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荊州市沙市第六中學,住所地:荊州市沙市區(qū)北京中路***號。法定代表人:胡直,該校校長。委托代理人:趙志偉,湖北三鼎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楊某海,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荊州市荊州區(qū)。被告:吳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荊州市荊州區(qū)。系被告楊某海配偶。兩被告委托代理人:郭傳軍,湖北天典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荊州市沙市第六中學訴稱:一、兩被告稱其由“被申請人聘用兩申請人為生活老師”不實,兩被告不是原告單位職工,其與原告之間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仲裁裁決認定兩被告與原告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證據不足,嚴重錯誤。原告是與被告楊某海簽訂的宿舍勞務承包合同,合同書雖有瑕疵,但仍是雙方真實承包意思的表示,原告將學生宿舍清潔衛(wèi)生管理等承包給被告,最近一年簽訂合同的承包期為2016年8月9日至2017年8月9日,承包金額2萬元,合同期滿后雙方未再續(xù)簽,其分配的家庭承包責任田上的土地收入,應作為其與存在勞動關系的所屬單位之間發(fā)放工資繳納社會養(yǎng)老保險的費用。被告夫婦是湖北省畜牧良種場職工,與湖北省畜牧良種場存在勞動關系,其與原告只是勞務關系,雙方建立的是勞務承包合同。仲裁委在原、被告雙方存在勞務承包合同,又有直接證據證明被告與其它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的情況下,依然認定原、被告存在事實勞動關系,認定事實錯誤。二、在原、被告不存在勞動關系的前提下,仲裁裁決原告向被告支付工資差額、向被告楊某海支付經濟補償金、向被告吳某某支付養(yǎng)老保險和醫(yī)療保險費補償款、為被告楊某海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及補繳社會保險費用,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被告所獲取的應是勞務承包費,是按勞務承包合同收取的合同對價,并非工資且該款也非原告支付,原告作為全額撥款事業(yè)單位學校也無此款項列支,不存在還需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工資差額;原告與楊某海并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在雙方勞務承包合同關系終止時,不存在支付經濟補償金及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及補繳社會保險費用等;被告吳某某家庭由所屬單位湖北省畜牧良種場分配有4畝土地,其分配給被告方家庭土地上的收入中已包含了其應繳納的32020元養(yǎng)老保險和醫(yī)療保險費補償款費用,吳某某養(yǎng)老保險和醫(yī)療保險費等原單位已承擔完畢。三、兩被告因楊某海所簽承包合同書到期不肯離場強占宿管室,成為“校鬧”,為息事寧人按照楊某海編寫的領款科目,在合同金額外由原告管理人員墊付了數千元現金,至今無處報賬,二被告以此為據,將化解矛盾的善意作騙信使用,然卻被仲裁委采信,原告為維護合法權益故訴至法院請求判令:1、確認原告與兩被告之間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2、原告不應向兩被告支付工資差額、不應向被告楊某海支付經濟補償金、不應向被告吳某某支付養(yǎng)老保險和醫(yī)療保險費補償款;3、原告不應為被告楊某海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及補繳社會保險費用;4、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方承擔。原告為支持其訴訟主張,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證據:1、原告事業(yè)單位法人證書,擬證明原告適格。2、兩被告身份信息,擬證明兩被告適格。3、《仲裁裁決書》和郵單,擬證明本案已經過仲裁前置程序。4、《合同》,擬證明原、被告建立的是勞務合同關系。5、《關于吳某某、楊某海二人的情況說明》、鄂政辦發(fā)(2003)125號《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fā)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農墾事業(yè)管理局<湖北省農墾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實施意見>的通知》、荊政辦發(fā)(2004)28號《荊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fā)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市農場管理局關于荊州市農墾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實施意見的通知》,擬證明被告養(yǎng)老保險情況。經庭審質證,兩被告對原告提交的證據1-3無異議;對證據4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該合同內容反映的是勞動關系的特征,原告與兩被告建立的是勞動關系;對于證據5的情況說明,系單位出具證明,但沒有經辦人簽字,形式上不具有合法性,內容上看被告楊某海和出具單位不存在勞動關系的,關于被告吳某某確實是與出具單位辦理過手續(xù),但是單位和個人部分都是由吳某某個人負擔,吳某某也沒有在出具單位拿過工資,不接受出具單位的管理,對證據5中文件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與本案無關聯性。兩被告辯稱:1、原告與兩被告存在勞動關系。2、兩被告與湖北省畜牧良種場不存在勞動關系。3、原告應向兩被告補足工資差額15355元。4、原告應向被告楊某海支付經濟補償金10412.5元。5、原告應向被告吳某某支付社會保險費32846.56元。6、原告應為被告楊某海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并補繳2009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間的社會保險費用。兩被告為支持其抗辯理由,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證據:1、兩被告身份信息,擬證明兩被告適格。2、《合同書》8份,擬證明原告與兩被告存在勞動關系。3、押金收據,擬證明原告與兩被告存在勞動關系。4、工資、補貼費領款單兩張,擬證明原告與兩被告存在勞動關系。5、被告吳某某社保費收據,擬證明被告吳某某個人支付了2009年3月至2013年10月的社保。6、原告招聘清潔工、宿管員公告,擬證明原告與兩被告存在勞動關系。7、《仲裁裁決書》,擬證明原告與兩被告存在勞動關系及證據3、4的真實性。經庭審質證,原告對兩被告提交的證據1無異議;對證據2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目的有異議,合同從名稱到內容都不是勞動合同,合同前部分表述為承包,所以是承包合同而不是勞動合同;對證據3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目的有異議,因為是承包關系才需要收押金;對證據4的真實性有異議,證據原件應該在付款單位,而不是原告;認為證據5與本案沒有關聯,社保費用應該由原單位繳納,與原告無關;對證據6的真實性無異議,但是此系2017年的公告,與被告無關;對證據7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目的有異議。綜合原、被告雙方的質證意見,本院對原、被告雙方提交證據的證明效力分析認定如下:原告提交的證據1-4和兩被告提交的證據1-3、6、7,因對方當事人對該證據或證據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且上列證據來源合法,與本案具關聯性,故本院對上列證據的證明效力予以確認,作為認定本案事實的依據。關于原告提交的證據5中的情況說明,其真實性本院予以認可,作為案件事實確認依據;兩份文件系地方規(guī)章,可作為案件審理參考依據。關于兩被告提交的證據4,其證據真實性已經仲裁委核實,故本院采信該證據作為認定本案事實的依據。關于兩被告提交的證據5,系原件,且來源合法,與本案具關聯性,故對上列證據的證明效力予以確認,作為認定本案事實的依據。根據本院確認的有效證據,綜合雙方當事人陳述,本院查明本案事實如下:兩被告于2009年3月9日進入原告處工作,分別從事男宿舍管理員和衛(wèi)生員、女宿舍管理員和保潔員工作,當日簽訂了《合同書》,該合同書主要內容是:原告將男、女生宿舍交由被告楊某海承包管理,承包時間自2009年3月9日起至2010年8月9日止,承包金額3萬元,每半學期結束付款一次;原告的權利義務包括隨時抽查被告方的工作情況,如果發(fā)現一次不在崗或工作不到位,則在工資中扣除拾元至伍拾元的處罰,對宿舍管理人員(即被告方)實行學期考核制,每學期考核一次,實行主管部門民主評議方式,若考核認為不稱職,則取消下次應聘資格,并立即解聘等;對被告方的權利義務包括每天早上起床響鈴后,督促學生起床,就寢鈴響后督促學生按時就寢,并做好每天的查寢工作,對晚寢不歸的學生應及時向班主任(或學工處)匯報,對晚歸、吵鬧、打牌、下棋、抽煙喝酒等各種違紀行為要及時制止、進行教育并做好記載,于次日上午向學工處匯報,確保安全,認真做好“三查”工作。即朝讀上課鈴響后、下午第一節(jié)課上課鈴響后、晚自習上課鈴響后對寢室進行巡查,將滯留學生清出寢室,對有特殊原因留寢者,要認真盤查并記錄,查寢后即對宿舍大門關閉上鎖,直至放學后才能開門,加強值班,嚴禁外人入寢,中午放學后到上課前、下午放學后至上晚自習、晚自習下后至就寢前、雙休日應到位值班,特別嚴防男女生互竄寢室,特別是女宿管員在以上時間必須在三樓半值班,搞好清潔衛(wèi)生工作,對衛(wèi)生間、走廊、樓梯、宿舍院內每天打掃兩次,保證衛(wèi)生間、走廊、樓梯的潔凈,同時做好每天四次開門開鎖工作,搞好寢室值班,嚴格實行全天候的規(guī)范管理,負責每天為學生打開水,抓好寢室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工作,對學生各種違紀行為要及時發(fā)現、及時制止,同時要關心愛護學生,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力求動之以理,曉之以情,禁止體罰學生,重要情況及時報學工處處理等。該合同的甲方簽署落款是“荊州市沙市六中學工處”,乙方是“楊某海、吳某某”。2010至2016年雙方續(xù)訂相同的合同,承包時間為一年,承包金額為2萬元。2009年3月2日,原告向被告楊某海收取“生活老師押金”2000元,現已退還被告楊某海。2017年8月12日,兩被告領取了“男女兩人宿舍管理工資(5-7月)”5000元。2017年8月29日,兩被告領取了“男女兩人8月份工資、績效及補貼”3800元,備注欄顯示“8月兩人工資2000元,績效1000元,補貼800元”。2017年8月9日起,因末份《合同書》到期,原告不再讓兩被告從事宿舍管理員和衛(wèi)生員的工作。2017年8月16日,兩被告向荊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該仲裁委制發(fā)荊勞人仲裁字[2017]第102號《仲裁裁決書》,原告對該裁決書不服,在法定期間內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依法予以受理。另查明,1、2015年,兩被告領取績效工資1000元;2016年,兩被告領取績效工資2000元;2017年,兩被告領取績效工資1000元。2、2013年11月起被告吳某某開始領取養(yǎng)老保險待遇。根據本院查明的案件事實,綜合雙方當事人的訴辯意見,雙方爭議的焦點是:1、原、被告之間系事實勞動關系,抑或是勞務關系、承包關系?2、原告是否應向兩被告支付不足最低工資標準工資差額?3、原告是否應向被告楊某海支付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4、原告是否應向被告吳某某給付養(yǎng)老保險及醫(yī)療保險補償費?
原告荊州市沙市第六中學訴被告楊某海、吳某某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代理人趙志偉、兩被告及委托代理人郭傳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1、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fā)的勞社部發(fā)[2005]12號《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規(guī)定:“一、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勞動關系成立。(一)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主體資格;(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guī)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勞動者受用人單位的勞動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動是用人單位業(yè)務的組成部分?!北景钢校p方當事人簽訂了數份《合同書》,從內容看,說明兩被告從事原告安排的業(yè)務工作,受其管理;押金收據亦顯示,兩被告系“生活老師”;兩被告領取了從事宿管工作的工資、績效、補貼,綜合以上說明,雙方當事人作為適格的主體,于2009年3月9日起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其中與被告楊某海的事實勞動關系終止于2017年8月9日;因被告吳某某于2013年11月起開始領取養(yǎng)老保險待遇,故與被告吳某某的事實勞動關系終止于2013年10月31日。本案中,雖然在書面材料中有“承包”或“勞務”字樣,但并不影響雙方當事人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的實質。2、《勞動法》第四十八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2011年5月起至2013年8月,荊州市最低工資標準為900元/月;2013年9月起至2015年8月,荊州市最低工資標準為1020元/月;2015年9月至2017年,荊州市最低工資標準為1225元/月。據此,2011年5月起至2013年8月期間,被告吳某某不足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差額為1333元(900元×20個月-20000元÷2人÷12個月×20個月);2013年9月和10月,被告吳某某不足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差額為373元(1020元×2個月-20000元÷2人÷12個月×2個月)。2011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間,被告楊某海不足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差額為1333元(900元×20個月-20000元÷2人÷12個月×20個月);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被告楊某海不足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差額為4480元(1020元×24個月-20000元÷2人÷12個月×24個月);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被告楊某海不足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差額為7400元(1225元×24個月-20000元÷2人÷12個月×24個月-楊某海2015年至2017年的績效工資2000元)。綜上,原告應向被告吳某某給付不足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差額1706元;向被告楊某海給付不足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差額13213元。3、《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五項規(guī)定,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xù)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xù)訂的情形外,勞動合同期滿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秳趧雍贤ā返谒氖邨l規(guī)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據此,原告應向被告楊某海支付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10412.5元(1225元/月×8.5月)。4、《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處理意見》第十五條規(guī)定:“對因政策性原因無法補辦、補繳的,應裁定用人單位分別不同社會保險險種,補償勞動者相應損失:養(yǎng)老保險,可裁決用人單位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工作每滿一年,計發(fā)2個月本人申請仲裁前12個月平均工資的補償費;醫(yī)療保險,可裁決由用人單位按當地城鎮(zhèn)職工基本醫(yī)療保險政策規(guī)定,報銷勞動者在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的醫(yī)療費用?!钡谑鶙l規(guī)定:“因用人單位未依法辦理社會保險,勞動者已在個人窗口辦理社會保險的,可按其已繳費情況,裁決由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已經繳納應由單位繳納的社會保險費部分…?!北景钢校桓鎱悄衬程峤坏南蚝笔⌒竽亮挤N場交納社會保險費的收據,并非勞動者在個人窗口辦理社會保險時的繳費依據,故不能作為賠償依據。按照上述規(guī)定,原告應向被告吳某某給付養(yǎng)老保險補償費19600元(1225元×2個月×8年);因被告吳某某未提交其在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醫(yī)療費用的證據,故就醫(yī)療保險補償費不予支持。關于原告是否應為被告楊某海補繳社保的問題,不屬于人民法院民事受案范圍,另行裁決。綜上所述,依據《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五項、第四十七條、《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處理意見》第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荊州市沙市第六中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向被告吳某某給付不足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差額1706元;向被告楊某海給付不足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差額13213元。二、原告荊州市沙市第六中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向被告楊某海給付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10412.5元。三、原告荊州市沙市第六中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向被告吳某某給付養(yǎng)老保險補償費19600元。四、駁回原告荊州市沙市第六中學其它訴訟請求。本案案件受理費10元,由原告荊州市沙市第六中學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