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律師文金發(fā)按:該案一審被告人未聘請律師,法院判決被告人蘇某有期徒刑十四年,判決以后,被告人蘇某親屬委托桂林律師文金發(fā)為被告人蘇某提起上訴并擔任二審辯護人,二審法院書面審查以后,認為一審確實存在問題,決定開庭審理,最終采納了辯護人關于上訴人蘇某具有立功表現的辯護觀點,撤銷一審判決并直接改判,在一審基礎上減輕了對上訴人的刑事處罰。刑事案件中二審公開開庭,并給予改判。在目前的審判實踐中,刑事案件二審能夠公開開庭并改判的案例,還是比較少見的。以下是為蘇某二審辯護時,向二審法院提交的書面辯護詞。
蘇某涉嫌盜竊罪一案二審
辯護詞
尊敬的審判長、審判員:
受上訴人蘇某親屬的委托及廣西嘉宸律師事務所的指派,本人在本案中擔任蘇某二審辯護人,現根據法律和本案事實提出以下辯護意見,供二審合議庭參考,并懇請采納。
一、上訴人具有自首和立功表現,一審法院沒有依法認定,必然導致對上訴人蘇某的量刑過重。
(一)上訴人具有自首情節(jié)。
本案中,公安機關只是發(fā)現上訴人與本案另一被告人譚某行跡可疑,“帶回隊中審查”,上訴人即全部如實地向公安機關供述了本案的六次盜竊行為,而這些行為在此之前公安機關是尚未發(fā)覺得的。這一事實,在疊彩第一責任區(qū)刑警大隊的《抓獲經過》以及對上訴人的第一次訊問筆錄中亦均有明確的記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根據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其中,“罪行尚未被司法機關發(fā)覺,僅因形跡可疑,被有關組織或者司法機關盤問、教育后,主動交代自己的罪行的……應當視為自動投案?!薄ⅰ?二)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如實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p>
本案中,上訴人在罪行尚未被司法機關發(fā)覺時,主動交代了多次盜竊行為,根據上述司法解釋,應當依法認定為自首。
(二)上訴人有立功表現。
一個基本的事實是:2010年3月20日凌晨四時許,上訴人蘇某與本案另一被告人譚某因形跡可疑被限制人身自由,當日中午,成某、田某即因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被抓。很顯然的,如果不是上訴人如實舉報并帶公安人員去抓捕,公安機關怎么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發(fā)現成某、田某的犯罪行為?更不可能如此短的時間內查清他們所在的處所。
本案中,上訴人不僅如實交代了自己所犯的罪行,還檢舉揭發(fā)了成某、田某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的事實,而且,更重要的是,上訴人及時帶辦案人員于2010年3月20日去抓獲了成某、田某。這一事實,原來辦案人員也說是算立功的,后來卻不知為什么沒有上報立功材料,但是從公安機關對上訴人第2次訊問筆錄里是可以證實該事實的。
在第二次問話中,當時辦案人員問上訴人銷贓的那個廢舊店老板是什么人,上訴人回答:“就是我?guī)銈児矙C關去東二環(huán)路的那家廢舊店抓的那兩夫婦”,然后,辦案人員還特意用括號注明了“(指成某、田某夫婦)”,上訴人并不知道該夫婦二人的真實改名,但確實帶辦案人員抓住了她們二人,并由辦案人員確認了她們的真實姓名,而且現在一審判決也確定了該二人確實犯了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根據刑法第六十八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檢舉、揭發(fā)他人犯罪行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發(fā)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經查證屬實;提供偵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線索,經查證屬實;阻止他人犯罪活動;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具有其他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的突出表現的,應當認定為有立功表現?!?/p>
根據上述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上訴人的行為完全符合立功的表現,但是一審法院卻沒有作出認定。
(三)自首和立功,是法定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情節(jié),公安機關辦案人員原來也對上訴人稱,上訴人具有自首和立功表現,可以從輕處罰。但是,后來在檢察院和法院,上訴人也提出了有自首和立功表現的辯解意見,卻沒有得到采納。
由于一審判決對上訴人的自首和立功情節(jié)沒有依法加以認定,勢必不正當地加重對上訴人的量刑。希望二審法院能夠查明事實,依法認定上訴人的自首和立功情節(jié),并在原來量刑基礎上減輕上訴人的刑罰,以體現法律對自首和立功行為的鼓勵。
二、上訴人在盜竊行為中只起到輔助和次要責任,一審判決上訴人與起主要作用的另一被告人承擔同等責任,有悖法律,亦顯失公正。
在本案中,上訴人比另一同案被告人譚某所起的作用明顯小得多,具體表現在如下方面:
1、從第一次作案以及此后的數次作案中,都是由同案另一被告人譚某提議并安排的;
2、每次都是譚某提供并駕駛車輛,才可以完成作案,如果沒有其提供并駕駛車輛,根本不可能完成盜竊、運輸、銷贓等一系列行為;
3、每次作案所使用的撬棍等工具,均由譚某提供;
4、盜竊得來的物品,由譚某聯系買方并銷售,上訴人只和譚某一起去賣過二次,其余的都是譚某一個人去的,而且譚某不讓上訴人跟去,賣得多少錢只有譚某一個人清楚;
5、所得款項由譚某進行分配,因為基本上是由譚某去銷贓的,所得金額上訴人根本不知,譚某每次銷售后,只分給上訴人小部分。
從以上分析看,不論是提議、組織、實施、銷贓、分配等,都是譚某主導的,上訴人只起到了輔助和次要責任,但是在量刑上對此卻沒有區(qū)別對待,這是不符合法律罪罰相當原則和有失公正的。
三、一審法院對盜竊數額的認定是不準確的。
一審中認定涉案數額依據的是桂林市價格認定中心出具《涉案物品價格鑒定結論書》,而在其《涉案物品價格鑒定明細表》中,明確了作出結論的前提條件之一是“委托單位提供的資料客觀真實”,而本案中委托單位提供的資料的客觀真實性是無法保證的。
本案中司法機關僅是根據當事人的陳述,其中主要是根據報案人的陳述,憑想象地羅列了一些物品,就直接委托鑒定機構進行價格鑒定,鑒定機構亦只是憑這些羅列出來的物品來鑒定,甚至沒有見過任何一件實物進行對照這是無法保證鑒定物品的真實性和客觀性的。
作為鑒定前提條件的物品數量、規(guī)格、質量等等一系列重要指標均無法保證真實客觀,其鑒定結論自然無法體現涉案的被盜物品的真實價值,而一審法院直接采用該鑒定結論來認定盜竊物品的價值,顯然對事實并未查清。
綜上所述,一審未認定上訴人自首和立功情節(jié),亦未考慮上訴人在共同犯罪中僅起到輔助和次要作用的事實,對被盜物品的價值認定有失客觀真實,懇請二審法院查明事實,充分考慮以上情節(jié),減輕對上訴人的量刑,作出罪罰相當的公正判決。
以上辯護意見,懇請二審合議庭采納。
辯護人:廣西嘉宸律師事務所
律 師 : 文金發(fā)
年 月 日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