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袁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所在地上海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蘇余,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付傳奇,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袁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第三人:袁文斌,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所在地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qū)新秀苑10幢204室。
原告袁某與被告袁某某其他用益某某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6月13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審理中,經(jīng)原告申請,本院依法追加袁文斌為本案第三人,原告袁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蘇余、被告袁某某、第三人袁文斌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袁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租金人民幣164,000元(1999年1月至2017年10月間);2.訴訟費由被告承擔。審理中,原告變更第一項訴請為106,200元(具體計算如下:2008年按每月1,400元,2009年按每月1,500元,2010年按每月1,600元,2011年按每月1,700元,2012年按每月1,800元,2013年按每月1,900元,2014年按每月2,300元,2015年按每月2,800元,2016年按每月2,900元,2017年1-2月按每月3,000元計算,其中二分之一計110,400元;2017年3月-10月按每月2,000元計算,其中二分之一計8,000元,以上共計126,400元,扣除2017年被告給付原告的租金4,000元及被告于系爭房屋內(nèi)購置的洗衣機1,100元、窗簾1,100、空調(diào)2臺4,000元,余款為106,200元。)事實和理由:上海市靜安區(qū)康定路XXX弄XXX號房屋動遷后,原告及其祖母周才寶和第三人被安置到銅川路XXX弄XXX號XXX室,周才寶為承租人。原告當兵后,被告長期占用該房屋,并在周才寶去世后于2011年擅自將該房屋承租人變更為自己,后被法院判決撤銷被告為承租人資格。2017年,原告得知被告長期出租上述房屋已收取租金,被告收取的租金從未支付原告。2017年3月2日,雙方就2017年3月10開始的租金收益達成協(xié)議,約定被告每月將租金中的2,000元支付原告,因被告未正常履行協(xié)議,原告于2017年10月31日搬入該房屋居住,故涉訟。
被告袁某某辯稱,原告的訴請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案的權(quán)利義務涉及到原告父親,要求增加訴訟當事人;系爭房屋系租賃用房,原告與房屋所有人間系租賃關(guān)系和債權(quán)關(guān)系,不屬于用益某某;住房調(diào)配單不能證明原告為系爭房屋的用益某某人;2011年11月,被告由物業(yè)批準為系爭房屋的承租人,故被告對2011年10月前系爭房屋的問題沒有承擔的義務;1999年至2003年,周才寶與其居住在系爭房屋內(nèi),有時周才寶也會至其家和其姐姐家居住,周才寶曾將系爭房屋出租給同事居住,此與其無關(guān),期間,其朋友也在系爭房屋內(nèi)居住過,但未收費用;2008年5月至6月,其兒子將系爭房屋出租,共收取租金1,200元,2009年下半年,其兒子將系爭房屋出租,共收取租金2,400余元,被告為此支付稅款200元,2010年,其將系爭房屋借給朋友居住,共收取租金2,000元,2012年其將系爭房屋出租,共收取租金14,400元,2013年其將系爭房屋出租,共收取租金18,000元,2014年其將系爭房屋出租,共收取租金18,000元,2015年6月,其與石某某簽訂了為期5年的租賃合同;其在系爭房屋內(nèi)添置了洗衣機(價值1,100元)、電冰箱(價值2,400元)、空調(diào)(2臺,價值4,200元)、家具1套(價值2,500元)、窗簾(價值550元)、淋浴器(含安裝,價值3,000元)、電視機2臺(價值2000元)、煤氣灶2只(價值700元)、脫排油煙機1臺(價值350元),上述費用均在租金內(nèi)扣除;2008年其向原告銀行卡內(nèi)存了5,000元,2010年4月,其給原告3,000元,2014年7月,其給原告5,000元,2015年12月,其用租金幫助原告歸還了13,950元的信用卡錢款,2017年,其給原告4,000元;原告曾向其借款10,000元,該款其已于租金內(nèi)扣除;其曾給第三人租金50,000元,第三人向他人借款10,000元,向其及兄弟姐妹借款10,000元,該20,000由其用租金替第三人歸還;第三人向其借款150,000元,要求在租金內(nèi)扣除;第三人向其及兄弟姐妹借款80,000元,其用租金替第三人歸還了10,000元。
第三人袁文斌陳述,原告的訴請沒有依據(jù),系爭房屋不是原告一個人的,周才寶和原告、第三人都是系爭房屋的同住人;周才寶在世時,被告居住在系爭房屋中是正常的,不是被告占有了該房屋;自系爭房屋交付至今,原告未付過一分錢,租金都是周才寶支付的;被告只將系爭房屋出租了3年,租金補貼了原告和第三人;被告出租3年的租金扣除被告所購家具家電等應扣除部分,原告只能獲得剩余部分的三分之一,被告對系爭房屋進行了管理,也應獲得三分之一租金。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系第三人之子,被告與第三人系兄弟關(guān)系。袁世成(1983年10月24日去世)、周才寶(2003年6月11日去世)夫婦共生育了袁月珍、袁玲珍和被告袁某某、第三人袁文斌4名子女,原告系第三人之子。1994年12月,原告參軍入伍,原告的戶口從上海市康定路XXX弄XXX號遷入部隊。期間,由周才寶租賃的家庭成員為周才寶、袁志剛和被告袁某某的上海市康定路XXX弄XXX號房屋適逢動遷,根據(jù)住房調(diào)配單載明新配房上海市嘉定區(qū)銅川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核定人員為3人,租賃戶名為周才寶,該房屋的新配房人員包括原告和第三人。被告被另行安置了上海市真北路XXX弄XXX支弄XXX號XXX室房屋。1997年12月,原告退伍,當月,原告戶口遷入上海市康定路XXX弄XXX號。周才寶去世后,被告于2011年向上海能寶物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提交要求變更上海市嘉定區(qū)銅川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承租人為被告的申請承諾書和家庭協(xié)議,上述家庭協(xié)議上有袁月珍、袁玲珍和被告的簽名,經(jīng)上海能寶物業(yè)有限責任公司通知后第三人在上述家庭協(xié)議上簽署:“袁文斌XXXXXXXXXXXXXXXXX同意2011年6月20日袁某戶口不在上?!焙笊虾D軐毼飿I(yè)有限責任公司向被告核發(fā)了承租人為被告,核定人員為原、被告及第三人的系爭房屋租用公房憑證。2011年11月27日,被告的戶口遷入系爭房屋,2017年2月25日,被告之子袁志剛的戶口遷入系爭房屋。在系爭房屋承租人變更為被告前,系爭房屋內(nèi)沒有戶口,原告在滬無其它房屋居住、使用。2017年2月,本院受理原告袁某與被告袁某某、袁文斌排除妨害糾紛一案,后該案撤訴。原、被告于2017年3月2日達成協(xié)議書約定,被告自2017年3月10日起每月支付原告租金2,000元,原告在租賃期限內(nèi)不再為租賃事宜起訴。2017年7月,本院受理原告與被告、上海能寶物業(yè)有限責任公司房屋租賃合同糾紛一案,2017年9月28日,本院以(2017)滬0114民初10060號民事判決書,判決撤銷上海能寶物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將上海市嘉定區(qū)銅川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租賃戶名變更袁某某的行為。被告上訴后,2018年1月4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以(2017)滬02民終11342號民事判決書,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2015年8月19日,被告與案外人石某某簽訂租賃合同1份,約定租賃房屋坐落于上海市嘉定區(qū)銅川路XXX弄XXX號XXX室,月租金2,800元,租賃期限自2015年9月10日至2021年9月9日,水電煤由石某某承擔,維修由石某某承擔,從2016年9月10開始每年遞增5%的房租……。2017年10月31日,原告入住系爭房屋。2017年11月9日,原、被告及案外人石某某簽訂調(diào)解協(xié)議書,約定原告一次性補償石某某10,000元,被告一次性補償石某某15,000元,被告與石某某租房協(xié)議中止。次日,原告支付石某某10,000元,被告支付石某某15,000元。袁某另支付了系爭房屋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間的房租1,821.6元、滯納金600元、保潔費338.4元,2017年10月1日至30日的電費19.8元,2017年9月至11月的水費158.7元。
又查,在原、被告袁某某財產(chǎn)損害賠償糾紛一案中,原告認為,2003年,被告給過原告5,000-6,000元,原告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時,被告給了紅包,沒看金額,2015年清明,因其生活困難,被告給其2,000元,被告確實幫助原告還過2次信用卡欠款,但均歸還了部分金額,并非13,960元和5,000元。在該案中,被告稱,其給原告的錢就像父親給兒子的,沒有明確錢款性質(zhì)。
審理中,原告確認,系爭房屋內(nèi)有被告購置的以下物品:洗衣機1臺同意按照1,100元計算,窗簾同意按照1,100元計算,空調(diào)2臺同意按照4,000元計算,煤氣灶1臺同意按照700計算,脫排油煙機1臺同意按照350元計算,大櫥2只、床1只同意按照2,500元計算,以上物品同意在原告應得的租金106,200元中扣除,系爭房屋內(nèi)現(xiàn)有的熱水器、電冰箱、沙發(fā)系原告自行購買;原告確實曾向被告借款10,000元,尚未歸還,同意在本案中一并處理;被告關(guān)于有些人借住系爭房屋內(nèi)沒有收取租金不符合事實,第三人的借條上沒有載明借款原因,被告與第三人的經(jīng)濟糾紛與本案無關(guān)聯(lián),不應由原告承擔還款義務,不同意在本案中處理;根據(jù)被告陳述,被告自2008年起出租系爭房屋,租金價格應按照同時間同地段的價格為準,原告主張的租金系應當?shù)刈艉椭薪樵儍r獲得;被告的承租人身份已經(jīng)法院判決撤銷,被告實際掌控期間的收益應歸原告及第三人所有,原告主張的訴請已經(jīng)進行了份額劃分,并未波及第三人的份額。被告認為,原告自1997年7、8月離開系爭房屋就未再居住,也拒絕居住在系爭房屋內(nèi),近20年原告對系爭房屋沒有支付過任何費用,未盡過任何義務,現(xiàn)以1張20余年前的調(diào)配單來認定其為用益某某人沒有依據(jù);原告不具有共同居住人資格,法院判決確認系爭房屋中只有承租人和共同居住人,沒有用益某某人;法院判決指定承租人程序上有瑕疵并不意味著否定被告相應資格,也不影響租賃協(xié)議的效力,被告在系爭房屋中也有自己的份額,被告應得系爭房屋租金的三分之一;2011年11月,被告被指定為承租人,以被告名義對外出租房屋,不是被告名義處理的事項,被告不需要承擔和無權(quán)處理;考慮到原告隨時會回來居住,原告居住的房間保留至2015年8月;2015年8月,其才與租客簽訂5年租約,該段時間原告的利益一直保留著,即使另外一間房間出租也與原告無關(guān);原告按照自己的推理方式來計算系爭房屋的租金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與被告實際的租金收入差距很大;2017年3月,原、被告間的協(xié)議是有效的,因原告違反承諾致協(xié)議履行發(fā)生困難;周才寶、袁文斌和原告均為系爭房屋的共同權(quán)利人;2017年11月9日的協(xié)議中約定原告給被告鑰匙1把,明確了被告在系爭房屋內(nèi)由居住使用權(quán),也應享有收益權(quán);被告在系爭房屋內(nèi)添置家具家電并非為了出租;原、被告間沒有法定的權(quán)利義務,其沒有義務一直給原告錢款,原告也沒有權(quán)利一直向其要求錢款,原告向其要錢就是基于原告知道系爭房屋有租金,原告自2008年就知道系爭房屋出租的情況;系爭房屋的租金已用于抵扣原告的信用卡錢款及長期來被告給原告的錢和系爭房屋20年的租金、增添的設施;1996年為了原告和母親能夠生活從朋友處轉(zhuǎn)讓液化氣鋼瓶及配額,被告花費5,000元,被告還在系爭房屋內(nèi)添置了沙發(fā)2套2,500元;系爭房屋20年的租金為22,000元系被告支付,近年來被告管理出租房屋的人力費15,000元,所以系爭房屋的租金沒有結(jié)余只由虧錢;被告自稱其給原告錢款情況如下,2003年1月借給原告20,000元,同月給原告3,000元、為原告花費2,000元,2004年1月給原告2,000元,2004年5月給原告500元,2004年6月給原告5,000元,借給原告10,000元,2004年4月給原告2,000元,2008年1月借給原告5,000元,2008年5月借給原告5000元,2010年4月給原告3,000元,2013年6月給原告3,000元,2014年5月給原告2,000元,2014年7月給原告5,000元,2015年清明給原告2,000元,2015年底幫原告還款13,950元,上述共計83,450元,其中大部分來源租金即被告的私房錢,2003年前,其撫養(yǎng)袁某的費用不計。第三人陳述,系爭房屋內(nèi)由第三人的份額,不同意由原告獨占系爭房屋;第三人向原告借款屬實,第三人明知借款以系爭房屋租金折抵的事實;第三人知道被告給原告的部分錢款來源于系爭房屋的租金;2015年,因原告欲出售系爭房屋與被告產(chǎn)生矛盾;系爭房屋的租金一直由被告支付,周才寶也是被告照顧,第三人和原告沒有付過租金。
本院認為,公民的合法權(quán)益受法律保護。根據(jù)住房調(diào)配單的記載,系爭房屋的原始配受人為周才寶、袁文斌和袁某,周才寶已于2003年6月11日去世。(2017)滬0114民初10060號民事判決書和(2017)滬02民終11342號民事判決書撤消了上海能寶物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將系爭房屋租賃戶名變更為袁某某的行為。因此,袁文斌和袁某作為系爭房屋的原始配受人,依法享有對系爭房屋的用益某某。用益某某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chǎn),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quán)利。袁某某未經(jīng)全體原始配受人的同意,擅自將系爭房屋出租他人使用,侵害了原始配受人的權(quán)利。審理中,被告自認自2008年至2017年10月底,被告實際共收取系爭房屋的租金127,767元。根據(jù)系爭房屋內(nèi)的用益某某人員狀況,上述租金中的一半應歸原告所有。因原告未能提供充分的證據(jù)證實系爭房屋租金計算依據(jù),故本院不采納原告就系爭房屋租金的計算方式和金額。被告提供的相關(guān)證據(jù)尚不足以證實其于系爭房屋內(nèi)購置的家具家電等的殘值,現(xiàn)原告自認被告于系爭房屋內(nèi)所購物品價值為9,750元,并自愿在其應得的租金內(nèi)予以扣除的意見,與法不悖,本院予以照準。原告自愿在其應得的系爭房屋租金內(nèi)扣除其向被告所借款項10,000及被告于2017年支付其的租金4,000元的意見,與法不悖,本院予以照準。被告關(guān)于其在系爭房屋內(nèi)添置的物品及給原告的錢款大部分來源于系爭房屋的租金的觀點,經(jīng)查,被告自認系爭房屋自2008年開始出租,但上述部分錢款的支付時間遠早于系爭房屋出租的時間,且該觀點與被告在其他案件中的觀點相異,被告也未能提供充分的證據(jù)證實其觀點,故本院不予采信被告的觀點。被告關(guān)于其支付了系爭房屋租金22,000元及其管理系爭房屋花費人力費15,000元的觀點,因被告未能提供相關(guān)證據(jù)證實,本院不予采信。第三人關(guān)于被告僅將系爭房屋出租3年的觀點,與被告的陳述不符,本院不予采信。被告及第三人關(guān)于被告應獲得系爭房屋三分之一租金的觀點,于法無據(jù),本院不予支持。據(jù)此,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quán)法》第一百一十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袁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袁某租金人民幣40,133.50元;
二、駁回原告袁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2,424元,減半收取1,212元,由原告袁某負擔754元,由被告袁某某負擔458元。被告袁某某負擔之款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nèi)交付本院。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葉??珣
書記員:周??贏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