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薛某某,男,生于1966年4月10日,漢族,住荊州市沙市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宋雪泓,湖北立豐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陽,湖北立豐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
被告:荊州市海某某學校,住所地:荊州區(qū)紀南鎮(zhèn)洪圣村。法定代表人:潘經紅,該校校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石先鵬,湖北思捷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湖北省興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沙市區(qū)十號路中段。
法定代表人:石義成,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石先鵬,湖北思捷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薛某某與被告荊州市海某某學校、湖北省興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資格確認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5月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薛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宋雪泓、李陽,被告荊州市海某某學校及被告湖北省興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石先鵬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薛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確認原告持有被告荊州市海某某學校49%的股權;2、判令被告連帶給付原告拆遷補償款637萬元及其逾期給付利息;3、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1995年11月,被告荊州市海某某學校經荊沙市教育委員會同意開始籌建,次年6月通過荊沙市教育委員會檢查驗收,正式獲準開辦小學和初中九年制學校。學校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時任董事長為舉辦者(股東)之一的潘文智。
學校開辦初期,招生工作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zhàn),資金捉襟見肘,在艱難的堅持一個學年之后,包括原告在內的股東之間開始出現意見分岐和動搖。出于對在校學生的責任和被告前景的考慮,原告竭盡全力,通過多方努力,加大宣傳力度,使招生形勢有所好轉,但仍然存在辦學經費不足的嚴峻問題。1998年春季開學不久,潘文智便提出退出股東,并不再擔任董事長。于是在同年3月25日,通過股東會議決議,推選原告為董事長、法人代表。期間,因學校債務問題,被告湖北省興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石義成多次強勢要求將興某集團公司的債權轉股權,并控股學校。后經協(xié)商,學校由興某集團控股51%、原告持股49%,雙方于1999年3月23日簽訂《關于海某某學校移交興某集團主辦的協(xié)議》。嗣后,由石義成擔任學校董事長。
現學校的土地及房屋已被征用,荊州紀南生態(tài)文化旅游區(qū)管委會與學校簽訂拆遷補償協(xié)議,約定補償價款約2300余萬元。學校已實際停辦多年,對所獲前述補償款,應當依法按持股比例向股東分配,扣除學校開辦期間的虧損暫按1000萬元計算,原告要求兩被告連帶給付637萬元。鑒于兩被告未依法向原告披露相關信息,經發(fā)函催告,被告置之不理,故原告特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維護其合法權益。望判如所請!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1996年1月,原告薛某某與潘文智、嚴青共同投資創(chuàng)建荊州市海某某學校,其中原告薛某某、潘文智各出資8萬元,嚴青出資10萬元。同年6月通過教育部門檢查驗收,正式獲準開辦小學和初中九年制學校,時任董事長為潘文智。
1998年1月30日,潘文智與湖北興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該名稱有誤,實為被告湖北省興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石義成簽訂《股本轉讓協(xié)議》,協(xié)議約定潘文智將其持有的荊州市海某某學校的股份轉讓給湖北興某集團。
1998年2月13日,荊州市海某某學校召開董事會,興某集團作為該校的債權人參加會議,會議決定:一、原海某某學校潘文智、薛某某、嚴青一致同意將學校全部資產包括本人股權全部轉讓給興某集團,轉讓方式另訂協(xié)議;二、本屆董事會從1998年2月20日正式解散,由興某集團另行正式組織學校管理機構;三、股東薛某某前期辦學支付的費用,由興某集團2月20日前先支付50萬元,其他費用待審計后一次結清,學校2月20日前的工作包括費用開支由薛某某暫時全權負責,2月20日以后興某集團開始進入接管;四、有關解散本屆董事會的文件,待興某集團支付薛某某后再報市教委,送興某集團,如集團未接收或未付款,決議無效;五、有關股東的股本返還方式由各股東另行與興某集團單獨協(xié)商。決議形成后,各股東及興某集團負責人石義成均在該決議上簽字。
1998年3月25日,荊州市海某某學校股東大會推選原告薛某某為董事長、法人代表。1998年9月18日,湖北省興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甲方)與荊州市海某某學校(乙方)簽訂《資產租賃協(xié)議》,內容為:1996年3月25日至1997年5月7日,甲方借給乙方本息及貨款共計2979866.2元籌辦荊州市海某某學校,乙方用甲方款項興建的教學樓和教工宿舍樓以及購買的教學設施,產權屬甲方所有,甲方同意將上述資產租賃給乙方現在法人代表辦學使用……。協(xié)議上加蓋雙方單位公章,石義成、薛某某作為雙方單位法人代表簽名。
1999年3月23日,湖北省興某集團與荊州市海某某學校簽訂《關于海某某學校移交興某集團主辦的協(xié)議》,內容為:根據海某某學校董事會作出的將學校移交湖北興某集團控股主辦的決議,集團以債權轉為股權,投資金額占學校股本的51%。據此集團與在校主持工作的薛某某先生達成如下協(xié)議:一、集團先支付薛某某35萬元作為償還學校應急債務。二、薛某某召開學校教職工大會,宣布集團總裁石義成為海某某學校董事長,主持學校工作……。六、在此以前集團和薛某某簽署的與此協(xié)議內容不符的所有協(xié)議一律廢止。以本協(xié)議為準。協(xié)議上加蓋雙方單位公章,石義成、薛某某均簽名。
后荊州市海某某學校于2004年停止辦學?,F原告薛某某因其股權份額及補償問題與被告發(fā)生糾紛而引起訴訟。
另查明,湖北興某集團屬管理性質機構,不具備法人主體資格。本案多份協(xié)議中的興某集團實際為被告湖北省興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上述事實有原、被告的主體材料、《股本轉讓協(xié)議》、董事會決議、荊州市海某某學校文件、《資產租賃協(xié)議》、《關于海某某學校移交興某集團主辦的協(xié)議》、民事判決書等證據證實。
本院認為:原告薛某某提交的證據不能直接證實其持有被告荊州市海某某學校49%的股權,也沒有證據證實荊州市海某某學校已被拆遷并獲取了補償款,故對原告薛某某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薛某某的訴訟請求。
本案受理費56390元,減半收取28195元,由原告薛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范志國
書記員:黃薇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