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胡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現(xiàn)住哈爾濱市呼蘭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秦利,黑龍江高盛律師集團事務所律師。被告:黑河中興牧業(yè)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劉龍九,系該公司董事長。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學吉,系該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委托訴訟代理人:呂永山,系該公司法律顧問。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已完稅應實發(fā)預留工資142,500元;2.請求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16年離職前拖欠(未完稅已掛賬)應發(fā)工資154,840元;3.請求判令被告支付拖欠(完稅)工資268,025.11元×25%的經(jīng)濟補償金67,013.03元;4.由被告按銀行貸款基準利率支付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所拖欠工資利息20,065.39元;5.由被告代扣代繳原告?zhèn)€人所得稅29,910元;6.案件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原告于2014年6月26日被獵聘至被告處任職行政副總經(jīng)理一職,于2014年7月1日董事會議全票通過任職,任期自2014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月薪30,000元至40,000元,2016年9月18日原告由于種種原因提出離職,離職后本人多次催要工資,被告一直沒有解決,從2016年11月以后,時任總經(jīng)理及行政副總經(jīng)理均不接原告的電話,被告尚欠原告的工資。原告于2017年9月7日向黑河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經(jīng)過審理,于2017年11月1日下達了黑河勞人仲字【2017】第69號仲裁裁決書,仲裁部分支持了原告,第一項不予支持,第二項支持了原告,綜上,原告要求被告給付尚欠工資,預留工資,利息,經(jīng)濟補償金,合計355,139.53元,由被告代原告繳納個人所得稅,案件受理費由被告承擔。被告辯稱,原告胡某某在我公司經(jīng)董事會決議,在我公司任職為主管人事及行政工作的副總經(jīng)理,在工作中沒有按照崗位職責,規(guī)范的薪酬績效考核制度和方案,沒有形成具體法律效力和管理制度的規(guī)定,造成我公司的薪酬、績效考核工作混亂,造成我公司的經(jīng)濟受到一定的損害。嚴重的是,原告在任職期間從公司借款200,000元,至今沒有下落,也沒有向公司提供往來票及報賬,為了不使公司經(jīng)濟受損失的情況下,我公司在原告辭職后將其工資扣留,這就是欠原告工資的原因。1.原告要求被告給付離職前拖欠的稅前工資154,840元(稅后為125,552.11元)工資問題是我公司認可,無異議。但要求原告將借我公司200,000元資金去向說清楚,方可支付給原告;2.關于原告要求被告給付拖欠“預留工資”142,500元問題,此要求是無任何法律和制度依據(jù)的,是無理要求。做一名公司副總經(jīng)理,主管人事和行政職務,沒有完善工作職責,工作失職,就沒有預留工資的待遇,不同意給付。原告所提的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份期間所謂的“預留工資”正是原告在沒有任何法律效力(未經(jīng)公司及董事會的審批程序規(guī)定),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案的基礎上,主管惡意違法操作,是人為制造出來的,屬于嚴重“違法違規(guī)行為”,由此違法違規(guī)造成我公司很大的經(jīng)濟損失和社會影響。從勞動法法規(guī)的規(guī)定可以看出,績效工資(獎金)就是需要勞動者本人的工作業(yè)績,對公司勞動有一定貢獻進行考核發(fā)放的,績效工資不屬于勞動者的“固定”工資,董事會所確定的《副總經(jīng)理》的工資標準,并不代表著全部固定發(fā)放給本人的。所謂的《預留工資》是原告主觀違法制造出來的,不屬于勞動者應得的工資收入,根本談不上拖欠“預留工資”。3.對原告提供的經(jīng)濟補償金67,013.03元,被告對主張該權利所依據(jù)的政策規(guī)定理解有誤,所依據(jù)的是國家勞動部發(fā)【1994】481號《違反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辦法》第三條的規(guī)定,是指無正當理由的,我公司因為原告有200,000元借款沒有償還,所以不同意給付原告經(jīng)濟補償金;4.原告要求被告給付拖欠工資利息,原告要求是無政策和法律依據(jù),所以被告不同意給付利息;5.原告要求被告代繳納個人所得稅問題,被告應按有關規(guī)定去辦理。以上事實,我公司只承認欠原告第二項離職前工資154,840元,其余原告要求的請求無法律依據(jù),也沒有公司的規(guī)定,不同意給付預留工資,拖欠工資268,052元的25%經(jīng)濟補償金67,013.03元沒有道理不同意給付原告,更談不上給付原告工資利息的說法,原告自己違約是有一定責任的,是有過錯的,我公司不同意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依法駁回。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1.原告胡某某于2014年6月26日入職被告中興牧業(yè),2014年7月16日,原、被告簽定了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合同約定:胡某某的工作崗位為從事行政副總工作,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工作地點為黑河中興牧業(yè)有限公司,工資支付形式按照甲方依法制定的工資分配制度確定,同時約定中興牧業(yè)應書面記錄支付胡某某的工資時間、數(shù)額、工作天數(shù)、簽字等情況,并向胡某某提供工資清單;2.2016年9月18日,胡某某向中興牧業(yè)提交辭職報告,得到中興牧業(yè)總經(jīng)理李忠煜許可,并建議人力資源部門補發(fā)3個月工資(含績效工資),2016年9月20日,雙方簽定解除(終止)勞動合同,后胡某某離崗。2017年8月16日,原告向被告發(fā)函催要尚欠工資268,052.11元;3.2017年9月7日,胡某某向黑河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1)請求裁決中興牧業(yè)支付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期間,已完稅應實發(fā)預留工資142,500元;(2)請求裁決中興牧業(yè)支付2016年離職前拖欠(未完稅已掛賬)應發(fā)工資154,840元;(3)請求裁決中興牧業(yè)支付拖欠(完稅)工資268,025.11元×25%的經(jīng)濟補償金67,013.03元;(4)由中興牧業(yè)按銀行貸款基準利率支付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所拖欠工資利息20,065.39元;(5)由中興牧業(yè)代扣代繳原告?zhèn)€人所得稅29,910元;2017年11月1日,黑河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黑河勞人仲字[2017]第69號非終局仲裁裁決和黑河勞人仲字[2017]第59-2號終局仲裁裁決。其中非終局仲裁裁決:(1)中興牧業(yè)向胡某某支付2016年離職前未發(fā)2個月工資48,640元及3個月補償款106,200元,兩項共計是154,840元;(2)胡某某要求中興牧業(yè)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這項請求不予裁定;(3)駁回胡某某其他的仲裁請求;4.仲裁裁決書送達后,胡某某在法定期限內(nèi)向本院提起訴訟;5.中興牧業(yè)在仲裁及本案審理過程中,均沒有向法庭提供胡某某在內(nèi)工資明細表;6.結(jié)合原告提供的部分工資明細表及銀行交易明細可以證實:中興牧業(yè)確實存在沒有給付胡某某預留工資款的事實;7.胡某某在職期間,于2016年3月15日因臨時外出向中興牧業(yè)借款100,000元,2016年3月23日因業(yè)務用款向中興牧業(yè)借款100,000元。
原告胡某某與被告黑河中興牧業(yè)有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11月1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胡某某委托訴訟代理人秦利、被告黑河中興牧業(yè)有限公司(簡稱中興牧業(yè))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學吉、呂永山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認為,原、被告建立了合法有效的勞動關系且簽定書面勞動合同,雙方均應按合同約定履行各自的義務。關于原告要求支付2016年離職前未發(fā)工資154,840元的請求,因雙方在仲裁及本案庭審答辯中,對此均無異議,故本院對該項請求予以保護。被告提出的原告因欠公司200,000借款未還不同意支付所欠工資的辯解理由不能成立,被告可另行主張權利;關于原告請求支付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已完稅應實發(fā)預留工資142,500元的問題,因被告沒有出示工資明細證明其已向原告支付,而原告提供的部分工資明細表及銀行交易明細可以證實被告確實存在沒有給付胡某某預留工資款的事實,故對該項請求本院亦給予支持。被告提出的原告沒有完善工作職責,工作失職等辯解理由,因證據(jù)不足,本院不予采納;關于原告請求被告支付拖欠工資268,025.11元×25%的經(jīng)濟補償金67,013.03元的問題,因原告沒有就中興牧業(yè)逾期不支付工資的違法行為先向勞動行政部門投訴,故該項仲裁請求本院不予支持;關于原告要求被告按銀行貸款基準利率支付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所拖欠工資利息20,065.39元的問題,因原告離職后于2017年8月16日發(fā)函催要尚欠工資,故該項請求本院不予保護;關于原告要求被告代扣代繳原告?zhèn)€人所得稅的請求,因該項請求不屬于民事案件審理范圍,本院不予支持。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第三十六條、第八十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第六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黑河中興牧業(yè)有限公司給付原告胡某某2016年離職前工資154,840元(稅前);二、被告黑河中興牧業(yè)有限公司給付原告胡某某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已完稅應實發(fā)預留工資142,500元;三、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以上二項合計297,340元,于判決送達生效后10日內(nèi)履行完畢。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10元,減半收取計5元,由被告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河市中級人民法院。本案當事人申請執(zhí)行的期限為二年,即權利人應在本案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二年內(nèi)向法院書面申請執(zhí)行。
審判員 郭 軍
書記員:趙慧紅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