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襄陽市帷幄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海建,該公司副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楊文華,湖北思揚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中車洛陽機車有限公司襄陽分公司。
代表人:李濤,該分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衛(wèi)樊,湖北春園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何麗,女,1990年7月14日生,漢族。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圣紅,湖北亙恒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襄陽市帷幄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帷幄公司)因與被上訴人中車洛陽機車有限公司襄陽分公司(以下簡稱中車襄陽分公司)、被上訴人何麗勞務派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襄陽市襄州區(qū)人民法院(2017)鄂0607民初9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帷幄公司上訴請求:撤銷原判,改判帷幄公司不承擔支付經(jīng)濟補償?shù)呢熑危辉V訟費由中車襄陽分公司、何麗承擔。事實及理由:上訴人帷幄公司與被上訴人中車襄陽分公司、何麗之間并無真實勞動關系。一審已查明,被上訴人中車襄陽分公司、何麗實際系中車襄陽分公司員工而不是帷幄公司的員工。帷幄公司與中車襄陽分公司之間的合同系無效合同。該合同系中車襄陽分公司為逃避法律責任而進行的員工身份置換,并不是存在真實勞動關系。經(jīng)濟補償應當由中車襄陽分公司支付。合同系中車襄陽分公司解除,帷幄公司與中車襄陽分公司合同已經(jīng)約定補償金由中車襄陽分公司承擔。
中車襄陽分公司答辯稱,服從原判。
何麗答辯稱,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維持原判。
帷幄公司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請求依法確認帷幄公司與方建軍簽訂的勞動合同無效;判令中車襄陽分公司支付何麗經(jīng)濟補償,帷幄公司不承擔支付義務。
中車襄陽分公司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判令中車襄陽分公司不承擔支付經(jīng)濟補償、違約金及補繳社保的義務。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中車襄陽分公司原來的名稱為鐵道部襄樊內(nèi)燃機車廠,幾經(jīng)變更后改為現(xiàn)有名稱。2010年11月1日,帷幄公司與中車襄陽分公司簽訂勞務派遣合同一份,約定帷幄公司根據(jù)中車襄陽分公司的要求向該公司派遣勞務人員,為該公司提供勞務服務;派遣人員的勞動人事關系歸于帷幄公司,帷幄公司負責與派遣人員簽訂勞動合同,負責派遣人員所有的人事、勞資和社會保險等工作;帷幄公司委托中車襄陽分公司對派遣人員進行績效考核,定期將考核結(jié)果通報帷幄公司,作為派遣人員留用、退回及發(fā)放薪酬的依據(jù)。中車襄陽分公司應支付帷幄公司勞務費,包括管理費(40元/人/月)、派遣人員工資和單位應支付的社會保險費、稅金等;帷幄公司應及時為派遣人員辦理社會保險,其中單位部分由帷幄公司從中車襄陽分公司支付的勞務費中繳納,個人部分個人承擔,由帷幄公司代扣代繳。合同第七條第四項約定,在合同有效期內(nèi),中車襄陽分公司因崗位調(diào)整而退回派遣人員時,應加付帷幄公司一定數(shù)額的勞務費,作為帷幄公司支付給被退回派遣人員的經(jīng)濟補償。凡每退回一名派遣人員,由中車襄陽分公司根據(jù)被退人員在該公司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相當于一個月工資(按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計算)的勞務費給帷幄公司。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半年的支付相當于半個月工資的勞務費給帷幄公司。該合同的有效期至2011年10月31日,其后雙方又續(xù)簽了2011年11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2012年1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三份勞務派遣合同。上述四份勞務派遣合同的內(nèi)容基本相同,只是第一份、第四份合同在約定加付勞務費的標準時,特別約定按當?shù)刈畹凸べY標準計算,其他兩份合同沒有該特別約定。勞務派遣合同簽訂后,雙方按約定履行。2015年10月31日勞務派遣合同期滿后,雙方繼續(xù)履行至2016年1月上旬,其后中車襄陽分公司將帷幄公司派遣的勞務人員退回。何麗于2012年6月1日與帷幄公司簽訂為期兩年的勞動合同,雙方建立勞動關系,勞動合同約定帷幄公司將何麗安排在中車襄陽分公司工作。其后何麗一直在用工單位中車襄陽分公司工作,勞動合同到期后,帷幄公司又與何麗續(xù)簽了一次為期兩年的勞動合同,雙方的勞動合同于2016年5月31日期滿。2016年1月6日,中車襄陽分公司人力資源部發(fā)出《關于清退帷幄公司勞務派遣用工的通知》,稱中車襄陽分公司與帷幄公司簽訂的勞務派遣合同已于2015年10月31日到期,并不再與帷幄公司續(xù)簽勞務派遣合同。從文件下達之日起,各相關單位要完成清退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當日何麗等人停止工作,退出工作崗位。同年1月13日,帷幄公司與何麗等人辦理了解除、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解除了雙方的勞動合同,解除、終止勞動合同原因一欄填寫為“合同到期不續(xù)簽”。2016年1月29日,何麗向襄陽市襄州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帷幄公司、中車襄陽分公司支付違約金和經(jīng)濟補償。同年6月6日,該委作出襄州勞人仲裁字(2016)24-14號仲裁裁決書,裁決帷幄公司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3840元,中車襄陽分公司對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負連帶責任;駁回了何麗的其他請求。帷幄公司與中車襄陽分公司不服裁決,均向一審法院提起訴訟。本案審理過程中,何麗確認按仲裁裁決支持的項目和責任承擔方式主張權利。帷幄公司與何麗確認離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為1494.35元。
一審法院認為: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在勞務派遣關系中,勞務派遣單位屬于勞動法上的用人單位,應履行用人單位的義務。本案中的派遣單位是帷幄公司,應由其承擔用人單位的責任。帷幄公司與何麗簽訂的勞動合同并未到期,被退回后,帷幄公司逕行解除了與的勞動合同。系因勞務派遣合同到期而被退回,并不符合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用工單位將勞動者退回后,勞務派遣單位可以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本案亦不存在《勞務派遣暫行規(guī)定》第十五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派遣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勞動合同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規(guī)定,被派遣勞動者在無工作期間,勞務派遣單位應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規(guī)定的最低工資標準,按月向其支付報酬。帷幄公司的解除行為,違反了上述規(guī)定,構(gòu)成違法解除,何麗僅主張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予以支持,帷幄公司應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5977.4元(1494.35元×4)。帷幄公司訴請不予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不予支持。帷幄公司還請求確認其與何麗簽訂的勞動合同無效,經(jīng)查在帷幄公司與中車襄陽分公司勞務派遣糾紛系列案件中,帷幄公司僅在與三名勞動者的仲裁庭審中提出了勞動合同無效的抗辯,在其他案件的仲裁庭審中并沒有提出;仲裁階段帷幄公司更沒有提出確認勞動合同無效的反申請,仲裁機構(gòu)也沒有處理。帷幄公司請求確認勞動合同無效,屬于獨立的爭議事項,未經(jīng)仲裁前置程序,不予審理。
根據(jù)民法通則第八十七條的規(guī)定,連帶責任基于法律明確規(guī)定和當事人約定產(chǎn)生。何麗在與帷幄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前并未在中車襄陽分公司工作,中車襄陽分公司在勞務派遣合同到期并繼續(xù)履行一段時間后將何麗退回,法律并不禁止。用工單位將勞動者退回后,勞動者與勞務派遣單位的勞動合同并不當然解除或終止,本案實施解除行為的是帷幄公司。中車襄陽分公司將何麗退回,并不必然給造成損害,本案不適用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二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二簽訂的勞務派遣合同第七條第四項約定,在合同有效期內(nèi),中車襄陽分公司因崗位調(diào)整而退回派遣人員時,應加付帷幄公司一定數(shù)額的勞務費,作為帷幄公司支付給被退回派遣人員的經(jīng)濟補償。根據(jù)該條約定,中車襄陽分公司加付勞務費的對象是帷幄公司,再由帷幄公司支付給被退回的勞動者,而非該公司直接支付給勞動者,且?guī)状蝿趧优汕埠贤瑢痈秳趧召M的標準約定并不一致。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在當事人約定對經(jīng)濟補償金承擔連帶責任的場合,連帶債務人給付的對象是債權人,而非主債務人,故該約定系勞務派遣單位與用工單位之間關于被退回勞動者的經(jīng)濟補償如何承擔的約定,而非用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的約定。中車襄陽分公司要求不承擔連帶支付義務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帷幄公司主張何麗原系中車襄陽分公司員工,與帷幄公司簽訂勞動合同是為了轉(zhuǎn)換職工身份,免除中車襄陽分公司法律責任的理由,沒有證據(jù)證實,不予采納。基于雙方在勞務派遣合同中的約定,帷幄公司可以另案主張權利。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七)項、第四十七條、第五十八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一、襄陽市帷幄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何麗經(jīng)濟補償金5977.4元;二、駁回襄陽市帷幄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三、駁回何麗的其他請求。案件受理費20元,由帷幄公司負擔。
二審中,當事人未提交新證據(jù)。對原判認定的事實,當事人均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
綜上所述,帷幄公司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元,由襄陽市帷幄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李曉紅 審判員 焦靜平 審判員 陳守軍 審判員 黃 鸝 審判員 何小玲 審判員 張 揚 審判員 劉媛媛
書記員:李帆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