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肖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本市長寧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徐亞萍,上海予湛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住所地本市浦東新區(qū)。
法定代表人:李佳,所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高勇,男。
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營業(yè)地本市虹口區(qū)。
負責人:徐峰,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蘇倩,上海恒量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肖某某與被告周杰、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上海藥研所)、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簡稱太保上海分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10月2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組織雙方證據交換并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徐亞萍、被告中科院上海藥研所的委托代理人高勇、被告太保上海分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蘇倩均到庭參加訴訟。審理中,原告撤回對被告周杰的起訴,本院依法裁定予以準許。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獲賠醫(yī)療費21,023.58元、營養(yǎng)費2,400元、殘疾賠償金136,068元、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元、護理費3,600元、誤工費9,920元、交通費500元、衣物損失費1,000元、車輛維修費800元、鑒定費1,950元、律師費5,000元,以上損失由被告太保上海分公司在交強險限額內先行賠付,精神損害撫慰金優(yōu)先在交強險限額內賠付。超出及不屬于交強險的部分除律師費外由被告太保上海分公司在商業(yè)三者險限額內賠付,賠付不足部分及律師代理費由被告中科院上海藥研所賠償。審理中,原告調整以下項目賠償金額:營養(yǎng)費1,800元、交通費300元。
事實和理由:2018年12月7日,在本市萬航渡路康定路路口處,被告中科院上海藥研所的員工周杰駕駛小客車與騎行電動自行車的原告發(fā)生本次交通事故,導致原告受傷、車輛受損。上海市公安局靜安分局交通警察支隊認定周杰承擔全部責任。事發(fā)后原告因右肩、右膝關節(jié)疼痛前往上海長征醫(yī)院急診,予對癥治療。后就上述損傷在該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復診數次,前述診療共計支出醫(yī)療費21,203.58元及交通費300元。原告系本市城鎮(zhèn)戶籍,因事故導致其身體受傷無法外出工作,產生相應的誤工損失。為本次訴訟,原告聘請律師,支付了律師代理費5,000元。2019年7月25日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出具鑒定意見書,認為肩袖肌腱隨著年齡增加而出現的組織退化,以及其在解剖結構上存在乏血管區(qū)的固有弱點,是導致肩袖損傷的內在因素,而創(chuàng)傷與撞擊則加速了肩袖退化和促成了斷裂的產生。原告為中年女性,右肩部外傷史明確,傷后即出現右肩部外傷的癥狀、體征,傷后影像學資料顯示“右肩袖損傷”。根據原告右肩部外傷史及右肩關節(jié)功能障礙出現的時間、形成原因,結合其影像學資料顯示右肩關節(jié)存在一定程度的退行性變,故分析認為,肖某某目前情況系在自身退變基礎上遭受交通傷致右肩關節(jié)損傷,兩者系同等因素(外傷參與度擬為45%-55%)。目前損傷構成XXX傷殘,傷后治療休息120日,護理60日,營養(yǎng)60日。原告支付鑒定費1,950元。原告認為,被告中科院上海藥研所的員工在履行職務行為時發(fā)生事故,致原告受傷,其行為構成民事侵權,被告中科院上海藥研所作為雇主,應承擔相應的替代賠償責任;被告太保上海分公司作為肇事車輛的交強險及商業(yè)三者險承保人依法應對原告的損失承擔保險賠付責任,故提起訴訟請求如前。
被告太保上海分公司辯稱,對原告主張的事實予以承認,但其認為周杰事發(fā)時系正常行駛,故對事故責任認定存在異議。其承保肇事車輛的交強險及保額為100萬元的商業(yè)三者險(不計免賠率),現同意在交強險范圍內承擔保險賠付責任,肇事車輛駕駛員在事故后存在逃逸的情形,且事發(fā)后未及時通知保險公司,導致對事故劃分未及時采取有效的救濟手段,根據商業(yè)三者險合同約定,保險免賠,故不同意承擔商業(yè)三者險的賠付責任。就具體損失,承認原告主張的營養(yǎng)費、誤工費、交通費、衣物損失費、車輛維修費、鑒定費,對醫(yī)療費總金額無異議,但認為其中非醫(yī)保部分根據商業(yè)三者險的合同條款約定,不屬于保險賠付范圍。對于殘疾賠償金和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金額沒有異議,但認為原告自身存在退行性病變,故該兩項損失應考慮參與度,認可按45%系數計損;認可護理費標準按照40元/天計算。
被告中科院上海藥研所辯稱,對原告主張的事實予以承認,但不認可交警部門的事故認定,事發(fā)時周杰與原告并未發(fā)生碰撞,亦不清楚有事故發(fā)生所以駛離現場。就車輛投保情況認可保險公司的陳述。但就商業(yè)三者險合同條款約定內容,保險公司未履行提示告知義務,故原告損失應由保險公司商業(yè)三者險進行賠付。關于原告主張的具體損失,凡屬于保險公司賠付范圍內的,其意見與保險公司一致,但醫(yī)療費中的非醫(yī)保部分認為應由保險公司承擔。律師代理費同意承擔1,500元。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雙方當事人就原告受傷時駕駛員周杰經過事發(fā)地點、原告的損害后果、醫(yī)療費用支出、原告戶籍性質等的事實無爭議,本院予以確認。關于有爭議的事實,本院認定如下:
關于事故發(fā)生事實,本院根據被告中科院上海藥研所的申請調取事發(fā)路段的監(jiān)控,視頻顯示:2018年12月7日7時9分14秒時周杰駕駛小客車沿康定路直行進入監(jiān)控畫面,隨即行駛至靠近康定路與萬航渡路路口時,車頭向右側偏移并減速欲右轉彎,7時9分15秒原告騎行電動自行車載人與前述車輛并行出現,隨即原告騎行軌跡隨著小客車行駛路線向右偏移,7時9分16秒,原告車輪碾壓至右側路肩石搖晃后倒地,此時小客車停車約兩秒后將車輛前輪向左轉,往前行駛后隨即右轉彎,繞過原告繼續(xù)往萬航渡路方向駛去。期間兩車未發(fā)生直接碰撞。原、被告對視頻內容均未持異議。
關于被告太保上海分公司就其保險合同中非醫(yī)保醫(yī)療費部分及駛離現場的免責條款是否向投保人進行告知與說明的事實,該被告未提供證據,故該節(jié)事實本院不予確認。
本院認為,兩被告承認原告主張的由其承擔賠償及交強險賠付責任的訴訟請求,原告的該項訴請,本院予以支持。
關于駕駛員周杰的責任大小及賠償比例,兩車雖未直接發(fā)生碰撞,但交通事故的發(fā)生與認定并非以直接碰撞作為必要條件,如存在其他違反道路交通法規(guī)的行為影響他人道路通行,并造成損害后果,即便未有碰撞,仍應承擔相應的事故責任。根據本院查明的事實,第一,周杰駕駛車輛行駛于康定路還未到達萬航渡路時即開始靠右行駛,從其行車軌跡判斷其試圖大彎小轉,雖然車輛與路肩邊緣仍存在一定距離,但對于康定路這類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行的道路,機動車靠右行駛勢必會對右側行駛的非機動車造成影響;第二,從雙方行車軌跡判斷,原告系直行車輛,故轉彎車輛尤其是機動車在道路上應盡到更高程度的注意義務,應主動避讓原告,但其轉彎時并未充分觀察后方車輛,故以上兩個行為均導致原告騎行路線受到影響,最終摔倒。第三,在原告倒地后,周杰曾短暫停留并繞行的行為判斷,其應看到并知曉原告倒地的情形,在事故現場不存在其他車輛的情形下,周杰應停車查勘事故情況,并及時聯(lián)系交警部門,而非駛離現場。故周杰對本次事故發(fā)生負有過錯并應該承擔相應的事故責任。據此靜安交警支隊出具事故認定書,認定周杰全責,程序合法,適用法律正確,其內容本院予以采信。故周杰應對本次事故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因事發(fā)其系履行職務行為,故相應的替代賠償責任由其雇主被告中科院上海藥研所承擔。
就商業(yè)三者險的賠付問題,本院認定如下:關于被告中科院上海藥研所員工周杰駛離現場的行為是否屬于逃逸,如果不是逃逸,就其駛離現場的行為被告太保上海分公司是否可以免除商業(yè)三者險限額內賠付責任。第一,肇事機動車方的逃逸應具備主觀故意與客觀上實施逃逸的行為,即明知交通事故發(fā)生而故意逃離事故現場、逃避責任承擔的行為,逃逸的目的在于推卸、逃脫責任。若肇事方對事故的發(fā)生本不知情,也就不存在逃離現場并逃避責任的主觀要件,即無法滿足“逃逸”的責任構成要件。根據監(jiān)控錄像內容,周杰在駕車轉彎時確實發(fā)生了停頓,但原告摔倒受傷時客觀上并未與周杰所駕車輛發(fā)生碰撞,故即便周杰看到原告倒地,因未有碰撞產生從而認為事故與其無關,未進行報警處理并駕車離開,其行為雖不為道德價值層面所提倡,但也符合一般人行為,亦不違反法律禁止性規(guī)范;同時,結合之后駕駛員接到交警部門電話便積極配合處理事故事宜的情形,在沒有其他證據可證明其存在知曉與其相關的事故發(fā)生而惡意逃避法律責任的情況下,不應推定駕駛員存在主觀惡性。故本案情形周杰不符合逃離現場并逃避責任的主觀要件,據此也尚不足以證明其存在逃逸的目的與動機,故其行為不屬于逃逸。第二,首先,商業(yè)三者險設立的目的就在于收取保費后為投保車輛可能給第三人造成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投保人購買商業(yè)三者險系為了車輛在發(fā)生事故后將賠償責任轉移給保險公司,從而減少自身的損失并彌補自身的償付能力,確保第三人得到賠償。本案中,當交通事故發(fā)生時意味著保險合同約定的賠償條件成就,保險人的賠償義務從或然轉變?yōu)閼?,故投保人是否駛離現場以及是否及時通知保險公司并不改變在此之前已經發(fā)生了交通事故的事實,同時其行為亦沒有違反法律禁止性規(guī)定,所以保險公司在合同約定條件成就時理應承擔相應的損害賠付責任。其次,被告太保上海分公司就前述免賠約定設立為免責條款,該部分內容系格式條款的一部分,根據保險法的規(guī)定,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向投保人作出告知和說明,否則該條款不產生效力。被告太保上海分公司就盡到明確說明義務亦未提供證據,故相關條款應為無效。綜上所述,被告太保上海分公司提出的因肇事車輛駛離現場而免于商業(yè)三者險理賠的抗辯,本院不予采納,該被告應在商業(yè)三者險責任限額內對原告的損失予以賠付。
關于原告的損失范圍,原告主張的醫(yī)療費、營養(yǎng)費、誤工費、交通費、衣物損失費、車輛維修費、鑒定費,兩被告予以承認,以上損失的確認,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亦未侵害他人權益,本院予以核準。對雙方有爭議的損失,本院分述如下:
1.殘疾賠償金,就原告自身疾病對于損害后果的參與度,根據鑒定意見書分析可見,肩袖肌腱隨著年齡增長的組織退化以及其在乏血管區(qū)的固有弱點,是導致肩袖目前損傷的內在因素,創(chuàng)傷僅加速肩袖退化和促成斷裂發(fā)生,非主導原因,目前損害后果系以上兩種因素同等參與所致。故參照鑒定意見,本院酌情確定該項損失的參與度按50%計算,核定為68,034元。
2.精神損害撫慰金,結合原告?zhèn)椤⑶謾嗳诉^錯程度、交通事故對原告損害后果間因果關系的參與度,本院酌情確定該項損失為2,500元。
3.護理費,根據原告?zhèn)椴⒔Y合本市護工市場薪酬水平,原告主張每日60元并無不當,本院予以確認,結合鑒定意見給出的護理期,該項損失核定為3,600元。
4.律師代理費,原告受傷系因被告中科院上海藥研所員工的過錯所致,為維護其合法權益聘請律師參與訴訟并無不當,該費用可由侵權人合理分擔,參考本案難易程度及標的,結合侵權人過錯程度,該項損失酌情由被告中科院上海藥研所分擔3,000元。
綜上,本院核定原告損失為113,927.58元,由被告太保上海分公司在交強險中賠付96,154元(包括部分醫(yī)療費10,000元、殘疾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護理費、交通費、誤工費、衣物損失費、車輛維修費),余額除律師代理費外共計14,773.58元(包括部分醫(yī)療費11,023.58元、營養(yǎng)費、鑒定費)由被告中科院上海藥研所賠償,該款由被告太保上海分公司在商業(yè)三者險限額內賠付。律師代理費3,000元由被告中科院上海藥研所賠償。關于非醫(yī)保費用,保險合同中關于非醫(yī)保部分不予賠付的約定系免責條款,該條款內容未對投保人明確說明并提示,故對投保人不產生效力,被告太保上海分公司的抗辯本院不予采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一款、第十六條、第二十二條、第四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第(二)項,《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七條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一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肖某某交強險賠付款96,154元、商業(yè)三者險賠付款14,773.58元;
二、被告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肖某某律師代理費3,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4,035元,減半收取2,017.50元,由原告肖某某負擔728.22元,由被告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負擔1,289.28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劉??薏
書記員:張佳祺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