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董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靜安區(qū),住本市。
上訴人(原審被告):朱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靜安區(qū),住本市。
上訴人(原審被告):董乃蓉,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靜安區(qū),住本市。
上列三上訴人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黃方明,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董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靜安區(qū),住上海市。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丁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靜安區(qū),住上海市。
法定代理人:董某某(丁某某之母),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靜安區(qū),住上海市。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丁宇星,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靜安區(qū),住上海市。
法定代理人:董某某(丁宇星之母),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靜安區(qū),住上海市。
上列三被上訴人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永杰,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列三被上訴人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楊模玲,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董某某、朱某某、董乃蓉因與被上訴人董某某、丁某某、丁宇星共有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靜安區(qū)人民法院(2018)滬0106民初5100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9年8月13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董某某、朱某某、董乃蓉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駁回被上訴人在一審的訴訟請求;一審、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承擔。
事實和理由:一、一審認定董某某、丁某某、丁宇星系上海市康定路XXX弄XXX號房屋(以下簡稱系爭房屋)共同居住人明顯錯誤。1.董某某戶籍于1996年6月29日遷入系爭房屋,從未在系爭房屋內居住,其遷入戶籍時,仍在無錫讀高中,并無在上海的住房需求。董某某戶籍的遷入完全是一種幫助的性質。2.丁某某、丁宇星僅僅因為在系爭房屋報出生,二人從未在系爭房屋居住,也不符合共同居住人條件。一審法院以其法定監(jiān)護人董某某符合共同居住人身份,就認定丁某某、丁宇星為共同居住人,沒有法律依據。二、一審判決董某某、丁某某、丁宇星獲得一套配套安置房及10萬元征收補償款,顯失公正。上訴人三人長期居住在系爭房屋內,在上海也沒有其他住處,居住條件困難,且上訴人董某某是系爭房屋的承租人。而被上訴人董某某、丁某某、丁宇星不是系爭房屋共同居住人,且董某某的丈夫丁曄居住條件寬裕,有面積達97.36平米的商品房。
董某某、丁某某、丁宇星辯稱:不同意上訴人的上訴請求,請求維持一審判決。理由:一、董某某早于上訴人將戶籍遷入系爭房屋,其在幼年時有過居住的事實,在上訴人一家三口搬入系爭房屋后,因為居住困難,董某某才在外居住。丁某某、丁宇星在系爭房屋內報出生,也是經得上訴人同意的。因此,上訴人三人均為共同居住人。二、董某某丈夫居住的商品房是他個人的婚前財產,和董某某沒有關系,不能影響本案的動拆遷利益分割。
董某某、丁某某、丁宇星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依法分割系爭房屋的征收補償利益,共同要求分得上海市美平路XXX弄XXX號XXX室的房屋和其他現(xiàn)金補貼。
一審法院查明:董某某系董某某的叔叔。董某某與丁某某、丁宇星系母女關系。董某某、朱某某系夫妻關系,董乃蓉系董某某、朱某某雙方所生之女。上海市康定路XXX弄XXX號底層前間、井搭,建筑面積31.73平方米的房屋系公房,承租人為董某某。
2015年12月17日,董某某作為系爭房屋承租人(乙方)與上海市靜安區(qū)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甲方)簽訂《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該協(xié)議認定:系爭房屋系公房,租賃部位包括底層前間、井搭,建筑面積31.73平方米,被征收房屋價值補償款計1,852,499.17元。經認定,乙方不符合居住困難條件。乙方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甲方提供乙方的產權調換房屋三套,房屋總建筑面積197.84平方米,三套房屋分別為上海市美平路XXX弄XXX號XXX室,建筑面積69.68平方米,房屋單價15,060元/平米,房屋總價1,026,429.36元,優(yōu)惠總價651,571.36元;上海市沿港河路XXX弄XXX號XXX室,建筑面積71.53平方米,房屋單價11,510元/平米,房屋總價744,351.70元,優(yōu)惠總價550,341.70元;上海市華發(fā)路XXX弄XXX號XXX室,建筑面積62.40平方米,房屋單價17,550元/平米,房屋總價1,095,120元,以上三套房屋總價值為2,297,033.06元。其他各類補貼為被征收房屋裝潢補貼15,865元、舊城區(qū)改建補貼253,840元、不予認定建筑面積部分的補貼80,000元、簽約獎勵86,730元、簽約鼓勵獎勵30,000元、房屋產權調換差價444,533.89元。本協(xié)議生效后,甲方應支付乙方21,902元。
2015年,征收實施單位以《靜安區(qū)73街坊舊城區(qū)改建項目結算單》的形式對被征收房屋的征收補償利益予以確認,即征收房屋價值補償款1,852,499.17元、裝潢補貼15,865元、獎勵補貼450,570元(含舊城區(qū)改建補貼253,840元、不予認定建筑面積部分的補貼80,000元、簽約獎勵86,730元、簽約鼓勵獎勵30,000元)、三套房屋價值2,297,033.06元、額外增加發(fā)放費用183,024.16元(含按期搬遷獎勵50,000元、搬場補貼800元、家用設施移裝補貼2,000元、協(xié)議生效獎勵95,000元、協(xié)議生效計息獎勵費25,324.16元、過渡費補貼9,900元)。
系爭房屋戶籍在冊人口包括戶主董某某、朱某某、董乃蓉、董某某、丁某某、丁宇星共六人。其中董某某戶籍由于知青子女回城于1996年6月29日自江蘇省無錫市盛岸一村XXX號XXX室遷入,丁某某、丁宇星分別于2006年10月、2009年3月報出生在系爭房屋內。董某某、朱某某、董乃蓉的戶籍均為1999年8月26日自上海市普善路XXX弄XXX號遷入。
關于系爭房屋的居住情況,董某某、朱某某、董乃蓉在普善路房屋動遷后一直居住在系爭房屋內直至動遷。
一審法院又查明,董某某領取拆遷補償款204,926.16元。
一審法院審理中,董某某、丁某某、丁宇星共同表示作為一個整體參與征收利益的分配;董某某、朱某某、董乃蓉也共同表示作為一個整體參與征收利益的分配。
一審法院審理中,董某某稱系爭房屋的征收補償利益除了三套房屋和補償款204,926.16元,另還有過渡費9,900元,董某某則稱系爭房屋的征收補償利益就是三套房屋和補償款204,926.16元,過渡費9,900元已包含在內。董某某另稱系爭房屋原承租人為爺爺董慶樹,在爺爺過世后,董某某擅自將承租人變更為其自己。自己從小在上海由爺爺奶奶撫養(yǎng)至3歲,后回無錫讀書,但寒暑假、節(jié)假日均回上海在系爭房屋內居住,1996年因奶奶突然去世,爺爺就將自己的戶籍遷入系爭房屋內,并且在上海讀大學,大學期間住校,工作后因董某某一家均住在系爭房屋內,居住困難,就在外居住,2004年登記結婚。自己戶籍在系爭房屋內已有20余年,由于系爭房屋面積小而無法居住,因此董某某、丁某某、丁宇星均是系爭房屋的同住人,應該能取得征收補償利益。對此,董某某稱董某某的戶籍遷入是因為其要在上??即髮W,曾口頭協(xié)議系爭房屋動遷與董某某無關。丁某某、丁宇星從未在系爭房屋內居住,且董某某與其丈夫在上海市平型關路XXX弄XXX號XXX室有住房,因此董某某、丁某某、丁宇星均不是系爭房屋的同住人。
一審法院認為,房屋征收補償利益的分配應該符合政策與法律規(guī)定。征收居住房屋的,公有房屋承租人所得的征收補償利益歸公有房屋承租人及其共同居住人共有;而共同居住人是指在作出房屋征收決定時,在被征收房屋處具有常住戶口,并實際居住生活一年以上(特殊情況除外),且本市無其他住房或者雖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的人。該案中,董某某的戶籍于1996年就已遷入系爭房屋,但在系爭房屋面積狹小且已居住董某某一家三口的情形下,已難以滿足董某某在系爭房屋內的正常居住生活,故其在外居住直至結婚,故董某某雖未在系爭房屋內居住,但應當視為同住人參與本次分配征收利益的分配;丁某某、丁宇星出生后將戶籍報入系爭房屋,但依法不能脫離法定監(jiān)護人而獨立生活,因董某某被認定為系爭房屋的同住人,故丁某某、丁宇星亦屬于系爭房屋的同住人,亦應作為系爭房屋的同住人參與本次征收利益的分配。董某某作為系爭房屋的承租人,理應享有系爭房屋被征收時所應得的利益,朱某某、董乃蓉的戶籍均在系爭房屋內且一直居住在系爭房屋直至被征收,故應當作為同住人參與本次征收利益的分配。系爭房屋的征收補償利益應以征收實施單位提供的《靜安區(qū)73街坊舊城區(qū)改建項目結算單》為準,故對董某某稱系爭房屋的征收補償利益除了美平路房屋、沿港河路房屋、華發(fā)路房屋和補償款204,926.16元,另有過渡費9,900元的陳述,法院不予采信。
至于具體的分配方案,裝潢補貼、按期搬遷獎勵、搬場補貼、家用設施移裝補貼等有關的獎勵補貼費用,應當歸在系爭房屋被征收時實際居住者即董某某、朱某某、董乃蓉共同享有;但還應當考慮在政府進行舊城區(qū)改建后,董某某、朱某某、董乃蓉仍要解決實際居住等諸多因素,故系爭房屋的征收補償利益中的美平路房屋產權和100,000元歸董某某、丁某某、丁宇星共同共有;征收補償利益中的沿港河路房屋、華發(fā)路房屋的產權和104,926.16元歸董某某、朱某某、董乃蓉共同共有為宜。
一審法院判決:一、上海市康定路XXX弄XXX號房屋董某某戶房屋征收補償、拆遷實施單位提供的上海市美平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產權歸董某某、丁某某、丁宇星共同共有;二、上海市康定路XXX弄XXX號房屋董某某戶房屋征收補償款,《靜安區(qū)73街坊舊城區(qū)改建項目結算單》中應發(fā)放的征收補償款204,926.16元中的100,000元歸董某某、丁某某、丁宇星共同共有;三、上海市康定路XXX弄XXX號房屋董某某戶房屋征收補償、拆遷實施單位提供的上海市沿港河路XXX弄XXX號XXX室、上海市華發(fā)路XXX弄XXX號XXX室的房屋產權歸董某某、朱某某、董乃蓉共同共有;四、上海市康定路XXX弄XXX號房屋董某某戶房屋征收補償款,《靜安區(qū)73街坊舊城區(qū)改建項目結算單》中應發(fā)放的征收補償款204,926.16元中的104,926.16元歸董某某、朱某某、董乃蓉共同共有。
二審中,當事人均無新證據提交。本院經審理查明,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無誤,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董某某、朱某某、董乃蓉雖上訴認為董某某戶籍遷入是基于幫助性質,但并無相關證據證明,況且董某某當時遷入戶籍時,董某某、朱某某、董乃蓉的戶籍并未在系爭房屋,故本院對上訴人該理由不予采納。一審法院根據本案查明的事實認定董某某系因居住困難在外居住,其與女兒均可認定為系爭房屋共同居住人,相關理由一審已經闡明,本院予以認同,不再贅述。同時,一審法院根據房屋實際居住情況,結合人員結構等因素所酌定的房屋及貨幣補償款分割尚屬公平合理,本院不再作調整。
綜上所述,董某某、朱某某、董乃蓉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5,351.50元,由上訴人董某某、朱某某、董乃蓉共同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法官助理 揭 揚
審判員:高??胤
書記員:劉建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