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窝视频Por|午夜精品视频偷拍|网站升级狼友美日韩蜜|国产成人av按摩|天天干天天爽AV|97fuli日韩|亚洲免费一区婷婷日韩亚洲综合一区|加勒比久久综合色|日韩av免费高清不卡一级|国产成人在线资源

歡迎訪問中國律師網(wǎng)!

咨詢熱線 023-8825-6629

蔡某某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合同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

2021-06-09 塵埃 評論0

  原告蔡某某,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戶籍地上海市松江區(qū),現(xiàn)住上海市松江區(qū)。
  委托代理人張麗群,北京市京師(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大隆比西實業(yè)有限公司,住址上海市松江區(qū)洞涇鎮(zhèn)洞厙路XXX號。
  法定代表人楊建國。
  委托代理人吳冬輝,上海市誠至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上海市松江區(qū)建設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務中心,住所地上海市松江區(qū)。
  法定代表人鄧紹春。
  委托代理人馬笑天,上海市申中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上海市松江區(qū)洞涇鎮(zhèn)人民政府,住所地上海市松江區(qū)。
  法定代表人翁雷均。
  委托代理人許靜雯,上海巨明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蔡某某訴被告上海大隆比西實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隆比西公司)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7月31日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同年9月11日公開開庭進行了第一次審理。因上海市松江區(qū)建設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務中心(以下簡稱用地事務中心)、上海市松江區(qū)洞涇鎮(zhèn)人民政府(以下簡稱洞涇鎮(zhèn)政府)與本案存在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故本院依法追加其為本案第三人參加訴訟。因案情復雜,本院于2019年11月11日裁定將本案轉為普通程序,依法組成合議庭,并于2019年11月1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第二次審理。原告蔡某某參加了第一次庭審,原告的委托代理人張麗群及被告大隆比西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吳冬輝參加了兩次庭審,第三人用地事務中心的委托代理人馬笑天和第三人洞涇鎮(zhèn)政府的委托代理人許靜雯參加了第二次庭審。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蔡某某訴稱:2007年9月10日,原告與被告簽訂《上海市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將原告坐落于上海市松江區(qū)洞涇鎮(zhèn)漁洋浜村孟家宅XXX號房屋拆遷,建筑面積202.3平方米,進行補償并安置。被告安置給原告的房屋系上海市松江區(qū)洞涇鎮(zhèn)洞寧路XXX弄XXX號XXX室,發(fā)票面積234.70平方米,但是實測建筑面積只有192.26平方米,還少安置10.04平方米。原告認為,根據(jù)“拆一還一”原則,被告應當補足原告的安置面積。原告多次與被告溝通無果,為此,請求:1、判令被告補足拆遷安置面積不足部分面積10.04平米;2、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
  被告大隆比西公司辯稱:(一)被告僅是松江區(qū)松江1315、891號地塊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受讓人,根據(jù)被告簽署的《國有土地出讓合同》及《配套合同》的相關約定,被告僅承擔將該地塊的征地安置費用、土地出讓金支付給松江區(qū)房屋土地管理局的義務,并不負責該地塊的動遷、安置工作。(二)該地塊的動遷安置工作系由洞涇鎮(zhèn)政府具體負責實施,被告并未參與相關動遷、安置工作。(三)原告的動遷安置待遇已由洞涇鎮(zhèn)政府完成并交付,相應的動遷安置房原告已入住,其要求被告支付拆遷安置房面積不足部分的賠償款,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依法應予駁回。如果原告認為少安置了10平方米面積,也應向安置方主張,而不是被告方。原告方所謂的安置房面積不足也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根據(jù)相關動遷安置政策,第三人洞涇鎮(zhèn)政府其實是超面積安置了原告的面積。原告魚洋浜村XXX號動遷房建筑面積是202.3平方米,動遷后應安置的面積為202.3平方米,但洞涇鎮(zhèn)政府實際安置給原告的位于洞涇鎮(zhèn)洞寧路XXX弄XXX號XXX室、102室房屋,系一套復式房屋,建筑面積是234.7平方米,其中102室系車庫。上述房屋的鑰匙原告早已領取并實際居住至今,因此原告所稱的安置面積不足的情況并不存在。同時,原告的訴請已超出3年的訴訟時效。請求法院依法駁回原告訴請。
  第三人用地事務中心述稱:關于安置房的事宜是有洞涇鎮(zhèn)政府具體辦理的,中心并未參與,因此請求法院依法判決。
  第三人洞涇鎮(zhèn)政府述稱:原告的訴請缺乏事實、法律和合同依據(jù)。原告要求額外補償10平方米沒有依據(jù)。原告應當獲得的面積是202.3平方米,而實際取得是234.7平方米,不存在欠缺安置面積的說法。原告的安置房地址202室不夠精確,實際其取得并使用多年的是104室及202室,是由兩個產(chǎn)權房共同組成的,加起來才是234.7平方米,不是被告說的202室和102室。原告也是按照234.7的面積與開天公司結算完畢的。請求法院駁回原告訴請。
  庭審中,原告提供了以下證據(jù):
  1、2007年9月10日原告與被告簽訂的《上海市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證明原告與被告簽訂拆遷協(xié)議,應安置面積是202.3平方米;
  2、2007年原告戶的中心村安置戶購房結算單,證明原告的安置房是洞涇鎮(zhèn)洞寧路XXX弄XXX號XXX室,結算單上當時所寫安置房金額與原告交的是一致的,即584,400元;
  3、2007年12月27日的《上海市房地產(chǎn)業(yè)銷售統(tǒng)一發(fā)票》(號碼為XXXXXXXX),證明原告已經(jīng)根據(jù)證據(jù)2支付了584,400元價款,購買了洞涇鎮(zhèn)洞寧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發(fā)票蓋了上海開天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天公司)的章。交錢時是和其他人一樣交的,具體沒有和開天公司接觸,當時都是和一個姓楊的經(jīng)辦人接觸的;
  4、松洞府[2007]39號《洞涇鎮(zhèn)農(nóng)民動遷安置配套商品房(潤景苑)安置辦法》(以下簡稱《安置辦法》),證明動遷安置時的政策,其中第三大點第一、三、七條明確了“拆一還一”的原則以及優(yōu)惠10平方米的內(nèi)容,相關內(nèi)容也與結算單一致;
  5、滬松府[2002]199號《上海市松江區(qū)人民政府關于松江各地區(qū)居住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標準的通知》,證明相關補償價值與原告所簽協(xié)議是一致;
  6、原告居民戶口簿復印件6頁,證明當時以戶為單位拆遷;
  7、1982年11月松江縣農(nóng)民建房用地審批表2頁;
  8、上海市農(nóng)村宅基地使用權審核表共4頁(含面積計算表、勘丈記錄表、房屋平面圖);
  上述證據(jù)7-8證明被拆房屋的情況,戶主是原告父親,宅基地面積247.7平方米,占地面積128.8平方米,建筑面積202.3平方米。
  經(jīng)質證,被告認為:對證據(jù)1的三性不認可,被告沒有與原告簽訂過該協(xié)議。對證據(jù)2,洞涇鎮(zhèn)政府動遷辦與原告簽署的協(xié)議是存在的,該結算單中明確安置面積是234.7平方米,所以不存在原告訴稱的少安置情況。對證據(jù)3認可,是開天公司開具的,開天公司是幫洞涇鎮(zhèn)代建了安置房,所以安置人肯定是洞涇鎮(zhèn)政府。被告與開天公司之間沒有代建協(xié)議,與被告無關。對證據(jù)4,真實性不清楚,從該辦法上可以明確安置原則是“拆一還一”。原告原來房屋是202.3平方米,那么安置面積應當也是202.3平方米,現(xiàn)在安置了234.7平方米。至于其中說鼓勵購買聯(lián)排復式的優(yōu)惠價,原告理解有誤,該條只是說給予30平方米的優(yōu)惠價格,而不是再給你30平方米安置。原告應安置面積是202.3平方米,實際安置了234.7平方米,原告稱少安置了10平方米沒有事實依據(jù)。對證據(jù)5的真實性認可,但與本案無關。對證據(jù)6的真實性以及證明的事實無異議。對證據(jù)7-8,對證明原告有宅基地房屋以及在2007年進行動遷的事實沒有異議,但上述證據(jù)均不能證明由被告來進行安置,卻能證明實際安置是洞涇鎮(zhèn)政府,原告訴訟的對象是錯誤的。
  第三人用地事務中心認為:對證據(jù)1的真實性認可。對證據(jù)2-3由法庭認定真實性。對證據(jù)4,是第三人洞涇鎮(zhèn)政府出具的,以其意見為準。對證據(jù)5,原告未提供原件,真實性無法確認。對證據(jù)6,由法庭認定真實性。對證據(jù)7,原告沒有提供原件,真實性當庭無法確認。對證據(jù)8的真實性認可。
  第三人洞涇鎮(zhèn)政府認為:對證據(jù)1-2無異議。對證據(jù)3無異議,但地址一欄里,開天公司是根據(jù)他們內(nèi)部統(tǒng)計方式寫了202室,其實還包括了104室,只是結構上包括在202室復式房屋里,在房地產(chǎn)交易中心備案里都是有的,包括特種登記的產(chǎn)權車庫。對證據(jù)4無異議,第三條第七點與結算單上第一條中購房款結算是對應的,當時給的234.7平方米的價格是按照政策來的,沒有問題,包括了優(yōu)惠價格。對證據(jù)5,真實性由法院核實,與本案無關。對證據(jù)6的真實性由法院核實,對該戶人身份無異議。對證據(jù)7-8,真實性由法院核實,但對原告動遷的事實以及面積202.3平方米認可。
  原告質辯認為:被告說其不是安置單位,第三人用地事務中心確認了安置協(xié)議的真實性,第三人洞涇鎮(zhèn)政府也確認了安置協(xié)議、購房結算單和發(fā)票,在協(xié)議上有被告公司章和第三人用地事務中心的章,還有個人章,可以認定被告是本案的被訴人。被告稱安置面積是否足額問題,根據(jù)第三人洞涇鎮(zhèn)政府確認的結算單中房款,有安置價等三項,其中安置價485,520元,應該是居住房屋,但根據(jù)實測面積少安置了10.04平方米。第三人洞涇鎮(zhèn)政府說證據(jù)4-5由法院核實,不合理,因為就是其出具的,其應當作出是否出具過的說明。
  被告提供了以下證據(jù):
  1、滬松房地(2005)出讓合同第117號《上海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證明被告與松江房屋土地管理局簽訂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2、11444號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據(jù),證明被告在2005年支付了出讓金;
  3、《配套合同》,證明被告與松江房屋土地管理局簽訂的配套合同,有5,579,070元前期開發(fā)費用即征地安置費,被告向政府相關部門只負責支付征地安置費用。該合同第三條明確了被告對涉案土地上的動遷和安置不承擔具體的安置責任,只向政府支付征地安置費用,政府收了錢后負責對該地塊進行動遷,實際上原告所有動遷安置都是與洞涇鎮(zhèn)動遷辦或相關部門協(xié)商的,被告不認識原告,也從來沒有與原告進行過面對面接觸;
  4、XXXXXXX號征地安置費收據(jù),證明2005年5月17日被告支付了征地安置費;
  5、原告的宅基地使用權申請表、審核表,證明原告確系被動遷戶,被動遷的房屋建筑面積為202.3平方米;
  6、原告安置房申購登記表,證明原告實際動遷面積是202平方米,申購的安置房為約240平方米的復式房屋一套,復式房屋的結構是5層樓,底層是車庫,二層三層是二復三,四層五層是四復五,一套復式房屋底層就有一套車庫,原告申購時車庫已經(jīng)造好,原告也去現(xiàn)場看過。按照當時的安置辦法,申購復式房屋給30平方米的優(yōu)惠價,如果選擇套房只給10平方米優(yōu)惠價。所以車庫的面積基本是按照優(yōu)惠價給的。申購房屋是原告自己選擇的,復式房屋最后也是抽簽選擇的,登記表也證明動遷房的安置主體是洞涇鎮(zhèn)政府;
  7、購房結算單,證明原告購置的安置房面積為234.7平方米,并進行了房款的計算。原告說只安置了190幾平方米不切實際,原告的安置房中還有一套車庫,也在大產(chǎn)證上的,原告不應撇開該車庫面積;
  8、購房發(fā)票,證明原告已支付安置房購房款,安置房鑰匙原告已領取。
  經(jīng)質證,原告認為:對證據(jù)1-4真實性由法庭審查,對被告主張的證明目的不認可。原告與被告簽的協(xié)議上就是被告,至于其與其他人怎么約定與原告無關。對證據(jù)5認可。對證據(jù)6,真實性認可,但原告是根據(jù)要求交的,別人怎么辦手續(xù)原告也就怎么辦。對證據(jù)7-8的真實性認可,對證明目的不認可,當時原告是沒有選擇的,都是復式房屋。
  第三人用地事務中心認為:證據(jù)1-4、6-8的真實性法院認定。對證據(jù)5中原告提供的幾頁無異議,其他法院認定真實性。
  第三人洞涇鎮(zhèn)政府認為:對證據(jù)1-4的真實性法院認定。對證據(jù)5,這一套材料是最真實完整的,原告提供的只是某時期的形式。對證據(jù)6,房屋面積當時只是估計240平方米,后來結算時才固定是234.7平方米。
  被告質辯認為:土地出讓合同和配套合同是真實存在的,請求法院進行認定。關于宅基地審核表與原告提交的能對應。
  第三人用地事務中心提供了以下證據(jù):
  1、《房屋拆遷許可證》、2007年2月5日上海市松江區(qū)房屋土地管理局的滬松房地拆延字(2007)第3號《關于同意上海大隆比西公司建造生產(chǎn)用房項目拆遷期限延長的通知》、2007年11月16日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的滬房地資拆批[2007]2070號《關于同意上海大隆比西公司建造生產(chǎn)用房項目房屋拆遷期限延長的批復》,證明涉案地塊為拆遷許可的拆遷地塊,原告的房屋在拆遷范圍內(nèi);
  2、2006年7月11日《上海大隆比西實業(yè)有限公司拆遷方案》,證明拆遷的具體方案;
  3、上海市松江區(qū)建設用地事務所的2012年6月30日《房屋拆遷資格證書》,證明第三人用地事務中心具有拆遷資質;
  4、滬松委編辦[2019]57號《關于調整區(qū)規(guī)劃資源局所屬事業(yè)機構設置的通知》,證明原上海市松江區(qū)建設用地事務所更名為上海市松江區(qū)建設用地和土地整理事物中心。
  經(jīng)質證,原告認為均無異議,從整套材料都能證明被告是本案拆遷人,辦理了相關批準手續(xù)。
  被告認為:對證據(jù)1-3的真實性均無法確認。拆遷工作都是政府辦理的,是不是政府蓋了被告的章或者政府私刻了被告章,被告不清楚。即使該手續(xù)真實存在,也不是被告經(jīng)辦的,是政府經(jīng)辦的。法律上看責任可能是在被告,但實際不是被告實施的,因為被告簽署過拆遷配套協(xié)議,所以被告不是動遷安置人員,動遷安置責任是政府相關土地職能部門。對證據(jù)4無異議。
  第三人洞涇鎮(zhèn)政府認為均無異議,對被告的說法不認可,政府不可能私刻印章,印章就是被告蓋的,被告是有協(xié)助動作的。
  第三人洞涇鎮(zhèn)政府提供了以下證據(jù):
  1、不動產(chǎn)登記簿(土地狀況信息、房屋狀況及產(chǎn)權人信息),證明:(1)涉案安置房大產(chǎn)證最初登記在開天公司名下,產(chǎn)證號為松XXXXXXXXXX。(2)655弄36號202室復式面積是192.26平方米;
  2、2007年6月19日潤景苑的《房屋土地權屬調查報告書》共6頁,證明8幢36號104室的42.44平方米就是202室復式中的車庫面積。
  經(jīng)質證,原告認為:對證據(jù)1中的土地狀況信息認可,對房屋狀況及產(chǎn)權人信息認可,但原告去交易中心詢問時說出的產(chǎn)證只有192.26平方米,房屋用途登記的是居住,能證明原告主張,即被安置的實際居住面積只有192.26平方米。對證據(jù)2,真實性由法庭核實。104室的事情原告不清楚,原告拿到的都是36號202室,原告房屋中車庫是沒有門牌號的,是不是104原告不清楚。
  被告認為均無異議。
  第三人用地事務中心認為:真實性均由法庭認定。
  第三人洞涇鎮(zhèn)政府質辯認為:車庫不是送給原告的,剛才原告確認了其在使用202室房屋時是有車庫的,原告刻意說其不知道。
  上述證據(jù),本院認為,原被告及第三人提供的證據(jù),均符合證據(jù)合法性、真實性和關聯(lián)性要求,本院均予采納。
  經(jīng)審理查明:2006年11月21日,被告大隆比西公司作為拆遷人取得了滬松房地拆許字(2006)第29號《房屋拆遷許可證》,拆遷范圍東至洞涇工業(yè)區(qū)洞業(yè)路、西至上海信安幕墻建筑裝飾有限公司、南至洞涇工業(yè)區(qū)內(nèi)洞厙路、北至沈磚公路,拆遷實施單位為上海市松江區(qū)建設用地事務所(2019年5月19日更名為上海市松江區(qū)建設用地和土地整理事物中心,即本案第三人),拆遷期限為2006年11月21日至2007年2月21日(后經(jīng)審批延長至2008年5月19日)。2007年9月10日原被告簽訂了《上海市征用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約定被告對原告座落于松江區(qū)洞涇鎮(zhèn)漁洋浜村孟家宅XXX號建筑面積為202.3平方米的房屋進行拆遷,補償總金額為379,655元。該協(xié)議已履行完畢。
  另查明:第三人洞涇鎮(zhèn)政府于2007年4月13日制訂并發(fā)布《安置辦法》,對全鎮(zhèn)所有被拆遷戶,依據(jù)《安置辦法》規(guī)定的價格、購房標準和安置辦法、分配辦法、分配步驟等分配動遷安置配套商品房,由被拆遷戶至指定房產(chǎn)公司辦理購房付款手續(xù)?!栋仓棉k法》載明,安置房房型分為多層、復式、聯(lián)排三類,價格設定為安置價、優(yōu)惠價、市場價三檔;購買安置房的面積,以動遷時核準的合法有效的農(nóng)村宅基地使用證、建房批準文件為基礎,按照“拆一還一”的原則,購置相應面積的安置房;動遷戶在已購一套安置房的情況下,如剩余面積不足安置面積10%的(含10%),不得再購房,超過10%的允許再購一套房,但價格由安置價、優(yōu)惠價、市場價組成(復式、聯(lián)排除外);復式、聯(lián)排房可享受超過安置面積30平方米的優(yōu)惠價(含購房單中10平方米優(yōu)惠價),其余部分按市場價購買;1復2房屋的安置價為2,400元/平方米,優(yōu)惠價為3,000元/平方米,市場價為3,700元/平方米。
  再查明:2007年10月,原告從第三人洞涇鎮(zhèn)政府處取得了位于松江區(qū)洞涇鎮(zhèn)洞寧路XXX弄XXX號XXX室(含104室)復式房屋一套,建筑面積為234.7平方米(其中,202室復式面積為192.26平方米,車庫104室面積為42.44平方米)。房屋總價為584,400元(202.3平方米按安置價2,400元/平方米計算,為485,520元;30平方米按優(yōu)惠價3,000元/平方米計算,為90,000元;2.4平方米按市場價3,700元/平方米計算,為8,880元),配套總價為7,198.13元,抵扣進中心村獎勵20,230元,安置房實際付款571,368.13元。房屋款項均已結清。原告在取得上述房屋后使用至今,但尚未領取房地產(chǎn)權證。
  還查明:松江區(qū)房地產(chǎn)測繪所于2007年6月19日出具《房屋土地權屬調查報告(實測)》,載明原告所購的36號202室的戶型/用途為復式,建筑面積為192.26平方米,104室的戶型/用途為其它,建筑面積為42.44平方米。
  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該法第八條第一款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本案中,涉案拆遷安置協(xié)議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內(nèi)容并不違背法律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應屬有效,且協(xié)議均已履行完畢。根據(jù)《安置辦法》的規(guī)定,按照“拆一還一”原則,原告有權購買相應面積的安置房。原告被拆房屋建筑面積為202.3平方米,第三人洞涇鎮(zhèn)政府向原告提供了建筑面積為234.7平方米的復式住房一套,安置面積和結算方法等均符合《安置辦法》的相關規(guī)定。原告認為36號104室房屋不是居住用房,不能計算為安置面積,沒有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采納。原告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難以支持。據(jù)此,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蔡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80元,由原告蔡某某負擔(已交)。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李??濤

書記員:張春弟

Related posts

評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

發(fā)表評論

評論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