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胡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黃梅縣人,自由職業(yè),現住武漢市江岸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兵兵、鄧思思,湖北法輝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特別授權。
被告:胡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黃岡市人,現無職業(yè),住武漢市洪山區(qū),
原告胡某某與被告胡某某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0月8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胡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兵兵、被告胡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案件審理過程中,原告就案涉房屋現價值向本院申請評估,本院依法委托武漢漢信房地資產評估咨詢有限公司進行評估。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胡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確認位于洪山區(qū)友誼大道558號保利·才盛景苑9號樓1814室的房產為原告所有;2.判令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案件審理過程中,原告變更訴訟請求為:1.解除原被告間的借名購房合同;2.判令被告向原告返還購房款本金795000元及貸款利息59641.06元,共計854641.06元;3.判令被告向原告賠償房屋裝修費用50600元,物業(yè)管理費9764.5元,房屋增值部分價值1274394.49元(房屋增值部分價值按2018年11月2日該小區(qū)房屋市場均價22889元平計算),合計1334759;4.判令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開庭審理中,原告將第三項訴訟請求中裝修費用明確為60000元并要求計入案涉房屋現價值中,另撤回物業(yè)管理費的訴訟請求;將第四項訴訟請求明確為案件受理費、保全費及評估費。事實和理由:原被告約定原告借用被告名義代為購買位于洪山區(qū)和平鄉(xiāng)鐵機村9棟18層14號的房產,原告對該房產享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現被告擅自使用、占有該房產,拒絕將房產交付原告,致使協議目的無法實現,嚴重損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
被告胡某某辯稱:1.原被告之間不存在借名買房事實,更不存在借名買房合同。2.購房首付款為被告多年的工資以及補貼及必要的開銷,被告所購買房產收入證明即為其在武漢市光錦儀器儀表有限公司的收入,還有每月銀行所批準的還款額度等證據可以印證。3.原告在武漢做過多年銷售,購買過一套住宅之后可以繼續(xù)購買商業(yè)公寓、寫字樓,并非沒有購房資格。4.原告和其證人胡某1系姐弟關系,年齡差小,相處最久。原告在武漢讀書大部分費用系胡某1在外打工資助。被告于2004年來漢之后方才與其姐姐聯系。武漢市光錦儀器儀表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是廖金光,廖金光是胡某1的丈夫。廖金光委托原告在武漢經營武漢市光錦儀器儀表有限公司。原告和證人胡某2是多年的朋友,證人栗輝系證人胡某2的朋友,證言不可信。5.每月房貸系本人部分工資支付,而原告所舉的銀行明細及支付寶轉款憑證是因為武漢市光錦儀器儀表有限公司人員工資補貼以及開銷大多由銀行支付及支付寶轉賬,由原告主管。6.原告未經授權私自變動房屋結構,擅自偽造相關手續(xù)進行裝修,私自拿被告購房合同注冊公司及辦理其他業(yè)務。未經許可擅自利用被告購房合同注冊公司武漢東方景業(yè)儀器儀表有限公司并在被告住宅辦公。武漢市光錦儀器儀表有限公司在被告住宅辦公也未獲得被告授權。其實際控制的武漢銀石立方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授權在被告住宅辦公。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
為證明原告借被告名義購買訴爭房屋的事實,原告向本院申請證人胡某2、胡某1、栗輝出庭作證;為證明訴爭房屋以被告名義購買并辦理銀行貸款,原告提交了鄂(2018)武漢市洪山不動產權第0029225號不動產權證、武漢市商品房買賣合同、個人房產抵押貸款合同;為證明原告支付了訴爭房屋首付款及銀行貸款本息共計854641.06元,原告提交了被告交行已還款明細、原告建行明細及支付寶轉款憑證、交行現金存款回單;為證明原告支付了訴爭房屋買賣契稅11925元,原告提交了完稅證明及支付憑證;為證明原告對房屋進行裝修并支付費用60000元,原告提交了個人房屋裝修合同及建行明細;為證明原告支付訴爭房屋物業(yè)管理費9926.9元及維修基金6600元,原告提交了物業(yè)費繳納憑證及湖北省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專用收據;為證明原告已基于借名購房事宜向被告支付300000元,雙方已就訴爭房屋處分達成協議及對價,原告提交了建行轉款記錄及協議書。被告對證人證言真實性有異議外,對其余證據真實性均無異議,但對證明目的均有異議。對原告所舉的全部證據,能夠相互印證,本院對其證明目的均予采信。被告為證明其信息及信用,向本院提交了個人信用報告,因原告對該證據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被告為證明訴爭房屋系其還貸,向本院提交了交行交易清單,原告對該證據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房貸是用原告轉款償還,并非被告支付,因該證據不能證實還貸資金來源,結合本案其他證據,本院對該證據不予采信。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被告系叔侄關系。2013年8月2日,原告在胡某2、胡某1的陪同下,看中了位于洪山區(qū)友誼大道558號保利·才盛景苑9號樓1814室的房屋,胡某2找到朋友栗輝幫忙尋求購房折扣。后因原告為外地戶口,不符合武漢市限購政策,原告即提出借用其侄子(即被告)的名義購買。2013年8月2日,原告向武漢廣廈同祥廣告有限公司支付購房定金10000元;2013年8月12日,原告向武漢市柴林房地產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保利分公司支付購房款495000元;2013年8月14日,被告與武漢市柴林房地產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簽訂《武漢市商品房買賣合同》,以其名義購買案涉房屋,載明該房總價款為795000元;2013年10月14日,被告與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行、武漢市柴林房地產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就案涉房屋的抵押貸款簽訂了《個人房產抵押貸款合同》,貸款290000元,期限自2013年11月21日起至2023年11月21日止;2013年11月18日,原告與肖方軍簽訂《個人房屋裝修合同》,后原告依約支付了裝修費共計60000元。原告先采用銀行轉賬及支付寶轉賬等形式通過胡某某名下的交通銀行賬戶按月償還房屋貸款至2018年4月,后于2018年5月一次性將剩余房屋貸款還清。至此,原告支付案涉房屋購房款本金795000元及貸款利息59641.06元。
2017年8月14日,原被告簽訂《協議書》,約定:被告委托原告辦理案涉房屋買賣事宜,原告在收到賣房全款后3天內支付被告300000元,案涉房屋售賣與被告無關。2018年6月1日,原告通過銀行轉賬向被告父親胡文昌支付300000元,但被告拒絕配合原告辦理案涉房屋過戶手續(xù)。
另查明,案涉房屋自交付裝修后一直由原告作為辦公室使用至2018年1月;2018年9月,原告發(fā)現被告占用了案涉房屋至今;該房截至2018年12月31日前的物業(yè)費均由原告支付;2018年9月20日,原告向本院申請了訴前財產保全,申請費4495元,本院依據(2018)鄂0111財保254號民事裁定書于2018年9月28日對案涉房屋進行了查封;2018年12月14日,原告申請對案涉房屋現價值(包含裝修)進行評估,本院依法委托武漢漢信房地資產評估咨詢有限公司進行估價,該公司確定案涉房屋市場價值為1733200元,評估費用13500元已由原告預交。
本院認為,本案原系所有權確認糾紛,后原告變更訴訟請求,本案案由相應變更為合同糾紛。
對于原被告就案涉房屋是否存在借名購房事實等問題。根據原告所舉的證據及本院查明的事實,2013年原告借被告名義購買案涉房屋的事實成立,雖然雙方未就此簽訂書面協議,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十六條之規(guī)定,以及結合本案已查明的事實,原告已經履行了主要義務,被告亦接受,故可以認定原被告之間存在借名購房的口頭協議。原被告訂立該口頭協議雖然是為規(guī)避原告不符合武漢市限購政策的原因,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四條“合同法實施后,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guī)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guī)、行政規(guī)章為依據”的規(guī)定,雙方借名購房的行為并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定,其具體情節(jié)也不能認定為違反社會公共利益,口頭協議內容又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故雙方借名購房的口頭約定應為有效,雙方均應受協議約束,并依約履行各自義務。對于被告認為本案出庭的證人均與原告有利害關系,其證言不應采信的抗辯意見,因證人胡某1亦系被告姑姑,三位證人證言一致且得到本案其他證據佐證,故對被告的該項抗辯意見,本院不予支持;對于被告認為原告并非不符合限購政策、否認借名購房事實存在及認為案涉房屋購房款及貸款本息系由其償還的抗辯意見,無證據予以證實,亦與本案查明的事實相悖,故本院不予支持。
對于借名購房合同的解除及解除后果等問題。原被告訂立借名購房合同的目的是以被告的名義購買案涉房屋,由原告享有案涉房屋的各項權利,現被告對案涉房屋實際占有、使用及拒絕配合原告將案涉房屋過戶給買受人的行為已經致使借名購房合同的目的無法實現,故原告要求解除借名購房合同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借名購房合同因被告違約而解除,對原告已經履行的部分,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原告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故對原告要求被告返還購房本金795000元及貸款利息59641.06元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對于房屋增值部分價值的賠償要求,被告的違約行為給原告造成了房屋購買市值差價的損失,對此被告應予賠償。在本案中,借名購房合同中雖未約定報酬,但根據武漢市現行限購政策,被告名義被借用于購買案涉房屋并辦理貸款后,其購買能力、購買機會及購買條件均將受到一定限制和影響,從公平角度出發(fā),原告宜給予被告一定補償,結合原被告2017年簽訂的《協議書》及2018年原告先行支付到被告父親處的300000元等相關事實,本院酌定對被告賠償數額進行一定調整,因案涉房屋經評估確定價值(含裝修)為1733200元,扣減購房本金795000元及貸款利息59641.06元之后,被告應賠償原告房屋增值部分的損失750000元。
對于被告提出原告未經其授權私自變動案涉房屋結構、對案涉房屋進行裝修及在案涉房屋辦公,其要對上述侵權行為追責的抗辯意見,原告依據借名購房合同,實際占有、使用案涉房屋并無不妥,如被告認為原告存在其他侵權行為,可另案向其主張權利,故對被告的該抗辯意見,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條、第三十六條、第六十條、第九十四條、第九十七條、第一百一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第九十一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胡某某與被告胡某某之間的借名購房合同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解除;
二、被告胡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原告胡某某返還購房款本金795000元及貸款利息59641.06元;
三、被告胡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賠償原告胡某某房屋增值損失750000元;
四、駁回原告胡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095元、訴前保全申請費4495元及評估費13500元,由原告胡某某負擔6919元、被告胡某某負擔21171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本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唐培森
書記員: 黃雨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