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經(jīng)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原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對外貿易仲裁委員會,下稱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根據(jù)申請人中國××公司與第一被申請人中國××公司于1998年10月29日簽訂的《經(jīng)銷合約》中的仲裁條款,及申請人下屬××分公司與第二被申請人××先生(中國籍,第一被申請人的法定代表人)簽訂的《質押合同》中的仲裁條款以及申請人于2000年1月7日向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提交的書面仲裁申請,受理了上述合同項下爭議仲裁案。
仲裁委員會根據(jù)《仲裁規(guī)則》規(guī)定成立以×××為獨任仲裁員的仲裁庭,審理本案。
仲裁庭分別于2000年3月6日和2000年3月31日在上海開庭審理本案。三方當事人均到庭作了口頭陳述和辯論、并回答了仲裁庭的提問。仲裁庭在詳細審閱了申請人的仲裁申請書,二被申請人的書面答辯及三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jù)材料并聽取了三方當事人在開庭過程中的陳述后,根據(jù)事實和法律作出裁決。
本案案情、仲裁庭意見和裁決如下:
一、案情
申請人與第一被申請人于1998年10月29日簽訂了一份“經(jīng)銷合約”(以下均簡稱為合同)。該合約載明,申請人委托第一被申請人在××省××市經(jīng)銷唯潔雅清風牌生活用紙。其中,與本案爭議有關的合同條款如下:
合同第4條第2款:甲方(本案之申請人,下同)可按市場需要改變價格,但須提前10天通知乙方(本案之第一被申請人,下同),(當甲方調低售價時,乙方提出通知日隔天之乙方倉庫庫存量與在途中之進貨量經(jīng)甲方核對無誤,以產(chǎn)品補足價差);
合同第7條:
1.乙方向甲方所購產(chǎn)品之貨款,乙方應依回款條約遵行之;
2.任何因乙方的延遲付款應按中國人民銀行的規(guī)定計算相應利息。
合同第12條:任何一方違反本合同中的任一條款,守約方得立即解除本合同,并請求違約方賠償守約方由違約行為造成的損失。
1999年1月24日,以申請人下屬××分公司為甲方與以第二被申請人××先生(即第一被申請人之法定代表人)為乙方,簽訂了一份《質押合同》,第一被申請人在此合同乙方公章處蓋了章。該合同中規(guī)定:乙方(第二被申請人,下同)自愿將其合法擁有的匯票、本票、支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股票(以下簡稱“質物”……)交付與甲方,向甲方出質,以擔保甲方和乙方所簽訂之全部商品購銷合同的全面履行。質押范圍:甲方所執(zhí)有乙方簽發(fā)、承兌、背書或保證之票據(jù)及于過去、現(xiàn)在或將來向甲方購買其產(chǎn)品因而發(fā)生之貨款、利息及因乙方違約發(fā)生之違約金或其他負連帶保證責任之款項損害賠償金,在人民幣50萬元范圍內乙方均愿以所供質物,任由甲方依法折價或以拍賣、變賣質物所得價款優(yōu)先受償;質押期限:質押期限至乙方過去、現(xiàn)在及將來對甲方所負之一切債務全部清償為止;甲方權利之行使:乙方依照本合同所發(fā)生的一切債務(詳如……質押范圍),未依約定清償時,甲方均得將擔保質權標的物拍賣或買賣或依法折價以取得清償與賠償,其以定期存款單設定質權的,并得由甲方持向授受存款機關,請求終止存款契約取得相當金額的存款受清償。提供人及乙方對甲方權利的行使絕無異議。
自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期間,第一被申請人從申請人及其××分公司共計收到貨物6266件,計人民幣762937.85元。第一被申請人已付貨款共計人民幣492676.86元,尚余欠款人民幣270260.99元未付。為此,雙方產(chǎn)生爭議,無法協(xié)商解決,申請人遂提請仲裁。申請人提出的仲裁請求為:
1.裁決被申請人支付貨款人民幣270260.99元;
2.裁決被申請人支付延遲付款違約金人民幣19200.00元;
3.請求裁決如第一被申請人拒不還款,則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市分行將第二被申請人20萬元存款直接付給申請人,并裁決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市分行將第二被申請人的20萬元存款在質押期間的利息兌付給申請人;
4.請求裁決由被申請人承擔本仲裁所發(fā)生的全部費用。
申請人在本案第二次開庭時,提出變更仲裁請求,并在庭上提交了書面申請,經(jīng)仲裁庭同意后,申請人的仲裁請求變更為:
1.請求裁決被申請人立即償還申請人20萬元人民幣貨款,并承擔逾期付款利息(從1999年5月16日起計算至貨款全部清償之日止)及所有的仲裁費用;
2.請求裁決申請人將第二被申請人出質的20萬元存款用于清償上述20萬元人民幣欠款、逾期付款利息(從1999年5月16日起計算至貨款全部清償之日止)和所有的仲裁費用;
3.請求裁決第二被申請人承擔申請人為實現(xiàn)質權所支出的所有費用。
申請人訴稱:
自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期間,申請人及其××分公司向第一被申請人指定的××市×廣告經(jīng)營公司××經(jīng)營部(下稱××廣告公司)銷售貨品6266件,共計金額762937.85元,××廣告公司收到全部貨品后,共向申請人付款492676.86元,尚欠貨款270260.99元。在1998年12月至1999年4月雙方在滾動交易過程中,第一被申請人為了擔保與申請人簽訂的購銷合同能全面履行,第二被申請人與申請人下屬××分公司簽訂了一份質押合同,由第二被申請人將其所有的20萬元存單作為質物,向申請人下屬武漢分公司提供質押。申請人屢次催討270260.99元貨物欠款,均未果,有鑒于此,申請人遂要求第一被申請人清償貨款,以第二被申請人質押之款項抵償,并賠償仲裁費等。
被申請人辯稱:
除了合約和《質押合同》之外,雙方于1999年2月26日,還簽訂過一份《補充協(xié)議》(以下均稱協(xié)議),其中約定:3月中旬在××市設立經(jīng)銷部,由經(jīng)銷商幫銷1000箱紙品,并在該市做廣告,由申請人支付第一被申請人4100箱貨物倉庫費用的一半。第一被申請人于1999年2月27日辦理承兌匯票,由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市分行出具了辦理承兌匯票的證明,申請人于1999年3月2日發(fā)貨到××市,被申請人支付了3萬元租金租用了倉庫貯存該批貨物。期間,第一被申請人通知申請人領取了45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1999年3月10日,申請人以經(jīng)辦人調離為由,單方要求變更協(xié)議,經(jīng)雙方友好協(xié)商,第一被申請人于1999年3月28日支付給申請人現(xiàn)金人民幣20萬元,之后,申請人又拒不履行協(xié)議之內容。1999年4月7日,雙方再次協(xié)商,在履行原協(xié)議的基礎上,又簽訂了一份新的補充協(xié)議,其中約定,“第一被申請人于1999年4月19日電匯222815.74元人民幣給申請人。余額20萬元在1999年5月15日付清”第一被申請人認為其有權拒付部分貨款,因實際欠申請人93604.60元人民幣。理由是:根據(jù)本案合同第4條第2款的規(guī)定:甲方可按市場需要改變價格,但需提前10天通知乙方,(當甲方調低售價時,乙方提出通知日隔天之乙方倉庫庫存量與在途中之進貨量經(jīng)甲方核對無誤,以產(chǎn)品補足價差),據(jù)此,申請人已違約在先,若按合同履行,申請人應補足3、4月份由申請人下達的通路促銷價差37737元人民幣;依據(jù)補充協(xié)議的約定,申請人應承擔30000元人民幣倉庫租金的一半,1999年3月,申請人已支付3000元人民幣,尚余12000元未付;申請人應支付委托第一被申請人負責銷售業(yè)務員3人10個月的工資15000元人民幣;根據(jù)中國人民銀行規(guī)定,貨款占用損失19200元人民幣;1999年1月26日,申請人在××市召開訂貨會,申請人應償付第一被申請人代付費用22459元人民幣。綜上,第一被申請人認為其應付給申請人的貨款為93604.6人民幣。
2000年3月31日,在第二次開庭審理中,申請人遞交了變更仲裁請求的申請,其中對第一被申請人的答辯也作出了相應的答辯,內容如下:
1.被申請人才交的協(xié)議書,其中沒有約定仲裁條款,申請人不認同予以仲裁解決。
2.被申請人答辯書中提出有關申請人促銷計劃折讓事宜,申請人認為:根據(jù)合同第2條,贈品贈送通路與被申請人無關,申請人已將所有折讓(包括2月份折讓)從被申請人總欠款金額中扣除了;被申請人提供的庫存狀況證明申請人無從確認,被申請人也從未向申請人提出核對庫存。
3.根據(jù)1999年4月17日的補充協(xié)議第2條,申請人在××市已招聘了業(yè)務員,被申請人對此也已當庭認可。
4.因第一被申請人至今拒不還款,根據(jù)《質押合同》,出質人(存單存款人)第二被申請人應當承擔擔保償付義務,第一被申請人對此也蓋章確認,非常明確表明了擔保的債權是第一被申請人欠款等,根據(jù)中國《民法通則》和《擔保法》的有關規(guī)定,申請人有權依法處分質物。
被申請人未在庭后補交新的證據(jù)材料。
二、仲裁庭意見
1.關于本案的主體
本案合同的當事人是申請人和第一被申請人,《質押合同》的當事人為申請人下屬××分公司與第二被申請人。根據(jù)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12條的規(guī)定:分公司不具有企業(yè)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故申請人下屬××分公司不作為本案的申請人。申請人下屬××分公司與第二被申請人分別作為質押合同的甲乙雙方訂立了上述合同,且第一被申請人在乙方公章處也蓋了公章。經(jīng)仲裁庭審理,依據(jù)雙方的約定及實際情況,質押合同確系擔保了合同作為主合同的實際履行。故仲裁庭認為本案質押合同的乙方,即第一被申請人的法定代表人作為第二被申請人參加本案的審理于法有據(jù)。
2.關于本案合同爭議項下之貨款
在庭審中,雙方當事人均對本案第一被申請人已收到申請人及申請人下屬××分公司向其銷售的貨品這一事實作出了認定。在本案兩次庭審中,被申請人承認以上貨物之欠款共計20萬元人民幣。第一被申請人在答辯時認為,由于申請人未完全履行合同及雙方簽訂的補充協(xié)議的約定,故應該扣除部分款項。仲裁庭已認定申請人武漢分公司與第一被申請人于1999年4月17日簽訂的補充協(xié)議是合法有效的。其中第1條規(guī)定:乙方(第一被申請人,下同)所欠甲方(申請人,下同)貨款合計422815.74元,1999年4月19日付222815.74元(匯票)給甲方。余款200000元在1999年5月15日付清(匯票);該款到賬時將乙方的200000元存折質押交還乙方、……。此后,第一被申請人支付了222815.74元。據(jù)此,仲裁庭認定本案第一被申請人尚未向申請人償付貨款200000元。第一被申請人在答辯中提出的各項扣除款項,仲裁庭認為:關于3、4月份通路促銷價差37737元,由于證據(jù)不足,且在合同中也并無確切約定,仲裁庭不予支持;關于倉庫費用12000元人民幣,3名銷售業(yè)務員10個月的工資15000元人民幣,貨款占用損失19200元人民幣以及第一被申請人代申請人支付的會議招待費用22459元人民幣,鑒于上述費用支出之責任確系申請人所為之證據(jù)均不足,故仲裁庭也無法支持。
有鑒于此,仲裁庭認為,第一被申請人應當償付申請人貨款200000元人民幣。根據(jù)本案合同實際履行情況,申請人在銷售過程中也非合同之完全守約方,故仲裁庭對申請人逾期付款利息的請求不予支持。
3.關于質押
1999年1月29日,本案當事人簽訂了一份《質押合同》,其中對質押范圍、質押期限、甲方(申請人)權利之行使等事項均作出了明確的約定,申請人、第二被申請人(即第一被申請人的法定代表人)分別簽字、蓋章,第一被申請人在乙方公章處蓋了章。該份合同明確寫明“乙方向甲方出質,以擔保甲方和乙方所簽訂之全部商品購銷合同的全面履行?!惫手俨猛フJ為,本案質押合同確系擔保本案經(jīng)銷合同發(fā)生的債務的履行。有鑒于此,本案以審理合同為主。1999年1月29日,由申請人下屬××分公司與第一、第二被申請人共同訂立一份“質權設定通知書”,其受文者為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市分行。其內容為:“存款人××(第二被申請人)為擔保申請人下屬××分公司(質權人)債權起見,茲檢附后表列質物明細表所載存單請貴行登記后將該存單提交質權人。嗣后,非經(jīng)質權人向貴行提出(質權消滅通知書),存款人絕不退予處分存款?!备鶕?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的規(guī)定,本案質押合同合法有效。第一、第二被申請人對此內容均未作出答辯。仲裁庭認為,被申請人應履行質押合同的約定,確保經(jīng)銷合同產(chǎn)生的債權之履行。第二被申請人應以出質的人民幣20萬元存款清償欠付的貨款。鑒于質押合同中并未對實現(xiàn)質權所支出的費用有明確約定,故仲裁庭不予支持。
三、裁決
本案裁決如下:
1.第一被申請人向申請人償還貨款20萬元人民幣;
2.第二被申請人出質的20萬元人民幣存款可用以清償裁決第1項中確認的貨款;
3.駁回申請人的其他仲裁請求;
4.本案仲裁費由申請人承擔20%,第一、第二被申請人連帶承擔80%。
本裁決為終局裁決。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