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許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松江區(qū)。
原告:朱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松江區(qū)。
上述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戚夏鳳,上海市志君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馬元明,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安徽省六安市。
被告:安某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黃浦區(qū)。
負責人:王令亞,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利軍,該公司員工。
原告許某某、朱某某與被告馬元明、安某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簡稱“安某保險上海分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3月1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同年4月1日,原告申請撤回了對被告上海廣阜物流有限公司的訴訟。同日,本院對本案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許某某、朱某某及其共同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戚夏鳳、被告馬元明、被告安某保險上海分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利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許某某、朱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賠償急救醫(yī)療費865元、死亡賠償金1,360,680元、家屬誤工費7,440元、喪葬費42,792元、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0元、交通費5,000元、財產損失2,500元(包括衣物損1,000元、電瓶車1,500元)、律師費20,000元;2、上述費用先由被告安某保險上海分公司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的責任限額范圍內賠付(精神損害撫慰金在交強險內優(yōu)先受償);3、不足部分的40%由被告安某保險上海分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商業(yè)保險(以下簡稱“商業(yè)三者險”)責任限額范圍內賠付;4、仍有不足或不屬保險理賠范圍的由被告馬元明按責承擔。事實和理由:2018年7月12日17時17分許,被告馬元明駕駛滬ECXXXX重型倉柵式貨車在松江區(qū)葉新公路葉新支路西約10米處與駕駛電動自行車的許金弟發(fā)生交通事故,致許金弟死亡。原告許某某系許金弟之子,原告朱某某系許金弟之妻。經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交通警察支隊(以下簡稱“松江交警支隊”)事故認定,被告馬元明負事故的次要責任。事故車輛滬ECXXXX重型倉柵式貨車在被告安某保險上海分公司投保了交強險和商業(yè)三者險并附加不計免賠險。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間內。
被告馬元明辯稱,對事發(fā)經過和責任認定均無異議。事故車輛滬ECXXXX重型倉柵式貨車系其購買并掛靠于案外人上海廣阜物流有限公司,故相應責任由其自行承擔。事發(fā)后其墊付10,000元以及急救醫(yī)療費865元,要求在本案中一并處理。律師費過高,由法院依法判決。其余同保險公司意見。
被告安某保險上海分公司辯稱,對事發(fā)經過和責任認定均無異議。確認滬ECXXXX重型倉柵式貨車在其公司投保了交強險和保額為100萬元的商業(yè)三者險附加不計免賠險,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間內。同意在保險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衣物及電動自行車未看到實物且未經其定損,故不予認可。律師費不屬保險理賠范圍。家屬誤工費及交通費包括在喪葬費費中,不應重復主張。死亡賠償金適用農村標準。精神損害撫慰金認可20,000元。喪葬費予以認可。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雙方當事人陳述的事發(fā)經過、責任認定、事故車輛滬ECXXXX重型倉柵式貨車的交強險及保額為100萬元的商業(yè)三者險附加不計免賠險的投保情況均屬實。本起交通事故發(fā)生于保險期間內。
死者許金弟出生于1963年3月26日。其與原告朱某某系夫妻關系,雙方共生育長子許順賢(1994年6月29日死亡)及次子許某某。死者許金弟之父、母親均已先于許金弟死亡。死者許金弟生前居住在松江區(qū)泖港鎮(zhèn)五厙老街XXX弄XXX號東(松江區(qū)泖港鎮(zhèn)五厙社區(qū)居民委員會轄區(qū)),事故發(fā)生前工作于上海市保安服務總公司松江區(qū)公司。
以上事實,有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駕駛證、行駛證、保單、急救醫(yī)療費發(fā)票、死亡醫(yī)學證明書、遺體火化證明、派出所證明、戶口本、勞動合同、工作證明、物損評估意見書及當事人的陳述等證據(jù)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guī)定: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不足的部分,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fā)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jù)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jù)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同時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的規(guī)定,同時投保交強險和商業(yè)三者險的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同時起訴侵權人和保險公司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規(guī)則確定賠償責任:(一)先由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二)不足部分,由承保商業(yè)三者險的保險公司根據(jù)保險合同予以賠償;(三)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guī)定由侵權人予以賠償。
本案屬于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發(fā)生的交通事故。事發(fā)時,滬ECXXXX重型倉柵式貨車已向被告安某保險上海分公司投保了交強險,故對于原告的損失,先由被告安某保險上海分公司在交強險限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根據(jù)事故責任認定書,被告馬元明負事故的次要責任,故本院酌情確定由被告馬元明承擔40%的賠償責任。因涉案車輛同時向被告安某保險上海分公司投保了100萬元的商業(yè)三者險并附加不計免賠險,故對于超出交強險部分的損失,由被告安某保險上海分公司在商業(yè)三者險責任賠償限額內按40%賠付,不屬或超出保險理賠范圍部分的損失由被告馬元明按責賠償。
關于賠償項目和相應數(shù)額的認定:
1、對于急救醫(yī)療費,根據(jù)被告馬元明提供的發(fā)票,本院確認為865元。
2、對于死亡賠償金,按照本市上一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死者許金弟雖系農業(yè)家庭戶口,但根據(jù)原告提供的勞動合同、工作證明、社區(qū)居民委員會證明等證據(jù),可以認定死者許金弟在發(fā)生事故前在本市城鎮(zhèn)地區(qū)連續(xù)居住一年以上,且主要收入來源于城鎮(zhèn)。故原告按照本市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304元計算死亡賠償金1,360,680元,并無不當,本院予以支持。
3、對于喪葬費,本院確認為42,791元。
4、對于精神損害撫慰金,因本次事故導致許金弟死亡,給原告精神上帶來巨大痛苦。因此,根據(jù)當事人在本次事故中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所造成的后果等情況,本院酌情確定為20,000元。
5、對于家屬誤工費,受害人死亡后其家屬因辦理喪事事宜產生,合理的誤工費,應予考慮,但應根據(jù)受害人家屬實際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原告未提供相應誤工損失的證據(jù),故本院酌情按本市職工最低工資標準每月2,480元,按照家屬三人各誤工10天計算,確定為2,480元。
6、對于交通費,許金弟死亡后其親屬因處理相關事宜必然會發(fā)生一定的交通費,故根據(jù)實際情況,本院酌定為2,000元。
7、對于物損費,根據(jù)物損評估意見書,本院確認電動自行車損失為1,500元。此外,本院酌定衣物損為200元。
8、對于律師費,原告為尋求司法救濟而聘請律師進行訴訟合乎情理,由此支付的律師費屬于因遭受本次交通事故侵害而造成的經濟損失,理應獲得相應的賠償。根據(jù)本案實際及相關的律師收費標準,本院酌情確認為10,000元。
以上各項費用中,由被告安某保險上海分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內賠償醫(yī)療費865元、死亡賠償金90,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0元、物損費1700元,合計112,565元;剩余死亡賠償金1,270,680元、喪葬費42,791元、誤工費2,480元、交通費2,000元,合計1,317,951元的40%計527,180.40元,由被告安某保險上海分公司在商業(yè)三者險責任限額內賠償。律師費10,000元不屬保險理賠范圍,由被告馬元明賠償。因被告馬元明已給付原告10,865元,故對于多支出的865元,由被告安某保險上海分公司直接給付被告馬元明。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二條、第四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安某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在交強險責任限額內賠付原告許某某、朱某某112,565元;
二、被告安某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在商業(yè)三者險責任限額內賠付原告許某某、朱某某526,315.40元;
三、被告安某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在商業(yè)三者險賠償限額內給付被告馬元明865元;
四、被告馬元明賠償原告許某某、朱某某10,000元(已付)。
如果當事人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473元,減半收取5236.50元,由原告許某某、朱某某負擔88元(已付),被告馬元明負擔5,148.50元(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交付本院)。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梁志泉
書記員:孫綺遠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