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肖某,經商。
委托代理人:張加坦,湖北荊輝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高某,在職職工。
委托代理人:高長喜,湖北楚韻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肖某訴被告高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4月12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陳安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進行了審理。原告肖某的委托代理人張加坦和被告高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高長喜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原告肖某與被告高某兩家世交。2007年7月13日被告高某向原告肖某出具借據一張,載明今借到人民幣40萬元,按月利率2%計息,于2008年元月份歸還,如到時不能歸還,以被告高某門面四間作抵押。同時查明,案外人徐豐系被告高某前夫,兩人于1993年2月5日登記結婚。被告高某與案外人徐豐婚后,以案外人徐豐的名義用兩人婚姻存續(xù)期間添置的公安縣旅行社所屬僑聯(lián)賓館一樓門面四間作抵押向公安縣城關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40萬元。2006年被告高某提起離婚訴訟后一審判決被告高某與案外人徐豐離婚,另對子女撫養(yǎng)及撫養(yǎng)費支付作出處理,對兩人共同財產和共同債務進行分割。其中公安縣旅行社所屬僑聯(lián)賓館一樓的門店9間歸被告高某所有,夫妻共同債務中欠公安縣城關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40萬元由被告高某償還。一審判決后,案外人徐豐償還公安縣城關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10萬元。隨后案外人徐豐提起上訴,2007年6月26日二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2007年7月16日被告高某用現(xiàn)金償還公安縣城關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本金30萬元及利息。2008年檢察機關對該案提出抗訴,2009年10月20日再審法院作出裁定撤銷一、二審民事判決中關于財產部分的判決內容,并對財產部分發(fā)回重審。2007年7月13日后有多名債權人對被告高某與案外人徐豐共同債務提起民間借貸訴訟。另查明,被告高某在離婚再審訴訟和其它起訴其夫妻共同債務的訴訟中均未提及為償還公安縣城關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而向原告肖某借款40萬元一事。
本院認為: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自貸款人提供借款時生效。本案中,原告訴稱以現(xiàn)金交付的方式一次性向被告出借40萬元,并提供了工程承包合同書和現(xiàn)金支票存根以證明借款資金來源,提供證人周某的當庭證言以證明借款以現(xiàn)金交付方式出借。但經庭審舉證質證和本院審查,其提交的工程承包合同書的時間有更改的痕跡,七張支票存根上的出票時間間隔有近一個月之久,用途分別記載為備用金、工程款、費用或未記載用途,不能證明與本案間的關聯(lián)性。而證人周某的當庭證言,雖證人周某系被告之母,但因原被告兩家世交,且無其它證據予以佐證,故對該證言本院不予采信。同時上述證據間亦不能形成有效的證據鏈以證實借款出借事實。此外,原告雖提供證人張某的當庭證言和湖北省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償還憑證,以證明借款用途,但提供的證據不能證明被告償還農村信用合作社貸款的現(xiàn)金是向原告借的款。另被告在與其前夫的離婚再審訴訟和其它民間借貸訴訟中均未提及該筆借款,故對原告要求償還借款及利息的訴請本院不予支持。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肖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7300元,依法減半收取3650元,訴訟保全申請費5000元,共計8650元,由原告肖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根據不服本判決的上訴請求數額及《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款匯湖北省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戶銀行:中國農業(yè)銀行荊州市長江大學支行,帳號:17×××30。上訴人在上訴期滿后七日內仍未預交訴訟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判員 陳安
書記員:楊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