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臧某某,農(nóng)民。
委托代理人閆英俊,保定市聯(lián)盟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上訴人(原審被告)臧某某,農(nóng)民,清苑縣望亭鄉(xiāng)臧莊村。
委托代理人王義,河北冀清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臧某某,農(nóng)民。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臧躍德,農(nóng)民。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馬效勛。
上訴人臧某某與上訴人臧某某、被上訴人臧某某、臧躍德、馬效勛合伙協(xié)議糾紛一案,原由原審法院做出(2013)清初字第1215號民事判決,判決后臧某某不服提起上訴,本院做出(2014)保民一終字第351號民事裁定將本案發(fā)回重審。重審后原審法院做出(2014)清民初字第1042號民事判決,臧某某、臧某某不服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審法院查明,自2009年5月開始臧某某和本村的臧某某、臧某某及案外人臧艷革、臧東倫合伙經(jīng)營廢舊有色金屬生意,每人各占一股,每股出資6萬元,到2009年8月案外人臧艷革、臧東倫退出合伙,臧躍德入股,變成4個股份,當時臧某某出資4萬元,其他合伙人每人出資6萬元,各占一股,會計是臧躍德,每股盈虧平均。經(jīng)營中未辦理過營業(yè)執(zhí)照,也未訂立過書面合伙協(xié)議,有關(guān)合伙事宜均系口頭約定,對以上事實,臧某某與臧某某、臧某某、臧躍德均無異議。自2010年馬效勛加入經(jīng)營中,對此臧某某與臧某某、臧躍德均稱馬效勛為新加入的第5個合伙人,由馬效勛在山東提供場地、負責貨源并賒物,但不承擔貨物被蒙騙的風險,占有三分之一的股份,此次退伙時馬效勛是以山東的貨物折抵的利潤;臧某某在原(2013)清民初字第1215號案件審理中首先提出馬效勛為新加入的第5個合伙人,但在本案審理中又稱馬效勛為合作者并否認馬效勛為新合伙人;馬效勛在原(2013)清民初字第1215號案件審理中未到庭,本案審理過程中其對自己為新加入的合伙人予以否認,但認可分取貨物銷售后獲取利潤的三分之一。為證明馬效勛為合伙人,臧某某在審理中提供了以下證據(jù):(一)到庭證人翟某關(guān)于“山東一個叫老馬的人和臧某某等四個合伙做生意,誰占多少股份不清楚,我是通過和他們一起拉貨知道的,我去山東做生意時與馬效勛吃過一次飯,也沒問過他們生意上的事”的證人證言。(二)到庭證人耿某關(guān)于“我在馬效勛的地方做過鋁線,雖然馬效勛沒有給我講過合伙,但誰都知道他和臧某某等四人合伙做生意二三年了,誰占多少股份不清楚”的證人證言。(三)到庭證人臧某關(guān)于“我和臧某某、馬效勛、臧某某四人一起在山東吃過飯,馬效勛講他們是伙計,至于如何打伙及誰占多少股份不清楚”的證人證言。(四)清苑縣望亭鄉(xiāng)臧莊村民委員會出具的關(guān)于“臧某某、臧某某、臧躍德、臧某某、馬效勛5人合伙做廢舊金屬生意,其中馬效勛兩個股份,沒入股金,其余四人每人一股”書面證明。經(jīng)本次審理質(zhì)證,臧某某、臧躍德對此認可;臧某某對其與臧某某、臧某某、臧躍德為合伙關(guān)系認可,對馬效勛為合伙人予以否認;馬效勛對以上證據(jù)均不認可,并稱其與臧某某與臧某某、臧某某、臧躍德4人為合作關(guān)系。2011年8、9月間,有色金屬價格下跌,經(jīng)會計臧躍德于2011年8月底、9月初清算帳目做出最后的結(jié)帳清單,在臧某某與臧某某、臧某某、臧躍德均認可股金已通過借支等途徑全部退清[在(2013)清民初字第1215號案件審理中已當庭確認]的情況下,利潤總款為2076311元,其中臧某某處經(jīng)管款878784元(包括車輛折款20000元)、臧某某處經(jīng)管款340452元和馬喜成處欠款857075元,并以此為基礎將其中的2076300元分配給各方當事人5人進行散伙清算,其中臧某某應得374831元、臧某某應得394841元、臧某某應得406841元、臧躍德(章栓)應得410395元和馬效勛(山東)應得489392元,對此臧某某與臧某某、臧某某、臧躍德均簽字認可,合伙清算后,再無發(fā)生過合伙業(yè)務。清算后臧某某從馬喜成處要回款30000元并占有,臧躍德從馬喜成處要回款200000元并占有,同時臧躍德稱臧某某從馬喜成處要回款15000元,但臧某某對此不認可。臧某某與臧某某、臧某某、臧躍德在原(2013)清民初字第1215號案件審理中雖認可合伙共盈利1768176元(盈利款包括安新馬喜成所欠合伙款),但并沒有進行實際清算,也沒有具體的清算賬目證據(jù)。臧某某占有的合伙買貨款878784元即2011年8月底9月初的結(jié)帳清單的顯示款項858784元和20000元的車輛折款,在經(jīng)營中付給馬效勛款801069元(包括貨款701069元和預支利潤款50000元和叉車款50000元),在停止經(jīng)營后,馬效勛又轉(zhuǎn)回余款168151元,臧某某和馬效勛雙方當事人無異議,臧某某在庭審中提出馬效勛所預先占用的100000元中,有從其名下支出的50000元,臧某某對此認可,但稱后來清算賬目時已經(jīng)算入其名下了,臧某某對此未予認可,故此時臧某某應尚占有款295866元,馬效勛占有款為632918元。庭審中臧某某稱,我在山東買貨時收到了合伙買貨款878784元,在扣除給付馬效勛的款項632918元后尚有245866元,此款中包含給付臧某某的53000元,其中3000元為太陽能款,此后我又償還經(jīng)臧某某之手的借款60000元,故實際占用款為132866元,鑒于我們共盈利1768176元,在扣除付給馬效勛的提成586918元和馬喜成欠款642057元后四人均分每人應得134800.25元,我實際還應分得1435.25元。經(jīng)質(zhì)證,臧某某認可從臧某某處轉(zhuǎn)走款53000元。其中3000元用于其個人購買太陽能和由臧某某償還其經(jīng)手的借款60000元,但該60000元的借款發(fā)生在2011年3月份即合伙經(jīng)營期間。馬效勛在庭審中稱,我雖認可收到臧某某貨款701069元和原預支提成款50000元、購買叉車支款50000元共計為801069元,但稱在停止經(jīng)營后我還應得提成款為586918元(散伙利潤486918元+預支利潤款50000元和叉車款50000元),再加上剩余貨物折款提成50000元,我應得款636918元,兩項相抵后的款164151元加上應退費用4500元共計168151元,我已全部匯給臧某某,對此馬效勛提供了由會計臧躍德核算的其應提成486918.32元的賬目表(此表沒有簽字),經(jīng)質(zhì)證,臧躍德稱此表只是一個初算表,不是最終結(jié)論,應以四人簽字的清單為準,臧某某與臧某某均認可臧躍德的意見,臧某某對此表為利潤分配表認可,并稱我是以此表的數(shù)額給馬效勛結(jié)算的;同時還稱由臧某某提議,我的合伙利潤從馬效勛處得到,不足部分再從向馬喜成處要回的款中出,對此其他人也沒有反對。經(jīng)質(zhì)證臧某某和臧某某認可,但臧躍德稱我沒有聽說過。
原審法院認為,臧某某自2009年5月開始與臧某某、臧某某及案外人臧艷革、臧東倫合伙經(jīng)營廢舊有色金屬生意,到2009年8月案外人臧艷革、臧東倫退出合伙,臧躍德入股,變成4個股份即臧某某、臧某某、臧某某與臧躍德各占一股,會計是臧躍德,每股盈虧平均的事實,雙方當事人無異議,予以確認。自2010年馬效勛加入經(jīng)營中成為新的合伙人,對此雖然臧某某在本次審理中否認,但鑒于其曾首先提出馬效勛為新加入的合伙人,且馬效勛認可分取貨物銷售后獲取利潤的三分之一,加之有到庭證人翟某、耿某、臧某的證人證言和清苑縣望亭鄉(xiāng)臧莊村民委員會出具書面證明所證實,故應確認馬效勛為只提供場地和條件、不提供資金、也不承擔貨物被蒙騙的風險且占有三分之一股份的合伙人之一。因有色金屬價格下跌,經(jīng)會計臧躍德于2011年8月底9月初清算帳目做出最后的結(jié)帳清單,合伙利潤款2076311元和利潤款2076300元即由臧某某得374831元、臧某某得394841元、臧某某得406841元、臧躍德得410395元和馬效勛得489392元,且合伙總款2076311元由臧某某經(jīng)管款878784元、由臧某某處經(jīng)管款340452元和馬喜成處欠款857075元,自清算后馬喜成外欠款857075元,由臧躍德要回200000元、由臧某某要回30000元,雙方當事人無異議,予以確認。根據(jù)由四合伙人簽字的清算單中合伙利潤款分配額2076300元和馬效勛應得款489392元的情況,按照公平原則和雙方當事人的約定,馬效勛在合伙清算中應得利潤為692100元(2076300/3=692100),現(xiàn)馬效勛在庭審中主張在停止經(jīng)營后應得提成款為586918元和剩余貨物折款提成50000元共計636918元未超過其應得數(shù)額,予以支持。在扣除馬效勛的利潤款636918元和馬喜成處應尚有債權(quán)627075元(857075-230000=627075)后,已實現(xiàn)利潤為812307元(2076300-636918-627075=812307),每人據(jù)此應得利潤為203076.75元(812307/4=203076.75)。臧某某占用利潤款為83000元(53000+30000=83000)、臧某某占用利潤款為238866元(878784-636918-53000+50000=238866)、臧某某占用利潤款290452元(340452-50000=290452)、臧躍德占用利潤200000元,在扣減每人應得利潤款后,臧某某少占用利潤款120076.75元(83000-203076.75=-120076.75)、臧躍德少占用利潤款3076.75元(200000-203076.75=-3076.75)、臧某某多占用款35789.25元(238866-203076.75=35789.25)和臧某某多占用款87375.25元(290452-203076.75=87375.25)。臧某某主張對方當事人給付合伙款157812.25元多于其應再獲得的合伙盈利款數(shù)額,對于超過部分37735.5元(157812.25-120076.75=37735.5)不予支持。臧某某和臧某某多占用的合伙款,依法應按占用多少按比例分別給付臧某某,其中臧某某應給付臧某某合伙款34892.01元[(35789.25÷(35789.25+87375.25)×120076.75]、臧某某應給付臧某某合伙款85184.74元[(87375.25÷(35789.25+87375.25)×120076.75]。臧躍德、馬效勛未多占用合伙款,在本案中不承擔給付責任,臧某某與臧某某、臧某某、臧躍德在庭審中所稱的安新馬喜成的外欠款627075元,屬于共同債權(quán),應另案處理。馬效勛在未清算前預支利潤款50000元和叉車款50000元中有從臧某某其名下支出的50000元,臧某某對此認可,予以確認,此款應從臧某某所經(jīng)管的款項中扣除,臧某某對此又主張,此款后來算賬時已經(jīng)算入其名下了,臧某某對此未予認可,不予采信。臧某某在庭審中主張,從其名下償還的、經(jīng)臧某某之手所借的款60000元,應當計入其經(jīng)管的878784元中,因該行為發(fā)生在合伙經(jīng)營期間、尚未清算,故對其主張不予支持。臧某某在庭審中主張,其合伙利潤從馬效勛處得到,不足部分再從向馬喜成處要回款中出,即也不承擔債權(quán)不能追回的風險,因臧躍德對此不認可,不予采信。臧躍德在庭審中稱,臧某某在清算后又從馬喜成處要回款15000元,因臧某某不認可,本案中不予采信,可另案處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五十五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臧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三日內(nèi)給付原告臧某某款85184.74元。二、被告臧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三日內(nèi)給付原告臧某某款34892.01元。三、被告臧躍德、馬效勛在本案中不承擔給付責任。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3536元,由原告臧某某負擔146元,被告臧某某負擔2600元,被告臧某某負擔790元。”
經(jīng)審理查明,上訴人臧某某在原審中主張應分得132078.25元合伙款,在二審中其陳述當時計算錯誤,現(xiàn)在對此不認可。二審查明的其他事實與原審查明的一致。
本院認為,各方當事人經(jīng)由訴訟分割合伙財產(chǎn),并無其他證據(jù)證實各自應得款項;且合伙會計臧躍德于2011年8、9月清算帳目并作出最后結(jié)帳清單,四合伙人均簽字認可;結(jié)算后合伙并未繼續(xù)經(jīng)營發(fā)生賬目變化;因此,本案應以該結(jié)算清單為基本證據(jù)認定各方的應得利益,臧某某上訴以該結(jié)算未經(jīng)五合伙人共同參與為由對結(jié)算清單不予認可,但無反證對結(jié)算清單予以否定,該上訴理由不能成立。臧某某上訴主張馬效勛應得款項應以結(jié)算清單所載為準,因2011年結(jié)算清單所載馬效勛應得數(shù)額與各方當事人認可的馬效勛所占合伙股份比例不一致,原審根據(jù)公平原則及當事人的股份比例約定計算馬效勛應得款項,公平客觀,并無不當。臧某某主張其占用的5萬元系用于合伙經(jīng)營并非借支合伙款,對此并無證據(jù)證實,該主張不能成立;其主張臧某某還要回馬喜成債務1.5萬元,雖有馬喜成書面證明,但該證人未出庭接受質(zhì)詢,不能確定證明內(nèi)容的真實性,原審判令當事人另案主張權(quán)利,并未損害合伙人利益,亦無不當。臧某某上訴主張計算其占用合伙款時應減去給馬效勛款632918元(801069元-168151元)以及臧某某轉(zhuǎn)走53000元和償還其經(jīng)手借款6萬元,即應認定臧某某實際占用合伙款132866元。因臧某某償還借款6萬元的事實發(fā)生在合伙經(jīng)營期間,其主張從2011年8、9月結(jié)算結(jié)果中再行扣減,與常理不符,且無證據(jù)支持;臧某某主張臧某某名下支出的5萬元實際由臧某某支出,對此主張臧某某不予認可,臧某某無證據(jù)證實,原審依據(jù)其認可的臧某某名下支出該款的事實計算款項往來,亦無不當。據(jù)此,臧某某、臧某某上訴主張理據(jù)不足,不能成立;原審對臧某某、臧某某占用款項計算無誤,判決結(jié)果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3456元,由上訴人臧某某負擔539元,上訴人臧某某負擔2917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呂 洪 審 判 員 楚國華 代理審判員 張峰先
書記員:劉淼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