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袁忠誠,男,1963年9月18日出生,漢族,無業(yè),住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qū)。上訴人(原審被告):李淑芬,女,1962年12月24日出生,漢族,無業(yè),住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坤煒,男,1996年9月29日出生,無業(yè),住承德市雙橋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士峰,河北承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袁忠誠、李淑芬因與被上訴人張坤煒房屋買賣合同一案,不服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qū)人民法院(2016)冀0802民初167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6年1月5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袁忠誠、李淑芬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袁大偉、被上訴人張坤煒的委托代理人王士峰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袁忠誠、李淑芬上訴請求:一、請求二審人民法院撤銷(2016)冀0802民初1671號民事判決,并依法改判。二、本案一審、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承擔。事實與理由,一、一審判決法律關系識別錯誤,認定事實錯誤,本案實際上為民間借貸合同關系,房屋買賣合同僅是為上訴人提供的擔???方式,二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并不具備真實的房屋買賣合同關系。本案事實為,二上訴人之子袁大偉因生意急需,于2014年12月12日向被上訴人借款150000元。為擔保主債權能夠實現,應被上訴人要求,二上訴人為該筆借款提供擔保。擔保方式為與被上訴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梢姸显V人簽訂房屋買莫合同的真實意思表示是為兒子借款提供擔保,并不是與被上訴人建立買賣合同關系。二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同時,被上訴人并未支付購房款150000元。被上訴人支付的150000元,是建立在借貸關系基礎之上的,且被上訴人直接打入了袁大偉賬戶,袁大偉按當初約定,每月往被被上訴人賬戶打入利息,可見被上訴人所稱的支付購房款150000元實際上屬于借款性質,并非購房款。本案爭議房屋市場價值在300000元以上,二上訴人以150000元價格出售,常理上無法解釋。被上訴人手中除持有《房屋買賣合同》還持有袁大偉出具的借條,另外,袁大偉賬戶與被上訴人賬戶的往來流水均能夠證明本案實際上是袁大偉與被上訴人之間的民間借貸合同關系,二上訴人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僅是應被上訴人要求而提供的變相擔保,購房款實際屬于借款。二、基于對事實的錯誤認定,一審判決錯誤的適用了法律。根據《擔保法》的規(guī)定,在我國受法律保護的擔保形式僅有保證、質押、留置及抵押。本案以房屋買賣合同的合同權利作為擔保方式,并不受現有法律規(guī)定的保護。根據《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四條的規(guī)定,當事人以簽訂買賣合同作為民間借貸合同的擔保,借款到期后借款人不能還款,出借人請求履行買賣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民間借貸法律關系審理,并向當事人釋明變更訴訟請???。當事人拒絕變更的,人民法院裁定駁回起訴。張坤煒辯稱,雙方是房屋買賣關系,并非借貸關系,雙方于2014年l2月2日簽定房屋買賣協議,被上訴人一次性將購房款交給上訴人,現上訴人未按合同約定將房屋交付給被上訴人,也未給被上訴人辦理過戶手續(xù),請求二審法院維持原判。張坤煒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被告立即交付承德市雙橋區(qū)碧峰家園一區(qū)4#1單元601室給原告,并協助原告辦理房屋過戶手續(xù);2、案件受理費由被告承擔。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4年12月12日,原告張坤煒與被告袁忠誠、李淑芬簽訂《房屋買賣協議》一份,約定被告將其坐落于承德市雙橋區(qū)碧峰家園一區(qū)4#1-601室的房屋(建筑面積64.26平方米)出售給原告,雙方議定上述房產出售價格為150000.00元整,甲方應在2014年12月30日將該房產交付乙方。甲乙雙方應積極配合???理過戶手續(xù),因甲乙任何一方不配合所造成的損失,由責任方賠償守約方。合同簽訂后,原告一次性將購房款150000.00元給付被告,被告為原告出具收條一份。被告至今未將房屋交付給原告,亦未協助原告辦理上述房屋過戶手續(xù)。承德市雙橋區(qū)碧峰家園一區(qū)4#1-601室房屋原系被告袁忠誠的父親袁民、母親唐秀蘭共同財產。該房屋系回遷房,2008年8月24日承德市恒義公證處為拆遷人承德市棚戶區(qū)改建工作指揮部辦公室與被拆遷人袁民簽訂的《房屋拆遷補償協議書》作出(2008)承恒證民字第3897號公證書,對袁民在碧峰門拆遷區(qū)域的私產、非違建房屋實施拆遷并進行補償。被告袁忠誠的父親袁民于2006年4月19日去世,母親唐秀蘭于2010年4月6日去世。2014年7月5日承德市公證處作出(2014)承證民字第1635號公證書,確認由被告袁忠誠繼承位于承德市雙橋區(qū)碧峰家園一區(qū)4#1-601室的房屋。一審法院認為,原、被告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真實、自愿的意思表示,合同條款表述明確,無違反法律法規(guī)禁止性規(guī)定的情形,屬于有效合同,雙方當事人應按照合同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原告已按照雙方約定給付被告購房款,被告未按照合同約定交付房屋、協助原告辦理過戶手續(xù),應屬違約。故原告要求被告交付房屋及協助其辦理過戶手續(xù)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判決:被告袁忠誠、李淑芬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張坤煒交付承德市雙橋區(qū)碧峰家園一區(qū)4#1-601室房屋,并協助原告張坤煒辦理該房屋過戶手續(xù)。案件受理費3300.00元,由被告袁忠誠、李淑芬承擔。本院二審中,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對當事人二審爭議的事實,本院認定的事實與原審法院認定事實相同。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雙方是房??買賣合同糾紛,還是民間借貸糾紛,兩者事實、適用法律、法律后果均不相同。從本案事實看,上訴人袁忠誠、李淑芬認為,因袁大偉生意急需,于2014年12月12日向被上訴人借款150000元。為擔保主債權能夠實現,應被上訴人張坤煒要求,二上訴人為該筆借款提供擔保,擔保方式為與被上訴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約定,每月往被上訴人張坤煒賬戶打入利息。然而,上訴人袁忠誠、李淑芬沒有提任何能夠證明其所述借款、償還利息事實的證據。所以,上訴人袁忠誠、李淑芬所述觀點,本院不予采信。但雙方認可的《房屋買賣合同》確是經過公證處的公證,公證是對事實的真實性、客觀性、合法性的證明,因此,應認定雙方爭議的是房屋買賣事實,本院予以采信。從適用法律上看,原審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guī)定,維護合同的履行,公平、安全性,上訴人???忠誠、李淑芬則有義務協助辦理相關房屋過戶、登記手續(xù)。因而,被上訴人張坤煒的訴訟請求,應予以支持。綜上所述,袁忠誠、李淑芬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3300.00元,由袁忠誠、李淑芬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代理審判員 劉 瑩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