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米高蒲某(上海)人才服務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靜安區(qū)。
法定代表人:KOHCHONGJIN,亞太區(qū)財務總監(jiān)。
委托訴訟代理人:陸智潛,上海方旭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上海成某五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qū)碧波路XXX號XXX樓XXX室。
法定代表人:楊芹,執(zhí)行董事。
委托訴訟代理人:錢曉鳳,北京觀韜中茂(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項晨,北京觀韜中茂(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米高蒲某(上海)人才服務有限公司與被告上海成某五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服務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2月2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本院分別于2018年4月3日、6月13日、8月14日及8月2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陸智潛、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錢曉鳳、項晨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米高蒲某(上海)人才服務有限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向原告支付首席采購供應鏈運營職位(曹凱)剩余服務費人民幣(以下幣種同)58,000元、人力資源職位(陸術)剩余服務費80,500元、管理會計/財務分析經(jīng)理職位第一期服務費32,000元、類金融財務高管職位第一期服務費32,000元、銷售高管職位第二期服務費100,000元,合計302,500元;2、判令被告賠償原告逾期付款違約金(分別以58,000元為本金,從2017年7月21日起算;以80,500元為本金,從2017年9月27日起算;以32,000元為本金,從2017年7月28日起算;以32,000元為本金,從2017年7月28日起算;以100,000元為本金,從2017年10月10日起算;上述違約金均按照每日萬分之五計算至判決生效之日);3、本案訴訟費、保全費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2017年5月,被告委托原告提供人力資源、銷售運營、物流運營、采購供應鏈運營、財務執(zhí)行五大類職位的人才選聘服務,雙方簽訂《人才推薦服務合同》一份,約定稅前年薪壹佰萬元以下的,服務費為稅前年薪總額的25%;稅前年薪壹佰萬元以上的,服務費為稅前年薪總額的30%;合同簽訂且搜尋任務開始時,被告將就每一個委托招聘職位向原告預付32,000元,剩余費用在人選入職后支付;被告應在收到原告付款通知之日起的三個工作日內,核實并支付付款金額;若被告未按約支付服務費的,每逾期一日需按應付未付費用的萬分之五向原告支付違約金。對于首席采購供應鏈運營職位,原告按約向被告成功推薦曹凱,被告于2017年7月5日向曹凱發(fā)出《錄用通知書》,年薪360,000元,曹凱于2017年7月17日入職,故被告按約應支付原告服務費90,000元,但被告僅支付32,000元啟動費用,就剩余服務費58,000元原告于2017年7月17日向被告開具付款通知書,故被告按約應在2017年7月20日付款,但被告至今未付款,應承擔逾期付款責任。對于人力資源職位,原告按約向被告成功推薦陸術,被告于2017年8月1日向陸術發(fā)出《入職意向確認函》,年薪450,000元,陸術于2017年8月8日入職,故被告按約應支付原告服務費112,500元,但被告僅支付32,000元啟動費用,就剩余服務費80,500元,被告員工江容麗于2017年9月21日確認該筆欠款,故被告按約應在2017年9月26日付款,但被告至今未付款,應承擔逾期付款責任。另外,2017年7月26日,原、被告再次簽訂《人才推薦服務合同》一份,約定被告委托原告招聘財務內控分析、銷售高管等職位,非銷售崗位且稅前年薪壹佰萬元以下的,服務費為稅前年薪總額的25%;銷售崗位或稅前年薪壹佰萬元以上的,服務費為稅前年薪總額的30%;針對財務內控分析崗位,原告于任務開始之時收取32,000元作為第一期服務費,剩余服務費將于候選人入職之后收??;針對銷售高管崗位,原告于任務開始之時收取100,000元作為第一期服務費,于提供候選人名單時收取100,000元作為第二期服務費,剩余服務費將于候選人入職之后收??;被告應在收到原告付款通知之日起的三個工作日內,核實并支付付款金額;若被告未按約支付服務費的,每逾期一日需按應付未付費用的萬分之五向原告支付違約金。針對財務內控分析職位,2017年7月24日,被告員工龔奕姮微信要求原告員工文楠楠啟動管理會計、財務/類金融職位招聘。原告根據(jù)被告要求啟動了管理會計、財務/類金融兩個職位的人才搜索工作,故被告按約應分別支付原告第一期服務費32,000元、32,000元。2017年7月24日,原告向被告發(fā)出上述兩個職位第一期服務費合計64,000元的付款通知,故被告按約應在2017年7月27日付款,但被告至今未付款,應承擔逾期付款責任。對于銷售高管職位,原告于2017年9月28日向被告推薦了翟強、張利榮、曾俊生、顧俊和林璐五名候選人,被告于2017年10月11日組織面試,被告員工龔奕姮于2017年10月14日確認翟強和張利榮面試合格,被告員工龔奕姮于2017年10月20日向原告確認翟強入職年薪350,000元及張利榮入職年薪600,000元。被告僅按約支付第一期服務費100,000元,原告于2017年9月30日向被告開具了第二期服務費100,000元的付款通知書,故被告按約應在2017年10月9日付款,但被告至今未付款,應承擔逾期付款責任。
被告上海成某五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辯稱:雙方于2017年7月26日簽訂的《人才推薦服務合同》僅針對財務內控分析和銷售高管職位,原告主張的其余四個職位屬于2017年5月2日簽訂的《人才推薦服務合同》推薦職位范圍,兩份合同相互獨立,屬于兩個法律關系,不應在一案中處理。被告在答辯狀中承認原告推薦了采購供應鏈運營職位,但曹凱于2017年7月17日入職3天后,于2017年7月21日自行離職;審理中,被告又表示曹凱未入職,于2017年7月21日不辭而別。被告已付首席采購供應鏈運營職位32,000元預付款,原告未按約履行合同義務,故不同意支付剩余服務費。原告推薦了人力資源職位,但陸術僅與被告于2017年8月4日簽訂《項目制服務協(xié)議》,不是勞動合同,入職沒多久后,發(fā)現(xiàn)不能完成指標,雙方協(xié)商于2017年9月25日解約。被告已付人力資源職位32,000萬元預付款,原告未按約履行合同義務,故不同意支付剩余服務費。原告推薦的銷售高管職位候選人未能通過被告錄用面試,原告未按約履行合同義務,故不同意支付銷售高管職位第二期服務費100,000元;對于被告已預付的100,000元服務費,將和原告協(xié)商處理。被告沒有委托原告做財務內控分析崗位的人才推薦,被告在2017年7月24日委托原告推薦管理會計/財務分析經(jīng)理、類金融財務高管職位,是在簽訂2017年7月26日《人才推薦服務合同》之前。管理會計/財務分析經(jīng)理和類金融財務高管職務的招聘項目未正式啟動,原告也從未推薦過相應人選,原告未按約履行合同義務,故不同意支付服務費。綜上,要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經(jīng)審理查明:一、2017年5月2日,被告(甲方)與原告(乙方)簽訂《人才推薦服務合同》一份,約定雙方經(jīng)協(xié)商,就甲方委托乙方為甲方推薦人才事宜達成如下協(xié)議。合同第一條招聘職位及要求約定,甲方需要乙方推薦人才的崗位,乙方可以從甲方指定網(wǎng)站直接下載或由甲方另行告知;乙方需按合同附件《獵聘要則》所約定的要求和流程為甲方推薦相應職位的人才。合同第二條服務費約定,甲方按乙方成功推薦人員的第一年稅前年薪總額的如下比例向乙方支付服務費:稅前年薪壹佰萬元以下的,服務費為稅前年薪總額的25%;稅前年薪壹佰萬元以上的,服務費為稅前年薪總額的30%;雙方確認,按上述比例計算的服務費如低于85,000元的,按85,000元計。如甲方發(fā)送給乙方的《錄取通知書》中未明確稅前年薪總額,則按《錄用通知書》中確定的聘用人員的月薪*12計算該人員的稅前年薪總額。合同第三條保證期約定,乙方就其成功推薦的候選人提供3個月的保證期,自該候選人正式入職甲方之日起算。保證期內,如乙方成功推薦的候選人主動從甲方離職或因不符合甲方職位要求被甲方辭退,如甲方已將相應的服務費支付給乙方的,則乙方負責免費再次推薦該職位替代候選人;如乙方再次推薦的候選人未能獲得甲方錄用的,甲方已付的服務費可按照離職候選人實際服務不足保證期的期限占整個保證期的比例用于抵扣甲方就其他職位應付的服務費。甲方應當在候選人離職之日起的10日內書面通知乙方(可通過郵件告知),并應說明離職原因。合同第四條付款約定,合同簽訂且搜尋任務開始時,甲方將就每一個委托招聘職位向乙方預付32,000元,剩余費用根據(jù)本條第2款約定在人選入職后支付,預付款恕不退還。乙方推薦人員入職甲方,視為乙方成功推薦,屆時乙方可向甲方開具付款通知書,乙方應在收款后立即開具相應稅務發(fā)票,甲方亦應提供開具發(fā)票所必需的稅務登記信息。甲方應在收到乙方付款通知之日起的三個工作日內,核實并支付付款金額;甲方如對付款通知內容有異議的,應于收到付款通知之日起兩個工作日內向乙方提出異議,否則視為對付款通知內容無異議。合同第七條乙方權利義務約定,乙方應高效推進項目運作,積極與甲方協(xié)調溝通,全面收集目標人選信息,面試甄選候選人,科學評價候選人,準確及時提供候選人初試報告及調查報告,并通知協(xié)助候選人上崗。乙方應根據(jù)行業(yè)慣例及甲方的要求對候選人的背景做詳細、完整的背景(包括候選人工資賬戶的真實銀行流水、學歷學位證書、原就職單位崗位職責以及業(yè)績表現(xiàn)等)調查,并匯總在調查報告中。合同第八條違約責任約定,若甲方未按約支付服務費的,每逾期一日需按應付未付費用的萬分之五向乙方支付違約金。如乙方未盡到調查義務,向甲方提供的候選人相關信息存在不真實或不完整的情形,乙方應賠償甲方實際損失(賠償額不超過乙方就該候選人已收取費用)。合同第十條約定,本合同履行期滿,合同終止。合同終止后,甲方仍需支付依本合同下所有應支付款項。合同第十三條約定,本協(xié)議有效期1年,自雙方蓋章之日起算。合同附件獵聘要則規(guī)定,甲方公司向入圍的獵頭公司開放高管崗位進行獵聘,要則如下:一、開放高管崗位范圍:集團各專業(yè)委員會(事業(yè)部)首席執(zhí)行(運營官)、總(副總)師、IT部門系統(tǒng)工作室首席產(chǎn)品經(jīng)理;......四、獵聘流程:崗位調研(按甲方單位每個應聘崗位專業(yè)性要求做每個崗位的獵聘方案)、人才匹配、參觀交流、初步談判、正式面試、背景調查和入職溝通、正式OFFER流程和確定崗位說明書、為期不超過3個月的轉正考核。
2017年5月3日,被告員工江容麗電子郵件回復原告員工陳慧潔,內容為:先招首席人力執(zhí)行、首席銷售運營、首席物流運營、首席供應鏈運營、首席運營財務執(zhí)行,這5個職位,沒首席,總師和副總師也可以先找,其他合適的均可以推薦。2017年5月9日,被告支付原告96,000元服務費(其中含案外首席物流執(zhí)行官職位服務費32,000元)。2017年5月12日,被告員工江容麗電子郵件回復原告員工陳慧潔,內容為:我司已經(jīng)支付的96,000元項目啟動費,為首席人力資源、首席物流執(zhí)行官、首席采供鏈三個崗位的預付款。
二、關于首席采購供應鏈運營職位,2017年7月6日,曹凱發(fā)送電子郵件給原告員工王衛(wèi)衛(wèi),郵件附件為曹凱于2017年7月5日簽名并加蓋有被告公章的《錄用通知書》,載明曹凱入職職位為采購管理副總監(jiān),年薪稅前36萬元,報到日期為2017年7月17日,本人確認已收到被告錄用通知書,并自愿接受錄用通知書上提供的職位。
2017年7月17日,原告員工陳雪彥通過電子郵件向被告員工龔奕姮發(fā)送付款通知,要求被告支付曹凱的人才選聘服務費用。
2017年7月24日,原告員工王衛(wèi)衛(wèi)發(fā)送電子郵件給被告員工龔奕姮、江容麗,內容為被告在收到付款通知的三日起,應當支付剩余的尾款58,000元,7月17日原告已經(jīng)將付款通知發(fā)給被告,至今未收到付款。
2017年8月24日,原告員工王衛(wèi)衛(wèi)發(fā)送電子郵件給被告員工龔奕姮,內容為昨天得到通知,候選人曹凱已經(jīng)離開被告,我這邊會立刻把人補上給你們,你看下你們最快面試的時間什么時候可以,我的發(fā)票已經(jīng)開出一個多月,到目前沒有付款。
同日,被告員工龔奕姮回復原告員工王衛(wèi)衛(wèi)電子郵件,內容為確認曹凱已離職,工作疏忽導致未及時反饋,深表歉意,付款事宜會跟進,具體時間節(jié)點下周一回復。
2017年9月12日,被告員工江容麗回復原告員工王衛(wèi)衛(wèi)電子郵件,內容為貴司付款申請我先報公司吧,因為非正常付款,如果公司同意特批支付,也是可以先付款的。
另查明,曹凱已離職。審理中,原告表示,曹凱在2017年7月17日入職,鑒于被告在2017年8月23日通知原告曹凱離職,為審理方便,按合同約定,認可曹凱在2017年8月13日離職。被告表示,曹凱在2017年7月21日不辭而別,未辦理離職手續(xù),但被告未提供證據(jù)證明曹凱離開時間。
三、關于人力資源職位,2017年9月13日,原告員工顏菁發(fā)送電子郵件給被告員工江容麗,內容為我們財務今天會寄出陸術的招聘費發(fā)票,附件是他的OFFER,招聘費450,000*0.25-32,000(預付款)=80,500元,如有任何問題請隨時聯(lián)系。
2017年9月21日,原告員工顏菁發(fā)送電子郵件給被告員工龔奕姮、江容麗,內容為我是成功推薦陸術入職的顧問顏菁,被告前期支付了32,000元,并詢問招聘費用剩余部分80,500元被告準備安排何時付款。
2017年9月21日,被告員工江容麗回復原告員工顏菁電子郵件,內容為陸術的費用發(fā)票昨天才收到,已經(jīng)申請付款等。同日,被告員工江容麗回復原告員工王衛(wèi)衛(wèi)電子郵件,內容為被告已經(jīng)支付3個崗位的預付款及銷售崗位10萬的預付款,到現(xiàn)在為止,原告也只推薦了一個陸術在職的,就合同執(zhí)行和履行來說,可以請雙方法務介入評估等。
2017年10月11日,原告員工HockSoonGua向被告員工龔奕姮、江容麗發(fā)送電子郵件,內容為根據(jù)相關的附件函,要求被告務必于收到本通知之日起七日內全額結清欠款;郵件附件為原告法務部發(fā)送給被告的催款函,要求被告支付成功聘用陸術的剩余服務費80,500元。
另查明,2017年8月1日,被告向陸術出具《入職意向確認函》,載明聘用陸術職位為人力資源管理委員會人力事務秘書長,年薪總額不低于45萬元,勞動合同期限3年。同日,被告向陸術出具《付費咨詢項目書》,載明被告邀請陸術領導一個基于聘用目的的咨詢項目,名稱為E-HR系統(tǒng)實施上線,項目付費60,000元,項目周期2017年8月8日至9月30日。2017年9月25日,被告和陸術簽訂《合同解除協(xié)議》,約定雙方于2017年8月4日簽訂了《付費項目咨詢書》,原合同有效期至2017年9月30日,現(xiàn)因陸術未能按在合同期限內完成合同規(guī)定項目任務原因致使合同無法繼續(xù)履行,雙方協(xié)商一致,原合同自2017年9月25日解除,雙方權利義務自解除之日起終止解除原合同,被告同意一次性支付陸術30,000元作為補償。
審理中,原告表示,陸術在2017年8月8日入職,在2017年9月25日離職。被告表示,陸術沒有入職,雙方僅簽了《付費項目咨詢書》和《合同解除協(xié)議》。
四、關于管理會計/財務分析經(jīng)理、類金融財務高管職位,2017年7月13日,原告員工文楠楠向被告員工龔奕姮通過微信表示:“龔總,財務和金融相關職位是我負責的,付了預付款就可以幫你發(fā)人了哈”。2017年7月24日,原告員工文楠楠向被告員工龔奕姮再次通過微信表示:“那我今天先讓財務把我這個財務/類金融的職位發(fā)票先發(fā)給你?管理會計不需要人的?”。被告員工龔奕姮回復:“要啊”。原告員工文楠楠則回復:“那我發(fā)兩個三萬二的發(fā)票給你,幫你類金融和管理會計兩個一起做了”。被告員工龔奕姮回復:“好,謝謝”。
2017年7月24日,原告員工陳雪彥通過電子郵件向被告員工龔奕姮發(fā)送付款通知,內容為:龔總,管理會計/財務分析經(jīng)理、類金融財務高管應付款64,000元。2017年7月26日,原告員工再次通過電子郵件向被告員工龔奕姮發(fā)送付款通知,內容為:請回復確認一下付款信息,我們財務好郵寄發(fā)票。同日,被告員工龔奕姮回復原告員工電子郵件,內容為:確認。
此后,被告未向原告支付上述服務費64,000元,原告亦未向被告開具64,000元發(fā)票,也未向被告提供任何招聘服務資料。原告表示,合同約定任務開始時就付款,因原告有人才庫,可以根據(jù)被告要求進行篩選推薦,故被告應先付款后原告才啟動服務;原告開展了人才匹配和篩選,但原告未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被告則表示,原告實際未提供任何服務,不應支付服務費。
另查明,2017年7月26日,被告(甲方)與原告(乙方)又簽訂《人才推薦服務合同》一份,約定雙方經(jīng)協(xié)商,就甲方委托乙方為甲方推薦財務內控分析、銷售高管職位人才事宜達成如下協(xié)議。合同第一條招聘職位及要求約定,甲方需要乙方推薦人才的崗位,乙方可以從甲方指定網(wǎng)站直接下載或由甲方另行告知;乙方需按合同附件《獵聘要則》所約定的要求和流程為甲方推薦相應職位的人才。合同第二條服務費約定,甲方按乙方成功推薦人員的第一年稅前年薪總額的如下比例向乙方支付服務費:非銷售崗位且稅前年薪壹佰萬元以下的,服務費為稅前年薪總額的25%;銷售崗位或稅前年薪壹佰萬元以上的,服務費為稅前年薪總額的30%;雙方確認,按上述比例計算的服務費如低于85,000元的,按85,000元計;針對財務內控分析崗位,乙方于任務開始之時收取32,000元作為第一期服務費,剩余服務費將于候選人入職之后收??;針對銷售高管崗位,乙方于任務開始之時收取100,000元作為第一期服務費,于提供候選人名單時收取100,000元作為第二期服務費,剩余服務費將于候選人入職之后收取。如甲方發(fā)送給乙方的《錄取通知書》中未明確稅前年薪總額,則按《錄用通知書》中確定的聘用人員的月薪*12計算該人員的稅前年薪總額。但銷售職位的年薪總額將包括聘用人員12個月的月薪以及其他所有津貼補貼、目標/績效獎金等。合同第三條保證期約定,乙方就其成功推薦的候選人提供3個月的保證期,自該候選人正式入職甲方之日起算。保證期內,如乙方成功推薦的候選人主動從甲方離職或因不符合甲方職位要求被甲方辭退,如甲方已將相應的服務費支付給乙方的,則乙方負責免費再次推薦該職位替代候選人;如乙方再次推薦的候選人未能獲得甲方錄用的,甲方已付的服務費(僅限于乙方根據(jù)本協(xié)議約定于該人選入職后收取的服務費部分)可按照離職候選人實際服務不足保證期的期限占整個保證期的比例用于抵扣甲方就其他職位應付的服務費。甲方應當在候選人離職之日起的10日內書面通知乙方(可通過郵件告知),并應說明離職原因。合同第四條付款約定,所有第一期或第二期服務費恕不退還。乙方可按前述各個付款階段向甲方開具付款通知書,乙方應在收款后立即開具相應稅務發(fā)票,甲方亦應提供開具發(fā)票所必需的稅務登記信息。甲方應在收到乙方付款通知之日起的三個工作日內,核實并支付付款金額;甲方如對付款通知內容有異議的,應于收到付款通知之日起兩個工作日內向乙方提出異議,否則視為對付款通知內容無異議。合同第七條乙方權利義務約定,乙方應高效推進項目運作,積極與甲方協(xié)調溝通,全面收集目標人選信息,面試甄選候選人,科學評價候選人,準確及時提供候選人初試報告及調查報告,并通知協(xié)助候選人上崗。乙方應根據(jù)行業(yè)慣例及甲方的要求對候選人的背景做詳細、完整的背景(包括候選人工資賬戶的真實銀行流水、學歷學位證書、原就職單位崗位職責以及業(yè)績表現(xiàn)等)調查,并匯總在調查報告中。合同第八條違約責任約定,若甲方未按約支付服務費的,每逾期一日需按應付未付費用的萬分之五向乙方支付違約金。如乙方未盡到調查義務,向甲方提供的候選人相關信息存在不真實或不完整的情形,乙方應賠償甲方實際損失(賠償額不超過乙方就該候選人已收取服務費)。合同第十條約定,本合同履行期滿,合同終止。合同終止后,甲方仍需支付依本合同下所有應支付款項。合同第十三條約定,本協(xié)議有效期1年,自雙方蓋章之日起算。合同附件獵聘要則規(guī)定,甲方公司向入圍的獵頭公司開放高管崗位進行獵聘,要則如下:一、開放高管崗位范圍:集團各專業(yè)委員會(事業(yè)部)首席執(zhí)行(運營官)、總(副總)師、IT部門系統(tǒng)工作室首席產(chǎn)品經(jīng)理;......五、獵聘流程:崗位調研(按甲方單位每個應聘崗位專業(yè)性要求做每個崗位的獵聘方案)、人才匹配、參觀交流、初步談判、正式面試、背景調查和入職溝通、正式OFFER流程和確定崗位說明書、為期不超過3個月的轉正考核;......(五)付費咨詢項目書模板......。
五、關于銷售高管崗位,2017年8月31日,被告向原告支付第一期服務費100,000元。2017年9月28日,原告員工張璇向被告員工龔奕姮發(fā)送主題為銷售副總候選人簡歷和文檔的電子郵件,內容為對于銷售副總職位提供翟強、張利榮、曾俊生三名候選人,加上第一批推薦候選人顧俊和林璐,五位候選人均非常優(yōu)秀;郵件附件為翟強、張利榮及曾俊生三名候選人的簡歷和翟強、曾俊生及林璐的文檔材料。
2017年9月28日至2017年10月11日期間,原告員工張璇與被告員工龔奕姮通過電子郵件,就被告面試上述五位候選人的時間進行反復溝通確定。
2017年9月30日,原告員工通過電子郵件向被告員工龔奕姮發(fā)送付款通知,要求被告支付銷售高管職位第二期服務費100,000元。
2017年10月11日,原告員工張璇向被告員工龔奕姮發(fā)送電子郵件,內容為,龔總,請見附件顧俊簡歷和文檔;郵件附件為顧俊簡歷和文檔資料。同日,原告員工張璇向被告員工龔奕姮發(fā)送電子郵件,內容為,龔總,請見附件張榮利文檔;郵件附件為張榮利文檔資料。
2017年10月14日,被告員工龔奕姮回復原告員工張璇電子郵件,內容為面試候選人翟強和張利榮面試合格,其中翟強職位為銷售和市場管理委員會秘書處秘書長,張利榮職位為銷售和市場管理委員會市場營銷總師,請與候選人溝通入職意向和期望薪資。
2017年10月16日,原告員工張璇回復被告員工龔奕姮電子郵件,內容為翟強和張利榮的目前薪資和期望薪資。
2017年10月20日,被告員工龔奕姮回復原告員工張璇電子郵件,內容為被告可提供候選人翟強的年薪不低于35萬元,候選人張利榮年薪不低于60萬元,并均享受被告股票池分配資格。
審理中,雙方未提供銷售高管職位候選人實際入職材料。被告亦表示,此后被告和翟強、張利榮未就入職達成一致,導致未錄用入職。
六、2017年11月24日,原告向被告郵寄《關于招聘費用事宜的律師函》,要求被告在收到本函之日起五日內付清上述五職位服務費本金302,500元及利息。
審理中,原告表示,2017年7月《人才推薦服務合同》是2017年5月《人才推薦服務合同》的補充和特別約定,屬于同一法律關系,應在一案中處理,兩份合同委托招聘職位均包括首席采購供應鏈運營職位、管理會計/財務分析經(jīng)理職位、類金融財務高管職位、人力資源職位、銷售高管職位,管理會計/財務分析經(jīng)理和類金融財務高管職位屬于財務內控分析崗位。被告表示,兩份合同相互獨立,銷售高管職位屬于2017年7月《人才推薦服務合同》委托招聘職位范圍,其他四個職位屬于2017年5月《人才推薦服務合同》委托招聘職位范圍;管理會計/財務分析經(jīng)理、類金融財務高管職位不屬于財務內控分析崗位,屬于2017年5月合同約定推薦人才崗位。
關于合同履行情況,被告表示,原告按約應向被告提供候選人的初試報告、調查報告、獵聘方案,協(xié)助候選人入職,但原告未履行上述義務;在曹凱、陸術離開后也未向被告再次推薦候選人,故應當按照合同約定抵扣服務費。原告則表示,原告按約履行了合同義務,提供了候選人信息資料,且已經(jīng)面試或者錄用;曹凱、陸術離職后,再次推薦候選人的前提條件是被告支付服務費,因被告違約未支付故未再次推薦候選人。原、被告另確認,上述兩份《人才推薦服務合同》有效期均為1年,到期后雙方未續(xù)簽合同,合同已到期終止,雙方應根據(jù)原告實際提供的服務就原告主張的服務費依法進行結算;如果法院判決被告需要支付服務費,在被告依法承擔付款義務后,被告不要求原告繼續(xù)推薦候選人,原告亦同意不向被告繼續(xù)推薦候選人。
以上事實,有原告提供的兩份《人才推薦服務合同》、(2018)滬東證經(jīng)字第542號、543號、544號、546號、547號公證書、《入職意向確認函》、《付費咨詢項目書》、雙方往來郵件,被告提供的《人才推薦服務合同》、《合同解除協(xié)議》、客戶收付款入賬通知,及原、被告的當庭陳述等予以證實。經(jīng)舉證、質證,本院確認上述證據(jù)的形式真實性。
本院認為,原、被告雙方于2017年5月2日及7月26日分別簽訂的《人才推薦服務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雙方均應恪守。2017年5月2日《人才推薦服務合同》要求推薦人才但未直接明確相關職位,被告員工則于2017年5月3日要求原告推薦首席人力執(zhí)行、首席銷售運營、首席物流運營、首席供應鏈運營、首席運營財務執(zhí)行5個職位,其他合適的均可以推薦,這表明該份合同是雙方就推薦各類人才職位的一般約定。此后,2017年7月24日,被告員工又要求原告推薦管理會計/財務分析經(jīng)理、類金融財務高管職位。2017年7月26日《人才推薦服務合同》規(guī)定推薦財務內控分析、銷售高管職位人才,上述職位與被告之前要求原告推薦人才職位范圍存在重合。綜上,雖然2017年7月26日《人才推薦服務合同》對服務費、保證期、付款等約定了一些不同于2017年5月2日《人才推薦服務合同》的內容,但考慮到上述事實以及兩份合同附件《獵聘要則》中開放高管崗位范圍相同的事實,上述約定屬于雙方就推薦財務內控分析、銷售高管職位人才的特別約定,是2017年5月26日《人才推薦服務合同》的補充約定。因此,兩份合同中的職位服務費應在一案中處理。同時,兩份合同均已到期終止,從訴訟便利角度出發(fā),兩份合同中的職位服務費亦可以在一案中處理。綜上,對于被告要求原告主張的五個職位服務費在兩案分別處理的主張,本院不予采納。根據(jù)合同約定,被告應高效推進項目運作,積極與原告協(xié)調溝通,全面收集目標人選信息,面試甄選候選人,科學評價候選人,準確及時提供候選人初試報告及調查報告,并通知協(xié)助候選人上崗;根據(jù)行業(yè)慣例及原告的要求對候選人的背景做詳細、完整的背景(包括候選人工資賬戶的真實銀行流水、學歷學位證書、原就職單位崗位職責以及業(yè)績表現(xiàn)等)調查,并匯總在調查報告中;按原告單位每個應聘崗位專業(yè)性要求做每個崗位的獵聘方案。因此,上述合同義務及其他合同義務履行情況是衡量原告服務質量和判定服務費金額的重要標準。
關于首席采購供應鏈運營職位,被告發(fā)給曹凱的《錄用通知書》載明曹凱入職職位為采購管理副總監(jiān),年薪稅前36萬元,報到日期為2017年7月17日,故可以認定曹凱在2017年7月17日入職。至于曹凱離職時間,合同約定被告應在候選人離職之日起的10日內書面通知原告,而根據(jù)雙方往來郵件被告在2017年8月23日才告知原告離職事實,原告亦自認曹凱在2017年8月13日離職,被告則未提供證據(jù)證明曹凱在該日之前離職,故可以認定曹凱在2017年8月13日離職。被告庭審中辯稱曹凱未入職,這與其答辯狀中陳述的曹凱于2017年7月17日入職及2017年8月24日被告員工回復的電子郵件中確認曹凱已離職相互矛盾,故本院對被告的上述辯稱不予采信。關于人力資源職位,被告向陸術出具的《入職意向確認函》載明聘用陸術職位為人力資源管理委員會人力事務秘書長,年薪總額不低于45萬元;被告向陸術出具的《付費咨詢項目書》載明被告邀請陸術領導一個基于聘用目的的咨詢項目,項目付費60,000元,項目周期2017年8月8日至9月30日,故可以認定陸術在2017年8月8日入職。至于陸術離職時間,被告和陸術于2017年9月25日簽訂《合同解除協(xié)議》,解除《付費咨詢項目書》,故可以認定陸術在2017年9月25日離職。根據(jù)2017年5月2日《人才推薦服務合同》約定的服務費標準,如原告按約履行合同義務,被告應支付原告首席采購供應鏈運營職位服務費90,000元、人力資源職位服務費112,500元。被告已按約支付上述兩個職位服務費預付款各32,000元,且合同約定預付款恕不退還,本院予以確認。根據(jù)合同約定,原告就其成功推薦的候選人提供3個月的保證期,自該候選人正式入職被告之日起算;保證期內,如原告成功推薦的候選人主動從被告離職或因不符合被告職位要求被被告辭退,如被告已將相應的服務費支付給原告的,則原告負責免費再次推薦該職位替代候選人;如原告再次推薦的候選人未能獲得被告錄用的,被告已付的服務費可按照離職候選人實際服務不足保證期的期限占整個保證期的比例用于抵扣被告就其他職位應付的服務費。雖然曹凱、陸術因原告提供的服務而入職被告,原告履行了合同主要義務,但原告未提供書面的初試報告、調查報告、獵聘方案等材料以供核實其服務質量,現(xiàn)曹凱、陸術均已離職,故不能認定原告完全履行了合同相關義務。鑒于被告確認依法承擔服務費付款義務后不再要求原告繼續(xù)推薦候選人,原告亦同意不再推薦候選人,考慮到原告提供服務實際情況及不需再次推薦候選人,結合本案事實,本院酌情確定被告支付首席采購供應鏈運營職位剩余服務費17,000元、人力資源職位剩余服務費43,000元。
關于管理會計/財務分析經(jīng)理職位和類金融財務高管職位,根據(jù)公證書中雙方員工微信聊天記錄和往來郵件,被告員工于2017年7月24日要求原告啟動上述兩個職位招聘,原告員工于同日向被告發(fā)出合計64,000元付款通知,被告員工則于2017年7月26日確認付款信息,且雙方于該日又針對財務內控分析崗位推薦人才事宜簽訂《人才推薦服務合同》。上述事實表明雙方在三天之內就財務相關崗位進行協(xié)商并簽約,具有連貫性,結合日常生活經(jīng)驗法則,可以認定上述兩個職位屬于財務內控分析職位。被告雖辯稱上述兩個職位不屬于財務內控分析職位,但未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本院不予采信。根據(jù)合同約定,被告應于任務開始之時支付上述兩個職位第一期服務費各32,000元,但被告至今未付款,原告亦未提供其實際開展服務的相關證據(jù)材料。鑒于被告確認依法承擔服務費付款義務后不再要求原告繼續(xù)推薦候選人,原告亦同意不再推薦候選人,考慮到原告提供服務實際情況及不需再次推薦候選人,結合本案事實,本院酌情確定被告支付管理會計/財務分析經(jīng)理職位服務費10,000元、類金融財務高管職位服務費10,000元。
關于銷售高管職位,被告已根據(jù)合同約定支付原告第一期服務費100,000元,本院予以確認。根據(jù)合同約定,原告于提供候選人名單時收取100,000元作為第二期服務費,剩余服務費將于候選人入職之后收取,所有第一期或第二期服務費恕不退還。根據(jù)查明的事實,原告未向被告提交書面的初試報告、調查報告和獵聘方案,但已向被告提交調查報告相關的五名候選人簡歷和文檔資料,被告亦向原告確認面試候選人翟強和張利榮面試合格及提供年薪標準,故可以認定原告履行了合同主要義務。鑒于被告確認依法承擔服務費付款義務后不再要求原告繼續(xù)推薦候選人,原告亦同意不再推薦候選人,考慮到原告提供服務實際情況及不需再次推薦候選人,結合本案事實,本院酌情確定被告再支付銷售高管職位第二期服務費80,000元。
關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上述五個職位逾期付款違約金的訴訟請求,結合原告提供服務的實際情況,考慮到被告亦未完全履行調查等合同義務,本院不予支持。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零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上海成某五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米高蒲某(上海)人才服務有限公司首席采購供應鏈運營職位剩余服務費13,000元、人力資源職位剩余服務費47,000元、管理會計/財務分析經(jīng)理職位服務費10,000元、類金融財務高管職位服務費10,000元和銷售高管職位第二期服務費80,000元;
二、駁回原告米高蒲某(上海)人才服務有限公司的其余訴訟請求。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6,173元,由原告米高蒲某(上海)人才服務有限公司負擔3,086元,被告上海成某五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擔3,087元;保全費2,144元,由被告上海成某五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顧銘洲
書記員:包鴻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