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翟某計,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任縣。委托訴訟代理人:柴進輝,河北和陽律師事務(wù)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某(又名老三),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邢臺市橋東區(qū)。原審被告:趙增堂,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任縣。原審被告:翟杏枝,(系趙增堂妻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任縣。原審被告:杜燕芳,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南和縣。原審被告:趙子一,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南和縣。原審被告:趙一浩,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xiàn)住南和縣。原審被告趙子一、趙一浩法定代理人:杜燕芳,(系趙子一、趙一浩的母親)。
翟某計上訴請求:請求二審人民法院依法撤銷任縣人民法院作出的(2017)冀0526民初118號民事判決書中的判決第二項,改判上訴人對借款本金及利息不負連帶責任。事實和理由:一審法院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不當,其判決書中的判決第二項應(yīng)予以撤銷,改判上訴人對借款本金及利息不負連帶責任。趙雷光借被上訴人款的時間是2015年2月18日,借款期限為一年,上訴人作為借款的擔保人,沒有約定保證期間。上訴人的保證期間為借款期滿之日起六個月,即2016年2月18日至2016年8月18日。在此期間,被上訴人沒有起訴,也沒有申請仲裁,也未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因此上訴人應(yīng)免除保證責任。被上訴人從借款至今,從來沒有和上訴人見過面,更不可能給上訴人要過此借款,證明人趙秋會在其出具的證明上和一審開庭筆錄中承認被上訴人沒有向上訴人催要該筆借款。一審法院僅憑證明人趙秋會一人作證,在沒有其他任何證據(jù)佐證的情況下,就認定原告和證明人趙秋會于2016年5月20日向上訴人催要過借款,屬于證據(jù)不足,認定事實錯誤。王某某辯稱,翟某計應(yīng)當承擔連帶責任,因為翟某計是擔保人。趙增堂、翟杏枝、杜燕芳、趙子一、趙一浩未答辯。王某某一審訴訟請求:1、責令被告趙增堂、翟杏枝、杜燕芳、趙子一、趙一浩共同償還原告王某某借款17600元及利息3872元(2016年2月17日-2017年1月16日);2、責令被告趙增堂、翟杏枝、杜燕芳、趙子一、趙一浩共同償付原告王某某2017年1月17日之后的利息(本金17600元,月息2分);3、被告翟某計對上述第1、2項訴訟請求承擔連帶償付責任;4、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趙雷光(已故)系被告杜燕芳前夫,系趙增堂、翟杏枝兒子,系趙子一、趙一浩父親。2015年2月18日,趙雷光經(jīng)趙秋會介紹向原告借款20000元,約定月利率為20‰,期限為一年,原告予扣半年利息,趙雷光實際向原告借款17600元,趙雷光在借款證明上簽了字按了指印,被告翟某計作為擔保人為此筆借款作了擔保在借款證明上簽了字按了指印,趙秋會作為證明人在借款證明上也簽了字按了指印。趙雷光借款后,共給付原告利息4800元。2016年農(nóng)歷2月9日趙雷光去世,原告于2016年5月20日和證明人趙秋會向被告翟某計催要借款,證明人趙秋會于2016年5月20日向被告翟某計催要借款并和被告翟某計一起向被告趙增堂、翟杏枝催要借款,經(jīng)多次催要無果,原告訴至本院。另查明,被告趙增堂、翟杏枝繼承了趙雷光的房產(chǎn)。一審法院認為,趙雷光向原告借款,借款本金應(yīng)按原告實際出借金額17600元計算。因趙雷光給付原告利息4800元,所以利息付到2016年4月8日。趙雷光去世后,因趙雷光的父母趙增堂、翟杏枝繼承了趙雷光的遺產(chǎn),所以被告趙增堂、翟杏枝對原告的債務(wù)在繼承遺產(chǎn)的范圍內(nèi)負有償還責任。原告的借款系被告杜燕芳與趙雷光在夫妻關(guān)系存續(xù)期間所借,根據(jù)相關(guān)法律規(guī)定,該借款被告杜燕芳負有償還責任。被告翟某計辯稱其免除保證責任,因原告于2016年5月20日和證明人趙秋會向被告翟某計催要借款,證明人趙秋會于2016年5月20日向被告翟某計催要借款并和被告翟某計一起向被告趙增堂、翟杏枝催要借款,后經(jīng)多次催要無果,原告才訴至本院,所以被告翟某計不能免除保證責任,因此,對被告翟某計的這一辯駁意見,本院不予支付。原告沒有證據(jù)證明被告趙子一、趙一浩繼承了趙雷光的遺產(chǎn),因此對原告要求被告趙子一、趙一浩償還其借款的訴請,本院依法不予支持。綜上所述,為了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quán)益不受侵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趙增堂、翟杏枝、杜燕芳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nèi)償還原告王某某借款本金17600元及利息(利息從2016年4月9日開始,按約定月利率20‰計算至借款付清日止);二、被告翟某計對償還判決第一項借款本金及利息負連帶責任。三、駁回原告王某某對被告趙子一、趙一浩的訴訟請求。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wù),應(yīng)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wù)利息。案件受理費337元,由被告趙增堂、翟杏枝、杜燕芳、翟某計負擔。二審中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jù),本院對一審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
上訴人翟某計因與被上訴人王某某、原審被告杜燕芳、趙子一、趙增堂、翟杏枝、趙一浩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任縣人民法院(2017)冀0526民初11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7月27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翟某計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柴進輝與被上訴人王某某到庭參加訴訟,原審被告趙增堂、翟杏枝、杜燕芳、趙子一、趙一浩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認為,翟某計作為擔保人、趙秋會作為證明人在趙雷光向王某某出具的欠款條中簽字捺印,視為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欠款條約定借款期限為1年(即2015年2月18日至2016年2月17日),未約定保證期間,應(yīng)當視為保證期間為借款期滿后6個月(即2016年2月18日至2016年8月17日)。趙秋會作為本案證明人,在一審庭審時出庭作證,證明其于2016年5月20日與王某某一起去找過翟某計,要求翟某計承擔保證責任,償還借款,但翟某計推脫不還。翟某計雖主張趙秋會證言與事實不符,但趙秋會系本案的證明人,且翟某計未向本院提供趙秋會證言不實的證據(jù),故對趙秋會證人證言本院予以采納,應(yīng)當視為王某某在保證期間內(nèi)向翟某計主張了權(quán)利,翟某計對本案借貸關(guān)系應(yīng)當承擔連帶保證責任。綜上,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337元,由翟某計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