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劉某。
委托代理人:張英龍,河北衡水桃城區(qū)法通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衡水市桃城區(qū)大麻森鄉(xiāng)孫家屯村村民委員會。住所地:衡水市桃城區(qū)大麻森鄉(xiāng)孫家屯村。
法定代表人:孫鐵群,村委會主任。
委托代理人:韓文舉,河北維平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孫某。
上訴人劉某因與被上訴人孫某、被上訴人衡水市桃城區(qū)大麻森鄉(xiāng)孫家屯村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孫家屯村委會)排除妨害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qū)人民法院(2015)衡桃物民一初字第10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劉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張英龍、被上訴人孫家屯村委會法定代表人孫鐵群及其委托代理人韓文舉、原審被告孫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根據(jù)雙方當事人的訴、辯理由,確定本案的爭議焦點為:被上訴人要求上訴人拆除院墻的理由及依據(jù)。
圍繞爭議焦點,上訴人劉某稱:被上訴人的陳述舉證不能證實上訴人侵犯了村民的通行權,且被上訴人未提供任何證據(jù)證實其對主張的上訴人所使用的1.5米乘以2.5米的部分擁有實體權利,被上訴人不具備作為本案一審原告的主體資格,上訴人所提交的民國時期的土地房產所有證能夠證實涉案的宅基系祖輩遺傳下來,雖然未取得宅基證但并不影響上訴人長期占有使用的實體權利及事實。根據(jù)現(xiàn)場勘察能夠明顯看出原審被告的西面院墻是后建的且在公路上堆放雜物,是導致堵塞道路的原因,被上訴人向原審被告主張權利即可使全體村民享有合法通行權,一審法院在查明事實方面未能清楚明了的查明本案的客觀事實,請求二審法院予以改判或發(fā)還重審。
圍繞爭議焦點,被上訴人孫家屯村委會稱:涉案的公路是孫家屯村的主要公路,公路是歷史上就有的,是2012年硬化的,上訴人所建的院墻已經建在了公路硬化的公路上,東西1.5米,南北2.5米,影響了村民的正常通行,而且上訴人對所侵占的土地沒有合法的使用權,所以應當予以拆除。退一步講即便對涉案的土地上訴人與村委會存在糾紛,上訴人也不應當侵占公路,影響村民出行。
圍繞爭議焦點,原審被告孫某稱:占著硬化路面上的東西已經清除了,把路面清除出來了大家能走就行了。
本院二審經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審查明的事實基本一致。
本院認為:原審被告孫某在公路上堆放雜物,直接影響村民通行,對集體物權產生了妨礙,理應排除。原審法院判決原審被告孫某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清除其放置在其平房與劉某所建圍墻之間孫家屯村南北公路之上的雜物,并無不當,應予維持。關于被上訴人孫家屯村委會要求上訴人劉某拆除院墻的理由及依據(jù)問題。根據(jù)現(xiàn)場查看,涉案街道的南北兩端不是正南正北方向的街道,上訴人劉某的圍墻的東南角處為街道的一拐彎處,且恰在該地點的街道的另一側設置一電線桿,墻角與電線桿之間的直線距離較窄,確實影響車輛的通行。本案中,被上訴人孫家屯村委會不能因為鋪設道路而強制村民拆除部分建筑,上訴人劉某也不能因為私人利益影響村民大眾的通行權。雙方當事人爭執(zhí)的土地雖為本村集體所有的土地,是否應當作為供村民通行的道路,如何規(guī)劃,如何修建,屬于本村村內事務,重要的原則就是有利于生產、方便生活、公平合理,并由村集體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劃。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xié)商解決;協(xié)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xiāng)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處理。上訴人劉某與被上訴人孫家屯村委會基于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發(fā)生的糾紛,應當進行協(xié)商,協(xié)商不成的由相應的人民政府處理,依法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因此,本院對被上訴人孫家屯村委會對上訴人劉某的起訴,予以駁回。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二)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審判長 高樹峰
審判員 蔣寶霞
審判員 關春富
書記員: 王潔蕾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