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某某
張富春(湖北居正律師事務所)
王某
王英國
原告覃某某。
委托代理人(特別授權)張富春,湖北居正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代為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提起上訴;進行和解。
被告王某。
被告王英國。
原告覃某某訴被告王某、王英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3年9月16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由審判員熊姣擔任審判長、審判員熊濤和人民陪審員莊上本參加的合議庭,于2014年6月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覃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張富春到庭參加訴訟。被告王某、王英國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本院于2013年11月22日向被告王某公告送達起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舉證通知書、告知合議庭成員組成通知書以及開庭傳票。又于2014年3月31日向被告王英國、王某公告送達開庭傳票。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一是兩被告的行為是否構成違約。原告與兩被告簽訂的合同系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合法有效。雙方均應依照約定履行合同義務。原告覃某某稱其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支付了被告王英國30萬元,余款28萬元于簽訂合同當日,給付的兩被告現(xiàn)金。本院認為,在雙方合同簽訂的當日,被告王某寫下借條,稱其借覃某某58萬元,并以祁家淵段樹木作抵押。本院認為該數(shù)額與雙方約定的購樹款相一致,且借條載明祁家淵段樹木作抵押,與本案存在關聯(lián)性。故推定該借條為被告王某對原告覃某某給付其58萬元購樹款的認可,原告以此借條作為其已給付兩被告購樹款的憑證,真實可信。故原告已按合同約定履行了給付購樹款的義務。但兩被告未按約定履行交付樹木的義務,已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按其合同第五條約定,違約方應給付守約方30萬元違約金。本院認為,違約金的約定不宜超過造成其損失的30%。本案原告并未提交證據(jù),證明其因為被告的違約行為造成的損失,故其要求30萬元的違約金明顯過高。故違約金按購樹款58萬元的同期銀行貸款利息計算為宜。二是原告能否解除雙方之間簽訂的合同。原、被告之間的合同未約定解除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 ?的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延遲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延遲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五)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結合本案,原、被告之間簽訂的合同,屬買賣合同。買賣合同買方的主要義務系向賣方支付價款;賣方的主要義務系向買方交付標的物。兩被告未按約定交付合同標的物,且目前下落不明,也無履行合同義務的跡象。故被告的行為已構成違約,致使原告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故原告要求解除雙方簽訂的樹木買賣合同,有事實與法律的依據(jù),本院予以支持。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等。原告已給付兩被告58萬元購樹款,現(xiàn)要求返還,本院予以支持。三是原告主張的15000元律師代理費是否應予支持。本院認為,原、被告在合同中,未對此項費用的負擔問題進行約定,且律師代理費不是原告方因被告的違約行為造成的必然損失,故不應支持。綜上,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 ?、第六十條 ?、第九十四條 ?、第九十七條 ?、第一百三十條 ?、第一百三十五條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解除原告覃某某與被告王某、王英國于2012年1月14日簽訂的《林木買賣合同》。
二、被告王某、王英國共同返還原告覃某某購樹款58萬元,并向原告覃某某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計算方式:按本金58萬元,月利率6.65‰,從2012年2月15日起計算至清償之日止的利息)。
三、駁回原告覃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上列應付款項,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付清。逾期支付,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9750元,由被告王某、王英國共同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根據(jù)不服本判決的上訴請求數(shù)額及《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 ?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款匯荊州市非稅收入管理局匯繳結算戶,開戶銀行:農業(yè)銀行荊州市分行直屬支行;賬號:26×××32。備注必須寫明收費單位編碼1610901、收費項目編碼161040201。上訴人在上訴期滿后七日內仍未預交訴訟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一是兩被告的行為是否構成違約。原告與兩被告簽訂的合同系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合法有效。雙方均應依照約定履行合同義務。原告覃某某稱其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支付了被告王英國30萬元,余款28萬元于簽訂合同當日,給付的兩被告現(xiàn)金。本院認為,在雙方合同簽訂的當日,被告王某寫下借條,稱其借覃某某58萬元,并以祁家淵段樹木作抵押。本院認為該數(shù)額與雙方約定的購樹款相一致,且借條載明祁家淵段樹木作抵押,與本案存在關聯(lián)性。故推定該借條為被告王某對原告覃某某給付其58萬元購樹款的認可,原告以此借條作為其已給付兩被告購樹款的憑證,真實可信。故原告已按合同約定履行了給付購樹款的義務。但兩被告未按約定履行交付樹木的義務,已構成違約,應承擔違約責任。按其合同第五條約定,違約方應給付守約方30萬元違約金。本院認為,違約金的約定不宜超過造成其損失的30%。本案原告并未提交證據(jù),證明其因為被告的違約行為造成的損失,故其要求30萬元的違約金明顯過高。故違約金按購樹款58萬元的同期銀行貸款利息計算為宜。二是原告能否解除雙方之間簽訂的合同。原、被告之間的合同未約定解除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 ?的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延遲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延遲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五)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結合本案,原、被告之間簽訂的合同,屬買賣合同。買賣合同買方的主要義務系向賣方支付價款;賣方的主要義務系向買方交付標的物。兩被告未按約定交付合同標的物,且目前下落不明,也無履行合同義務的跡象。故被告的行為已構成違約,致使原告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故原告要求解除雙方簽訂的樹木買賣合同,有事實與法律的依據(jù),本院予以支持。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賠償損失等。原告已給付兩被告58萬元購樹款,現(xiàn)要求返還,本院予以支持。三是原告主張的15000元律師代理費是否應予支持。本院認為,原、被告在合同中,未對此項費用的負擔問題進行約定,且律師代理費不是原告方因被告的違約行為造成的必然損失,故不應支持。綜上,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 ?、第六十條 ?、第九十四條 ?、第九十七條 ?、第一百三十條 ?、第一百三十五條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解除原告覃某某與被告王某、王英國于2012年1月14日簽訂的《林木買賣合同》。
二、被告王某、王英國共同返還原告覃某某購樹款58萬元,并向原告覃某某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計算方式:按本金58萬元,月利率6.65‰,從2012年2月15日起計算至清償之日止的利息)。
三、駁回原告覃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上列應付款項,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付清。逾期支付,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9750元,由被告王某、王英國共同負擔。
審判長:熊姣
審判員:熊濤
審判員:莊上本
書記員:別艷麗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