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范淑清,女,1955年6月27日出生,漢族,系雙鴨山市選煤廠退休職工,住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尖山區(qū)。委托代理人翟新河,雙鴨山市新興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被告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雙鴨山分行,住所地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尖山區(qū)站前路。負責人宋萬君,該行行長。委托代理人吳海軍,黑龍江郝雅楓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雙鴨山分公司,住所地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尖山區(qū)七馬路中段。負責人逯振江,該公司經(jīng)理。委托代理人張連婧,該公司法律顧問。委托代理人王建麗,該公司員工。
原告范淑清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被告建行、人壽保險公司按五年定期存款給付不足利息15000元;2、訴訟費由建行、人壽保險公司負擔。事實與理由:2011年4月上旬,范淑清到建行辦理100000元現(xiàn)金的存款業(yè)務,建行的工作人員孫學志反復讓范淑清購買保險產(chǎn)品,并承諾除了五年利息之外還給分紅,范淑清就在單據(jù)上簽了字。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簽的是保單,范淑清又追問孫學志利息怎么給付,孫學志承諾利息沒有問題。至今,范淑清并未得到全部利息和分紅,二被告存在合伙欺騙儲戶的行為,故訴至法院,要求二被告給付剩余利息。被告建行辯稱,1、我行與被告人壽保險公司是代理和被代理的關系,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nèi)實施的行為,由被代理人承擔民事責任,原告范淑清不應要求我行承擔給付利息的責任;2、范淑清要求給付利息是基于保險合同提出的,我行不是保險合同主體;3、作為合同主體的人壽保險公司在與范淑清形成保險合同后,積極進行了電話回訪,范淑清是自愿購買保險,保險公司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沒有過錯,不應承擔給付責任。綜上,請法院駁回范淑清的訴訟請求。被告人壽保險公司辯稱,1、原告范淑清在我公司購買的是新鴻泰兩全保險,并非定期存款,要求我公司給付利息沒有法律依據(jù)。我公司也履行了合同義務;2、在履行合同過程中,我公司沒有欺騙行為,范淑清對分紅保險的特點和風險充分了解,在電話回訪過程中,范淑清保險合同條款及合同簽訂過程均表示認可,我公司不存在過錯。建議法院駁回范淑清的訴訟請求。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0年12月28日,被告建行與被告人壽保險公司簽訂保險兼業(yè)代理協(xié)議一份,協(xié)議約定,建行根據(jù)人壽保險公司委托,代理銷售保險產(chǎn)品,代理期限自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2011年4月11日原告范淑清在建設銀行處簽署了投保單一份,保險人為人壽保險公司。該保險的保險單體現(xiàn),范淑清投保險種為國壽新鴻泰兩全保險,保險費100000元,保險期間6年。合同簽訂后,人壽保險公司給付了范淑清滿期金107500元、紅利7305.77元、紅利利息625.96元,合計115431.73元?,F(xiàn)范淑清表示,其沒有購買保險的真實意思表示,其本意是到建行存款100000元,獲得5年期存款利息,而建行工作人員孫學志極力推薦其購買保險,并承諾購買分紅險不影響5年期存款利率,還能得到分紅,現(xiàn)要求建行、人壽保險公司給付按5年期存款利率計算,100000元存款的不足利息15000元。
原告范淑清與被告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雙鴨山分行(以下簡稱建行)與被告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雙鴨山分公司(以下簡稱人壽保險公司)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2月6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范淑清及其委托代理人翟新河、建行的委托代理人吳海軍、人壽保險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張連婧、王建麗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應當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本案原告范淑清系在被告建行處,與被告人壽保險公司建立了保險合同關系。范淑清雖主張其本意不是購買保險而是到銀行存款,獲得5年期利息,其是在建行工作人員孫學志欺騙的情況下,才購買了保險,對此提供了兩份書面證人證言予以佐證,但兩位證人未出庭接受質詢,其證人證言不能采信,范淑清未提供充分證據(jù)證實建行工作人員存在誘導購買保險的行為,人壽保險公司的電話回訪記錄也證實,范淑清對購買保險產(chǎn)品事宜知情,保險的理賠項目中不包含范淑清所述的5年期存款利率,故范淑清的該項主張不能成立,其訴訟請求依法應予駁回。綜上,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范淑清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75元,減半收取87.5元由原告范淑清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供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雙鴨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王廣智
書記員:梁鴻雁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