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翟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唐山外貿豬鬃工廠退休工人,住唐山市豐南區(qū)。
原告:裴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業(yè),住唐山市豐南區(qū)。
原告:李濤,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業(yè),住唐山市豐南區(qū)。
三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宇,河北江岳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左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唐山市路南區(qū)。
被告:苗雅婧,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唐山市路南區(qū)。
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市分公司,住所地唐山市路南區(qū)新華西道60號。
負責人:張小軍,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戴金池,男,該公司法律顧問。
原告翟某某、裴某某、李濤與被告左某某、苗雅婧、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市分公司(以下簡稱“保險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濤及三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宇、被告保險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戴金池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左某某、苗雅婧經本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三被告賠償原告各項損失合計425126.06元;2.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原告翟某某系死者李冬來之妻,原告裴某某系李冬來之母,原告李濤系李冬來之子。被告左某某系冀B×××××號轎車所有人,被告苗雅婧系該車駕駛員,該車輛在被告保險公司處投保了交強險和商業(yè)三者險。2016年10月14日18時許,被告苗雅婧駕駛冀B×××××號轎車在唐山市路南區(qū)仁和道由西向東行駛至梁家屯路交口時與李冬來騎行電動自行車由北向南時發(fā)生交通事故,致兩車受損,李冬來受傷,后李冬來經醫(yī)院搶救無效于2016年10月16日死亡。該事故經唐山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隊第八大隊認定:李冬來與被告苗雅婧均承擔此次交通事故的同等責任。此次交通事故給三原告造成的損失有:醫(yī)療費13467.75元、死亡賠償金418432元(26152元×16年)、喪葬費26204.5元(52049元÷12個月×6個月)、精神撫慰金50000元、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21983.75元(17587元×5年÷4)、處理事故人員誤工、食宿費2000元、交通費800元、電動車損失費1000元、住院期間購買物品費197元、病歷取證費11元、存尸火化等費用6220元、購買墓地費12000元、公證費210元、修車費2300元、拖車費356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00元、護理費183.8元(33543元/年÷365天×2天),以上合計人民幣555465.8元。對于原告上述各項損失,被告應當首先在交強險限額內進行全部賠償(121000元),其余434465.8元應按70%比例賠償,合計人民幣425126.06元。原告與三被告就賠償事宜協(xié)商未果,為維護三原告的合法權益,特依法提起訴訟。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6年10月14日18時09分許,被告苗雅婧駕駛冀B×××××號轎車在仁和道由西向東行駛至梁家屯路交口時與李冬來騎行電動自行車由北向南行駛時發(fā)生交通事故,致兩車受損、李冬來受傷的交通事故。2016年11月9日,唐山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隊第八大隊作出唐公交[2016]認字第ZJF-14號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認定被告苗雅婧承擔此事故的同等責任,李冬來承擔此事故的同等責任。事故發(fā)生后,李冬來被送往唐山市中心醫(yī)院搶救治療,經醫(yī)院搶救無效于2016年10月16日死亡,期間發(fā)生醫(yī)療費13467.75元(憑票據(jù))。
另查明:李冬來,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原告翟某某系死者李冬來的妻子,裴某某系死者李冬來的母親,李濤系死者李冬來之子。三原告因李冬來死亡還造成如下?lián)p失:死亡賠償金418432元(26152元/年×16年)、住院伙食補助費100元(50元/天×2天)、交通費200元(酌定),喪葬費26204.5元(52409元/年÷12個月×6個月),被扶養(yǎng)人裴某某生活費21983.75元(17587元/年×5年÷4),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0元(酌定),以上損失共計510388元。
還查明:冀B×××××號車登記車主為被告左某某。被告左某某為該車在被告保險公司處投保了交強險和賠償限額為300000元的商業(yè)三者險并附加不計免賠險,本次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間內。
本院認為,被告苗雅婧駕駛機動車輛與李冬來駕駛非機動車輛均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guī)發(fā)生交通事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認定被告苗雅婧和李冬來均承擔事故的同等責任,認定準確,本院予以確認。因非機動車駕駛人李冬來對本次事故的發(fā)生存在一定程度的過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第(二)項“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fā)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jù)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jù)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敝?guī)定,應適當減輕被告苗雅婧一方的賠償責任,參照《河北省實施
辦法》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三)項“非機動車駕駛人或者行人負事故同等責任的,減輕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之規(guī)定,確定被告苗雅婧承擔本次事故70%的賠償責任。因冀B×××××號車在被告保險公司處投保了交強險和商業(yè)三者險,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第一款“同時投保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以下簡稱“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商業(yè)保險(以下簡稱“商業(yè)三者險”)的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當事人同時起訴侵權人和保險公司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規(guī)則確定賠償責任:(一)先由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在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二)不足部分,由承保商業(yè)三者險的保險公司根據(jù)保險合同予以賠償;(三)仍有不足的,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guī)定由侵權人予以賠償。”之規(guī)定,對三原告的損失,應先由被告保險公司在交強險限額內予以賠償,不足部分由被告保險公司在商業(yè)三者險賠償限額內承擔70%的賠償責任,仍有不足的,由被告苗雅婧承擔70%的賠償責任。三原告主張的醫(yī)療費以合法有效的票據(jù)為準;死亡賠償金按照河北省2015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標準計算,因發(fā)生事故時李冬來已年滿64周歲,故死亡賠償金計算16年;住院伙食補助費參照當?shù)貒覚C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補助標準50元/天計算;三原告主張的交通費,雖未提交證據(jù),但受害人及必要的護理人員因就醫(yī)確需發(fā)生交通費用,故本院酌定200元;喪葬費按照河北省2015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計算6個月;關于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三原告提交的證據(jù)能夠證實被撫養(yǎng)人裴某某經常居住地為城鎮(zhèn),故被扶養(yǎng)人裴某某生活費按照河北省2015年度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標準計算,因裴某某已年滿75周歲,故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計算5年,另外,三原告稱裴某某育有四個子女,故李冬來應承擔四分之一部分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精神損害撫慰金,根據(jù)侵權人的過錯程度,本院酌定30000元;電動車損失1000元,因未提交證據(jù)予以證實,故不予支持;住院期間購買物品費票據(jù),不符合證據(jù)的法定形式,對證明效力不予認定,對該部分費用不予支持;存尸、火化、購買墓地等費用屬于喪葬費范疇,故不予重復支持;三原告主張的護理費既未提交證據(jù),且根據(jù)李冬來病歷顯示,其住院期間為重癥監(jiān)護,無需親屬護理,故對護理費不予支持;三原告主張的病歷取證費、公證費、修車費、拖車費、處理事故人員誤工、食宿費均無法律依據(jù),不予支持。綜上,被告保險公司應在交強險醫(yī)療費用賠償限額內賠償三原告醫(yī)療費10000元,在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內賠償三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死亡賠償金110000元,剩余390388元由被告保險公司在商業(yè)三者險賠償限額內承擔70%的賠償責任,即390388元×70%=273271.6元。
被告左某某、苗雅婧經本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不影響本案的正常審理,可依法缺席審判。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市分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在冀B×××××號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限額內賠償原告翟某某、裴某某、李濤經濟損失120000元;
二、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市分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在冀B×××××號車第三者責任商業(yè)保險限額內賠償原告翟某某、裴某某、李濤經濟損失273271.6元;
三、駁回原告翟某某、裴某某、李濤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金錢給付義務,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7677元,減半收取計3838.5元,由原告翟某某、裴某某、李濤負擔377.5元,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市分公司負擔3461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趙忠凱
書記員:趙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