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西安旅商旅游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西安市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鳳城十二路三和國際城1號樓17層11702房。
法定代表人:王亦軍,任該公司總經(jīng)理職務。
委托訴訟代理人:郭永春,西安旅商旅游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員工。代理權限:代為立案、答辯、調查、出庭、辯論、陳述案情、接受調解書以外的法律文書。
被告:劉某某,生于1973年6月17日,湖北省鄖西縣人,居民。
被告:王某某,生于1970年9月26日,湖北省鄖西縣人,駕駛員。
二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徐佳君,湖北正星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代為收集證據(jù),出庭參加訴訟,承認、反駁訴訟請求,進行和解。
原告西安旅商旅游汽車有限責任公司與被告劉某某、王某某財產(chǎn)損害賠償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7月2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西安旅商旅游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郭永春、被告劉某某、王某某及其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徐佳君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西安旅商旅游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依法判令被告支付原告營運損失計人民幣121537.35元。2、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事實與理由:2016年5月31日8點,屬于原告所有的車牌號為陜A×××××車輛行至上津鎮(zhèn)二級電站公路處,被劉某某、王某某等人攔停,后二人將該車的線路牌和營運證拿走,2016年9月14日才把該車線路牌、營運證返還給原告,致該車停運三個半月,造成損失121537.35元。為維護原告合法權益,特提起訴訟,望在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上,依法支持原告的訴請。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陜A×××××號客車原系原告與案外人汪崇宏按份共同投資經(jīng)營的,雙方于2014年1月1日簽訂了投資經(jīng)營協(xié)議,車輛登記的所有人為原告,經(jīng)營期間汪崇宏委托被告劉某某、王某某擔任司機及售票人員經(jīng)營該車,2016年3月31日經(jīng)原告與汪崇宏協(xié)議將該車輛經(jīng)營收益權轉讓給原告,同日雙方簽訂了轉讓協(xié)議,雙方在限期內按協(xié)議履行了車輛及轉讓費的交付,現(xiàn)該車輛實際為原告所有。2016年4月1日起原告將該車輛承包給舒輝華經(jīng)營,在舒輝華承包該車輛經(jīng)營期間,被告劉某某與王某某于2016年5月31日以原告應支付其應由原告負擔的勞務工資等費用未支付為由強行取走并扣留屬于該車輛的營運線路牌和營運證。在公安機關處理無果后,舒輝華于2016年7月6日將被告劉某某、王某某訴至本院,要求二被告返還陜A×××××號客車線路牌和營運證,并賠償索要線路牌和營運證的差旅費3000元。本院于2016年8月19日判令被告劉某某、王某某返還舒輝華承包經(jīng)營的陜A×××××號客車線路牌和營運證,駁回了舒輝華其它訴求。
另查明,原告于2016年6月6日以陜A×××××號客車的線路牌和營運證丟失為由,向陜西省道路運輸管理局申請領取了臨時線路牌,6月7日在陜西交通報刊登聲明,聲明被二被告拿走的陜A×××××號客車的線路牌和營運證作廢,6月12日原告領取了陜A×××××號客車新的線路牌、營運證。
本院認為,二被告以原告應支付其應由原告負擔的勞務工資等費用未支付為由強行取走并扣留屬于原告所有的陜A×××××號客車的線路牌和營運證屬于侵權行為,應該承擔侵權責任。原告雖然是陜A×××××號客車的所有人,但在二被告拿走該車輛線路牌、營運證期間,原告已將該車發(fā)包給舒輝華經(jīng)營,舒輝華是該車輛的實際控制人和實際經(jīng)營者,該車輛在舒輝華承包期間的營運收入理應歸舒輝華所有,二被告拿走線路牌、營運證遭受直接損失的應該是舒輝華,而非本案原告。陜A×××××號客車在2016年6月6日辦理臨牌后,即可正常行駛,因二被告的行為造成該車停運時間應該自2016年5月31日計算至6月6日,現(xiàn)原告訴稱該車停運三個半月,與二被告拿走該車線路牌、營運證的侵權行為之間缺乏直接關聯(lián)。原告與承包人舒輝華損失賠償也應該以二被告侵權行為實際造成的直接損失為依據(jù),而非原告所稱“原告怎樣給該車現(xiàn)在承包人賠償,是原告與承包人之間的事,與本案無關”。在本案審理中原告未能提交二被告給其造成實際損失的相關證據(jù),也沒有證據(jù)證明原告已向舒輝華承擔了賠償責任(如扣減承包費或延長承包期等),若原告已向舒輝華承擔了賠償責任,其依法可以向二被告行使追償權。二被告雖然在答辯意見中提到原告若有損失,其實際損失也只有7天,損失金額應為1540元,但原告并不接受二被告這一答辯意見,且二被告認可的損失金額依據(jù)也不足。現(xiàn)原告向本院主張要求二被告直接賠償其營運損失的事實依據(jù)和法律依據(jù)尚不充分。綜上所述,原告要求二被告賠償其三個半月營運損失121537.35元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依據(jù)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條、第三條、第八條、第十五條第一款第(六)項、第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西安旅商旅游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2731元,減半收取計1365.5元,由原告西安旅商旅游汽車有限責任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十堰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何昌錄
書記員:黃林學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