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艾睿(中國)電子貿易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巴圣路XXX號XXX幢A部位。
法定代表人:蔣溢頎,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陸軼,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維鶴,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山東德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山東省臨沂市。
法定代表人:LEECHUNGYONG,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胡旺華,男。
原告艾睿(中國)電子貿易有限公司與被告山東德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2月12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同年3月1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陸軼、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胡旺華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艾睿(中國)電子貿易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拖欠的貨款人民幣(以下幣種相同)5,506,000元;2、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延遲付款利息損失(以5,506,000元為本金,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自2019年1月1日計算至實際支付之日);3、判令由被告承擔全部訴訟費用。事實和理由:原、被告雙方素有業(yè)務往來。雙方于2017年9月15日簽訂《購銷合同》,由被告向原告訂購規(guī)格型號為IRFS4127TRLPBF的電子元器件,合同對含稅單價、訂購數(shù)量、付款方式作出約定。此后,原告按約供貨并向被告開具全額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但被告自2017年下半年開始拖延付款,迄今尚欠被告貨款5,506,000元未付。
被告山東德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辯稱:對雙方于2017年9月15日簽訂系爭合同的事實無異議,此前雙方有長期業(yè)務往來。已收到原告開具的金額共計5,506,000元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但已開票部分有98,280元供貨被告未收到,且被告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已支付的6筆貨款應從欠款金額中扣除。
為證明其主張,原告向本院提供如下證據(jù)材料:
1、《購銷合同》,證明原、被告之間存在合同關系;
2、送貨清單,證明原告于系爭合同簽訂后履行了供貨義務;
3、未付款部分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證明原告已履行開票義務;
4、電子郵件,證明原告曾向被告催款;
5、往來款詢證函,證明本案立案受理后,被告主動向原告發(fā)送詢證函,認可截至2018年12月31日拖欠原告貨款金額為5,506,000元。
經當庭舉證、質證,被告對原告所提供證據(jù)材料的真實性均無異議,本院對其客觀性予以確認,采信其證明力,并以之作為認定本案相關事實的依據(jù)。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主張的事實成立,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另查明,本案審理過程中,被告向原告發(fā)送《往來款詢證函》,載明,被告聘請的銀信資產評估有限公司正在對其進行資產評估,應征詢與原告的往來款項等事項,截止2018年12月31日,被告欠原告的應付賬款為5,506,000元。
本院認為,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否則應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庭審中,被告雖否認原告主張的欠款金額,但從被告出具的往來款詢證函來看,其已確認截止2018年12月31日的欠款金額為原告訴請金額。原告的舉證表明,系爭合同簽訂后,原告已履行供貨義務,此后,原告向被告開具增值稅專用發(fā)票,故系爭貨款的支付條件已經成就。被告拖延履行付款義務,屬違約行為,應承擔違約責任,原告要求參照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利息損失,于法有據(jù),本院予以支持。
綜上,被告的抗辯理由不能成立,本院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五十九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山東德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艾睿(中國)電子貿易有限公司支付貨款5,506,000元;
二、被告山東德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付原告艾睿(中國)電子貿易有限公司逾期付款利息損失(以5,506,000元為基數(shù),自2019年1月1日起參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基準利率計算至5,506,000元償清之日止)。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51,970元,減半收取計25,985元,財產保全費5,000元,共計30,985元,由被告山東德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徐慧莉
書記員:樂??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