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某某
王俊梅(河北弘宇律師事務所)
李某
付某
趙進忠(河北重信律師事務所)
原告聶某某。
委托代理人王俊梅,河北弘宇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李某。
被告付某。
委托代理人趙進忠,河北重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聶某某與被告李某、付某租賃合同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王小平獨任審判,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聶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王俊梅與被告付某及兩被告委托代理人趙進忠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1、商鋪的產權證書,證明商鋪的所有權人是原告。
2、2007年、2012年租賃合同各一份,證明被告與原告之間的租賃合同已經(jīng)到期。
3、評估費收據(jù)一張2000元。
被告付某、李某辯稱,原告的訴求不能成立,理由如下:1、原被告簽訂的租賃合同已到期,被告已經(jīng)通知原告不再租賃此房屋,且告訴原告相關物品被告不再要;2、依據(jù)原被告簽訂的租賃合同第七條之約定,被告不租時空調設備可搬走,房屋主體裝修均不得損壞和撤走,依據(jù)該約定被告沒有恢復原狀的義務,且裝修是經(jīng)原告同意并租賃多年,被告撤走后已不再占有該租賃房屋,并通知原告,故原告所主張的將商鋪返還不成立;3、被告無需向原告支付租金3萬元,也不需要向原告賠償經(jīng)濟損失7萬元,因被告已通知原告不再租賃其房屋,原告也對外張貼了招租的廣告,在不存在租賃事實的情況下,被告無需支付相應的租金,現(xiàn)原告是否對外出租與被告無關聯(lián)性,被告沒有對原告造成任何經(jīng)濟損失。被告付某、李某對原告證據(jù)的質證意見:對證據(jù)1無異議;對證據(jù)2,對合同的真實性無異議,在合同中已明確約定如需裝修改動需經(jīng)甲方同意,原被告首次簽訂合同的時間是2007年1月22日至第二次簽訂合同的終止時間2015年3月31日,在此時間段,已達八年之多,作為房東的原告,假設不同意被告改裝其結構會及時制止被告的行為,不會允許被告改裝時間達八年之久,故原告所述未經(jīng)其同意不能成立;在該合同中明確約定被告不租時空調設備可搬走,房屋主體裝修均不得損壞和撤走,此證實了被告答辯的真實性,基于該條的約定,被告無需恢復原狀,直接搬離房屋即可;該合同至到期日尚未超過三個月,原告以評估的方式來主張租金是不能成立的,依據(jù)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第三款之規(guī)定,約定價格在先,約定不明的情況下再參照其他標準。另現(xiàn)被告已搬離該房屋,不再占用該房屋,無需支付相應的費用且該商鋪已無鑰匙,故被告電話通知原告。經(jīng)對原告證據(jù)質證,原告沒有相應的經(jīng)濟損失的證據(jù),根據(jù)證據(jù)規(guī)則第二條的規(guī)定,原告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后果;原告既主張租金又主張拒絕搬遷對原告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相互矛盾。故原告的證據(jù)不能證實其主張。
原告補充意見:被告沒有通知我交接房,到現(xiàn)在為止還在占用,歌廳仍在營業(yè)中,整個商鋪的房屋鑰匙也沒有交給我,仍在被告手中,把前門也封了,我們也進不去,要求被告從商鋪搬出,把鑰匙交給原告。合同到期后,交鑰匙搬出去之前的房租給付原告。房屋租賃時約定如需裝修房屋改動需經(jīng)原告同意,但是被告未經(jīng)原告同意對房屋打開了六個門,與商鋪的南鄰居中間的承重墻從1樓到3樓各打開了一個門。后院兩家平房中間的墻打開了一個門,1樓后三間打開了二個門,把三間房屋打通了。一共打開了6個門。這6個門是二被告未經(jīng)原告同意打開的。
本院認為,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按照合同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原告與被告李某簽訂房屋租賃合同,租賃期限到期后原告已明確不再續(xù)租,合伙經(jīng)營的兩被告應當依照租賃合同的約定交付租賃物。兩被告稱已經(jīng)通知原告不再租賃此房屋且交還房屋,原告否認,被告未提交交接租賃物相關證據(jù),本院不予采信。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故被告應當賠償原告逾期交房所產生的經(jīng)濟損失。原告其他主張,證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 ?、第二百三十五條 ?、第一百零七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付某、李某于判決生效十日內按租賃合同約定交付原告聶某某位于鹿泉區(qū)海山大街東側商鋪一處。
二、被告付某、李某于判決生效十日內賠償原告經(jīng)濟損失每日330元,自2015年4月1日始至商鋪交付日止。
本案訴訟費2300元減半收取1150元,鑒定費2000元,合計3150元由被告李某、付某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當事人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按照合同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原告與被告李某簽訂房屋租賃合同,租賃期限到期后原告已明確不再續(xù)租,合伙經(jīng)營的兩被告應當依照租賃合同的約定交付租賃物。兩被告稱已經(jīng)通知原告不再租賃此房屋且交還房屋,原告否認,被告未提交交接租賃物相關證據(jù),本院不予采信。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故被告應當賠償原告逾期交房所產生的經(jīng)濟損失。原告其他主張,證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 ?、第二百三十五條 ?、第一百零七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付某、李某于判決生效十日內按租賃合同約定交付原告聶某某位于鹿泉區(qū)海山大街東側商鋪一處。
二、被告付某、李某于判決生效十日內賠償原告經(jīng)濟損失每日330元,自2015年4月1日始至商鋪交付日止。
本案訴訟費2300元減半收取1150元,鑒定費2000元,合計3150元由被告李某、付某承擔。
審判長:王小平
書記員:李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