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襄陽海裕機械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李玉霞,海裕機械公司總經理。委托訴訟代理人:王虹理,湖北行勝言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露露,湖北忠三(襄陽)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高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克學,襄陽市明正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襄陽海裕機械設備有限責任公司上訴請求:撤銷原審高新區(qū)人民法院(2017)鄂0691民初1478號民事判決,駁回高某的一審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一、高某自作出勞動能力等級鑒定至2017年6月14日期間從未向上訴人主張過權利,本案超過仲裁時效。二、原審判決認定高某的停工留薪期過長,應為3個月較為適宜。高某辯稱,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維持原判。高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一、判決海裕機械公司繳納高某自2009年11月起至解除合同之日止的社會保險,支付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止未解除勞動合同期間工資81000元。二、支付高某因公受傷七級傷殘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58500元、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46060元、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6580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550元、后期治療費440元、差旅費500元、護理費1762.8元、鑒定費1900元、公告費500元,合計175972.8元。三、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45000元。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09年11月24日,高某到海裕機械公司工作,在海裕機械公司儀表班組從事車工,并擔任車工組長,工資為計件工資。海裕機械公司未與高某簽訂勞動合同,亦未給其繳納社會保險費。2012年10月12日,高某在工作中操作手動升降叉車時因叉車傾倒砸傷左手食指,海裕機械公司股東周海軍將高某送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七七醫(yī)院救治,住院至2012年10月23日出院。出院診斷為:1、左示中環(huán)指壓砸傷伴血管、神經、肌腱、韌帶損傷;2、左示指近中節(jié)粉碎性骨折;3、左中環(huán)指中節(jié)指骨骨折。出院醫(yī)囑其:1、隔日來院復診,繼續(xù)治療,觀察病情。2、患肢抬高制動,禁止負重,禁接觸水、油污等污染物,禁煙酒、辛辣刺激飲食、保護患肢。3、術后12至14天拆線,術后四周拆除石膏外固定,四至六周根據骨折愈合情況拆除克氏針。4、每周復診,功能鍛煉,不適隨診。此次住院治療共支出醫(yī)療費16360.5元,已由海裕機械公司支付。2012年8月30日、9月29日,海裕機械公司通過其法定代表人李玉霞的農業(yè)銀行賬戶向楊桂仙銀行賬戶分別轉款6237元、5527元,用以支付高某和其妻子楊桂仙二人的工資。2013年4月7日,高某以海裕公司為被申請人,向襄陽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下稱高新區(qū)仲裁委)提出勞動仲裁申請,仲裁請求為:1、確認申請人(即高某)與被申請人(即海裕公司)存在勞動關系;2、支付自受傷之日至解除合同期間的工資21000元;3、支付申請人因公受傷八級傷殘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49500元、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29436元、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39248元、住院伙食補助費550元、后期治療費200元、差旅費500元、護理費1762.8元、鑒定費1900元;4、賠償申請人自2009年10月至解除合同期間的社會保險18000元。高新區(qū)仲裁委經過處理,認為高某仲裁請求中的第2、3、4項請求事項應以確認勞動關系為前置程序,故對該三項仲裁請求暫不予處理,并于2013年5月17日作出襄高勞仲裁字[2013]18號仲裁裁決:一、申請人與被申請人自2009年10月起勞動關系成立;二、駁回申請人其他的仲裁請求。海裕機械公司不服該仲裁裁決,以高某為被告,向高新區(qū)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經過審理,高新區(qū)法院于2013年11月5日作出〔2013〕鄂襄新民初字第00942號民事判決,判決:一、海裕公司與高某之間自2009年11月24日起存在勞動關系。二、駁回海裕公司的訴訟請求。三、駁回高某的其他請求。海裕機械公司不服判決,上訴至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經過審理,于2014年3月3日作出〔2014〕鄂襄陽中民一終字第00018號民事判決,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一審法院另查明,2013年9月5日,高某向襄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下稱市人社局)就其2012年10月12日所受事故傷害申請工傷認定,市人社局于2014年6月9日作出襄人社工傷認[2014]346號認定工傷決定,認定高某2012年10月12日所受事故傷害為工傷。海裕機械公司不服,以市人社局為被告,高某為第三人,向襄陽市襄城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市人社局對高某所作的工傷決定書。經過審理,襄陽市襄城區(qū)人民法院于2014年12月8日作出[2014]鄂襄城行初字第00021號行政判決,判決維持市人社局2014年6月9日作出的襄人社工傷認[2014]346號認定工傷決定。海裕機械公司不服該判決,上訴至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經過審理,于2015年3月16日作出〔2015〕鄂襄陽中行終字第00016號行政判決,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后高某向襄陽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勞動能力等級鑒定,經鑒定,該委于2015年6月24日作出襄鑒殘通(07-004539)號職工工傷(職業(yè)?。﹦趧幽芰﹁b定結論通知書,審定高某的傷殘等級為柒級,護理依賴為0項。2015年11月4日,高某作為申請人,以“襄陽市海裕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為被申請人向高新區(qū)仲裁委申請仲裁,請求:1、被申請人繳納申請人自2009年11月起至解除合同之日止的社會保險、支付2010年10月至2014年3月止未解除勞動合同期間工資81000元;2、申請人因公受傷七級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58500元、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46060元、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6580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550元、后期治療費400元、差旅費500元、護理費1762.8元、鑒定費1900元、公告費500元,合計175972.8元;3、被申請人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45000元。高新區(qū)仲裁委經過處理,于2016年3月9日作出襄高勞仲裁字[2015]104號仲裁裁決,裁決:一、被申請人支付申請人住院伙食補助費165元、住院期間護理費515.86元;二、被申請人支付申請人停工留薪期工資54000元;三、被申請人支付申請人一次性傷殘補助金58500元、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27700元、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55400元;四、被申請人支付申請人公告費500元;五、被申請人為申請人補繳2010年11月24日起至2014年3月份之間的社會保險,具體數額由社會保險經辦部門核定,個人部分由申請人自己承擔;六、駁回申請人的其他仲裁請求。申請人及被申請人均未針對該仲裁裁決提起民事訴訟。后高某向高新區(qū)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要求執(zhí)行高新區(qū)仲裁委作出的襄高勞仲裁字[2015]104號仲裁裁決。在執(zhí)行過程中,經過審查認為被執(zhí)行人“襄陽市海裕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主體不明確,于2017年5月27日作出〔2016〕鄂06**執(zhí)626號執(zhí)行裁定,裁定:駁回申請人高某執(zhí)行襄高勞仲裁字[2015]104號仲裁裁決的申請。此外,高某又于2017年6月14日以海裕機械公司為被申請人向高新區(qū)仲裁委申請勞動爭議仲裁,請求:1、被申請人繳納申請人自2009年11月起至解除合同之日止的社會保險、支付2010年10月至2014年3月止未解除勞動合同期間工資81000元;2、申請人因公受傷七級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58500元、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46060元、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6580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550元、后期治療費400元、差旅費500元、護理費1762.8元、鑒定費1900元、公告費500元,合計175972.8元;3、被申請人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45000元。高新區(qū)仲裁委經過處理,認為高某的申請已超過仲裁時效,于2017年6月14日作出襄高勞人仲不字[2017]第10號不予受理案件通知書。高某不服該仲裁決定,在法定期限內向提起本案訴訟。另查明,高新區(qū)仲裁委作出的襄高勞仲裁字[2015]104號仲裁裁決書中列明的被申請人為“襄陽市海裕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住所地為襄陽市××新區(qū)團山鎮(zhèn)××號,法定代表人為李玉霞,任總經理職務。一審法院認為,高某與海裕機械公司之間自2009年11月24日起存在勞動關系,原告高某2012年10月12日所受事故傷害為工傷七級傷殘,且雙方的勞動關系已解除,而海裕機械公司作為用人單位未為高某繳納工傷保險費,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和《工傷保險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高某因此應享受的工傷待遇依法應由海裕機械公司承擔,具體項目為:醫(yī)療費用、住院期間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交通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資等。本案中,高某于2012年10月12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七七醫(yī)院住院治療,2012年10月23日出院時,醫(yī)囑為“繼續(xù)治療,術后12-14天拆線,術后四周拆除石膏外固定,四至六周根據骨折愈合情況拆除克氏針”等,并參照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制定的《湖北省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管理暫行辦法》所附《湖北省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分類目錄》確定的各類損傷所需治療和恢復時間,認為高某的停工留薪期認定為七個月較為適宜,即至2013年5月12日止。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海裕機械公司應當按照高某原工資福利待遇標準向其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間的工資,但海裕機械公司未支付,故其依法應向高某補發(fā)該期間的工資。對于高某的工資收入數額問題。由于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工資支付憑證的制作和保存是國家財會制度的強制要求,而用人單位的該項職責也證明了其掌握著有關勞動者工資發(fā)放與工資數額的證據。本案中,高某主張其每月工資4500元由計件工資3000元加帶班工資1500元組成,海裕機械公司不予認可,則應提供其公司發(fā)放工資的相關財務會計憑證,以反駁高某提出的工資數額主張,但其在限定的期限內一直未能提供,其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故一審法院對高某主張的月工資4500元予以支持。綜上,海裕機械公司應向高某支付的停工留薪期工資為31500元(4500×7),扣減海裕機械公司已向高某支付的6000元后,海裕機械公司還應支付高某25500元。高某停工留薪期滿后,未到海裕機械公司上班,未向海裕機械公司提供正常勞動,其要求海裕機械公司向其支付該期間的工資,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故高某要求海裕機械公司支付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止未解除勞動合同期間工資81000元中超過的部分,不予支持。經核算,高某應獲得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數額,應按其受傷前約定的月工資4500元進行計算,為58500元(4500元/月×13月)。故高某要求海裕機械公司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58500元的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予以支持。高某應獲得的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按襄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fā)布的襄陽市市區(qū)2011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2565元的標準來計算32個月,分別為30780元(2565元/月×12月)和51300元(2565元/月×20月),合計為82080元。故對被告高某要求原告支付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46060元及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65800元中超過的部分,不予支持。高某傷情被鑒定為七級傷殘,其住院治療期間需人護理,而海裕機械公司未安排人員護理,故海裕機械公司應當按照本省2011年度的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yè)在崗職工人均年平均工資收入的標準向高某支付護理費損失590元(19576元÷365天×11天)。高某要求海裕機械公司支付護理費1762.8元中超過的部分,不予支持。高某因工受傷共住院治療11天,其應享受的住院伙食補助費為220元(11天×20元/天),該費用應由海裕機械公司支付。故高某要求海裕機械公司支付住院伙食補助費的主張符合法律規(guī)定,予以支持。但高某主張的住院伙食補助費550元中超過的部分,不予支持。高某提出的由海裕機械公司支付鑒定費、公告費、差旅費主張,與法律規(guī)定不符,不予支持。高某要求海裕機械公司支付后期治療費400元,但其僅提供了2013年2月2日和2013年3月31日其兩次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七七醫(yī)院作放射檢查各支出100元的醫(yī)療費票據及放射科檢查報告單,故僅能認定高某支出了200元的檢查醫(yī)療費用,該費用應由海裕機械公司承擔,故高某要求海裕機械公司支付后期治療費400元中超過200元的部分,不予支持。本案中,海裕機械公司并未通知高某解除雙方之間的勞動關系,故高某主張海裕機械公司違法解除勞動關系,與事實不符,其要求海裕機械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勞動關系賠償金,無事實和法律依據,不予支持。由于社會保險費的核定和征收,是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的法定職責。所以,高某要求海裕機械公司依法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主張,不屬人民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的范圍,應由其向海裕機械公司所在地的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進行申告。據此,高某的該項請求不予處理。針對海裕機械公司提出高某自作出勞動能力等級鑒定后至2017年6月14日期間未向其公司主張過權利,本案已超過仲裁時效,應駁回高某的各項訴訟請求。對此,一審認為,2015年6月24日勞動能力等級鑒定結論作出后,高某于2015年11月4日向高新區(qū)仲裁委提起勞動爭議仲裁,雖然仲裁申請及仲裁裁決中列明的被申請人為“襄陽市海裕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但所標注的被申請人住所地為襄陽市××新區(qū)團山鎮(zhèn)××號,法定代表人為李玉霞,均與海裕機械公司在工商行政部門登記備案的信息一致;加之,雙方之間存在權利義務關系,屬于權利義務相對方,而高某遞交的仲裁申請書中所述事實均系其在海裕機械公司工作期間所發(fā)生之事,因此,高某2015年11月4日向高新區(qū)仲裁委提起的勞動爭議仲裁,應視為高某為解決其與海裕機械公司之間的各項勞動爭議進行的權利救濟。因此,高某向海裕機械公司提出的各項工傷待遇主張,并未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仲裁時效期間。海裕機械公司提出的上述抗辯意見,與事實不符,不能成立,不予支持。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條、第八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三十六條第一款、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一條第一款,《工傷保險條例》第二條第一款、第三十條、第三十三條、第三十七條、第六十二條第二款、第六十四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一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海裕機械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向高某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資25500元、一次性傷殘補助金58500元、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30780元、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51300元、護理費59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220元、醫(yī)療費200元,合計167090元。二、駁回高某的其他訴訟請求。二審期間,雙方當事人均未提交新的證據,原審認定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上訴人襄陽海裕機械設備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海裕機械公司)因與被上訴人高某勞動爭議一案,不服襄陽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2017)鄂0691民初147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04月23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海裕機械設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王虹理、張露露,被上訴人高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克學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針對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結合在卷證據,分析評判如下:一、高某于2015年11月4日以“襄陽市海裕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為被申請人提起仲裁,仲裁主體與海裕機械公司名稱不完全相符,但作為勞動者,高某主張與其存在勞動關系相對應的用人單位主體是確定指向“襄陽市海裕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的?!跋尻柺泻TC械設備有限公司”是本案勞動關系權利義務的承繼主體的替代名稱而已,名稱的不準確,人民法院在審理中可以徑行明確,因此,自2015年6月24日定殘后,應當視為高某一直在向海裕機械公司主張勞動權利,故高某的仲裁請求未超過仲裁時效,其沒有喪失勝訴權。二、高某遭遇工傷事故至其定殘之日遠遠超過7個月,原審參照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制定的《湖北省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管理暫行辦法》所附《湖北省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分類目錄》確定的各類損傷所需的治療和恢復時間,并結合高某的實際傷情將停工留薪期酌定為7個月,并無不當。三、原審判決確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計算參數、計算方式、數額正確,應予維持。綜上所述,襄陽海裕機械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10元,由上訴人襄陽海裕機械設備有限責任公司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焦靜平
審判員 黃 鸝
審判員 何小玲
書記員:王碩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