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廊坊市安次建設(集團)公司,住所地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qū)光明西道37號。
法定代表人:于向華,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李靜,河北天源通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榮某房地產(chǎn)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河北省廊坊市春明道。
法定代表人:耿建明,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李俠,河北若石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廊坊市安次建設(集團)公司與被上訴人榮某房地產(chǎn)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建設工程合同糾紛一案,由河北省廊坊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受理后,適用普通程序?qū)徖?,?014年10月27日作出了(2013)廊開民初字第559號民事判決,廊坊市安次建設(集團)公司不服該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本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一審法院經(jīng)審理查明,廊坊市安次建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安次建設)經(jīng)過招投標,先后承建由榮某房地產(chǎn)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某公司)開發(fā)的君蘭苑小區(qū)9號和3、4號商住樓工程。2007年10月10日與2008年3月5日,安次建設與榮某公司分別就承建以上工程簽訂了兩份《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及兩份《建設工程施工補充協(xié)議》,以上合同與協(xié)議均對工程具體承包范圍、工程價款、工期、支付方式及違約責任等進行了約定。按照合同約定的工期安次建設基本完成了9號樓主體工程。對于3、4號樓的施工,2008年3月19日安次建設與案外人韓利福簽訂協(xié)議書,約定由韓利福掛靠在該公司完成3號樓與4號樓的施工建設。此后,韓利福以安次建設項目經(jīng)理的身份進場組織施工,至2008年7月2日,在未完工的情況下撤場。韓利福實際完成的工程為3號樓1-4單元1-6層主體及5單元墊層,4號樓未施工。經(jīng)鑒定,安次建設完成工程量的工程款金額為8710230.82元,其中涉及9號樓工程款金額為4229303.21元,3號樓已完工部分的工程款金額為4480927.61元。榮某公司已支付付安次建設9號樓工程款264萬元,已付3號樓工程款154.4萬元。在韓利福撤場后,榮某公司自行或交由第三方完成3號樓剩余工程與四號樓工程,以上工程均已驗收并交付使用。
一審法院認為,安次建設與榮某公司就君蘭苑小區(qū)9號和3、4號商住樓工程簽訂的兩份《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及兩份《建設工程施工補充協(xié)議》均合法有效,雙方應當全面履行合同。因榮某公司拖欠安次建設巨額工程款遲遲未付,安次建設有權(quán)解除合同而不需承擔違約責任。本案榮某公司就安次建設擅自撤場,要求賠償228萬元損失的請求,未向法庭提交相應的證據(jù)。該訴請既無事實根據(jù)又無法律依據(jù),不應支持。雙方簽訂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為雙務合同,因榮某公司拖欠工程款在先,安次建設有權(quán)拒絕履行將已施工完成的紙質(zhì)竣工圖和竣工資料以及內(nèi)容相同的電子光盤交給對方的合同義務而不需要依合同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在榮某公司給付工程款后,安次建設應將紙質(zhì)的竣工圖紙、資料及電子光盤交付榮某公司留存。故對榮某公司要求安次建設交付紙質(zhì)竣工圖紙、資料及電子光盤的訴請,予以支持,但依合同約定要求對方支付265萬元違約金的訴請,不予支持。本案關(guān)于9號樓工程施工合同,安次建設全面履行,不存在違約行為,榮某公司應給付未付工程款1589303.21元,并承擔逾期付款的違約責任。3號樓施工系由安次建設向韓利福非法轉(zhuǎn)包,該工程實際由無資質(zhì)的個人借用安次建設資質(zhì)進行的施工建設,因此對3號樓的建設施工合同應按無效合同處理。對3號樓實際施工合同無效,安次建設負有單方面過錯,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安次建設有權(quán)請求榮某公司支付工程價款,但要求榮某公司承擔逾期付款的違約責任沒有法律依據(jù),有悖于法律精神,不應予以支持。鑒于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3)冀民一終字第56號判決書判令榮某公司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承擔自2008年7月3日起到判決生效之日包括3號樓在內(nèi)的未付工程款的利息,對3號樓未付工程款需支付的利息,應作為榮某公司的實際損失,安次建設應予賠償。對于安次建設關(guān)于違約責任的訴請,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3)冀民一終字第56號判決書業(yè)已判定,自2008年7月3日起到判決生效之日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支付未付工程款的利息;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故對安次建設的該項訴請不予支持。
綜上,一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項、第九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安次建設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將君蘭苑小區(qū)9號樓與3號樓已建工程未交付的施工資料及相應的電子光盤交付榮某公司;二、安次公司賠償榮某公司3號樓未付工程款2936927.61元自2008年7月3日至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3)冀民一終字第56號判決書生效之日止的利息損失。一審案件受理費19846元,保全費5000元,共計24846元,由榮某公司負擔9846元,由安次公司負擔15000元。
本院二審查明,一審查明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二審期間,雙方均未提交新證據(jù)。
本院認為,2007年10月10日與2008年3月5日,安次建設與榮某公司就承建君蘭苑小區(qū)9號和3、4號商住樓工程,簽訂的兩份《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及兩份《建設工程施工補充協(xié)議》均出自兩公司真實意思表示,形式合法、內(nèi)容有效。雙方之間存在建設工程合同法律關(guān)系,榮某公司基于該合同關(guān)系有權(quán)向安次建設主張違約責任。安次建設上訴認為榮某公司不是涉案工程3號樓的施工主體,無權(quán)向本公司主張違約責任的觀點沒有事實根據(jù)與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
榮某公司在安次建設與該公司以及韓利福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另案中,針對安次建設的訴訟請求,在該案一二審中均提出了與本案該公司訴請相同的抗辯意見,該事實應視為榮某公司向安次建設主張違約賠償責任。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一百三十七條、第一百四十條的規(guī)定,因訴訟時效發(fā)生中斷事由,榮某公司的本案訴請并未超過訴訟時效。安次建設上訴認為榮某公司的本案訴請超過訴訟時效的觀點與法律規(guī)定相悖,本院不予支持。
由于榮某公司提起本案訴訟,請求判令安次建設提交由韓利福完成的君蘭苑小區(qū)9號全部與3號樓部分工程的“紙質(zhì)竣工圖和竣工資料與紙質(zhì)內(nèi)容相同的電子光盤”并賠償違約金,因此榮某公司應對安次建設具有相應的合同項下義務、安次建設違約行為以及違約導致?lián)p失的計算依據(jù)、計算方法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如未提交充分有效證據(jù)證實其主張成立,則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基于涉案工程已竣工驗收合格,且已實際投入使用的事實,鑒于資料齊備是竣工驗收合格的必要前提,因此在安次建設否認其未履行資料提交義務的條件下,榮某公司應對安次建設未履行資料交付義務承擔舉證責任。本案一、二審期間,榮某公司均未提交充分有效證據(jù)證實安次建設未履行資料交付義務,因此該公司相應訴請不能成立。一審法院在采信證據(jù)不足的情況下確認安次建設未履行交付資料義務,違背了民事訴訟誰主張誰舉證的基本原則,其認定錯誤,本院依法予以糾正。據(jù)理,一審判決基于上述認定,判令安次建設承擔的賠償責任亦不能成立。安次建設上訴認為,一審法院對該公司未交付已建工程交付施工資料及相應的電子光盤的認定沒有事實依據(jù),該公司不應以給付利息的方式向榮某公司承擔責任的觀點,本院均予支持。
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榮某公司與安次建設以及韓利福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另案,已于2013年8月16日作出(2013)冀民一終字第56號民事裁定書,決定將該案涉及榮某公司與安次建設“違約責任的部分”發(fā)回重審。本院重審后,因榮某公司提起本案訴訟,為節(jié)約司法資源,方便當事人行使訴訟權(quán)利,避免訴累,于2013年9月23日作出(2013)廊立函字第2號函,指令本案一審法院將兩案合審理。一審法院將本案吸收另案,在榮某公司與安次建設之間涉案糾紛不涉及另案原審第三人韓利福權(quán)利義務的情況下,一并審理并作出本案一審判決,在程序上并無違法。安次建設上訴認為上述兩案系獨立案件,不應合并審理作出同一判決的觀點沒有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本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一百三十七條、第一百四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河北省廊坊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2013)廊開民初字第559號民事判決;
二、駁回榮某房地產(chǎn)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
一審案件受理費19846元,保全費5000元,共計24846元,由榮某房地產(chǎn)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負擔;二審案件受理費19846元,由榮某房地產(chǎn)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曹 怡 審 判 員 王榮秋 代理審判員 羅丕軍
書記員:王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