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胡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址武漢市東西湖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萬正學、黃干,湖北獬志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被告:湖北名天服飾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漢川市脈旺鎮(zhèn)桃鶴路。法定代表人:李少紅,總經(jīng)理。委托訴訟代理人:田美、賀環(huán),湖北廣眾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原告訴稱,原告2011年11月入職被告處,被告未依法為原告繳納社會保險,經(jīng)原告多次要求,被告于2013年3月委托湖北蒲紡進出口有限公司為包括原告在內(nèi)的公司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后原告因特殊原因于2013年7月改由街道繳納,但費用由原告承擔,被告未給予原告相應補償。2016年4月至11月,被告未按月足額向原告發(fā)放工資,拖欠時間長達8個月。被告未安排原告年休假,也未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2016年11月原告以被告不按時發(fā)放工資為由與被告解除勞動關系。因不服仲裁裁決,現(xiàn)向法院起訴,請求判令:1、被告向原告支付2016年4月至2016年11月工資差額1200元;2、被告向原告支付被迫解除勞動關系經(jīng)濟補償金2800元×5年=14000元;3、被告支付原告未繳納社保及未及時辦理失業(yè)金申領手續(xù)導致的失業(yè)金損失1085元×11個月=11935元;4、被告向原告支付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未休帶薪年休假工資2800元÷21.75天×5天×300%×5年=9655.2元;5、被告向原告支付2011年11月至2013年2月在個人流動窗口繳納的養(yǎng)老保險費8704.56元,2013年7月至2016年11月原告自行繳納社保的費用936元/月×41個月=38376元。被告辯稱,被告對拖欠原告2016年4月至11月工資1200元無異議。原告系自動離職,不符合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的條件。原告在其他單位辦理了社會保險,其要求被告賠償已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及失業(yè)保險損失沒有事實依據(jù)。原告應休年休假天數(shù)應與其曠工天數(shù)相抵,原告要求被告支付2014年11月前年休假工資的請求超過仲裁時效。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2011年11月入職被告處,2013年3月1日雙方簽訂《勞動合同書》,約定合同期限自2013年3月1日起至本合同第七條的終止情形出現(xiàn)時即行終止。被告聘用原告從事銷售工作并委托湖北蒲紡進出口有限公司代辦社會保險。2013年3月至10月,湖北蒲紡進出口有限公司根據(jù)被告委托為原告代繳了各項社會保險,2013年11月原告因特殊原因將社會保險轉由其他單位繳納。2016年11月原告以被告未及時足額支付工資為由離開被告處再未上班。2017年1月24日原告向武漢市江漢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仲裁申請,同年3月28日該委以江勞人仲裁字(2017)第0199號仲裁裁決書裁決被告支付原告工資差額1200元、年休假工資2574.71元,共計3774.71元并駁回原告其他仲裁請求。仲裁裁決書送達后,原告不服向本院起訴。另查明,原告離職前12個月平均工資為2800元,被告2016年4月至11月尚欠原告工資1200元未發(fā)放。原告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應享受年休假9天,被告未提供安排原告年休假或發(fā)放未休年休假工資的證據(jù)。原告2011年11月至2013年2月自行繳納養(yǎng)老保險費5323.82元。審理中,原告堅持訴訟請求并提供中國建設銀行漢口支行交易明細,擬證明入職時間為2011年11月,被告堅持答辯意見并主張原告入職時間為2013年3月。因各持己見,調(diào)解未成。上述事實,有原、被告陳述、《勞動合同書》、中國建設銀行漢口支行交易明細、個人社會保險險種查詢表、江勞人仲裁字(2017)第0199號仲裁裁決書等證據(jù)經(jīng)質證后證實。
原告胡某某(以下簡稱原告)與被告湖北名天服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被告)勞動爭議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范正霜獨任審判,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萬正學,被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田美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guī)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被告2016年4月至11月扣發(fā)原告工資1200元,原告要求被告支付的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被告未提供員工名冊、入職登記表等證明原告入職時間的證據(jù),原告提供的中國建設銀行漢口支行交易明細可證明被告2011年11月28日起向原告發(fā)放工資,本院對原告主張的入職時間予以采信。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規(guī)定,被告未及時足額向原告支付勞動報酬,原告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被告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即2800元×5個月=14000元。被告未提供安排原告年休假或發(fā)放未休年休假工資的證據(jù),應按國務院《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五條第三款規(guī)定,向原告支付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間未休年休假工資,即2800元÷21.75天×9天×200%=2317.24元。根據(jù)《工資支付暫行規(guī)定》第六條第三款“用人單位必須書面記錄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數(shù)額、時間、領取者的姓名以及簽字,并保存兩年以上備查”的規(guī)定,被告對2014年11月前的工資支付憑證不負有保存義務,原告要求被告支付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未休年休假工資的請求超出被告應承擔的舉證責任范圍,本院不予支持。因未提供證據(jù),被告主張以原告曠工時間沖抵年休假的意見,本院不予采納。被告2011年11月至2013年2月期間未為原告繳納失業(yè)保險費,應按《湖北省失業(yè)保險實施辦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賠償原告失業(yè)保險待遇損失,即1085元×3個月=3255元。2013年11月后被告根據(jù)原告要求將原告的社保關系轉入其他單位并由其他單位為原告繳納失業(yè)保險,原告要求被告賠償失業(yè)保險損失11935元的請求,本院予以部分支持。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二條規(guī)定,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tǒng)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被告未為原告繳納2011年11月至2013年2月期間的養(yǎng)老保險,對原告自行繳納的養(yǎng)老保險費5323.82元應予以賠償。2013年7月至2016年11月原告的社會保險費已由其他單位繳納,原告要求被告賠償此期間社會保險費損失38376元的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第一款、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二項、第四十六條第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湖北名天服飾科技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胡某某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14000元;二、被告湖北名天服飾科技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胡某某未休年休假工資2317.24元;三、被告湖北名天服飾科技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胡某某拖欠的工資1200元;四、被告湖北名天服飾科技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胡某某失業(yè)保險損失3255元;五、被告湖北名天服飾科技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賠償原告胡某某自行繳納的養(yǎng)老保險費5323.82元;六、駁回原告胡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減半后案件受理費5元免交。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范正霜
書記員:王李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