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衡水通程工程橡膠有限責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司西掌,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安世健,河北合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任某某。
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郝趁義,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郭北碩,該公司職員。
委托代理人陳仕婷,該公司職員。
原告衡水通程工程橡膠有限責任公司與被告任某某、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承攬合同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代理人安世健,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委托代理人郭北碩、陳仕婷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任某某經本院公告送達開庭傳票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衡水通程工程橡膠有限責任公司訴稱,2009年4月19日原告與被告任某某簽訂抗震設施承攬合同,合同約定由原告為被告任某某加工定作抗震設施,定作價款約為146700元,最終價款按實際到貨計算,同時約定由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北京111國道改建工程第12合同項目經理部從被告任某某施工的工程款中代扣代付。合同簽訂后,原告依約將抗震設施折合價款136252.8元的貨物制作完畢并交付被告任某某。被告任某某、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下屬項目部均未向原告支付定作價款。要求判令被告任某某支付上述定作價款及違約金共計15萬元,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對上述款項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辯稱,不同意原告要求被告連帶償付加工定作價款及利息15萬元及案件受理費的訴訟請求。理由如下:本案涉訴主合同是原告與被告任某某簽訂,被告任某某應獨立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我公司沒有代付義務;在涉訴合同中被告任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高春華簽名后的“同意項目部將貨款代扣代付”與二人筆跡不同,對其真實性不認可,同時也是被告任某某的單方意思表示,對我公司不產生法律效力。我公司下屬111國道十二標項目經理部在合同上“同意擔保2009.4.19”字樣蓋章,因該項目部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該擔保應歸于無效。同時該擔保未對保證方式進行約定,依法應按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而非原告訴求的代付責任。本案原告起訴時且早超過該保證期間,我公司也應免除保證責任。庭審中被告任某某及其合同簽訂的委托代理人及收貨人均未到庭參加訴訟,無法核實原告供貨完畢的真實性。綜上要求駁回原告對我公司的訴訟請求。
被告任某某未提交答辯狀。
根據當事人的訴辯意見,征得各方當事人的同意,確定本案的爭執(zhí)焦點是:
原告要求被告任某某給付加工定作價款及利息計15萬元的事實依據。
原告要求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承擔連帶責任的事實依據。
針對第一個爭執(zhí)焦點,原告稱,2009年4月19日,原告與被告任某某簽訂了加工定作合同,合同約定由原告為被告制作抗震設施,其中甲型每公斤8.3元,乙型每公斤9.3元,原告按合同約定分別于2009年7月1日供給被告任某某甲型792公斤,合款6573.6元,于7月22日供給被告任某某乙型13944公斤,合款129679.2元,兩項共計136252.8元。從2009年6月份至今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年平均利率5.8%計算至今已產生利息15803.2元,本案訴訟我方放棄部分利息,要求被告任某某支付本息計15萬元。
原告為支持自己的主張舉證如下:
證據一、合同,主要內容為2009年4月19日原告與被告任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高春華簽訂抗震設施加工定作合同,合同約定由原告為被告任某某制作抗震設施,合同對兩種型號的單價分別作了約定,按實際到貨數量計算價款,同時約定第一批貨到付款,后期到貨后付百分之三十,余款一個月結清。被告任某某在合同中注明同意由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北京111國道改建工程第12合同項目部將上述價款代扣代付,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北京111國道改建工程第12合同項目部在合同左上角蓋章,注明“同意擔保”字樣。
證據二、劉永臣收條兩張,主要內容為2009年7月1日收到原告抗震設施甲型4套計396公斤,乙型20套計13944公斤,2009年7月22日收到原告抗震設施甲型4套。
證據三、高春華證明一份,主要內容為:收到原告抗震設施甲型8套、乙型20套與定購數量型號相付。
證據四、人民銀行基準利率表一份,相關內容為,六個月至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2008年12月23日為5.31%,2010年10月20日為5.56%,2010年12月26日為5.81%,2011年2月9日為6.06%,2011年4月6日為6.31%。用以證明該期間貸款年平均基準利率5.8%。
針對第一爭執(zhí)焦點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稱,原告所述系原告為被告任某某供貨情況,與我公司無關,庭審中被告任某某及其合同簽訂代理人高春華及收貨人劉永臣均未到庭,不能核實供貨情況的真實性,對合同上我方的蓋章的真實性有異議。
針對原告提交的證據一,合同上我方下屬項目部的蓋章有異議,其余內容無異議。對證據二、三,因經辦人未到庭參加質證,不能核實其真實性,不予認可,對證據四無異議。
針對第二個爭執(zhí)焦點,原告稱,被告任某某是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所承包的北京111國道改建工程第12合同項目的分包人,原告與被告簽訂加工定作合同后,為保證原告方履行完畢制作義務后的利益保障,要求被告任某某提供一定形式的擔保,被告任某某要求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北京111國道改建工程第12合同項目經理部從應支付給任某某的施工款中代扣支付給原告加工定作價款。該項目經理部同意后在原告與任某某所簽訂的合同上加蓋公章,并注明了“同意擔?!弊謽?,故原告與二被告三方就原告定作價款的支付達成一致協(xié)議,該協(xié)議合法有效。而二被告均未履行協(xié)議義務,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應連帶清償所欠原告價款及相應利息。
為支持自己的主張原告舉證如下:
證據一、合同,內容詳見前述。
針對第二爭執(zhí)焦點,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稱,不同意原告關于付款義務轉移的說法,被告任某某應對付款獨立承擔義務。我公司下屬項目經理部加蓋公章的行為不能視為對債務轉移的認可而只是一般擔保,所謂的代扣代付只是被告任某某單方意思表示,并不對我公司形成約束。而作為一般保證,依照有關法律規(guī)定,約定不明的擔保條款應視為連帶責任保證,債權人應在主合同履行期滿后六個月內向連帶保證責任人主張權利,本案原告對我公司的訴求已明顯超過該期限,故我公司不應再承擔連帶責任。對原告所舉證據一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不能證明原告的主張。
綜合當事人的陳述,舉證質證情況,認證如下:
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對原告所舉證據一的真實性無異議,予以認證,對證據二、三,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提出經手人未出庭參加訴訟,但此兩份證明與證據一能相互印證,能證明原告主張的被告任某某收原告制作貨物的事實,故應予認定,對原告所舉證據四,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無異議,應予認證。
本院依據以上分述認證的證據,查明事實如下:2009年4月19日原告與被告任某某簽訂加工定作合同一份,合同約定由原告為被告制作抗震設施,定作價款分別于第一批到貨后付清,第二批到貨后付百分之三十,余款一個月內付清。并約定此款由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北京111國道改建工程第12合同項目部代扣代付,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下屬項目部在合同上加蓋了公章,并注明“同意擔?!弊謽?。合同簽訂后,原告依約將抗震設施二十八套計款136252.8元的貨物交于被告任某某,該價款至今未付。截止到原告起訴之日,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年5.8%計算,利息為15803.2元。另查明,被告任某某系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包的北京111國道改建工程第12合同項目的分包人,與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系勞務關系。上述事實由原告提交的證據一、二、三、四在卷佐證。
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任某某簽訂的加工定作合同系當事人雙方真實意思表求,不違背法律,為效合同。原告依約履行了制作供貨義務后,被告任某某未履行付款義務,原告主張被告任某某拖欠制作價款136252.8元事實清楚,證據充分。被告任某某系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承包的北京111國道改建工程第12合同項目的分包人,原、被告三方在合同中約定定作價款由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北京111國道改建工程第12合同項目經理部代扣代付的行為系當事人三方真實意思表求,不違背法律法規(guī),應視為有效協(xié)議。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所辯因項目經理部加蓋公章時注明“同意擔保”字樣,而認為該協(xié)議屬約定不明的擔保,依法律規(guī)定,原告的起訴已超過主合同履行期限后六個月,而免除擔保責任的主張與事實不符,同時也違背了當事人三方簽訂該協(xié)議時的真實意思表示,故對其主張不予采信。二被告在合同約定的付款期限內未依約支付定作價款,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原告主張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息的訴訟請求合情合理,依法應予支持,原告所訴要求被告支付利息數額少于計算數額,應于照準。因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北京111國道改建工程第12合同項目部不具備法人主體資格,該責任依法應由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承擔。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第六十五條、第八十四條、第一百零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應于判決書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支付定作價款136252.8及遲延付款期間的債務利息13747.2元,兩項共計15萬元。
被告任某某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案件受理費3300元,財產保全費1270元,共計4570元由被告中鐵十八局集團有限公司承擔,被告任某某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衡水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韓彥輝
審判員 安章紅
人民陪審員 于文寧
書記員: 王倩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