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胡某。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寧,湖北永銘律師事務所律師律師。
被告:張某甲。
被告:張某乙。
被告:田某。
原告胡某與被告張某甲、張某乙、田某婚約財產(chǎn)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7月15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胡某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寧、被告張某甲、張某乙、田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胡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返還彩禮5萬元;2、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事實和理由:2015年初,原告經(jīng)媒人介紹與被告張某甲相識,確立戀愛關系后,原告按當?shù)剞r(nóng)村習俗在相關節(jié)日給付被告方禮金5萬多元。當年的9月30日,被告張某甲因身體不適入院治療,原告才得知張某甲過去向原告隱瞞了病情。鑒于張某甲的精神狀況,原告只能與其結束戀愛關系。當原告向被告主張返還彩禮時,卻遭到拒絕。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胡某與被告張某甲于2015年經(jīng)媒人介紹后確立戀愛關系,戀愛期間,原告胡某依照農(nóng)村習俗給付被告家一定數(shù)額的財物,主要有:2015年2月20日,給付被告家現(xiàn)金10000元;2015年3月28日幫被告家退賠給張某甲前男友現(xiàn)金30000元。此外,當年的端午節(jié)和中秋節(jié),原告胡某到被告張某甲家送節(jié)禮并隨帶了一些煙酒魚肉等禮品。同時,被告張某甲家為此門親事也花費了一定財物。戀愛期間,原告胡某以被告張某甲患有疾病為由而提出解除婚約。
本院認為:彩禮系男女雙方為締結婚約,按照習俗,一方給另一方的財物,包括現(xiàn)金和貴重物品,在性質上屬于一方以結婚為目的的一種附條件的贈與行為,當結婚條件無法實現(xiàn)時,接受彩禮的一方應予以返還,被告張某甲主張沒有結婚就不存在彩禮,況且禮金是原告自愿給的,她家都用掉了的主張,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不予支持。通過庭審,本案爭議的焦點問題是:一、胡金華、田某是否本案的適格被告;二、被告應退還彩禮的數(shù)額。焦點問題一,本院認為,本案系婚約財產(chǎn)糾紛,也就是準婚男女因解除婚約而引起的財物返還糾紛,當事人應為解除婚約的男女雙方,即原告胡某和被告張某甲,作為被告張某甲父母的張某乙、田某在本案中主體不適格,同時原告胡某也未提供證據(jù)證實彩禮款由張某乙、田某持有或用于家庭共同開支,故原告胡某要求張某乙、田某共同承擔返還彩禮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焦點問題二,本院認為,原告胡某于2015年2月20日,給付被告家現(xiàn)金10000元,于2015年3月28日幫被告家退賠給張某甲前男友現(xiàn)金30000元,兩次共計40000元,應認定為彩禮,現(xiàn)原告要求返還,但考慮到被告及其家人為該門親事必然會支出一定的費用,雖未能提供證據(jù),但依農(nóng)村習俗,兒女定親支出一定的費用符合常理,法院應予以考慮,同時原告胡某以被告張某甲患有疾病主動悔婚,此舉客觀上對被告張某甲及其家人的聲譽有一定的影響,故本院酌情認定適當減少被告張某甲應返還原告胡某彩禮的數(shù)額。至于原告胡某送節(jié)禮物,屬正常人情往來,不宜認定為彩禮。經(jīng)調解,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本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張某甲于本判決生效后15日內(nèi)返還原告胡某彩禮人民幣20000元;
駁回原告胡某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50元,減半收取525元,由原告胡某負擔375元,被告張某甲負擔15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黃岡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在提交上訴狀時應預交上訴案件的上訴費(開戶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黃岡分行營業(yè)部,戶名:湖北省黃岡市中級人民法院,賬號:17×××19,備注中注明本案案號及當事人名稱)。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后七日內(nèi)仍未預交訴訟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判員 田學志
書記員:甘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