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蘇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大慶市讓胡路區(qū)。
委托代理人邢亞豐,黑龍江中慶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大慶市松嫩工程管理處,住所地大慶市薩爾圖區(qū)。
法定代表人張孝東,該公司主任。
委托代理人王維東,黑龍江鐵人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蘇某某與被告大慶市松嫩工程管理處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蘇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邢亞豐、被告大慶市松嫩工程管理處委托代理人王維東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蘇某某訴稱,原告于1984年初以集體所有制招收固定工人的方式到被告下設的肇源管理所工作,從事種樹、護坡、測量等工作。1990年,原告辦理工作調動需要辦理檔案手續(xù)時,被告知檔案丟失。原告多次找被告下設的肇源管理所索要檔案,肇源管理所均說未找到,致使原告未能調動工作。2005年,原告以個人名義交納了養(yǎng)老保險,并補交了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間的養(yǎng)老保險。原告于2015年9月退休。原告于2015年1月在肇源檔案館找到了自己的檔案,并于2015年7月補辦了檔案,因肇源管理局所將原告檔案丟失,造成原告工齡減少、自行交納養(yǎng)老保險金、領取養(yǎng)老保險費數額減少等損失,故原告起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被告為原告補辦1984年1月至1995年12月期間的工齡手續(xù);賠償原告退休養(yǎng)老保險金損失約1386260.00元;賠償原告所交納的養(yǎng)老保險費46388.27元;并要求被告以單位職工名義為原告不交1996年1月至2015年9月的養(yǎng)老保險費;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被告大慶市松嫩工程管理處辯稱,本案經過勞動仲裁,由于證據不足,所以應予駁回。根據司法解釋規(guī)定,原告有義務就時效問題進行舉證,原告方沒有相關證據證明雙方存在勞動關系,原告的請求范圍與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請求不一致,本案的訴訟請求沒有經過勞動仲裁程序,應予以駁回;實體上,被告單位與原告既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的情況,也不存在書面的勞動關系,由于被告單位是全額撥款的事業(yè)單位,其在編人員具有確定性,本案的原告并不在被告單位的編制人員范圍內,因而不能認定雙方存在勞動人事關系;1997年被告單位按照大慶市人民政府的要求,接管原隸屬于綏化地區(qū)的肇源管理所的部分人員及相應的資源,當時交接時代表肇源縣人民政府并未將原告的人事檔案一并移交給本案的被告單位,因而原告的訴訟請求沒有事實及法院的依據,應予以駁回,被告單位認為若原告確實與當時的肇源管理所有勞動關系,而肇源管理所隸屬于肇源縣人民政府,則丟失檔案的責任應由有關責任方承擔,原告方是否有檔案或與肇源管理所有勞動關系,我們并不知情。本案原告有相反證據證明其在1992年至2005年之間與肇源商場存在勞動關系,該事實與原告主張的事實相矛盾,故依法應駁回其訴訟請求。綜上所述,若原告主張檔案丟失的事實存在,原告的損失應由交接前的責任單位承擔,與被告單位無關。
本案在庭審中,原告蘇某某舉證如下:
證據一、大慶市松嫩工程管理處人事勞資科出具的說明復印件一份(與原件核對無異議),出具時間為2015年6月17日,證明檔案中記載的蘇麗云與蘇某某為同一人。被告大慶市松嫩工程管理處質證對該份證據有異議,該份證據中所指的干部履歷表是原告父親干部履歷表,原告父親是我單位職工,該份說明并不是法定的證明曾用名的文書。本院對該份證據的真實性予以確認,對要證明的問題將結合其他證據予以確認。
證據二、大慶市松嫩管理處人事勞資科于2015年5月5日出具的證明復印件一份(與原件核對無異),證明原告于1984年被黑龍江省南部引嫩工程管理處肇源管理所集體工人,原告檔案被肇源管理所丟失,松嫩工程管理處于1997年接管肇源管理所。被告大慶市松嫩工程管理處質證對該份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當時出具證明是應原告方的要求,按照原告方的敘述,被告為其開具了上述證明,但同時標注此證明用于辦理補辦檔案事宜,并不是說被告方對證明所述的內容完全確認。本院對該證據的真實性予以確認。
證據三、大慶市企業(yè)職工檔案丟失損毀補辦認定公示表復印件一份(與原件核對無異),由大慶市松嫩工程管理處肇源管理所蓋章,證明1984年原告在被告下屬的肇源管理所工作,同時證明肇源管理所現歸被告領導,所以被告應承擔其下屬單位肇源管理所的相關責任。被告大慶市松嫩工程管理處質證對該份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該份證據與大慶市企業(yè)職工檔案丟失補辦認定辦法的規(guī)定是不一致的,按照規(guī)定,此表應由被告單位加蓋公章,之后向大慶市勞動局部門審核備案,而此表加蓋的肇源管理所的公章,不符合程序,而且當時這個表在蓋章時是空白的,經辦人簽字和表內內容不是同一人筆跡,是先蓋章后填寫內容,且該表無日期。本院對該證據的真實性及要證明的問題將結合其他證據予以確認。
證據四、企業(yè)職工檔案丟失損毀補辦認定表復印件一份(與原件核對無異),由大慶市肇源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蓋章,并由相關負責人簽字,證明原告于1984年在肇源管理所工作,肇源管理所將原告的檔案丟失。被告大慶市松嫩工程管理處質證該表相對應的肇源管理所現在屬于被告單位管理,但并不受肇源縣勞動局直接管理,對于表格的合法性有異議,對于認定辦法,我單位直接對應的是大慶市勞動局,被告單位對該表格證明的內容不認可。本院對份證據的真實性予以確認。
證據五、肇源縣檔案館調出的1984年1月4日集體所有制招收固定工人通知書存根復印件一份(與原件核對無異),證明蘇某某于1984年1月到肇源管理所工作,原告當時的身份為集體所有制固定工人,根據當時的國家政策規(guī)定,集體所有制固定工人屬于單位的正式職工,單位給予接管檔案并保存檔案。被告大慶市松嫩工程管理處質證對該份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該證據是招錄通知的存根,無法證明雙方有沒有成立事實勞動關系及檔案保管關系。本院對該份證據的真實性予以確認。
證據六、林英玉出具的證明一份(與原件核對無異議),林英玉系當時肇源管理所的現金員,證明當時沒有拿戶口填表有誤,蘇某某誤寫為蘇麗云。被告大慶市松嫩工程管理處質證對該份證據有異議,該證明需證人出庭,現在只有證言,無法確定真實性,該證據不能起到證明曾用名的效力,且證明的內容時間具體事項也不清楚。本院認為,該證明系證人證言形式,證人應出庭作證并接受法庭的質詢,故本院對該份證據的真實性不予確認。
證據七、肇源管理所原所長鄭伯年出具的證言一份(與原件核對無異議)以及肇源管理人人員名冊復印件一份,證明鄭伯年的證言中陳述蘇中軍的檔案1998年洪水丟失,蘇中軍系原告哥哥,但在1997年肇源管理所移交人員名冊中并沒有蘇中軍的名字,既然蘇中軍的檔案是1998年丟失的,那么在1998年以前其檔案一直在肇源管理所,根據國家的相關政策,單位在移交人員檔案時應全部移交,但在1997年移交時并沒有移交蘇中軍的檔案,進而能夠證明肇源管理所人員名冊不符合實際情況,存在造假的情況,而且在人員名冊中有打印、有手寫,進而證明該人員名冊存在虛假情況。被告大慶市松嫩工程管理處質證對證言的真實性有異議,因證人未出庭,無法核對其真實性,該證言上體現的案外人蘇中軍檔案丟失一事與本案無關,對人員名冊的真實性無異議。本院認為,該證明系證人證言形式,證人應出庭作證并接受法庭的質詢,故本院對該份證據的真實性不予確認。
證據八、社會保險費專用票據8張及龍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慶開發(fā)區(qū)支行社??ɡU費明細一份(均為復印件,與原件核對無異議),證明自1996年1月至2015年9月原告共繳納養(yǎng)老保險費46388.27元,其中自1996年1月至2010年12月是按照低杠繳納,自2011年1月份至2015年9月是按照高杠標準繳納,自己繳納比例為20%。被告大慶市松嫩工程管理處質證被告單位對原告自行繳納養(yǎng)老費的事實無異議,但是我們認為與被告單位無關。原告方的該組證據能夠反映原告于1992年至2005年與肇源商場存在勞動關系。本院對該組證據的真實性予以確認。
證據九、楊孝、朱海豐證言復印件各一份(與原件核對無異議),其均為單位職工,證明原告是肇源管理所的集體工人,但檔案被管理所丟失。被告大慶市松嫩工程管理處質證對該份證據有異議,該證明需證人出庭,現在只有證言,無法確定真實性。本院認為,該證明系證人證言形式,證人應出庭作證并接受法庭的質詢,故本院對該份證據的真實性不予確認。
證據十、仲裁裁決書復印件一份(與原件核對無異議),證明原告與被告之間的人事勞動爭議已經經過大慶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原告對仲裁委員會的裁決不予認可,故提起訴訟。被告大慶市松嫩工程管理處質證對該份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該仲裁裁決書未能生效,但原告方提起的訴訟請求范圍有所變更,原告方在本案中沒有請求人民法院確認雙方存在勞動關系,因而其提起的其他訴訟請求均因為沒有勞動關系為前提應依法予以駁回。本院對該組證據的真實性予以確認。
本案在庭審過程中,被告大慶市松嫩工程管理處舉證如下:
證據一、接交書復印件一份(與原件核對無異),證明1997年7月29日大慶市人民政府指定市人事局、市勞動局按照文件要求與大慶市肇源縣人民政府簽訂了接交書一份,內容是將原肇源管理所的人事勞資和資源進行交接的事實,本案原告并不在交接的人員名冊之內。原告蘇某某質證對該份證據的真實性及證明的問題均有異議,該接交書中記載的人員檔案與實際不符,而且人員名單中并沒有蘇中軍的檔案,根據所長鄭佰年的陳述,蘇中軍的檔案是1998年遺失的,那么在移交時應該有蘇中軍的檔案,但接交書中以及人員名冊中并沒有體現,所以對該份證據的真實性不予認可,人員名冊上第一頁是鄭佰年是原所長,第十四位鄭佰年的小兒子,他也是1992年跟我們一樣辦理的合同,所以后補的姓名,將其納入編制內。本院對該組證據的真實性予以確認,對要證明的問題將結合其他證據予以確認。
依據上述證據及庭審中原告蘇某某、被告大慶市松嫩工程管理處的陳述,可確認本案法律事實為:
原告蘇某某于1984年被招為黑龍江省南部引嫩工程管理處肇源管理所水產養(yǎng)殖場大集體工人,該養(yǎng)殖場于1986年初解體,1990年,原告因工作調動辦理檔案手續(xù)時,被告知檔案丟失。1992年至2005年原告與肇源商場建立了檔案關系,2005年9月,原告以肇源商場為繳費單位一次性補繳了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養(yǎng)老保險費,2005年起至2015年9月原告以個人名義繳納了養(yǎng)老保險費。2015年9月11日原告申請退休,2015年10月起開始領取養(yǎng)老保險待遇。1997年1月1日,經大慶市人民政府批準,將肇源縣人民政府管理的黑龍江省北部引嫩工程管理處肇源管理所移交給大慶市南部引嫩工程管理處。原告于2015年1月在肇源檔案館找到了自己的檔案,并于2015年7月補辦了檔案。原告認為因肇源管理局所將原告檔案丟失,造成原告工齡減少、自行交納養(yǎng)老保險金、領取養(yǎng)老保險費數額減少等損失,故起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被告為原告補辦1984年1月至1995年12月期間的工齡手續(xù);賠償原告退休養(yǎng)老保險金損失約1386260.00元;賠償原告所交納的養(yǎng)老保險費46388.27元;并要求被告以單位職工名義為原告不交1996年1月至2015年9月的養(yǎng)老保險費;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本院認為,本案系勞動爭議糾紛。原告蘇某某于1984年初以集體所有制招工方式到肇源縣管理所從事水產養(yǎng)殖的工作,雙方形成了事實上的勞動關系,該養(yǎng)殖場于1986年初解體,之后未再支付原告工資。1990年原告因工作調動需要向肇源縣管理所查詢檔案,被告知檔案丟失。肇源縣管理隸屬于綏化地區(qū)肇源縣政府,其財政開支由黑龍江省水利廳和肇源縣政府聯合支付,1996年被告單位成立,1997年按照大慶市市政府文件相關精神,由肇源縣政府將肇源管理所的部分人員和資源以接交書的形式與大慶市政府辦理了相關交接手續(xù),在交接時交接人員范圍是14名,不包括本案原告在內。本院認為,原告蘇某某在1990年即得知檔案丟失,其并未向當時肇源縣管理所的隸屬機關即肇源縣人民政府主張檔案補辦及相關賠償事宜,在1986年以后,原告并未與被告形成勞動關系,1997年,被告在接受肇源管理所部分人員時亦未包含原告在內,原告在2015年檔案復得前亦未向被告主張過權利及損失。雖企業(yè)有為職工妥善保存檔案的責任,但原告在權利行使的過程中并沒有明確責任主體,本案被告并非原告實際工作單位,在被告接受部分人員時原告又未在人員名冊內,并未與被告事后形成勞動關系。雖原告在庭審過稱中主張交接人員名單并不真實,但原告未能向法庭提供充足有效的證據予以證實。故本院對原告蘇某某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勞動法》第十六條、第七十九條、第八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蘇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元,由原告蘇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周蘋蘋
代理審判員 劉博
人民陪審員 姜海濤
書記員: 黃碩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