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某某
王劍波(河北權智律師事務所)
樊玉雙(河北權智律師事務所)
陳某某
羅淑玲(河北律捷律師事務所)
曾海泳
上訴人(原審原告):胡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市民,住昌黎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劍波,河北權智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樊玉雙,河北權智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陳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市民,住昌黎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羅淑玲,河北律捷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曾海泳,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昌黎縣。
上訴人胡某某因與被上訴人陳某某、曾海泳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昌黎縣人民法院(2016)冀0322民初287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
本院于2017年1月3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上訴人胡某某上訴請求:1、依法撤銷一審判決,發(fā)回重審或改判支持上訴人的全部訴訟請求(請求法院依法判決二被上訴人共同償還借款300萬元,并依照銀行同類貸款利率支付逾期利息至實際付清之日);2、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承擔。
事實和理由:一、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存在錯誤。
被上訴人陳某某的確償還上訴人243.5萬元,但其并不是償還本案300萬元借款,因為陳某某曾經(jīng)于2013年12月7日向上訴人借款600萬元,于2014年2月12日向上訴人借款100萬元,于2014年2月15日向上訴人借款130萬元,償還的243.5萬元是償還的上述借款本金及利息。
二、上訴人提供證據(jù)確實充分,完全可以證明本案的案件事實,被上訴人抗辯理由不能成立。
上訴人分別提供了被上訴人陳某某向上訴人借款600萬元、100萬元、130萬元相關借款合同復印件、借款收據(jù)復印件及銀行轉賬憑證等證據(jù),完全可以證明陳某某2014年2月13日歸還的100萬元系其2014年2月12日向上訴人借款100萬元的款項,2014年2月22日歸還的130萬元系其2014年2月15日向上訴人借款130萬元的款項,2014年4月1日歸還的13.5萬元系歸還其向上訴人所借款項利息,均與本案曾海泳借款300萬元無關。
三、一審法院適用法律錯誤。
依據(jù)法律相關規(guī)定,合同糾紛應嚴格按照合同相對性進行審理,本案300萬元借款與陳某某向上訴人借款100萬元、130萬元款項,雖然都是借款,但是所涉及到的合同主體并不相同,應該嚴格依照合同相對性來確定合同的履行主體,本案雖然陳某某給付243.5萬元,但并不是借款人曾海泳支付的,應該嚴格審查履行合同的具體內容,以確定是否履行合同完畢。
上訴人提供了充分證據(jù)可以證明案件事實,同時也提供了大量證據(jù)證明被上訴人的抗辯理由完全不能成立。
被上訴人陳某某辯稱:原審判決事實清楚,證據(jù)確實充分,不存在錯誤。
借款人曾海泳向出借人胡某某借款300萬元,陳某某為保證人的借款事實屬實,曾海泳收到款項后隨即將借款轉給陳某某,陳某某是實際用款人。
曾海泳曾多次讓陳某某還款,陳某某無奈在2014年2月13日、2月23日、4月1日分別向胡某某還款共計243.5萬元。
本案第一次審理時,胡某某主張陳某某還款243.5萬元系償還其另外一筆600萬元借款,并向法庭提交了該600萬元的借據(jù)。
但是陳某某的600萬元借款實際被萬若堂使用,萬若堂用40畝地抵頂了這600萬元。
本案發(fā)回重審后,胡某某又向法庭提交了2014年2月12日陳某某向胡某某借款100萬元,2014年2月15日借款130萬元的相關證據(jù),胡某某認為陳某某還款243.5萬元中的230萬元為償還以上兩筆借款,并非償還300萬元借款和600萬元借款,該兩份借款的合同是復印件,不是真實的,并且100萬元和130萬元不是真實的金額,合同上僅有陳某某簽字,沒有出借人的簽字,借款合同上寫的借款100萬元,銀行憑證是854500元,借款130萬元,銀行憑證為984400元,2014.2.12日借款100萬元,又在2014.2.14日借款130萬元,相隔一兩天時間,上訴人在上訴狀中闡明2014年2月15日陳某某向胡某某借款130萬元,在借款憑證中寫的卻是2014年2月14日借款130萬元,究竟是2月14日還是2月15日,上訴人自己說法不一致,可見胡某某在一審提交的這兩份證據(jù)是虛假的。
被上訴人曾海泳辯稱:借款是陳某某與胡某某聯(lián)系的,陳某某就是在周轉不開的情況下借用我的名字并借用我的三套房產抵押,說用兩三個月,兩三個月過后,經(jīng)我多次催促,陳某某還款243.5萬元,抵押房產還沒有收回,上訴人向我轉款286.5萬元后,我第一時間轉給陳某某,上訴人給的現(xiàn)金我沒有收到,陳某某是否收到現(xiàn)金我也不清楚,我不認識胡某某,當時簽字我也沒有看見胡某某,陳某某讓我簽字,簽完字我就走了,胡某某也沒有找過我,300萬元借款都是陳某某和胡某某之間協(xié)商的,怎么協(xié)商的我也不清楚,我現(xiàn)在一直找陳某某要我的房子。
胡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曾海泳、陳某某共同償還借款300萬元,并依照銀行同類貸款的利率支付逾期利息至實際付清之日,并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4年1月7日,胡某某與曾海泳、陳某某簽訂了《保證、抵押擔保借款合同》一份,約定胡某某出借給曾海泳人民幣300萬元,借款期限為60天,至2014年3月7日。
陳某某為上述借款承擔連帶擔保責任,保證期間自借款之日起至借款到期后兩年,保證范圍包括借款本金、違約金和實現(xiàn)債權的費用。
當日,胡某某以轉賬方式向被告曾海泳支付人民幣2865000元,以現(xiàn)金方式支付人民幣135000元。
曾海泳與陳某某為原告胡某某出具《借款收據(jù)》一張。
2014年2月13日、2月22日、4月1日,陳某某分別償還胡某某人民幣100萬元、130萬元、13.5萬元,合計243.5萬元,現(xiàn)曾海泳、陳某某尚欠胡某某借款56.5萬元未還。
一審法院認為,胡某某與曾海泳、陳某某于2014年1月7日簽訂的《保證、抵押擔保借款合同》是當事人之間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為有效合同。
胡某某將借款300萬元支付給被告曾海泳,曾海泳至今未全部償還上述借款的事實清楚,當事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明確,曾海泳應承擔向胡某某償還借款的民事責任。
陳某某作為曾海泳向胡某某借款的連帶責任保證人,故其應與曾海泳對胡某某借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胡某某主張陳某某償還的243.5萬元不是本案爭議中的300萬元,但其提交的證據(jù)不足以證明上述主張,故其該項主張不能成立。
對胡某某主張的該筆借款應由曾海泳償還不應由陳某某償還,因陳某某系本案擔保人,其亦有義務向胡某某償還債務,故本院對胡某某的該主張不予支持。
曾海泳抗辯借款只是借用了其名義,陳某某系實際用款人,其不應承擔償還責任的主張,因其在借款合同及借款收據(jù)中均簽字摁印,能夠認定其系借款人,其與陳某某的關系可另案解決,不能以此對抗胡某某,故一審法院對其抗辯不予支持。
陳某某抗辯其已償還原告借款243.5萬元,其提交的證據(jù)能夠證明該主張,故一審法院對陳某某的該項抗辯予以支持。
胡某某主張曾海泳、陳某某依照中國人民銀行同類貸款利率支付逾期利息的訴訟請求,符合相關法律規(guī)定,一審法院予以支持。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 ?、第二百零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八條 ?之規(guī)定,一審法院判決:一、曾海泳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還胡某某借款56.5萬元及利息(利息的計算方法為:自2014年3月8日起,按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貸款逾期利率計算至本判決確定的履行期限內實際給付之日止)。
二、陳某某對本判決第一項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如果未按判決指定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0800元,由胡某某負擔25000元,曾海泳和陳某某各負擔2900元。
本案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查明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上訴人胡某某主張被上訴人陳某某償還的243.5萬元款項并非償還本案借款,而是償還的雙方存在的100萬元與130萬元借款,所依據(jù)的證據(jù)為載明借款人為陳某某的借款合同復印件、借款收據(jù)復印件及銀行轉款憑證。
但是,上訴人提交的100萬元借款憑證復印件與銀行轉款85.45萬元憑證,130萬元借款憑證復印件與銀行轉款98.44萬元憑證存在金額不一致現(xiàn)象,雖然借款收據(jù)復印件載明其余款項均為現(xiàn)金方式支付,但該復印件并未得到陳某某的認可,且不能與原件核對,根據(jù)上訴人提交的證據(jù)本院無法確認陳某某分別向胡某某借款100萬元與130萬元借款事實,也就無法認定陳某某還款243.5萬元屬于償還以上兩筆借款的行為。
結合上訴人對被上訴人陳某某還款243.5萬元的還款性質(償還100萬元與130萬元借款)與第一次審理陳述(償還600萬元借款)自相矛盾,同時,130萬元的借款收據(jù)載明的時間在銀行轉款之前,未收到借款先寫收據(jù)不符合交易習慣,綜上,本院對借款合同與借款收據(jù)復印件記載內容的真實性無法確認,根據(jù)舉證責任分配,上訴人應就其與陳某某間存在100萬元與130萬元借款關系且已實際支付相應款項,及陳某某償還的243.5萬元款項為上訴人主張的兩筆借款進行充分舉證證明,在借款合同與借款收據(jù)無法確認其真實性的前提下,雖然銀行轉款憑證屬實,但其僅能證明上訴人銀行賬號向陳某某銀行賬號轉款事實,不足以證明該款項系被上訴人陳某某向上訴人胡某某的借款,該轉款款項的性質不明確,亦不足以證明借款合同關系的成立,上訴人為證明其主張所舉證據(jù)并不充分,上訴人的主張本院難予支持。
關于轉款85.45萬元與98.44萬元的事實,上訴人胡某某可另行主張權利,與本案不具有關聯(lián)性。
關于借款憑證為復印件的問題,上訴人主張在陳某某還清230萬元款項后借款合同與借款收據(jù)原件已經(jīng)返還陳某某,但借款合同約定一式兩份,出借人與借款人各執(zhí)一份,合同還約定雙方簽字后生效,但借款合同復印件既沒有出借人名稱,也沒有出借人簽字,上訴人陳述借款合同僅有一份原件,因陳某某償還了100萬元與130萬元借款后,借款合同原件已經(jīng)交給陳某某,但陳某某對此予以否認,本院對借款合同與借款收據(jù)復印件不予采信。
據(jù)陳某某陳述,100萬元與130萬元款項均是與龍川協(xié)商轉款,陳某某并不清楚龍川使用胡某某賬號轉款的事實,因此,陳某某向胡某某賬號還款243.5萬元只能是償還本案300萬元借款。
關于上訴人主張的合同相對性問題,本案300萬元借款雖然借款人是曾海泳,但曾海泳收到款項后立即給付了保證人陳某某,陳某某是實際用款人,主動償還債務應在情理之中。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三條 ?規(guī)定,保證人自行履行保證責任并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
綜上所述,胡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30800元,由上訴人胡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上訴人胡某某主張被上訴人陳某某償還的243.5萬元款項并非償還本案借款,而是償還的雙方存在的100萬元與130萬元借款,所依據(jù)的證據(jù)為載明借款人為陳某某的借款合同復印件、借款收據(jù)復印件及銀行轉款憑證。
但是,上訴人提交的100萬元借款憑證復印件與銀行轉款85.45萬元憑證,130萬元借款憑證復印件與銀行轉款98.44萬元憑證存在金額不一致現(xiàn)象,雖然借款收據(jù)復印件載明其余款項均為現(xiàn)金方式支付,但該復印件并未得到陳某某的認可,且不能與原件核對,根據(jù)上訴人提交的證據(jù)本院無法確認陳某某分別向胡某某借款100萬元與130萬元借款事實,也就無法認定陳某某還款243.5萬元屬于償還以上兩筆借款的行為。
結合上訴人對被上訴人陳某某還款243.5萬元的還款性質(償還100萬元與130萬元借款)與第一次審理陳述(償還600萬元借款)自相矛盾,同時,130萬元的借款收據(jù)載明的時間在銀行轉款之前,未收到借款先寫收據(jù)不符合交易習慣,綜上,本院對借款合同與借款收據(jù)復印件記載內容的真實性無法確認,根據(jù)舉證責任分配,上訴人應就其與陳某某間存在100萬元與130萬元借款關系且已實際支付相應款項,及陳某某償還的243.5萬元款項為上訴人主張的兩筆借款進行充分舉證證明,在借款合同與借款收據(jù)無法確認其真實性的前提下,雖然銀行轉款憑證屬實,但其僅能證明上訴人銀行賬號向陳某某銀行賬號轉款事實,不足以證明該款項系被上訴人陳某某向上訴人胡某某的借款,該轉款款項的性質不明確,亦不足以證明借款合同關系的成立,上訴人為證明其主張所舉證據(jù)并不充分,上訴人的主張本院難予支持。
關于轉款85.45萬元與98.44萬元的事實,上訴人胡某某可另行主張權利,與本案不具有關聯(lián)性。
關于借款憑證為復印件的問題,上訴人主張在陳某某還清230萬元款項后借款合同與借款收據(jù)原件已經(jīng)返還陳某某,但借款合同約定一式兩份,出借人與借款人各執(zhí)一份,合同還約定雙方簽字后生效,但借款合同復印件既沒有出借人名稱,也沒有出借人簽字,上訴人陳述借款合同僅有一份原件,因陳某某償還了100萬元與130萬元借款后,借款合同原件已經(jīng)交給陳某某,但陳某某對此予以否認,本院對借款合同與借款收據(jù)復印件不予采信。
據(jù)陳某某陳述,100萬元與130萬元款項均是與龍川協(xié)商轉款,陳某某并不清楚龍川使用胡某某賬號轉款的事實,因此,陳某某向胡某某賬號還款243.5萬元只能是償還本案300萬元借款。
關于上訴人主張的合同相對性問題,本案300萬元借款雖然借款人是曾海泳,但曾海泳收到款項后立即給付了保證人陳某某,陳某某是實際用款人,主動償還債務應在情理之中。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三條 ?規(guī)定,保證人自行履行保證責任并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
綜上所述,胡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30800元,由上訴人胡某某負擔。
審判長:張新華
書記員:張霞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