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繆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青浦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薛麗,上海閏德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告:褚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青浦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楊金龍,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青浦區(qū)。
原告繆某某與被告褚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7月4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同日原告申請對被告的財產(chǎn)進行保全,本院裁定準(zhǔn)許。后被告提供財產(chǎn)作為擔(dān)保并申請解封,本院予以準(zhǔn)許。2019年7月29日,本院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繆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薛麗、被告褚某某到庭參加了訴訟。2019年9月29日,本案再次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薛麗、被告褚某某到庭參加訴訟。原、被告申請庭外和解兩個月。2019年11月6日,本案再次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繆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薛麗、被告褚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楊金龍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繆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被告歸還原告借某本金人民幣135,000元;2.被告支付原告借某利息(以135,000元為本金,按月利率2%,自2019年7月1日起計算至實際歸還之日止);3.本案訴訟費、律師費、保全費由被告承擔(dān)。審理中,原告變更第二項訴請的利息起算點為2019年7月2日。事實和理由:原、被告系親戚關(guān)系。2019年6月29日,被告以歸還別人錢款為由向原告借某135,000元,原告從家中保險箱中拿出135,000元的現(xiàn)金,等被告來家中后交付給被告,被告向原告出具借條、收條各一張,載明借某理由、違約金額、還款時間。原告系低保戶,銀行卡中不能有存款,且原告女兒眼睛需要看病,家中也有一些現(xiàn)金,積蓄來源于原告的工資收入,以及置換房屋后的余款。因被告屆期未還,且催討無果,原告訴諸法院要求判如所請。
被告褚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訟請求。原、被告是親戚關(guān)系。2019年4月初,被告因歸還房屋抵押的銀行利息向原告借某20,000元。原告稱其沒有錢,但有一個放高利貸的朋友,被告同意原告幫忙向放高利貸的朋友借某2萬元。當(dāng)時約定2個星期還清,被告出具了一張25,000元的某某。2019年4月中旬,被告因未還款支付了5,000元的利息。2019年5月初被告又支付了6,000元的利息。在原告要求下,被告出具第二張金額為75,000元的某某,由本金25,000元加上兩個月的利息50,000元。2019年6月29日,原告電話要求被告去原告家中協(xié)商,稱若2019年7月1日前被告能歸還50,000元就再幫被告協(xié)商,若不能歸還,就再計算2個月的利息50,000元,加上之前簽的75,000元,以及10,000元原告的人情費,原告要求被告出具了第三張金額為135,000元的某某和收條。原告所述的6月29日給付135,000元的現(xiàn)金不是事實,被告當(dāng)天去僅寫了借條和收條。前兩張25,000元、75,000元的某某在原告處,被告無法提供。被告認為自始只有20,000元的借某,且出借人為原告的朋友,被告不欠原告錢款。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被告系親戚關(guān)系。2019年6月29日,被告出具借條和收條各一份,借條載明:“今借135000元人民幣(拾叁萬伍仟),借某事由為了還夫妻共同欠款,如未按規(guī)定時間還款,按每月175000違約金補償對方(最少每月結(jié)清補償金),借某人同意于2019年7月1日前還款全額,特立此證?!笔諚l載明:“今收對方已現(xiàn)金方式人民幣135000(拾叁萬伍仟)?!焙笤?、被告因還款一事發(fā)生爭議致訟。
審理中,被告向本院申請對原、被告間的借某事實進行測謊,原告表示同意,但旋即反悔。
以上查明的事實,有以下證據(jù)證明:原、被告的陳述,原告提供的某某、收條等,上述證據(jù)經(jīng)庭審質(zhì)證并經(jīng)本院審核,本院予以確認。
本案爭議的焦點為原、被告間是否存在借貸關(guān)系。
原告認為,被告夫妻在朱家角鎮(zhèn)開了個小吃店,虧了幾十萬元,后被告向朋友借了50萬元,一部分還債,一部分旅游。因無法歸還朋友的借某,被告向銀行貸款90余萬元。又因無法歸還銀行貸款,被告四處向親戚、朋友借某。原告出借給被告的就是本案的135,000元。2017年8月22日,原告將朱家角鎮(zhèn)浦泰路XXX弄XXX號XXX室的房子賣給了案外人周某某,房款2,520,000元。2018年10月30日,原告向案外人戴正法購買了青浦區(qū)崧子浦路XXX弄XXX號XXX室的房子,房款2,100,000元。原告出借的資金來源于房屋置換的余款,且原告從事司機工作,月收入約7,000元。為此原告提供了銀行流水,證明2018年10月原告曾從銀行取款100,000元。原告對被告提供的銀行流水不認可,認為無法證明歸還了原告錢款。原告另提供了原、被告間的聊天記錄,被告說:“也怪我把你拖下水”,“我們都很累,你是最冤枉的”,“你多擔(dān)待”,“你也不要有思想負擔(dān)”,“你現(xiàn)在最好別摻和進來”,證明被告向案外人借某的25,000元與本案無關(guān)。原告說“你去咨詢清楚人家問你要你拿的135,000元。”被告說“我知道。”證明實際借某135,000元。對被告提供的錄音材料,原告認為,錄音中提到的他人是原告一位姓謝的朋友(以下簡稱“小謝”),被告陳述的一張25,000元的某某是發(fā)生在被告與“小謝”之間,被告向“小謝”借某20,000元并出具該張25,000元的某某。2019年8月13日原告替被告向“小謝”清償了這筆錢,并取回了這張25,000的某某,原告于2019年11月6日向法庭提供?!靶≈x”名字原告不知道,也無法提供聯(lián)系方式。對于被告所述的75,000元的某某,原告聽被告說過但沒有見過,是被告在25,000元借某的基礎(chǔ)上自愿寫給“小謝”,作為無法歸還25,000元的補償。被告所述的最后一張借條,原告只是聽說,從未見過。原告說:“我和他(靜成父親)說了,靜成(被告丈夫)也簽了字的,你兒子也簽了字也參與進來,不是錦萍一個人簽的字?!闭f明原告沒見過第三張借條。錄音中原告說“29號之后再說”,說明之前談?wù)摰氖窃?、被告本案的訴訟,原告已經(jīng)起訴,就不想和被告說什么了,之后開始談?wù)摰氖潜桓媾c“小謝”之間的借某,原告作為中間人斡旋。原告說的“律師費、起訴費和保全費你要承擔(dān)的”指的是如“小謝”起訴被告,不是指本案原告起訴被告。原告說的“先把前面2張借條自己收回去,錢還掉,后面的事情我會幫你說話的,能解決的解決”指是如果被告和“小謝”協(xié)商好了,和原告沒有關(guān)系,原告是去幫忙調(diào)解的。原告說:“那天他去過你家后就打電話說要我負責(zé)任,他說錢給在你手里,我到你手里拿,我不管的”是被告和“小謝”達成方案,是打個比方,不是真實的借某多少。原告說:“那么我現(xiàn)在估計他和你說的25,000元和75,000元這兩張借條”是估計,也和本案無關(guān)?!斑@個我沒有辦法……像老鼠接尾巴,我也沒辦法”都是圍繞代償20,000元的事情展開的。錄音中的“這件事就30,000元解決掉”指的是用30,000元拿回25,000元和75,000元兩張借條。原告沒有作為擔(dān)保人簽字,是牽線讓被告向“小謝”借某,原告代償?shù)?0,000元不在本案中主張。
被告對原告房屋置換情況無異議。借條和收條是被告所寫,但是在原告威脅的情況下寫的,原告稱出借錢款的朋友會將被告從房屋中趕走。被告開店虧損、借高利貸以及將房屋抵押給小貸公司借某屬實,小貸公司每個月的利息需要歸還38,000元,為此被告向原告借某。被告對原告的銀行流水有異議,認為原告陳述家中有充足的現(xiàn)金,又陳述需要銀行取現(xiàn)才能出借被告,陳述存在矛盾。被告提供兩筆取現(xiàn)的流水,證明被告曾通過原告歸還6,000元。對于原告提供的聊天記錄真實性無異議,認為:2019年5月6日,被告問“如果我六月底能還掉,也是75,000嗎?”原告回復(fù)“對,那是本金,我意思是一萬多的一個月你要給掉?!钡彆r原告否認存在75,000元的某某。2019年6月24日,被告說“錢今天解決不了。到處都借不到,這幾個月為還銀行的錢都借空了!”原告回復(fù)“那怎么辦呢,我真幫不了你了。”被告說“我現(xiàn)在還在外面想辦法。”原告回復(fù)“我真幫不了你了,晚上他們?nèi)ノ壹?,沒辦法我只能帶過去你家了。”被告說“你再幫我說道說道吧,這兩天我一直在籌錢?!痹嬲f“你要我怎么說啊大姐?!北桓嬲f“再幫我緩一天,叫靜成去他朋友那里湊錢?!痹婊貜?fù)“我晚上九點多才回去,我怎么說啊。本來我讓他們到你那里直接去拿的?!弊C明原告一直向被告追債。6月27日、28日、29日,原告也在向被告催討,被告于6月29日至原告家寫下了135,000元的某某和收條。被告提供了2019年7月10日錄音光盤及文字整理材料一份,以證明被告僅通過原告向案外人借某20,000元,本案所涉135,000元訴訟為虛假訴訟。原告說:“前面對方打電話來和我溝通了,事情都說了,意思讓你還三萬元,什么時候有空,到我這來,我約他過來,把錢還給他,借條還給你,你同意的就這樣操作,不同意的到29號再說,過了29號再說。”證明錄音與本案有直接聯(lián)系,29號是第一次庭審的時間。原告說:“我現(xiàn)在告訴你,你現(xiàn)在的目的是25,000元和75,000元的某某?!迸c被告的陳述相印證,原告要求將這兩筆錢用30,000元解決掉。原告說:“后面的事你聽我的,事情一件件解決,你現(xiàn)在不解決他最后和你一起算,他之前和我說過,你不處理可以的,他不會來找你的,他也知道現(xiàn)在嚴(yán)打,他不回來和你搞得,他一張起訴了,第二張再來,第三張再來起訴,起訴的數(shù)字你逃不掉的,法院開出的發(fā)票只要他贏了,全部你一個人承擔(dān),不是他讓你承擔(dān),只要他贏,是法院要你承擔(dān),你跟國家逃不掉的,你現(xiàn)在跟他不協(xié)商協(xié)商什么時候跟他協(xié)商?!闭f明本案就是原告設(shè)置的圈套。原告說“你現(xiàn)在還給他三萬塊,2張借條還給你?!北桓嬲f:“那最后一張呢?”原告說:“最后一張你自己認為怎么處理的,你自己給個方案,你給的方案,他認為接受的,那最好,明白嗎?你現(xiàn)在的目的是要他把保全的房子撤掉,也就是他的起訴撤掉,不撤掉的話他三年以后他再和你保一次,又是三年,建新給我打電話他死也不會賣掉那套青浦房子的,他哪怕和靜成打官司,你明白嗎?”說明本案的135,000元與25,000元、75,000元是有聯(lián)系的,原告說的第三張借條就是135,000元。被告問:“他最后一張借條拿在手里是什么意思呢?”原告說:“最后一張我早就說了,律師費、起訴費和保全費你要承擔(dān)的,這是百分之一百你承擔(dān)的,你逃不掉的,聽明白了嗎?你要解決的一次性解決也可以,分開解決也可以,隨便你,但是我要和你說清楚,如果你再拖下去,他第二張借條只要律師那一扔,到時候你又逃不掉了,說難聽點他三萬塊不要了,只要法院這點東西,遠遠不止這點金額?!闭f明和本案的135,000元借條有關(guān),被告之前沒有收到起訴。原告說:“我給你個建議一步步來,先把簽名2張借條自己收回去,錢還掉,后面的事情我會幫你說話的,能解決的解決,他也認吃虧點,讓一步就讓一步,但現(xiàn)在法院只要開出的發(fā)票金額多數(shù)你是逃不掉的,但是能夠跟他商量盡量你跟他商量,聽明白了嗎?”說明法院已經(jīng)受理了。原告說“那么現(xiàn)在我估計他和你說25,000元和75,000元這兩張借條,基本大問題沒有,但是不能低于三萬元,這事情能解決嗎?我問你?!北桓妫骸?0,000元?我只借了20,000元,已經(jīng)還了11,000元,你還要我還30,000?!痹妫骸斑@個我沒有辦法,這是前面的事情,我不參與,不清楚,你不要我把牽扯進來,你不要把我拖下水,現(xiàn)在就問你同不同意,你同意的后面的事我再和你一起去找他,你們兩個協(xié)商,能夠協(xié)商那最好,你前面的事情沒有協(xié)商的余地,你不同意那也不談了,反正你根據(jù)單子來走,反正一張一張的接,像老鼠接尾巴,我也沒辦法。”說明原告稱100,000元被告只要歸還30,000元,被告認為30,000元只借了20,000元且已歸還11,000元,原告要求被告繼續(xù)歸還30,000元被告不同意。
本院認為,原告主張原、被告雙方存在135,000元的借貸關(guān)系,其提供的某某和收條為證明民間借貸關(guān)系的初步證據(jù),當(dāng)被告否認與原告間存在借貸事實時,原告需要進一步對款項交付、款項來源等進行說明。原告提供的借某均為現(xiàn)金交付,來源為出借前一年的資金,其提供的取現(xiàn)記錄發(fā)生于2018年10月,尚不足以證明原告的出借能力。結(jié)合原、被告雙方在電話錄音中的陳述,確實提及了3張借條以及案外人、財產(chǎn)保全、撤訴等字眼,甚至原告陳述案外人的某某在原告手上,原告對此的解釋均與常理不符。綜上,民間借貸的發(fā)生需要借貸雙方有借貸的合意與交付的事實,被告否認收到系爭款項,根據(jù)原告提供的證據(jù)材料,原告主張交付事實是否發(fā)生處于真?zhèn)尾幻鞯臓顟B(tài),應(yīng)由原告承擔(dān)舉證證明責(zé)任,故對原告提出雙方有135,000元借貸事實的主張,本院難以支持。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繆某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3,000元,減半收取計1,500元;保全費1,170元,均由原告繆某某負擔(dān)。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dāng)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費紫燕
書記員:黃慶楠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