約定可以證明,各合伙人有注冊合伙企業(yè)的合意,只因相關手續(xù)的欠缺未進行辦理。(4)合伙協議簽訂之后,由會議記錄記載內容顯示,各合伙人按照約定繳納了出資款項,參與了經營管理(王某某將其5%的合伙份額委托給了馬某某進行管理);由張家口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詢問筆錄可知,各合伙人參與了涉案礦山的實際經營管理,并對涉案礦山經營利潤進行了分紅(許光分得約120萬元、谷某分得約50至60萬元、王某某分得約5萬元)。(5)合伙經營過程中,四合伙人在明知涉案鐵礦注冊為馬某某個人獨資有限公司的情況下,未按照《合伙協議書》第二條的約定進行變更登記,是各合伙人對現有經營模式的默認,各合伙人對未進行變更注冊合伙企業(yè)的事實均應承擔相應責任。(6)對于被告馬某某將涉案鐵礦轉讓給合伙人之外的徐德年、趙煥軍的行為,由張家口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支隊的詢問筆錄、張英證人證言,及庭審查明事實可知,四合伙人對馬某某的賣礦行為是明知,且同意的。退一步講,即使其它合伙人對馬某某的賣礦行為不知情,馬某某的上述行為也只是對其它合伙人的權利造成了侵害,其不能作為撤銷《合伙協議書》的理由。(7)本案中,在合伙之初,其他合伙人許光、谷某、王某某對馬某某將涉案鐵礦辦理在自己名下的事實,是明知且知情的,各合伙人亦同意涉案鐵礦“雖以法人名義辦理,但不屬于法人本人,歸全體股東共同所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五條 ?,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的規(guī)定,被告許光的撤銷權已消滅,其現無權撤銷四合伙人簽訂的《合伙協議書》。因此,從以上幾點來看,馬某某將崇禮縣四臺溝礦業(yè)有限公司登記為其個人獨資公司的行為,其它合伙人是明知的,馬某某的行為未對其它合伙人未構成欺詐。合伙后,合伙人履行了繳納合伙出資款的義務,行使了參與合伙經營管理的權利,并進行了分紅。雖然四合伙人簽訂《合伙協議書》后,未將崇禮縣四臺溝礦業(yè)有限公司變更為合伙企業(yè),但崇禮縣四臺溝礦業(yè)有限公司為合伙人共同擁有、共同經營、共同管理的事實,得到了四合伙人的認可,四合伙人已形成了合伙的事實。故,原告許光訴稱的,由于馬某某隱瞞了將公司變更成其個人獨資公司的真相,使其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簽訂了合伙協議,合伙協議雖然已生效,但未實際履行,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四條 ?第二款 ?的規(guī)定,應撤銷《合伙協議書》的觀點,與本案查明事實不符,不應得到支持。
對于第二個爭議焦點問題。合伙企業(yè)是由全體合伙人出資設立的,合伙人對合伙企業(yè)的出資是合伙企業(yè)成立和運行的經濟基礎。(1)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yè)法》第二十條 ?、第二十一條 ?第一款 ?規(guī)定可知,各合伙人按約定出資比例繳納合伙出資款后,該出資款即成為合伙企業(yè)的財產。合伙人在合伙企業(yè)清算前,不得請求分割合伙企業(yè)的財產。(2)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yè)法》第二十二條 ?第二款 ?規(guī)定可知,合伙人之間轉讓在合伙企業(yè)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財產份額時,應當通知其他合伙人。在本案中,谷某、王某某將其在合伙企業(yè)中的全部份額轉讓給馬某某的行為,未通知另一合伙人許光。且,谷某、王某某的轉讓行為亦構成了退伙,在未按照《合伙協議書》第二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yè)法》第五十一條 ?規(guī)定,按照退伙時的合伙企業(yè)財產狀況進行結算的情況下,馬某某獨自與谷某、王某某協商購買二人合伙份額的行為,違反了合伙人之間的約定和法律規(guī)定,應為無效。(3)馬某某與徐德年、趙煥軍簽訂完《礦山股權轉讓合同》、《礦山股權轉讓補充協議》后,上述合同至今未履行完畢,礦山的所有權亦未轉移。即使上述合同現已履行完畢,涉案礦山所有權已轉移完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yè)法》第八十五條 ?第(五)項 ?、第八十六條 ?的規(guī)定,合伙協議約定的合伙目的現已無法實現,合伙企業(yè)應當依法解散。合伙企業(yè)解散后,應當由清算人進行清算。但在法庭釋明的情況下,各合伙人即不主張解散合伙企業(yè),亦不主張對合伙資產進行清算。因此,原告許光要求合伙人馬某某個人向其退還合伙出資款及其利息的觀點,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yè)法》第二十條 ?、第二十一條 ?第一款 ?、第二十二條 ?第二款 ?、第五十一條 ?、第八十五條 ?第(五)項 ?、第八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 ?第二款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許光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47200元、保全費5000元由原告許光負擔。
審判長:成進
審判員:牟鍵
審判員:韓建新
書記員:王立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