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襄陽市國土資源局,住所地:襄陽市襄城區(qū)西街100號。統一社會信用代碼:11420600011159308A。
負責人:王明強,該局局長。
委托代理人:劉坤,
湖北巨天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代理。
被告:
湖北建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武漢市洪山區(qū)珞瑜路500號。
法定代表人:鄒剛,該公司執(zhí)行董事。
委托代理人:丁長富,湖北三國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代理。
原告襄陽市國土資源局(以下簡稱國土資源局)與被告
湖北建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廈公司)建設用地使用權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11月1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國土資源局的委托代理人劉坤,被告建廈公司的委托代理人丁長富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國土資源局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建廈公司與原告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補充協議或者重新簽訂合同;2、判令建廈公司向原告補繳土地出讓金652萬元,并自2014年11月11日起以652萬元為基數,按照每日3‰的標準向原告支付遲延付款的違約金;3、本案訴訟費用由建廈公司承擔。事實和理由:2004年,襄樊市豐達
紙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達公司)受讓一宗位于樊城××長征東路的商業(yè)用地。2004年10月15日,豐達公司與原告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合同約定,土地使用權轉讓,本合同和登記文件中載明的權利、義務隨之轉移。受讓人必須按照本合同約定,按時支出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如果受讓人不能按時支付出讓金的,自滯納之日起每日按遲延支付款項的3‰向出讓人繳納滯納金。2010年建廈公司以出讓再轉讓的方式,取得該宗土地使用權。建廈公司受讓該宗土地后,因該宗土地規(guī)劃調整,土地面積由3366.6平方米調整為3993.4平方米,容積率調整為﹤3.2,建廈公司需與原告簽訂補充協議,并需補繳土地出讓金652萬元。根據建廈公司申請,并報襄陽市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后,經原告多次電話和兩次書面通知建廈公司簽訂補充協議,建廈公司既不與原告簽訂補充協議,也不繳納土地出讓金。故請求依法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
建廈公司辯稱,1、原告訴稱部分內容不實,不能成立。與豐達公司的土地轉讓合同已履行完畢,其不存在違約。新增的整合土地以及容積率的調整產生的問題,被告于2014年4月11日即向原告提出書面申請,要求辦理相關土地手續(xù),原告未作答復。2016年10月16日,原告向我方送達了一次函,要求我方簽訂補充協議,我方于2016年11月28日再次提交書面申請,要求辦理土地手續(xù),原告仍未答復,也未給我方辦理相關手續(xù)。綜上,我方不存在違約行為;2、原告的訴訟請求無事實依據,請求依法予以駁回。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2004年10月15日,襄樊市豐達
紙品有限公司(受讓人)與國土資源局(出讓人)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合同主要約定,出讓人出讓給受讓人的宗地位于長征東路,其中出讓土地面積3366.6平方米,宗地用途為商業(yè)用地,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為每平方米692元,總額為232.97萬元。2010年豐達公司又將該宗土地轉讓給建廈公司。2010年1月13日襄樊市土地資源交易中心作出《成交確認書》對豐達公司將該宗土地使用權轉讓給建廈公司予以確認。
建廈公司于2010年4月30日取得該宗土地使用權證,并繳納了相關費用。建廈公司受讓該宗土地后,因規(guī)劃要求,需整合該宗土地東南側一棟24戶住宅樓使用的856.3平方米(1.3畝)劃撥住宅用地。經
襄陽市土地儲備供應中心研究,委托建廈公司完成24戶房屋的拆遷補償安置工作。建廈公司完成了拆遷補償安置工作,拆遷補償安置過程中,實物還房建安成本、貨幣補償、搬家及安置過渡費支出共計1098.2萬元。
2013年10月22日,土地儲備中心向市政府作出《關于長征東路一宗國有土地收儲和出讓有關問題的請示》,主要內容為:一、經咨詢規(guī)劃和國土部門,以上24戶居民使用的1.3畝土地無法單獨提出規(guī)劃指標,不具備單獨出讓條件,可以辦理協議出讓手續(xù),建議市政府批準將該宗土地協議出讓給建廈公司;二、該宗地評估價為278.8萬元∕畝,建議參照現有舊城改造“不予不取、總體平衡”的原則,出讓單價為280萬∕畝,即以總價364萬元辦理協議出讓;三、因2010年建廈公司已與24戶簽訂了《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協議》,建議由我中心委托建廈公司完成24戶2111.52平方米的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工作,待該公司繳清1.3畝土地的出讓金,我中心將扣除四金和相關費用36.4萬元之后的剩余327.6萬元作為拆遷補償費支付給該公司,不足部分由建廈公司承擔。該請示經市政府批準。
2014年1月2日,土地儲備中心向國土資源局作出《關于長征東路一宗國有土地收儲和出讓有關情況的說明》。2014年2月7日,國土資源局向市政府作出襄土資文(2014)42號《關于對長征東路一宗國有土地收儲和出讓有關問題意見的報告》,建議:一、由市土地儲備中心完成1.3畝土地的收儲工作;二、24戶居民使用的1.3畝房改房劃撥土地,因無法提供單獨的規(guī)劃設計條件,可依據規(guī)劃部門意見,協議出讓給建廈公司;三、該宗土地協議出讓價格按照協議出讓規(guī)范的要求,根據評估結果和土地市場情況等,集體決策,綜合確定出讓金額,并擬定協議出讓方案,報市政府批準;四、土地出讓金應按“收支兩條線”規(guī)定執(zhí)行。
2014年11月17日,襄陽市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對包括涉案土地等11宗土地出讓問題作出《襄陽市國土資源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紀要》,關于涉案土地問題紀要如下:建廈公司1宗商業(yè)用地規(guī)劃整合、容積率調整,同意與建廈公司簽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襄土批租字第(2004)142號)補充協議,土地出讓面積由3366.6平方米調整為3993.4平方米,容積率調整為﹤3.2,建筑密度﹤25%,綠地率﹥20%,建筑面積﹤12803平方米。容積率調整補繳245萬元,整合新增土地補繳445萬元,企業(yè)退讓道路政府退還38萬元,建廈公司總計需補繳土地出讓金652萬元。
2014年11月,建廈公司向國土資源局申請補辦整合地塊的國有土地手續(xù)。2016年3月14日土地局向建廈公司發(fā)出《關于簽訂出讓合同補充協議的通知》,載明:“我局受理你公司申請后,報經市國土資源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你司需補繳土地出讓金為652萬元,2014年11月17日經市政府批準同意后,我局工作人員曾多次電話通知你司前來簽訂補充協議,但時至今日,你司仍未來簽,現函告你司務必在接此函7日內到我局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補充協議……”。后因雙方就簽訂補充協議相關問題未能達成一致意見,至今未簽訂整合后土地的《補充協議》。
本院認為,豐達公司將位于襄陽××××區(qū)長征東路3366.6平方米商業(yè)用地轉讓給建廈公司,并經
襄陽市國土資源交易中心確認,因此,豐達公司與建廈公司土地轉讓合同合法有效。建廈公司繳納了土地出讓金等相關費用,并辦理了土地使用權證。該宗土地轉讓合同已履行完畢。因規(guī)劃要求建廈公司受讓的用地東南側一棟24戶住宅使用的856.3平方米(1.3畝)劃撥住宅用地,需整合后使用,建廈公司為項目建設獨立完成了拆遷補償安置工作,工程已竣工。雖然建廈公司未與國土資源局簽訂該宗土地出讓協議,但建廈公司已實際占有投資開發(fā)了該宗土地。建廈公司應當根據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相關規(guī)定,繳納土地出讓金。國土資源局請求判令建廈公司與其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補充協議或者重新簽訂協議的訴訟請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條“當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的規(guī)定,國土資源局的該項訴訟請求,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不予支持;國土資源局請求判令建廈公司補繳土地出讓金652萬元的訴訟請求,出讓金的數額是國土資源管理機關根據土地出讓面積、容積率、建筑密度、綠地率等依法律法規(guī)計算,并報請相關部門核準,建廈公司已實際使用了該宗土地,依法應當繳納土地出讓金,因此,國土資源局的該項訴訟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國土資源局請求判令建廈公司按日3‰標準支付自2014年11月11日的遲延付款違約金的訴訟請求。國土資源局是根據國土資源局與豐達公司于2004年10月15日簽訂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約定及豐達公司與建廈公司簽訂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主張的權利,本案中,建廈公司受讓位于襄陽市××區(qū)××路3366.6平方米土地使用權后,依法辦理了土地使用權證書,合同已履行完畢。國土資源局主張的是建廈公司整合856.3平方米(1.3畝)土地后,容積率調整補繳及新增的土地出讓金,而對整合后的土地,雙方尚未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亦未對補繳土地出讓金的支付期限及違約責任進行約定,故國土資源局主張按照之前的合同約定主張遲延付款違約金,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條、第四十四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
湖北建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原告襄陽市國土資源局支付土地出讓金652萬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二、駁回原告襄陽市國土資源局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81450元,國土資源局負擔124010元,建廈公司負擔5744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張耀承
審判員 海飛
人民陪審員 劉寧
書記員: 周芹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