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袁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江蘇省啟東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黃賢,上海市恒遠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陸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寶山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娜,上海融孚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丁亞瑤,上海融孚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顧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上海市崇明區(qū)。
原告袁某某與被告陸某某、顧某某健康權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0月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2018年10月15日,經被告陸某某申請,本院追加顧某某為被告。原告袁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黃賢,被告陸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娜、被告顧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袁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判令被告陸某某、顧某某連帶賠償原告殘疾賠償金、誤工費、護理費、營養(yǎng)費、交通費等各項損失共計129,122元。事實與理由:2016年6月,被告陸某某因家中房屋裝修施工,其委托被告顧某某叫原告協助拉電線,采用點工形式由被告陸某某每日發(fā)放當日工資,每日工資為160元。2016年6月23日下午13:10分左右,原告站在人字梯上拉電線,由于人字梯斷裂,原告從梯上摔下,致右尺骨橈骨遠端開放性骨折,右尺神經損傷。受傷后原告送醫(yī)治療,于同年7月4日出院。2017年10月25日再次住院,進行術后內固定取出術,于同年10月30日出院。住院期間的醫(yī)療費均由被告陸某某支付。2018年7月2日,經鑒定,原告之傷分別相當于道路交通事故XXX傷殘,傷后共需休息210-240日、護理150日、營養(yǎng)105日。原告認為被告方應承擔全部民事責任,故起訴至法院。
原告對自己的請求向本院提供如下證據:1、醫(yī)療費票據若干(其中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共計452元由原告自行支付);2、出院小結;3、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的司法鑒定意見書及鑒定費票據各1份。
被告陸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請。被告將宅基地房屋裝修的水電部分發(fā)包給被告顧某某,由顧某某提供水電所需要的材料,召集原告等人工作,年底再與顧某某進行工程量結算,雙方系承攬合同關系;被告顧某某雇傭原告等人開展水電施工活動,工資也是由顧某某負責發(fā)放,原告與顧某某系雇傭關系;被告陸某某與原告互不相識,不應承擔賠償責任。
被告陸某某為證實其主張,向本院提供借支單1組,證明被告實際將水電工程承包給被告顧某某,由被告顧某某以借款的方式分三次支取,用于支付原告的醫(yī)藥費,且在雙方結算時將借款部分予以扣除。
被告顧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請。原告與被告之間沒有雇傭關系,被告是以點工的形式給被告陸某某做工的,且被告與原告之間沒有書面協議。實際施工中,我們這些工人每做一天,都是被告陸某某的工地負責人樊秀明進行記錄,年底統一結賬。
經質證,被告陸某某對原告提交證據1、2的真實性無異議,對于已經支付的醫(yī)療費,系被告顧某某支付,被告不清楚;對證據3有異議,原告受傷的部位系手腕而不是顱腦,但鑒定意見書中對原告其中一個XXX傷殘是按顱腦標準,對此不予認可。被告顧某某對原告提供證據1、2、3的真實性不持異議。原告對被告陸某某提交借支單的真實性有異議,認為該借支單系用于公司,僅證明兩被告之間存在資金往來關系;被告顧某某對被告陸某某提交的借支單的真實性沒有異議;認為原告受傷后,因原告住院需要押金,被告致電陸某某,陸某某叫其去公司財務辦借支手續(xù)。如兩被告間是承攬關系,被告陸某某不可能提前支付錢款。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6年6月,被告陸某某為裝修其位于上海市崇明區(qū)橫沙鄉(xiāng)豐樂村10組的房屋,將房屋的水電施工工程承包給被告顧某某,雙方口頭約定以實際的工作量來結算工程款,結算方式為年底至被告陸某某公司結算,雙方還約定水電材料由被告顧某某負責提供。之后被告顧某某組織原告袁某某等人從事水電作業(yè),約定按160元/日計算工錢。同年6月23日,原告在施工過程中不慎從人字梯上摔下,至上海市寶山區(qū)中西結合醫(yī)院治療,診斷為右尺骨橈骨遠端骨折(開放性),右尺神經損傷,于同年7月4日出院。2017年10月25日,原告再次住院,進行術后內固定取出術,于同年10月30日出院。2018年7月2日,經上海市崇明區(qū)聯合人民調解委員會委托,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對原告之傷進行鑒定,結論為:被鑒定人袁某某右腕部等處因故受傷,后遺右上肢神經功能障礙、活動功能障礙等,分別相當于道路交通事故XXX傷殘,傷后共需休息210-240日、護理105日、營養(yǎng)105日。
另查明,原告住院期間的醫(yī)療費50,410.71元,由被告顧某某予以墊付。
本院核定原告的經濟損失如下:
醫(yī)療費:原告主張醫(yī)療費為452元,被告顧某某墊付醫(yī)療費共計50,410.71元。被告陸某某對醫(yī)療費發(fā)票真實性沒有異議,但不清楚顧某某支付的具體金額,被告顧某某沒有異議。本院對醫(yī)療費核定為50,862.71元。
誤工費:原告主張誤工費38,400元(160元/天×240天)。被告陸某某認為應按上海市最低工資標準計算,被告顧某某沒有異議。本院結合當地實際,對原告的誤工費酌定為19,360元(2,420元/月×8個月);
護理費:原告主張10,500元(100元/天×105天)。被告陸某某認為應按30-40元/天計算,具體由法院酌定。被告顧某某認為具體數額由法院酌定。本院根據原告?zhèn)?、司法鑒定意見及當前護工市場行情,酌定原告的護理費為6,300元(60元/日×105日);
營養(yǎng)費:原告主張4,200元(40元/天×105天)。被告陸某某認可30元/天,被告顧某某認為具體數額由法院酌定。本院根據原告?zhèn)?、鑒定期限,核定為4,200元;
住院伙食補助費:原告主張340元(20元/天×17日)。被告陸某某、顧某某予以認可。本院根據出院小結及醫(yī)療費票據審核,住院伙食補助費核定為340元;
殘疾賠償金:原告主張殘疾賠償金66,780元(27,825元/年×20年×12%)。被告陸某某認為應按照系數10%計算,被告顧某某認為具體數額由法院酌定。本院結合原告的戶籍性質及司法鑒定意見書,對原告的殘疾賠償金核定為66,780元;
7、交通費:原告主張交通費500元。被告陸某某、顧某某認為具體數額由法院酌定。本院認為,交通費是原告因此次事故實際支出的費用,故酌定為400元;
8、精神損害撫慰金:原告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6,000元(50,000元×12%)。被告陸某某認為應按照系數10%計算,被告顧某某認為具體數額由法院酌定。本院認為,原告確因事故致殘,使其遭受精神上創(chuàng)傷,現根據本地的生活水平及過錯責任,本院對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核定為6,000元;
9、鑒定費:原告主張鑒定費1,950元,被告陸某某、顧某某予以認可,本院予以確認。
綜上,原告的經濟損失共計156,192.71元。
本院認為,承攬合同是承攬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給付報酬的合同。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定作人對定作、指示或者選任有過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而雇傭關系是指受雇傭人在一定或不特定的期間內,接受雇傭人的指揮與安排,為其提供特定或不特定的勞務,雇傭人接受雇傭人提供的勞務并依約給付報酬的權利義務關系。針對原告與被告陸某某之間是否系雇傭關系的爭議,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陸某某并不認識,被告顧某某組織原告等人在被告陸某某的宅基地房屋內從事水電作業(yè),工資由被告顧某某根據工作量一次性結算支付,原告在實際工作中并未受到被告陸某某的支配、安排和指揮,其與陸某某之間不符合雇傭關系法律特征。針對兩被告之間是否系雇傭關系的爭議,本院認為,被告陸某某將水電工程發(fā)包給被告顧某某,被告顧某某自帶工具及水電材料,組織原告等人工作,水電工程結束后,年底再與被告陸某某進行一次性結算,結算完畢后由其支付原告等人的工資,雙方應屬承攬合同關系。對于責任比例的認定,被告陸某某將水電作業(yè)發(fā)包給沒有水電工資質的被告顧某某,屬于定作人對選任的過失,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結合本案情況,本院酌定被告陸某某承擔的責任比例為20%。原告與被告顧某某,雙方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責任,本院酌定被告顧某某承擔的責任比例為50%;原告無相應從事水電作業(yè)資質,且在提供勞務時未能注意安全,亦有過錯,應自行承擔30%的責任。
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第二十六條、第三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陸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袁某某醫(y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營養(yǎng)費、住院伙食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交通費、精神損害撫慰金、鑒定費等31,238.5元;
二、被告顧某某賠償原告袁某某醫(y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營養(yǎng)費、住院伙食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交通費、精神損害撫慰金、鑒定費等78,096.3元,與被告顧某某已墊付的50,410.71元相抵,被告顧某某還應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賠償原告袁某某27,685.5元;
三、原告袁某某的其余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882元,減半收取計1,441元,由原告袁某某負擔432元,被告陸某某負擔288元,被告顧某某負擔721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王秋紅
書記員:趙國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