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裴建扉(曾用名裴建鋒),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哈爾濱市平房區(qū)園林綠化工程處科員,住哈爾濱市香坊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亞坪,北京市盈科(大連)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李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雙鴨山市邦豆美容院個體業(yè)主,住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四方臺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耿亞軍,黑龍江諾成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永倫投資咨詢啟東有限公司哈爾濱分公司,住所地哈爾濱市香坊區(qū)珠江小區(qū)1棟6號門市。
負責人:蔡海珍,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文超,男,該單位部門經(jīng)理。
上訴人裴建扉因與被上訴人李某、原審第三人永倫投資咨詢啟東有限公司哈爾濱分公司(以下簡稱永倫投資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哈爾濱市香坊區(qū)人民法院(2017)黑0110民初558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8月1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二審中,裴建扉向本院提交如下證據(jù):證據(jù)1.陳曉東的會見筆錄一份,證明涉案車輛是裴建扉代替車輛所有權人姜洪亮從陳曉東處贖回的,不是與李某之間買賣車輛的法律關系;證據(jù)2.證人黃金國出庭作證,證明姜洪亮將車輛質(zhì)押給陳曉東,陳曉東給姜洪亮11萬元。經(jīng)質(zhì)證,李某認為:對會見筆錄無法確認真實性,該證據(jù)不屬于二審新的證據(jù)。李某不認識陳曉東、姜洪亮,李某將車款給付了裴建扉,與陳曉東沒有任何關系。證人黃金國的證言與本案無關,真實性無法確定。永倫投資公司認為,對證據(jù)沒有意見。本院認為,裴建扉提交的會見筆錄及證人黃金國的陳述,其中會見筆錄本質(zhì)上仍屬于證人證言性質(zhì),故兩份證據(jù)均不屬于二審新的證據(jù)。陳曉東的會見筆錄無法核實是否屬于陳曉東本人陳述,且不能僅憑案外人陳曉東的陳述認定案外人姜洪亮與李某夫婦存在法律關系,對此證據(jù)不予采信。證人黃金國的證言僅能證實案外人姜洪亮與案外人陳曉東之間存在質(zhì)押法律關系,與本案待證事實不具有直接關聯(lián)性,對此證據(jù)不予采信。二審認定的事實與一審認定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款:“當事人之間沒有書面合同,一方以送貨單、收貨單、結算單、發(fā)票等主張存在買賣合同關系的,人民法院應結合當事人之間的交易方式、交易習慣以及其他相關證據(jù),對買賣合同是否成立作出認定”的規(guī)定,李某與裴建扉之間雖未簽訂書面買賣合同,但結合李某提供的付款憑證及證人證言及裴建扉交付車輛的事實,可以認定李某與裴建扉之間形成了買賣合同法律關系。裴建扉主張李某夫婦交付的錢款系代為姜洪亮償還陳曉東欠款,但裴建扉二審中提交的證據(jù)僅能證實車主姜洪亮與陳曉東之間存在質(zhì)押車輛法律關系,不足以證實李某夫婦與姜洪亮之間形成了代為償還陳曉東債務的事實。另外,裴建扉陳述陳曉東告知的李某夫婦其本人微信號碼,那么陳曉東完全有條件要求李某夫婦將車輛款匯入陳曉東本人賬戶,但涉案車輛款項由李某夫婦匯入裴建扉賬戶,裴建扉扣除3000元后將剩余錢款匯入陳曉東賬戶,這一交易錢款的方式明顯與裴建扉陳述存在矛盾。裴建扉又主張其受陳曉東委托代為辦理車輛交付事宜,但裴建扉并未提交充分證據(jù)證實其是陳曉東的委托人,并向李某夫婦披露了這一委托關系,裴建扉應承擔舉證不利的后果。根據(jù)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涉案車輛登記所有權人為姜洪亮,登記的抵押權人為永倫投資公司。裴建扉并非享有涉案車輛所有權或處分權人,李某支付購車款后因抵押權人永倫投資公司依法行使抵押權導致無法使用涉案車輛,裴建扉應承擔返還購車款的違約責任。裴建扉履行本案賠償責任后,如其與陳曉東之間存在其他法律關系,裴建扉可向陳曉東追償。
綜上所述,裴建扉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審判長 趙丹暉
審判員 董茂建
審判員 謝國豐
書記員: 劉晶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