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綏芬河市海天市場。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某某。
上訴人綏芬河市海天市場(以下簡稱海天市場)因與被上訴人張某某勞動爭議糾紛一案,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3年5月7日作出(2013)牡民終字第140號民事裁定,撤銷綏芬河市人民法院(2012)綏民初字第369號民事判決書,將該案發(fā)回本院重審后,原審法院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原審法院作出判決后,上訴人海天市場不服綏芬河市人民法院作出的(2013)綏民初字第217號第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此案,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在一審中訴稱:原告自2006年5月起在被告處從事保潔員工作,月平均工資為800元。2012年6月,被告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2012年7月,原告向綏芬河市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被告為原告補繳2006年5月至2012年6月的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支付2006年5月至2012年6月的法定假日加班工資7992元、雙休日加班工資42624元、延長勞動時間加班工資44712元;支付未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雙倍工資57600元;支付經濟補償金4800元。2012年9月7日,綏芬河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裁決,要求被告為原告繳納2006年5月至2012年6月的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以及失業(yè)保險。原告不服該裁決,訴訟至法院,要求法院判令被告為原告繳納2006年5月至2012年6月的養(yǎng)老保險24379.53元、醫(yī)療保險9605.88元以及失業(yè)保險3483元;支付2006年5月至2012年6月的法定假日加班工資5184元、雙休日加班工資31104元、延長勞動時間加班工資21384元;支付未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雙倍工資57600元;支付經濟補償金4800元。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在一審中辯稱:原告所述與事實不符。原告在職期間,從未就加班工資及社會保險的問題向被告主張過權利。原告到被告處工作的時間不詳,原告所稱入職時間為2006年5月無證據(jù)證實。原告在工作期間,被告曾提出為原告繳納社會保險,但因涉及到個人需繳納一部分金額,原告不同意繳納。為此,原、被告約定,將社會保險中被告應承擔的部分以工資的形式發(fā)給原告,因此原告的工資要比相同崗位上的其他人員高出200元到300元。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加班工資的訴訟請求沒有事實依據(jù),被告從未要求原告加過班;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其雙倍工資的訴訟請求早已超過仲裁時效和訴訟時效;原告要求被告支付經濟補償金的訴訟請求沒有依據(jù),原告是主動離開被告單位的,被告從未提出辭退原告,也未同原告協(xié)商解除勞動合同。故請法院依法判令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原判認定,綏芬河市海天市場系個人獨資企業(yè),于2005年1月27日經工商管理部門核準注冊成立,投資人系崔曉森。2006年5月起,原告張某某開始在被告處工作。原告在被告處工作期間,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被告一直未給原告繳納社會保險。原告稱其在被告處工作期間月均工資為800元,被告對此雖有異議,但在訴訟中未向法庭提交原告最近一年來的工資單。原告在被告處工作期間,早晨7點20上班,晚間18點20下班,中午不休息,換班吃飯,春節(jié)期間休息,其它節(jié)假日不休息,被告未給付過原告加班工資,未安排補休。被告雖對上述工休時間有異議,但在訴訟中未向法庭提交原告的工勤記錄或上、下班記錄。2012年2月8日,綏芬河市海天市場制定了一份電工班上下班時刻表,規(guī)定早晨上班時間為7點20分,晚間下班時間為18點20分。2012年3月29日,海天市場投資人由崔曉森變更為康濱。2012年9月21日,海天市場投資人由康濱變更為李春忠。2012年7月2日,原告向綏芬河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要求被告為其補簽書面勞動合同、補繳養(yǎng)老保險、醫(yī)療保險以及失業(yè)保險、支付2006年5月至2012年6月的法定假日加班工資7992元、雙休日加班工資42624元、延長勞動時間加班工資44712元。同月10日,原、被告雙方就上述勞動爭議未能協(xié)商一致,原告離開被告公司。2012年7月25日,原告向綏芬河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增加仲裁申請,要求被告支付未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雙倍工資57600元,支付經濟補償金4800元。2012年9月7日,綏芬河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決定:被告為原告繳納自2006年5月至2012年6月的養(yǎng)老保險24379.53元,其中單位繳納17890.65元、個人繳納6488.88元;醫(yī)療保險9605.88元,其中單位繳納7471.24元,個人繳納2134.64元;失業(yè)保險3483元,其中單位繳納2322元,個人繳納1161元。原告不服該仲裁裁決,訴訟至法院,要求法院判令被告為原告繳納2006年5月至2012年6月的養(yǎng)老保險24379.53元、醫(yī)療保險9605.88元以及失業(yè)保險3483元;支付2006年5月至2012年6月的法定假日加班工資5184元、雙休日加班工資31104元、延長勞動時間加班工資21384元;支付未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雙倍工資57600元;支付經濟補償金4800元。
原判認為,原、被告雖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但已形成事實勞動關系。被告雖然對原告的入職時間有異議,但未提供相關證據(jù)證明其主張,故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的勞動關系,自2006年5月起成立。在原、被告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雖然被告的投資人發(fā)生變更,但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被告應自雙方勞動關系成立之日起,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繳費單位逾期拒不繳納社會保險費、滯納金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稅務機關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征繳。用人單位、勞動者和社保機構就欠繳事宜發(fā)生爭議,是征收與繳納之間的糾紛,屬于行政管理的范疇,帶有社會管理的性質,因用人單位欠繳或拒絕繳納社會保險費引發(fā)的糾紛,不屬于民事案件受案范圍,故應駁回原告要求被告向社會保險機構交納2006年5月至2012年6月的養(yǎng)老、醫(yī)療、失業(yè)保險費的訴訟請求。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索要加班工資的時限應為一年,因此原告主張2011年6月份以前的加班工資的訴訟請求已超過訴訟時效,本院不予支持,本院僅保護原告最近一年的加班工資。一年的法定假期為11天,扣除原告春節(jié)期間休息的3天法定假日,原告主張每年按8天計算法定假日加班工資,未超過合理數(shù)額,本院予以支持。按月工資800元計算,原告的日工資應為36.78元,乘以8天,乘以300%,原告的法定假日加班工資應為882.72元,故本院對原告主張的法定假日加班工資882.72元予以支持,超出部分不予保護。原告主張每月按6天計算雙休日加班天數(shù),未超過合理數(shù)額,本院予以確認。一年12個月乘以每個月6天休息日,等于72天,乘以日工資36.78元,乘以200%,休息日工資應為5296.32元。故本院對原告主張的雙休日加班工資5296.32元予以支持,超出部分不予保護。原告日在崗工作時間從7:20分至18:20分達11小時,原告按每月22天,每天2小時計算延長工作時間,未超過原告實際的月工作天數(shù)及延長的工作時間,本院予以支持。原告日工資為36.78元,除以8小時,原告每小時工資應為4.59元,一年12個月每月按22天計算,每天按2小時計算,乘以150%,原告的延長工作時間加班工資應為3635.28元。故本院對原告主張的延長工作時間加班工資3635.28元予以支持,超出部分不予保護。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1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被告綏芬河市海天市場與勞動者原告張某某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原告與被告之間屬于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且原告與被告之間形成事實勞動關系已超過一年以上,原告主張未簽訂勞動合同給付雙倍工資的請求已超過法定期限,故本院對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未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雙倍工資57600元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原告在被告處工作期間,被告未給原告交繳社會保險費,原告向仲裁委提出勞動仲裁后離開被告單位,解除了雙方的勞動合同,作為用人單位的被告應當向原告支付經濟補償,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被告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1年支付1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原告在被告處共工作6年多的時間,原告主張6個月的經濟補償金未超過合理數(shù)額,本院予以支持,原告的月工資為800元,乘以6個月,經濟補償金應為4800元,故本院對原告要求被告支付經濟補償金4800元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本案屬勞動爭議糾紛,故應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六條、第四十條、第四十四條、第一百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三款、第三十八條、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第二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司法解釋(三)》﹥第一條,《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二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六條、第四十條、第四十四條、第一百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三款、第三十八條、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法》第二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司法解釋(三)》﹥第一條,《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二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綏芬河市海天市場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給付原告張某某法定假日加班工資882.72元、雙休日加班工資5296.32元、延長工作時間加班工資7508.16元;
二、被告綏芬河市海天市場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給付原告張某某經濟補償金4800元;
三、駁回原告張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0元,由被告綏芬河市海天市場負擔。
根據(jù)當事人陳述,結合一審訴辯主張,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查明的事實相一致。
本院認為,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受國家法律的保護。關于雙倍工資問題。本案中,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形成事實勞動關系已超過一年以上,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三款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1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屬于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其主張未簽訂勞動合同給付雙倍工資的請求已超過法定期限,二審中其當庭提出撤回該項訴訟請求。但應根據(jù)上訴人在仲裁委及一審中請求給付經濟補償金的請求,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的規(guī)定,給付經濟補償金,給付標準應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guī)定和,每滿一年給付一個月的經濟補償,不到6個月的,按照半個月的工資給付補償。原審判決保護并無不當,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成立,不予支持。
關于休息日、法定假日加班費問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又根據(jù)《人保部有關負責人解答中秋國慶長假加班工資算法》中,索要加班費時限為一年。原審判決保護是正確的。上訴人的該項上訴理由不成立,不予支持。
關于社會保險問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百條的規(guī)定,用人單位無故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繳納。根據(jù)《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二十六條規(guī)定,繳費單位逾期拒不繳納社會保險費、滯納金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稅務機關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征繳。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司法解釋(三)》第一條的規(guī)定,用人單位、勞動者和社保機構就欠繳等發(fā)生爭議,是征收與繳納之間的糾紛,屬于行政管理的范疇,帶有社會管理的性質,不是單一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社保爭議。因此,對于那些已經由用人單位辦理了社保手續(xù),但因用人單位欠繳或者拒絕繳納社會保險費引發(fā)的糾紛,不屬于民事案件受案范圍。原審判決保護上訴人的社會保險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此項請求不屬于民事案件受案。原審判決未予支持是正確的。
綜上,原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元,由上訴人綏芬河市海天市場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姚 波 審 判 員 周曉光 代理審判員 李慧宇
書記員:李莎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