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袁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賴碧君,上海仲悅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左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普陀區(qū)。
原告袁某與被告左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6月1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袁某及其委托代理人賴碧君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左某某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未到庭。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袁某向本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被告:1、歸還借款4.6萬元;2、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支付前述借款的2017年7月10日至實際還款之日止的逾期利息;承擔本案訴訟費。事實和理由:原告2015-2017年期間是在上海博略德市場研究公司從事市場調(diào)查咨詢工作。2017年年收入7萬元左右。在本市法院借貸案件僅此一起。原、被告是初中同學,2013年上半年至2017年8、9月期間雙方是戀愛關系。后因被告借款久拖不還致雙方分手。本案借款多次累計。2017年年初至7月,被告當時在位于永嘉路襄陽南路謎爾房產(chǎn)中介工作。被告主要以周轉(zhuǎn)為由向原告借款,多則2萬元,少則2000元,原告主要是現(xiàn)金交付,也有微信轉(zhuǎn)賬。因當時雙方是戀愛關系,原告均同意出借,也未讓被告立條。被告口頭承諾一周左右還款,但總是不按約定還款。2017年6月20日被告以預定便宜價格二手房需資金又欲借款2萬元并口頭承諾次日即還,原告遂銀行取現(xiàn)1.5萬元全額交付了被告,被告仍未立條。次日被告以房屋未交易成功為由未還款。2017年7月8日,被告又以同種理由向原告借款2萬元,因原告當時資金不足,所以先向母親借得1.6萬元,加上身邊現(xiàn)金4000元,湊足2萬元在被告所在單位現(xiàn)金形式交付了被告。當時原告就被告之前尚欠款1.1萬元加上述兩次借款要求被告出具了總金額4.6萬元字據(jù)一張,字據(jù)約定次日還款。到期被告仍未兌現(xiàn)。幾天后原告自賬戶取現(xiàn)1.6萬元歸還了母親。1個月后,原告發(fā)現(xiàn)被告之前所稱房產(chǎn)已出售,但被告仍未還款,詢問,被告卻以錢款已還他債為由拖延,為此雙方爭吵致分手。被告后又承諾2018年春節(jié)前還款,屆期,仍失信。原告遂上門催款并作了錄音。因被告一再失信,所以原告于2018年3月7日訴至法院。
被告左某某未作答辯。
庭審中,原告提供了1、字據(jù)原件一張;2、錄音光盤附書面記錄,證明雙方存在借貸關系及被告同意還款;3、手機銀行截圖兩張,證明部分出借款來源。被告未到庭參加質(zhì)證。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被告是同學。2017年6月20日原告通過ATM機陸續(xù)取現(xiàn)1.5萬元。2017年7月8日被告向原告出具了金額4.6萬元字據(jù)一張,約定次日還款。2017年7月12日原告又ATM機取現(xiàn)1.6萬元,該款原告自述系歸還母親之前的出資。2018年2月24日原、被告交涉還款事宜,被告有還款意思表示。2018年3月7日原告以被告借款分文未還且下落不明為由訴至法院。
本院認為,公民間合法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借貸關系的確立需要有表借貸合意的借條、借款交付和出借款來源等客觀證據(jù)佐證,亦應有同意出借的合理解釋。本案中原告要求被告歸還借款4.6萬元提供了被告出具的字據(jù)原件、原告賬戶取現(xiàn)截圖及原告催款錄音佐證,字據(jù)證明了被告的借款意向、借期的約定。取現(xiàn)截圖證明原告部分出借款來源。錄音證明被告對借貸事實的認可并同意還款。原告因雙方是戀愛關系所以不斷出借并未要求被告每次立條的解釋尚屬合理。本案系爭款是原告陸續(xù)小額出借,現(xiàn)金交付形式符合民間操作習慣,故對雙方間4.6萬元借貸關系,本院予以確認。原告因被告未按約還款要求被告支付逾期利息的訴請,因字據(jù)期滿原告已明知其利益受損,沒有維權(quán)或維權(quán)但無證據(jù)證明情況下,因原告的不作為致擴大部分的利息損失本院不予支持,本院將對原告有證據(jù)證明其主張債權(quán)之日即錄音之日起可預見的利息損失作出處理。被告應承擔4.6萬元的還本付息之責。嗣后,被告如有與原告不一致陳述可憑借相關證據(jù)維權(quán)。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左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歸還原告袁某借款4.6萬元;
二、被告左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支付原告袁某上述借款4.6萬元的自2018年2月24日至本判決生效之日止的逾期利息。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義務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25元(原告袁某已預付),由原告負擔29元,被告左某某負擔996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陳??莉
書記員:馮??鶴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